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视日到学校看孩子,女儿因为值日问题有点小情绪,在我们家长看来,其实也不算个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它们就是个事儿。在餐厅用餐的过程中,女儿委屈地哭了两次,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我给孩子做了沟通和疏导,我知道肯定没问题了,因为女儿的情绪已经得到了宣泄。 返程的途中,我暗自庆幸,今天来的比较及时,要不然女儿可能会让这种消极的情绪,困扰的时间会长一些,也许还会持续发酵。
其实我们成年人有时不也如此吗!
做为家长,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我们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这样发泄情绪的机会;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去创造这样的机会?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一个人即使身体强壮,无病无痛,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没有适当的自我评价,没有良好的怀绪与安全感,没有完整和谐的人格,就不能算是健康的人。
引导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很多,但我认为,任何人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
六年级有一个问题孩子,让班主任老师心力交瘁,用这位班主任老师的话说,为了这个孩子,她近段失眠,掉发。除了班主任的课可以还能正常上外,其它老师因为这一个孩子课都不能顺利上,而且孩子暴力倾向明显。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家长陪读的境地了。
这种个案,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似曾相识。我个人觉得了解孩子生活的背景,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这位孩子的父母,因为感情问题而分开,两人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家庭,而这个孩子也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有点溺爱孩子,同时他们也确实无能力,无意识去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爸爸无时间顾及孩子;妈妈的教育方式和观点和爷爷奶奶又有很大的分歧。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基本没有人去关注和倾听孩子的心声。我想他的父母也很少给孩子主动创造情绪宣泄的时间和氛围,要不然孩子不会成长为今天的模样。
说句心里话,我很同情这一类孩子!但同时也很遗憾,任何时候教育不是万能的,这种原生态的家庭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没有家长的直接参与和支持,单凭学校教育改变的可能性很小。
其实家长也很痛苦,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齐心协力去教育了,也不一定很达到我们想 要的结果;但不去教育,不坚持,只能更糟,将来这一类人势必要过早的走向社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任何时候父母之责不可推卸。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到她的一个朋友,也同样是重组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同样令他们头痛不已。家长想把孩子送到洛阳地区的一个学校,还好在他们做这件事前咨询了这个朋友。我和朋友的观点一致,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其实这种想法,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观点,因为孩子送出去了,我们家长觉得似乎获得了某种解脱;但父母在孩子心理成长中作用,我们如何尽义务;当孩子有心理问题不想给老师说的时候,他该如何表达;无论多么优秀的老师,多么有品质的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父母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作用。
另一位同学,走上了自己独立办学的道路,而且成绩斐然,他的学校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小学阶段中低年级不允许住校。在面对利益和孩子成长方面,他选择了后者,非常令人佩服!后来,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在他早期就职的一个学校,在晚上昏暗的校园路灯下,他发现一个小女孩在独自哭泣,那个小女孩告诉他,她非常想家!这个细节深深触动了他。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孩子成长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校教育效果的差异性,但不管怎样,做为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关注应该高于一切。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更不是万能的。原生态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家长直接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是很难改变的。
(个人观点,请勿对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