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 “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另眼相看”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11 11:17
标题:
小学老师教育论文 “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另眼相看”
当了二十几年教师的我,带着些期许,又迎来了一张张陌生而天真的笑脸。或许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有些溺爱,主张个性张扬,有的孩子习惯差,性格脾气比较顽劣;有的孩子还喜欢特立独行,做任何事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开学两个多月以来,班主任找我倾诉本班孩子的状况:有个性、不服管教的孩子越来越多,担心日子久了就成了班里的“学困生”。作为德育工作者,在给他们出主意相办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我的思考。
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对或者更过的问题家长,或因忙碌工作,或以张扬孩子的个性为由不关注孩子,任其发展;更有甚者夫妻离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踢皮球……这些孩子需要更过的关注、需要更多的关爱。
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次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总是火气很大,甚至觉得嗓门不大就很不过瘾,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总是觉得只有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使学生引以为戒,过而改之。其实不然,尤其是这些学生。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好、中、差,,就象是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一样;还未成年的学生的个人表现亦然,这是一亘古不变、始终存在的普遍现象;有学困生存在是很正常的,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能够并且必须面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做到宽容忍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所至;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需要教师用心灵把这沉睡的思维唤醒。 “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那么,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个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一、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再差的学生总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总会有某些闪光点可被发现。因此,教师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比医生寻找病因困难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足够的耐心”,指导他们找回“自尊”来“沙里淘金”,寻找闪光点。他用自己转变“学困生”的成功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通过对他们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转变的过程中寻找闪光点,从激发兴趣、找回自尊入手进而转变“学困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学困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
二、“学困生”教育的过程中的“距离战”。在平时与“学困生”交往中一定要热情相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被人爱,自己先爱人。作为教师要想换取“学困生”对你的信任和对你的爱,首先必须做到爱“学困生”。平时注意扩大与“学困生”的接触面,了解“学困生”、熟悉“学困生”、主动地创造与“学困生”心理沟通的条件,对待“学困生”的困苦,要热心相助;对待“学困生”的忧思,要热心化解;对待“学困生”的进步,要热情肯定。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用热情去对待“学困生”的进步,要热情肯定。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的过程中用热情去感染对方的心灵。同“学困生”交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创造融洽和谐的沟通气氛,使“学困生”获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学困生”有了这种体验,就会把你当作“自己人”,从而产生心理沟通的愿望,进而寻找到心理沟通的契机。
三、以人为本,用爱心点燃“学困生”。爱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现在“以人为本”的口号很时髦,却很少有人能够全面理解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很大意义上是说要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尊重和爱护。成功的教师眼里并不是没有“学困生”,只是我们没有歧视“学困生”的心态与行为,他明晰自己的责任,平等地对待自己眼中的“学困生”与“优生”,甚至给了“学困生”更多的关注。
同行们,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吧!朽木成才更能体现你身为人师的价值和功德!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0-1-11 11:17
“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另眼相看”
王晓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