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剥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认读。(课件出示16)
午、节、叶、米、真、分、豆
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课件出示17)
端午节 粽子 竹叶 大米 真是 十分 红豆
总会 中间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温故知新。】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1 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
(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2﹒学习第2 自然段。
自由读第2 自然段。
(1)粽子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18)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 颗红红的枣。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一找相关的事物(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19)(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在前面“()的()”朗读指导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这里再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③作者介绍粽子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发现句子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2)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课件出示20)出示: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让学生练习用“一……就……”写句子。
(3)指导朗读第2 自然段:“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几个词读得重一些。后两句读出粽子的香甜。(板书: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学习第3 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
(除了红枣棕,还有红豆棕和鲜肉粽。)(板书: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3)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21)“我们在外婆家美美地吃了以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你看出外婆怎么样?
(可以看出外婆的善良和无私)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十分”重读,强调粽子好吃。“还会”重读,读出外婆的无私。
4.齐读最后一小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板书:纪念屈原)
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课件出示22)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到描写的条理性,在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时也可以学习课文语言,清楚地、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交给学生感情朗读的方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三、总结提高,巩固拓展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在我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2.(课件出示23:饺子、元宵、月饼图片)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什么节日吃的?(饺子是春节吃的食物,元宵是元宵节的食物,月饼是中秋节的食物)
3﹒请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可以从它的颜色,也可以从它的味道,还可以从它的含义等方面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
4﹒写话。(课件出示24)
(1)小朋友,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赏一下。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到写话,仿照课文,写一种食品,抓住特点写,把写进行到底。训练学生写话的能力。】
板书
内容 10 端午粽
做法 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纪念屈原
花样 红枣粽 红豆粽 鲜肉粽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词语,填入空中。
月饼 元宵 饺子
( )是春节吃的食物,( )是元宵节的食物,( )是中秋节的食物。
2.文中提到的粽子有( )种,分别是:( )、( )、( )。
3.将端午节的来历讲给家人听。
【答案】
1.饺子 元宵 月饼
2.三种,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3.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鼓励多元识字,鼓励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提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 4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训练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字词的能力。
3.重点字的指导,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的书写,规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学习,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5.“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不足之处:
1.有效控制课堂,如何使低年级小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问题。
2.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端午粽》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特别 适合儿童阅读。课文主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并说明了 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本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 写出了端午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的画面;第2、3自然段主 要介绍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第4自然段指出了端午节吃粽子 的意义。本篇课文呈现出一幅节日期间温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 到“浓浓的亲情”。
【作者介绍】
屠再华(1932~)笔名杜鹃花,男,汉族,浙江杭州人。结业于杭县简师、浙江电影学校、苏北艺校。1951年参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结业于杭县简师、浙江电影学校、苏北艺校。1951年参干,历任杭县政治教员、电影管理干部、余杭县文教局干部、余杭市文联常务副主席。现为杭州市余杭区文联名誉主席,副处级。
著有散文集《常有灯为伴》、《快乐老家》,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儿童散文诗集《娃娃闹海》、《幼儿文学作品选——小魔伞》,童话集《卖花小鹿》等。曾获浙江省文学类“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三届蒲公英奖优秀作品奖和银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2.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其他资料】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朝发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音节补充完整。
du z z m ji
端 粽 总 米 间
u i ī ù àn
肉 带 知 据 念
二、比一比,再组词。
午( ) 米( )
牛( ) 木( )
真( ) 分( )
具( ) 纷( )
三、想一想,填一填。
1.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糯米,中间有一颗
枣。
2.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段落品析。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1.我会填。十分好吃 十分 十分
2.请你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参考答案
一、ān ōng ǒng ǐ ān rò dà zh j ni 二、中午 小牛 大米 木头 真好 文具 分数 纷纷 三、1.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2.屈原 四、1.好看 美丽 2.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五、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吃粽子,悬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制蛤蟆墨,拴五彩缕、戴香荷包、五毒兜肚,龙舟竞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