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0-1-9 00:46:25
|
只看该作者
路
北京 尹辛成
四月三十日,我们班春游来到了小沙河,在这里,我渡过了愉快的一天。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路。
这里的路有两种:一种是坑坑凹凹的土路,一种是通往京郊公路的用石头铺成的大路。总之,都不像城里的柏油路那样平坦。
土路,有起伏,像波浪。在这种路上骑车,就像在浪中行船,上上下下,颠颠荡荡,使你全身放松,怪舒坦的。但常有“搁浅”的时候——车轮陷进沙土中。至于骑车带人,坐在车后的那位简直是在“受刑”。在前往沙河水库的路上,我带着孙驰,一路上,他那“悲惨、绝望”的“嚎叫”声,“愤怒”、“倒楣”的叫骂声引得我异常高兴。不过,我也没那么轻松,上坡,过沙地时,累得我身乏腿软,心惊肉跳。
晚上,我们返回城里,没有路灯,手电无济于事。那通往京郊公路的路是用巨大的石板铺成的,石板之间常有沟沟坎坎,还有那类似“搓衣板”的路。我与郭庆在后,于文、李红兵在前,我们想让于文那辆“老爷车”在前边探路。他那车一咯就响,一颠就颤,凭声音难道还怕测不出“暗雷”吗?谁知那车偏不争气,一路上无时无刻不发“老爷”脾气,哼哼叽叽的老响,根本就听不出哪是警号,真气人,害得我们跌跌撞撞地往前骑。
农村的路难走。这一次,我深有体会,但广大的农民却年复一年地走在这样的路上,毫无怨言,他们的要求是低的,但他们的贡献却是大的。由此我想到今后的做人之路,也要像农民那样,在简陋的环境里,不抱怨,多做贡献,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我来说,这段路是虽然较短的,但在我人生道路上,意义是极大的。
[点评分析]
《路》这篇文章运用了“咏物言志”的表现技法。这里,“物”是指某种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志”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而言,运用这种技法,“咏物”是基础。也就是说,要抓住“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加以具体的描写。这样,后文将要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观念才有依据。其次,“言志”是目的。所以要对“物”的特征深入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有所概括、升华、生发。
在《路》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两种“路”,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土路,多起伏;石板路,多沟坎。多起伏,下坡固然“舒坦”,上坡却十分累人。多沟坎,则多颠簸,那滋味更不好受。如果文章到此为止,自然也与题目相合,但未达到“言志”的目的。所以作者有所概括:“农村的路难走”;有所升华:“农民的要求是低的,但他们的贡献却是大的”;有所生发:“由此我想到今后的做人之路……”这样,使得并不很长的文章却包孕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