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魏宏聚教授关于“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构思与操作”的讲座。魏教授从传统听评课入手,通过展示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学行为片段,从分析传统评课视频入手,指出传统听评课并没有将评课上升到教学设计,同时也指出,传统听评课流于形式,形式泛泛,内容空洞,老师的主观臆断倾向严重,也没有对课堂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归纳,更是无法上升到科学规律层面。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学校发展的实现可以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为抓手。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他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魏教授所言:“评价教学课堂是对执教老师课堂得失的评议活动,是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加强。”通过今天魏老师带我们针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学习,我发现,传统听评课中听课者缺少一种鉴别和挑剔的眼光,老师们对公开课的评价,大多是关注于整节课,对细节的关注不多,所以评课的时候,大都谈的是优点,缺点谈的寥寥无几或避而不谈。其次,部分教师出于群体或是个人的某种压力而引起一种从众心理,大多数人对课形成一种统一的意见,而个别老师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也迫使服从了别人的意见。
基于此种现象,为了使得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具有研究性和普遍意义,让教学评价指标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魏教授提出独创的“切片诊断”理论进行环节评课。正如生物学研究中的“切片”概念,这里的“切片教学诊断”也是将某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提取,通过观察、归纳、总结进行切片研究。他将录像与课堂实记相结合,以录像的方式获取课堂信息,这样教学课堂细节可以详细、完整的记录下来。在选择“切片”时,既选取优秀片段,同时又选择不足的典型片段。优秀的片段代表的是一些有长期实践经验的优秀老师,通过分析、归纳,将优秀的经验总结、强化,对于优秀老师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化,而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学习借鉴各位前辈的经验,将优秀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
通过今天魏教授的讲解,让我对“切片”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首先,与传统评课模式相比,教学技能视频切片分析记录信息,将课堂教学切分为各个有针对性的小模版,通过录像切片可以进行反复细致的研究诊断,较之传统评价,更具有客观依据,同时也避免了经验性与主观性,且操作简单易上手。其次,魏教授所讲解的教学技能视频切片分析,不仅仅是针对于一整节课的课堂观察方式,它有多种研究视角,例如激趣导入的切片、课堂感知的切片等等。通过单独分析某一教学技能的典型的课堂教学,让上课的教师及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白何为好的教学技能,归纳出该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要点及易出现的问题。第三,切片教学也可以是针对以某一教师的优秀教学技能进行研究,在今天的讲座中,以51中的刘老师为例,刘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板书中,其板书设计技能比较优秀、经典,魏教授通过对这一教学技能的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归纳,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新老师也从中总结出特点、规律用来互相借鉴、学习。
在今天的培训中,让我收获满满,作为新教师,虽然,我们很难让自己的每节课都精彩高效,虽然,我们很难让40分钟的课堂布满靓点,但如果能够让一个课堂有那么几分钟的精彩,如果能优先“成功的一篇”和“精彩的那几分钟”,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收获就是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