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7:0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课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板书: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

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板书:一、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抢答。

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mm)、“纳米”(nm)。

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大家抢答。

生甲: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m=10-6m     1nm=10-9m

教师将以上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1mm=?mm      18km=?m      130nm=?m  

10dm=?mm      2´102cm=?mm     78mm=?m

师: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尺、寸

1尺»0.33米     1寸»0.033

师:你知道英、美等国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可?请抢答。

生:英里、英寸、英尺、码

1英里=1609米    1英尺=0.305米   1英寸=0.0254米   1码=0.91米

师:你知道航海、天文学家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请抢答。

生:海里、光年

1海里=1852米      1光年=9.46053´1015米

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妙”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请抢答。

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妙”(ms)

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请抢答。

生: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ms

教师将时间单位换算关系板书

课堂巩固练习(投影在屏幕上,请大家抢答):

60min=    s     2h=     s    100s=     sm

1h=     ms      15min=      h     108ms=    s

评出抢答获胜小组,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

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

生甲:刻度尺。

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21图2—13)

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测量结果。

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当给予指导、督促、解决问题。

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

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

……

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

生甲: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到最小刻度值,还要进行估读。

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减小误差?

点拔思维:有的误差是偏大,有的误差是偏小。

生: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师:请一个同学归纳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生: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教师板书:二、正确使用刻度尺

师:下面请各小组按正确方法测量课本长和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P22表格中,算出平均值。

生:分小组活动。

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估测长度的方法很多,可以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去测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9 17:09:30 | 只看该作者

板书:三、长度的估测

师:怎样使估测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

你首先应该知道自己身体某长度或身边的某物品的长度,还要经常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测一测lmm、lcm、ldm、lm等有多长?以提高估潞的准确牲,下面请大家测一测拇指指甲宽度、中指的长度,一作的长度、手臂的长度,画一画lcm、ldm,lm的长度。

学生探究活动2:估测教室内黑板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并说出你估测方法并上台演示。

生甲:我是用目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乙:我是用两臂测。

我估测的教室的黑板长度、宽度是……

生丙:我用手量度黑板长度,宽度有几,估测。

我估测的教室黑板长度、宽度是……

对估测准确的同学予以表扬。

师:通常测时间用什么工具?

生:钟表、停表。

师:你知道时钟的演变过程吗?请大家看课本P20图2—1l,你知道沙漏、水钟是如何测时间吗?

生甲:沙漏是由于砂子漏完需一定的时间,时间与砂子漏多少成正比,以此来测量时间。

生乙:水钟道理同上。

学生探究活动3:

(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如测量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或跑l00m所用的时间等)。

(2)采用数脉膊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估测项目同前)。

(3)比较用手表测得的时间与数脉膊跳动次数估测的时间。

各组讨论好估测项目和方法,课后选一个时间进行。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23:测量误差。

分小组讨论:误差可以消除吗?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

生:讨论、交流得出:

误差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测量器材精确度有限,眼睛分辨能力有限,这些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三、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的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m=10-6m    1nm=10-9m

时间单位换算关系: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ms=10-6s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长度的估测。

4.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课后练习

1.课本P24  作业1、2、3。

2.选用课时作业设汁。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长度基本单位:米(m),时间基本单位:秒(s)

单位换算关系: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mm=10-6m   1nm=10-9m

1h=3600s   1min=60s    1ms=10-3s    1ms=10-6s

(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侧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并记上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长度估测

(四)时间的测量与估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0: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