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几件事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谈话: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闰土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其实他还有很多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三、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外貌描写,学生读)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堂主旨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出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诚的友谊,抒发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一)学一法:让人物在典型事例中“立”起来
课文为了揭示出少年闰土见多识广、 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作者不但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动作、语言等外在特点,还选取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典型事件来写,使人物“立”起来。
1.选择典型事例。
典型事例最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典型事例无大小,关键是看你选的事例能否体现人物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勤于观察,善于捕捉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做到让事实说话,让事例新鲜感人。
2.具体描写人物。
写人物要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这样才能使人物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特点才会鲜明生动。
(二)举一例: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三)练一练:
通过几件事来展示人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特点。
示例:
爷爷的“三乐主义”
我的爷爷已经80岁了,他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耳朵里常塞着助听器,三年前患了肺癌,但每餐还能吃两碗饭,身体还很硬朗。爷爷说,这得归功于他的“三乐主义”呢!你想知道什么是他的“三乐主义”吗?
爷爷的第一乐是“助人为乐”。爷爷还没有耳聋和患癌症时,邻居们经常找他写信、写对联。隔壁孙爷爷的女儿在外地工作,每次来了信,爷爷总是很热情地给他讲信上写的事;尽管孙爷爷说话罗哩罗嗦,但爷爷总是耐心地听,不用多少时间回信就写好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让我爷爷来写春联,爷爷不管在干什么,便都放下、立刻把对联写好,从来不推托。人家谢他,他说:“这是你们看得起我,我感到十分高兴呢!”现在爷爷患癌症了,耳朵更聋了,人家在跟他说话,也不太听得清了,让他来写信的人少了,但请他写对联的人还是很多。
爷爷的第二乐是“知足常乐”。妈妈爸爸要上班,爷爷生病时,只有早上,中午,晚上来陪他,但他还是觉得爸爸妈妈很关心他,常常对来看望他的老朋友和医生们乐哈哈地夸奖爸妈:“哈哈,我生病却是享福呢,看我的儿子媳妇多好!”爷爷每天要吃20多元钱的药,他常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在生活上,爷爷也没高要求。爸妈每天总给他吃鱼啊,肉啊,就是素菜,也是香菇什么的,但爷爷却常向爸爸要豆腐吃。还说:“豆腐便宜,营养好,解放前我还吃不起呢!”他常对我说解放前他“讨米”下锅、用点灯的油炒冷饭吃的故事,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挑菜吃了。
爷爷的第三乐是“自得其乐”。爸妈都是老师,没时间陪他说话,但爷爷并不寂寞,不是看书,就是抄古诗,或者左手跟右手下棋。告诉你,他还编书呢!虽然他知道他编的书不会出版,但爷爷还是要编。他退休了还经常和小朋友们玩,给他们讲故事、猜谜语。孩子们叫他“好爷爷”,爷爷就从兜里掏出好吃的给他们吃,他说:“跟小朋友们会越玩越年轻呢!”爷爷的“三乐主义”真正使爷爷得到了快乐,得到了长寿,爸爸说,他也要向爷爷学习,争取长寿呢!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