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实录随笔集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1:00 | 只看该作者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八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中外文学作品。本单元教材围绕“以诚待人”这一块单元主题展开。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以诚待人”的主题,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引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学会做人。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整体吃透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作文中学会做人;通过作文教学,彰显单元文化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材文本解读

整体把握教材特点 悉心领会编写意图

在反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逐渐明白,本组教材在模块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有两根教学线贯穿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阅读教学是明线,作文教学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

总──目标提示主题→导语部分

分──分点展示主题→课文部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总──生活体验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部分

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语”与四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总分联系。“导语”是“总”,四篇主体课文是“分”。“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以诚待人”的世界,点明了单元专题,引导了单元学习。 “导语”的“总述”有三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真诚,“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二是提示学生体验生活,“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三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四篇主体课文则分别通过具体的故事彰显了“以诚待人”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对导语内涵的具体分述和展示。

第二,四篇课文的内部整体联系。本组课文的编排方式秉承语文课程新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新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我们如果把“以诚待人”这根主线看作是“一串项链”,那么,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就是这根“项链”上的四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中彩那天》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教学中可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讲究商业道德的人。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尊严》一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学习本文,应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文的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的“点”,或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从而指导学生做到读中学写。

第三,作文与做人的整体联系。本单元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练习和一次作文练习。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作文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其用意是让学生在真诚的生活体验中体验到生活的真诚,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长过程的快乐。此次作文教学设计,我们应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真诚地体验人间的真诚,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把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学中悟写,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悟中练写,激励学生描述生活创造美。使学生在习作的成功体验中得到新的感悟,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新的体验。

学情分析

剖析学生习作心理 通晓学生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小学四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指导学生到菜市场或商场观察体验一次生活,了解以诚待人的内涵,然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体会等。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5、从习作评价的方面来观察,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对于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抓住作文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小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白描写人物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

明确整体教学目标 谋划模块教学要点

1、整体目标是“教作文学做人”,彰显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成长过程的快乐。

2、模块教学的操作要点的目标是:①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能抓住人物活动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来描述人物。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人物的巧妙。③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④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能抓住人物活动的生活细节来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⑤使习作教学过程成为一次成长过程的成功体验。

模块作文教学整体构思及设计

整体构思彰显单元一主题 模块设计走好习作三步曲

本单元实施模块作文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在理解教材时,要纵向贯通,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在处理教材时,要横向联系,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作文教学的点、线和面有机联系起来,然后通过一个个作文教学的练习点而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与其单元的主题联系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篇篇联系,首尾呼应,注意鼓励学生写心里话,重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提倡多写,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习作交往活动,提倡多视角思考,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练习的机会。应按照“总→分→总”的思路,通过五个小模块实施作文教学,走好教学活动三步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感悟生活体验美,创造生活描绘美”,以求落实单元作文教学目标。下面举例说明,以求抛砖引玉。

第一步曲 整体构思纵向贯通 彰显单元一主题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以诚待人”作为模块组织的核心,而这一个主题是指向语文教育的总目标的,可以说单元教学的灵魂。单元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铺垫设置的,学生在课程模块学习中所获得的内容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了,而是在这一主题统摄下获得的整体感悟、精神提升以及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还有结构化的知识框架等等。因为第二单元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所以作文的模块教学设计应围绕主题整体构思,引导学生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和途径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展理性思维,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语文,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提高语文素养。

模块一、理解导言明目标 整体把握一主题

单元导语,彰显了单元主题,提示了习作教学目标。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设计好本单元的第一步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导语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作文模块设计如下:

师:(深情地)同学们,诚实是一种人生的美德。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大家一定会夸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吗?

生:愿意。

师:单元导语好比是路程的标牌。理解了单元导语,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单元导语,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与文本对话,反复阅读单元导语。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真诚?

生:真诚就是真心诚实

生:真诚就是做人要诚实,不虚假。

生:真诚就是以诚待人。

生:……

师:大家对于真诚有了初步理解,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以诚待人呢?怎样做才算是以诚待人呢?

生:要说到做到。

生: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生: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

生:不骗人。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说一说吗?

生:……(举例说以诚待人的事情)

师:读了这段导语,你明白了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本单元有几篇感人的以诚待人的故事,一定会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学习之后,要体验一次以诚待人的生活,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写一个以诚待人的作文。大家愿意体验一下以诚待人的快乐吗?

生:愿意。(跃跃欲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浏览一遍本单元的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一篇日记,好吗?

这样的点拨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单元教材的内容和主题,使学生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感知了习作要求。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感悟文本,整体把握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了本单元的主题,这样,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曲 开放教学灵活操作 体验生活感悟美

落实模块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在单元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只有使学生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才能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我们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读中学写;点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品“新”析“异”;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谋“新”写“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创新生活描绘美。

模块二、习作教学生活化 走进生活发现美

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应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悲欢离合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教材特点,紧扣单元主题,开放课堂教学,灵活操作读写结合的点,落实模块目标。例如在《中彩那天》教学中,可在指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拓展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模块教学展示如下: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课文的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写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生:课文中的“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迷惑不解和最后的深刻感悟。

生: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

生: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

生: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我”又恍然大悟。

师: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是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生:我懂得了诚信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生:我懂得了高尚的品德与汽车相比,拥有高尚与比拥有汽车更重要。

生:我懂得了课文中的“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生活有没有以诚待人这方面的故事呢?与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有一次,我到商店买东西,阿姨多找了我5块钱,我后来又主动退还给他。阿姨夸奖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听了很很开心。

生: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捡到一元钱,交给了大队辅导员,老师表扬我拾金不昧,我很高兴。

生:我妈妈是一名护士。有一天,她下班很晚,到家后想到社区里的张爷爷还有一次针没有打。妈妈没来得及做饭,就风风火火地出门给张爷爷打针去了。邻居都夸妈妈是一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道德的高尚的人。

生:我爸爸会修理摩托车。经常有人来找他修理摩托车。有一次他发现摩托车的一个零件坏了。本来可以用一个旧的可以代替,但是爸爸硬是到商店离买一个新的给安装上。我觉得爸爸是个诚实高尚的人。

生:……

师:诚实是人的一种美德。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体验以下诚实的快乐好吗?

生:好。

师:当你走进生活发现美之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诚实体验写出来?写的好的同学,老师负责推荐给校刊发表。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巧妙结合起来,把学做人与学作文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渗透到生活中,努力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以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学生才会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学生有了这样兴趣和心情,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尝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得失方略,有力地促进自身视野的开阔,磨砺自己思维的深邃,陶冶自己强健的人格。因此,教师应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

模块三、点拨学生读中悟 感悟生活体验美

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进入生活;只有感悟生活体验到了美,才能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世界,才能采撷到最美的花朵,酿造出最醇的美酒,写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文特点,巧妙点拨引导,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着力点拨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例如在《万年牢》教学中,我们从抓住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作文教学模块,是这样点拨学生进行感悟的:(在复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对话。)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好品质?

生:“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这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做事认真。

生:“……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这是说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说明父亲做事真诚。

生:“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

生:课文描述父亲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说明了父亲做事,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生:……

师:你从这些关键的词句中感悟出了什么呢?或这说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父亲做事认真。

生:父亲待人真诚。

生:父亲很善良。

生:父亲十分老实。

生:……

师:就是这些精彩的生活细节的描述,使我们感悟了父亲的善良和高尚,感悟了父亲的以诚待人。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您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群中,有没有“诚实、善良”这样的好品质呢?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细节呢?夸夸你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大家听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生:……(夸别人,感悟生活美。)

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老师也被大家的发言感动了。大家愿意把这感人的生活片段写出来吗?让别人也感动一次好吗?

这样的点拨,使学生读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做到悟中练写,使作文充满灵性。生活是活生生的,是水灵灵的,是感人的……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市的应紧扣文本特点,“贴船下篙”,拓展感悟练习的渠道,给学生感悟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学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灵性的习作来。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关键是我们如何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寻找最佳的读写切入点来实施模块作文教学。比如学习课文学习《尊严》一文,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又如学习《将心比心》一课,读写结合的点是让学生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抓住描写生活细节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和产生感人的效果。使小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每学习课文之后,都可进行一次片段描写:生活细节描写或人物对话小练笔。

第三步曲 触及心灵点拨思维 创新生活描绘美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善于激励学生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凸现个性,以平时基础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性灵文章。根据本单元整体目标和教材编写特点,我们设计了下面两个作文教学模块,以求整体彰显单元文化主题,落实模块作文教学目标。

模块四、文化班会再体验 生活实践学做人

学完本单元课文之后,我们举办一次主题文化班会课:“成长足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具体教学模块设计如下:

师:我们师已经学完了四篇课文,知道了什么是以诚待人。今天,我们师就召开一次“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班会,请大家用“我”的自由之眼走进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身体验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脑感悟生活,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并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师:班会的第一个节目是──请大家讨论:什么叫做以诚待人?

生:……

师:班会的第二个节目是──学习本单元课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在你的以前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以诚待人的事情,说出了与大家交流,让大家分享你成长的快乐。

生:……

师:班会的第三个节目是──展示你在课外搜集的“以诚待人”故事,评论成功的原因或受到的启示。

生:……

师:班会的第四个节目是──请大家分组合作,设计一张以“以诚待人”主题的手抄报。先设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刊首语、故事与启迪、名言警句、课文读后感、自己生活中的以诚待人的故事等。

生:动手设计制作手抄报。

师:总结激励。

这一作文教学模块的设计,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单元整体,回归生活的本真体验,回归生命的自然状态,使习作由课堂走向社会,由课本走进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了语文的生命活力。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学习中通过问题探索、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语言运用等等,“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样的作文教学设计,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会进入习作学习的视野,成为重要的习作课程资源,使小学作文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原先呆板的小学作文课堂变成充满生活激情,激发生命活力,迸发智慧火花的地方。当然,文化主题班会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在课外延伸,比如组织学生“体验一次诚信生活”、举办一次“以诚待人演讲比赛”、举行一次“诚信故事交流会”等一些课外活动,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模块五、激发情趣学做人 习作体验话成长

下面,我们把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的教学过程实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篇作文的提示,看看作文有什么要求。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学生自由说作文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来讨论一下,好吗?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成长过程”的?

生:成长就是长高了。(哄堂大笑)

生:我的理解是成长是进步了。

生:我的理解是懂事了。

生:我想,我的学习进步了,就是成长了。

生:前天上学的时候,邻居的小妹妹摔倒了,我上去扶起来,并哄她不要哭。我学会了帮助别人,妈妈夸我长大了。我觉得这也是成长过程的一件事。

生:……

师:对。人生的道路很长,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想一想你最近做过哪些能够体现你成长过程的事例?选择一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说。)

[启发谈话以激发作文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师:同学们,你的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想对谁说?“为什么说”成长过程心里话,“说什么”成长过程心里话。(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生:我想对老师说,我的学习进步了。

生:我想对班主任说,我学会了帮助别人。

生:我想对同学说,我学会了自己做饭。我快要长成大人了。

生:我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克服了粗心的毛病。我想对远方部队的爸爸说,我长大了。

生:……

【此环节的点拨指导注意到了三点:第一:先要确定说的内容。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而引发的,要注意把在什么问题或事情上有了哪些心里话说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第三,指导学生想清楚对谁说?为什么对他说?此环节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三、指导作文、点拨思维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很热烈。但是,在这里,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写文前,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能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形成板书: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想开头先要说明对谁说。比如“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长大了”。

生:我觉得应该说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然后才说“我”长大了。因为这一件事情才是成长过程。

师: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成长过程,是个好方法。

生:我认为应该说自己的心里话。实话实说。

师:对。成长过程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用自己的心感触过的,曾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的人和事。请大家联系刚刚学习过的课文的方法,谈一谈应该怎样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从课文《中彩那天》体会到,说自己的心里话要说出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不高兴和最后的体会。

师: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故事就会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我想了想,课文《万年牢》《尊严》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因此,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述。比如怎么做的,要说清楚、写具体。

生:还应该描写具体人物的语言。

生: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具体再说。

师:对。刚才同学们谈了如何说。下面我们要以“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先想一想,最想对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说些什么心里话。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这里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形成板书:有中心,有条理,写具体)

师:这个题目一般可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想法,寻得“我说”的契机,然后,具体“说”的内容,这是重点,要具体、生动,可以是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是几件事,注意详略处理,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具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可用适当的抒情或议论结尾,以点明或深化主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了,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要认真加以修改。(形成板书: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用事实说话、情感要真挚、表达有创意、独特的感受 )

[教师的指导应精要有用、适量适度,教师指导得过多,容易束缚住学生的思维,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自由作文应该与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本环节意在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作文的窍门,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四、口述习作,指导表达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别人的心里话,你会怎么采访?引导学生回答出,把为什么要说,以及把说的内容讲清楚、说详细。

师:组织一次现场采访活动。让小学生采访小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完后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师;谁来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生:……。(选择一名中等学生和一名优等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随机点评价。)

[说作文是能梳理思路、引发联想,还能让其他学生评价,培养合作的意识。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形式新颖,学生说作文的积极性高。]

五、师生比赛、自由表达、合作评价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心里话的内容写下来,好吗?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边说边写,就会感到容易一些。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写一篇“××同学,老师对你说”,咱们比赛行吗?

(学生、教师比赛写作,教师写好后可巡视指导,帮助写作困难的学生。)

师: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请你读一读自己作文,让小组的同学评论一下。

师:刚才写的作文是草稿。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草稿念给大家听听,请大家评论一下好吗?(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学生评价)

六、修改习作,教师点评

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吗?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生:说说修改方法。(增加、删除、调整、连接、改错等)

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说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用朗诵推敲的方法多读几遍,发现不通顺、重复罗唆、重点部分没写具体、没写清楚的地方要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是一件快乐的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教师选择典型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教师点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里采用了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和教师当场点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七、集体评议、评选最佳

师:下面是最精彩时刻,我们来评选一下此次作文最佳奖好吗?(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师:明天我们要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作文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习作重新抄写一遍。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评点,说说自己的写作经验,那一定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哟。愿意吗?

此模块设计紧扣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彰显模块作文总目标,从指导小学生体验新生活入手,带领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在这样开放的作文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自由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本设计重点强调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形式是多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实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教学资源

认真提供作文资源 悉心准备习作素材

1、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缺少习作的激情,缺少写作的冲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素材库,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搜寻习作的生活素材资源,然后将自己的观察体验的所得形诸语言文字。

2、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的实情。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或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体验生活,获得活生生的材料。

3、上百度网(http://www.baidu.com/)搜索,查找“以诚待人”条目,有大量信息资料。

模块作文教学思考

整体构思彰主题 师生互动求发展

1、整体构思是否凸现 单元主题是否彰显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多少年来,许多教师习惯于教完课文教作文,一次教一篇作文,孤立地、片面地、零散地、静止地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显得狭隘,教学过程显得琐碎。模块教学使我们立足于单元整体,以模块运转的取向鸟瞰一篇篇课文,悉心分辨出课文之间的联系,一个个习作教学的训练点就可在整合中找到位置。是否实施了模块作文教学,关键就是看是否彰显了单元文化主题,重点是看是否以课程单元为一个习作“知识模块”,从单元模块结构整体衔接的考虑出发设计作文教学策略。模块作文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注重能力的形成,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探究方法,形成能力,自主发展”为体系的教学思想。实施模块单元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比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等。单元模块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这一做法摆脱了以往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千篇一律地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从小学语文教改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之路。

2、以人为本是否体现 师生是否互动发展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作文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直线的,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习作。缺失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缺少了师生互动的发展空间。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交互推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他们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共同探究文化知识、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共同享受探寻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习作单元的过程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模块单元结束,教师和学生会有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引人入胜的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模块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自主发挥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教师过去哪种照本宣科,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状况提出了挑战。单元模块的设置,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成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模块教学需要老师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在新课程的模块作文教学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教师要有童真童趣,多一些生活情趣,多注入自己的情感,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乐于同学生沟通和交往,自觉融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3、作文课堂是否开放 模块操作是否灵活

反思我们传统的作文课堂,是封闭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合活力。而模块作文教学,让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中变换视角。教师进行模块作文教学时,对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要有一个规律性的把握,要从封闭的一篇一篇课文中跳出来,明确主线,理出读写结合的最佳点,找出作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唯其如此,才能对教材进行补充、重组和超越,更有利于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活化。模块作文教学的备课,既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又需要有细致入微的分析,为灵活调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指明了新的道路。模块作文教学整体策划单元作文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之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模块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市的语文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求我们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作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精通教材,要特别重视自身素养全面发展;不能只关心语文学科的局部,要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不能仅靠经验的堆积,要具有智慧才能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不能仅定位在做好一名教师,而要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志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努力成为学者型老师;不能局限于个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提倡教育科研的团队精神,“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逐步提升个体教育科研水平,形成自我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2:00 | 只看该作者
12*大自然的启示(3篇)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并正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以下两种教学思路供参考选用。
其一:(1)读读拼拼。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抽查读等方式达到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2)读读说说。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的大意。《“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3)读读画画。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4)读读议议。全班交流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适机点拨学生难理解的语句,引导交流从文中受到的启发。如,联系上下文、结合食物链图示理解“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将《“打扫”森林》中最后一段“吃、咬、钻、毁”四字调换位置后与原文对照来培养语感;拓展、交流资料,进一步了解“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造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还可议议为什么这篇课文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感悟写法上的特点。(5)读读写写。可以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可以写一段自己的感想,还可以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植物的特性受到启示,产生的创意,培养创造性思维。
其二:如果有条件,可采用网络条件下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专题性网络课件,可包括相关新闻、学习提示、飞机与轮船的设计、仿生学小资料、动物特性、探讨平台(讨论疑问、抒写感想)等,借助教师创设的网络资源,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超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可以安排为:听播新闻,带入情境阅读课文,了解大意依托课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畅叙感受开放网络(包括BBS论坛),延伸拓展。
2.本课有8个要求会认读的生字,大多数字形较为复杂,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殃、腐、翼、键、鲸”等是形声字;“殃、壤、鲸”的韵母要读后鼻音;“翼”可与“冀”比较,在读音、字形以及字意上注意区别开。根据字不离词的特点,可让学生读读记记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并自主积累其他喜欢或感兴趣的词语。

《大自然的启示》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A案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湖北宜都 王泽斌)
B案
●听新闻,带入情境
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②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
《“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①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②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③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湖北宜都 刘春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一声悲叹 发人深省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学校 刘竹茹
  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将头探出巢穴,欲出又止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课文内容浅显却发人深省。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第9课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谁能给大家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指名简要地讲故事,老师相机指导如何把意思说明白、说简单。)



  2.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将头探出巢穴,(欲出又止)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争先恐后)地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走进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解析:这是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课初讲述课文故事,选词填空的练习,既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又是对学生能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一次检测,还相机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悲叹心情。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思考: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说后,自由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谈感受。



  过渡:原本美丽的海岛黄昏,因为我们,而成了“血色黄昏”。



  3.瞧,我们在干什么?齐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指导读出感情。



  师:尽管我们在竭力弥补过错,但还是有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想想此刻的我们是什么心情?我们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自由说。)



  解析:课文插图,形象直观,凸显了文章主体。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结合看图说话,学习了课文的6、7自然段。在看图学文,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紧扣“悲叹”一句,探寻悲叹原因。



  (一)课件出示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用拆字法理解悲叹:悲伤叹息。



  2.思考:向导悲从何来?紧扣“伤害”一词,层层剖析。



  悲叹一:海龟受到了伤害。读书上有关海龟受到伤害的句子。



  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启发学生换位思考:试想,一群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时候,却让我们的“好心”给毁了。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们怎能不悲叹?指导朗读悲叹一句,读出悲叹之情:“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悲叹二:我们的愚不可及使海龟受到了伤害。



  3.伤害海龟的“我们”包括谁?(游客和向导)



  (二)读课文,体会游客的悲叹。



  1、课文有一个词形容游客的所作所为,请找出这个词语来。(愚不可及)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游客的行为愚不可及呢?画记有关句子,并写上批注。



  3、交流自己画记的句子,并读读自己写的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此环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不一定按书上的顺序,但都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游客来朗读、品味。)



  语段(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①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幼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样子。



  ②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③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游客,请你来说说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进入角色,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说。)



  下面语段的学习方法同上。



  语段(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①理解带点词语。通过比较句子(有带点词的和没有带点词的),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②指导朗读,前面读出向导若无其事的冷淡,后面读出向导的情不情愿,



  无可奈何。



  ③进入角色,说说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语段(3):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①进入角色,说说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②游客们,请好好反省,你们错在哪里?



  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归纳:游客们错在无知,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好心办了坏事。



  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可以想象,当我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行走时,一定会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再次出现这个句子,读出悲叹之情。)



  (三)读课文,体会向导的悲叹。



  是啊,原本我们想救龟,却因为我们的愚不可及而害了这些龟啊。相比于我们的无知,向导悲叹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教师从中点拨,启发学生联系向导的身份来谈。)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向导悲叹的是自己在规律面前犹豫,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妥协。如果说游客是无知之愚,那么向导就是有知之愚。“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看,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怪不得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再次出示句子:“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齐读句子,读出悲叹之情。



  解析:文中的关键句负载着浓浓的情,深深的意,耐人寻味。抓住关键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的主体部分,我紧扣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的这个关键句组织教学,并以“伤害“这个关键词为突破口,通过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读,品味揣摩,进入角色,想象说话等手段,层层剖析,步步深入,进而读懂课文。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在体会游客



  的悲叹时,我让学生画记相关句子并做批注,既在于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也是一种课堂练笔的好方法。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游客来朗读、体会,就是要学生用心读书,把书读到心里去。体会游客的悲叹这部分,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组织教学,顺学而导,看似有点散,但每品味完一个语段,我都会回扣到关键句“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紧扣悲叹,一咏三叹,形散而神不散,能够给学生深深的震撼。



  四、想象悲叹情景,进行随堂练笔。



  1.此时此刻,发出悲叹的除了向导和游客,你认为还有谁?



  还有那些没有被吃掉的海龟和它们的亲人。那它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悲叹呢?请把它们的悲叹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2.请几位学生朗读他们的写话后,再次出示稍作修改的关键句“如果不是你们,我们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是啊,这是海龟对我们人类的控诉。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的!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课文七、八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齐读七、八自然段。



  解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站在海龟的角度思考,人类的无知、自以为是给它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通过小练笔,一定会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这也是对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过渡。



  五、跳出文中悲叹,回归自然之“道”。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啊!再读课题,此刻你对题中的“道”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呢?



  启发:大自然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神秘莫测。这“道”绝不仅仅是我们上节课理解的简单的“规律”两字,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补充,鼓励学生多角度说,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解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个例子中有所得,但最终要跳出教材。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来理解“道”,也使整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之道。



  同学们谈得真好。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就要多向这位老师请教。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



  学生阅读课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然后分头行动。



  解析:本课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学期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要组织学生认真开展。从本课的教学为开始,及早进行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把综合性学习贯穿全组的学习的始终。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观察大自然,增长知识,了解大自然,并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板书:







  解析:此板书简洁明了,紧扣文中“悲叹”这个关键句和“伤害”这个关键词设计。学生一看板书,就知道是人类违背自然之道给幼龟造成了伤害,这也是游客和向导悲叹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1.教学本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提出疑问。问题可以围绕题目与课文内容提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学生提出的字词理解方面的问题可布置学生自学自查,再适机交流,超过本文范围的问题可指导课外去探究。(2)默读全文,思考问题。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围内交流。(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围绕重点问题组织全班交流问题、朗读重点句段、点拨理解难点,结合资料袋畅谈阅读感受和体会,激发环保意识与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4)小结学法,延伸探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学习本篇课文所采取的方法,如:以朗读、默读为手段,以疑问为线索展开的。有条件,可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与探究有关黄河治理的问题。

2.教学本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以略读为主,虽是略读,但读中要作深入的思考,其中,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就应作深入的思考。学生找出有关语句并不难,而要真正理解则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原因,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和结构松散的黄土,这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水土大量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二是社会原因,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是人为造成的,是理解的一个难点,教师可用下列板书说明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人口迅速增长

      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水土流失

从上述原因中可以看出,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因而下文中讲到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在理解黄河发生变化原因这一重点问题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畅谈从文中受到的启示,如: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大自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等等。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对黄河是陌生的,不如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家乡的河湖更有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在谈受到的启发时,可与学生身边的河湖以及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引发生活的体验,激起内心的情感,认识到保护家乡的河湖同保护黄河一样,都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把抽象的环保意识转变为实在的环保行为。

3.学习本文,要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结合起来。浏览有利于抓住重点,提出疑问;默读有利于思考与理解;朗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的训练内容,是促进理解、表情达意、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引导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有关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及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朗读时语气要沉重一些,语速要慢一些,一些数据可以读得稍重些,第三自然段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读得舒缓一些。

4.本课有8个要求认识的字,应让学生独立自学,读准字音。要注意“侵”是一声,不要读成qǐn;“营(yíng)不要读成“yín”。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关于河流方面的专业术语,可以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图示及查字典引导学生了解,如“数管齐下”可联系科学家设计的方案理解。

5.资料的搜集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并适机交流,若在学习完本文后布置,则可在“展示台”中交流与展示。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搜集资料,都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即“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有兴趣有条件还可以写成调查表、建议书等寄送有关部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③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A案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①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③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湖北宜都 刘春林)

B案

●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①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②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③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①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下”读懂课文。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③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足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①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③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③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①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⑤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湖北宜都 王泽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12大自然的启示(A、B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③激发阅读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

②师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③教师制作“大自然的启示”专题网页。上课前将学生带入网络课堂。

A案

●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①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①读读拼拼: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与难读句子,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②读读说说: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③自主学习:按照前面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步骤自学10分钟左右,在书上圈点批注。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精读研讨,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叫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①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②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湖北宜都 王泽斌)

B案

●听新闻,带入情境

①同学们,我们首光来听一则新闻。(电脑播放显示关于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从动物身上受到启示研发出新式武器的报道。如能选择近期“新闻联播”中的相关新闻更好)

②听了这则新闻,你最想说什么?

③是的,大自然不仅风光无限,而且是“人类的老师”,既给了我们许多的警示,又启迪了人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去获得新的认识吧。

●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充分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自己读一读。

②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准确认读。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殃、腐、翼、键、鲸”等,“殃、壤、鲸”读准后鼻音。

③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是怎么归纳的?

●依托课件,自主探究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出探究内容:

A.“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B.“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C.“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请大家分组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课文,点击并阅读电脑中“课文链接”“仿生学资料”,读懂上面的语句,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示。

②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各小组成员把阅读网络信息与阅读课文结合起来,不要完全脱离课本。自己的启示和重要的信息资料还可在书旁批注。

●全班交流,畅叙感受

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中的事例和网络中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实例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②即兴演讲:(下面两个内容任选一个,自主上台与按座位顺序依次上台相结合)

《“打扫”森林》给我的启示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开放网络,延伸拓展

①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那么就请在网上浏览,在讨论平台交流吧。

②开放校园网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讨论平台”或BBS论坛交流,查阅教师网页中的“动植物天地”,做一做“阅读测试”,善于操作电脑的同学还可登录因特网尝试查阅资料。

③学生小结学习收获与感受;教师布置学生课外继续进行“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

(湖北宜都 刘春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①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②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③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④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或课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或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课件出示乌龟壳、小提琴,播放小提琴优美的旋律)

△(音乐转换为沉重的曲调,教师语气沉重地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个性展示台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④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课前准备

①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②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湖北宜都 刘春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江西省湖口县三里小学 朱江英
  课文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2、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是什么?(和平 板书)



  2、我们看到“和平”这个词就容易想到哪个词?(战争 板书)



  3、这篇课文是雷利写个加利秘书长的一封信,这封信讲了什么?



  4、用笔勾画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语句或者段落,可以做一点批注。



  提示:勾画好的同学再想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5、交流:



  提示:注意倾听,有同学在发言时,要转身看着发言的同学,仔细听,或许他说到了我们想说的话,或许他说的对我们有启发,使我们有话可说。



  (一)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①生读,谈感受



  ②看到“如约”一词,想到上一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约)读相关句子



  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心情



  可是,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我和妈妈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生接读“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到这里,你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④生再读这几句话。



  ⑤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悲痛,听出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再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让加利秘书长能听到雷利的心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⑥能将这句背下来吗?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背下来,先找找这句话有什么规律?



  师背



  ⑦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这段文字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二)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①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②这样的爸爸离开了我们,心情是怎样的?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第五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有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③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写战争还没停止?(6、7段)



  ④读完课文6、7段,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



  ⑤孩子们,我们一想到战争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读7段



  ⑥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



  看完,再读7段



  三、感受品味,升华情感



  1、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感情朗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



  首先运用老师的导语,给学生创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氛围,伴着老师动情的演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其次,老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式,如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师生互背,学生的感情读等方式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老师做了精心的设计,通过三次呼吁,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诉之于笔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笔纸的交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散发思维的训练。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控教学的节奏,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意识也积极主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4 05: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