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2自然段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预设:层层深入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开课时通过复习上一节所学,为学生能够建立起已有知识和本节课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打好基础。】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①第1自然段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都是“少年……则国……” ②借助关联词,体会关系。 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关联词,把“少年”和“国”连接起来。 预设: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 其次,初步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请同学们将每一个关联词带入课文中,集体朗读。例如: (因为)少年智,(所以)国智, (因为)少年富,(所以)国富, (因为)少年强,(所以)国强, (因为)少年独立,(所以)国独立, (因为)少年自由,(所以)国自由, (因为)少年进步,(所以)国进步, (因为)少年胜于欧洲,(所以)国胜于欧洲, (因为)少年雄于地球,(所以)国雄于地球。 …… 师提问:你感受到少年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了吗?是怎样的关系? 预设:有怎样的少年,就有怎样的中国。 师追问:你能找出这一段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吗? 预设: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的责任是什么? 预设:少年的责任是振兴中华。 师:说得非常好。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中华民族的呐喊,更是中华少年神圣的职责。 2.朗读、感受第2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师: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大家看看这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都是四字词语组成的。 师:还有吗? 预设:句式整齐。 师:你们读一读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押韵 师:没错,那你们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略 师总结:这种句式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之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了什么事物,批画下来,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默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预设:“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师: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份情感?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自读课文,汇报交流。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3.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师:梁启超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所以他在最后一段写道—— 生读课文、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设计意图:深入课文每个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在结构,作者的写作特点,运用关联词串联少年和国的方式来感受两者的关系,从而体会到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在第二自然段中,发现局势的特点,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作者表达强烈的内在情感,并通过朗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体会情感,从而明白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二者的关系。】 三、总结全文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设计意图: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强烈情感的体会,学生明白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内在关系,就更能理解作者的初心: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升华感情 师:上节课老师让每人搜集一些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肯定感受颇多,现在谁来分享他搜集到的人物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生分享。 师:时间关系,我们课下把自己的感受和杰出人物的故事融到一起,做一期手抄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启发学生通过所了解的杰出人物的爱国故事,来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激励同伴们的爱国之心,并明白杰出人物跟国家富强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正确的爱国情怀,激励小学生们立志以国为荣、报效祖国、回报祖国的爱国热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制作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