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老师读书笔记 读《绘本中的创意美术》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11:2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份,我读了《绘本中的创意美术》这本书。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林琳主编的。本书精选了25本经典绘本,根据幼儿园小、中、大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分析绘本中凸显的有关色彩、造型、构图、风格、媒材等美术元素的基础上,设计了35个美术教育活动方案,并详细指出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时的注意事项和延伸活动的建议。最后,这本书带领读者欣赏孩子充满创意的作品,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绘本阅读的愉悦和成果。

这本书是我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偶尔发现的。虽然还有一部分没有读完,但是已经有很多的内容和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读的过程中,我和作者有很多共鸣的地方。下面,我主要从三点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选择绘本

书中提到:绘本的种类繁多,但并非每一本绘本都适合教学,在选择绘本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文中还提醒老师:教师在选择绘本时不能因简单地追求绘本内容的新颖刺激,而不去考虑绘本中的内容是否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幼儿无法理解或者幼儿失去欣赏兴趣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这让我想起来:暑假的时候,我们项目组成员要分工找出哪些书适合一年级读,哪些适合二年级读。在低、中、高年级绘本书籍选择上,我们还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如果让准确界定一、二年级书目,当时感觉有点难度。读了《绘本中的创意美术》,我觉得我们就从两点考虑,一年龄特点,二生活实际,这样,选择书籍就不会那么困难。

二.截取绘本内容

   这一部分,是我在读这本书时,印象最深,最欣赏的部分。也是这一部分,让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很多绘本类专业书籍,大多都在分析绘本,而具体怎么教,却很少指导。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实践者,我觉得我最需要是绘本教学策略指导。

文中提到:将绘本运用于美术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否需要将一本绘本全部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然而诸如幼儿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课时的时间限定等因素又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因此,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截取绘本的故事内容,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还有删减和组合。删减和组合的目的是指截选的内容要为美术教学服务。

这些内容让我感觉我们在教学中要“活用绘本”。教材服务于教学,我们的绘本也应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都说“绘本是百科全书”。这是从绘本的种类来说的。对于一本绘本,其实它里面也隐藏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去年,在双绘本课堂研讨活动中,我讲的《面对困难,我该怎么办?》一节课中,我就尝试运用了截取内容。

还有这几天,我设计的《11只灰雁往南飞》。这本书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全面,有地理、气象、食物等很多方面,但是我在设计时,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抓的时候就会什么也得不到。我就截取了我教学需要的内容。这样目标明确,效果也好。

三.整合绘本               

这本书,另外一个亮点是,它提到了整合绘本。文中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和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绘本潜在的美术元素,将相关的绘本统整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如色彩方面的、造型方面的、构图方面的等等,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绘本中相关美术价值的同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学习美术技能,这样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和理解。比如:以色彩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颜色认知和运用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绘本,通过绘本让幼儿获得相应的色彩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等方面的技能。书中选择绘本《彩虹色的花》,幼儿可以了解什么是对比色,对比色运用的效果如何;绘本《莱尼喜欢蓝色》则告诉幼儿当周围的世界只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时会变得一团糟,只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才是最令人快乐的。

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这很像我们提到的单元主题教学。我们单个地读一本绘本时,似乎读不出色彩、风格、构思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多个类似的绘本放在一起时,是不是对某一方面内容的学习就会强化、加深呢?这学期,我们要着力研究“绘本主题教学”,我觉得这本书正好给我们了引子。

这本书真的很好,推荐给大家。希望我们都能把绘本教好,把绘本教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