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老师师徒结对工作总结(师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7 18: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与赵淑贤老师的师徒结对已经一个学年了。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师徒教学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交流、教研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从师傅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 结合赵淑贤老师的原有教学水平,制订师徒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于是我认真分析赵淑贤老师的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对于她的优点地方,欣赏肯定,提出来也值得我学习,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师徒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二、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我是师傅,但“两人智慧胜一人”,我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向赵淑贤老师学习的,比如对电脑的运用,上网获取信息的能力,我都需要向赵老师请教。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赵淑贤,王婷婷老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我和赵淑贤老师每周最少互相听一节课,我听课学习时,仔细记录、并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一定进步,也提高了自己运用高科技教学的能力。再次,在业余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一定的提高。平时博览群书,注重动态的信息积累,以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地理。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教学方面,我始终秉承“课比天大”的思想。我做好示范,做好引领,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我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候课,让学生提前进入上课的状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我要把最好的方面展示给徒弟,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

在指导淑贤时,我经常让她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她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学习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我一旦发现她教学设计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她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指导她上汇报课或公开课时,我尽力帮她分析透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指导她多次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通过听课、评课帮助她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给她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她上课时饱满的激情、和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关注全体学生等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她的缺点如重点难点知识的不够突出,评价语言较少,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给她指出来。每次她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赵淑贤老师虽然是新老师,也担任班主任工作。我们一起经常讨论如何带好班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风。我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担任班主任过程中的最成功经验传授给她,我把担任班主任过程中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分析给她听,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给她以引领,让她少走弯路,能够快速的步入正轨,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比如,我告诉她,用“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来增强班级凝聚力,这样即使班级同学之间有矛盾也能很快化解;用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营造优良的班风,班风正,学风浓。另外,一定要重视班干部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班级是自己的班级,培养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通过一个学年的师徒结对活动,我认为赵淑贤老师非常好学、非常有潜力,她不但向我学习,还虚心向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的教师学习取经,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和课余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她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真为她感到高兴。

青年教师都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带徒弟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今后我们还将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获得双赢,让师徒结对走向共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7 09: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