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重视每一单元的起始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11:2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这一单元刚刚学完,进行了单元测试,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这一单元上完了,再来回顾这一单元的学习,我觉得第一课是否能上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关键的基础。

还记得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比》,因为要上一节公开课,所以在备课方面比平时下了更大的功夫,在这节课中,第一个环节:从一个故事中的比,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第二个环节:利用课本上的图片的像与不像,引出长和宽的比。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自学比的概念,认识比的前项、后项,以及如何求比值。第四个环节:说一说生活中的比的含义。

我记得当时,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用了二十多分钟,那么最后说一说生活中的比,这个环节,几乎用了一节课一半的时间,都在让学生说生活中的比的含义。在课件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也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让学生面对生活中、不同情境下的比,说出它的具体含义,因为说的时间太长,到最后,都没有给学生留下做课堂作业的时间。

现在回想起来,这恰恰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第一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充分理解比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的意义。

比如:糖水中糖和水的比是1:10

生1:糖占1份,水就占10份。

生2:糖和水一共有11份,糖的含量占糖水的1/11。

生3:糖的含量占水的1/10,水的含量是糖的10倍。

新生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4

生1:头长占身高的1/4。

生2:身高是头长的4倍。

某单位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2:1

生1:如果男职工有20人,女职工就有10人。

生2:如果男职工有48人,女职工就有24人。

……

尽管每个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对比的含义的理解。

这让我想到了张宏伟老师提到的全景式教学,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先给孩子们看“一片森林”,现在大框架下去对比有一个广义的理解,具体到后面的每一个课时,再去学习认识“每一种树木”,防止学生出现“盲人摸象”的学习状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向纵深层次发展,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后来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比的应用》,利用比的含义来解决关于比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正确解决问题,之所以让学生感觉轻松,是因为在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上,在第一节课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说比的含义,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比,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才没有遇到那么多困难。

这让我想到了张宏伟老师讲得一节课——《解决问题》,“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节课上了整整一个小时,没有解决一道数学问题,却和学生一起研究了相遇时遇到的所有问题。他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相遇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不出界(不超出A、B两地),不出界可分为:未相遇,相遇,相遇过了。另一类出界(超出A、B两地):相遇后都超出A、B两地。

整整一节课,先是让学生画出相遇的各种情况,然后让学生分析每种情况。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研究相遇问题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看似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但是上过这节课的孩子们,之后,再遇到任何关于“相遇问题”的解决问题,相信都不会再觉得是难题,因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将其中每个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透透的。

真正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离不开充分了解每个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出其中的联系。就像比这一单元关于“比”的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们对“比的含义”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说出每个量在具体情境中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那解决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重视每一单元的起始课,上好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看见“一片森林”,而非认识“盲人摸象”中的一部分,为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设计好每一单元的起始课,上好每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我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