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实录集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06:00 | 只看该作者
表达真情 分享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浙江宁波市朱雀小学 杨柳 浙江宁波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特级教师 励汾水
  【习作内容】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



  本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语文教学理念,本设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让学生快乐地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本领的经历,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想与伙伴交流感受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心地说和写,大胆地与老师、同学交流。



  2.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有创意的表达”需要有内容,要启发学生从容易忽略的“小事”中发现“趣”、“奇”、“新”,感受童年生活的色彩斑斓和作文内容的丰富多样。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学会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表达出从不会到会的喜悦之情。



  2.在写作的过程中,能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把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有趣的经历写得完整些、具体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都会一种甚至好几种本领,比如游泳、滑冰、烧饭等等。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本领,让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快乐,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人人都参加介绍,同时要求把话说完整。引导学生大胆说,自由说,让学生思想放开,情绪活跃起来。)



  师:据我了解,这些本领,有些是同学们自己琢磨着学会的,有些是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的,有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的,还有的是通过“拜师学艺”才学会的。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学会本领的。(播放事先录好的,张亮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用电饭煲煮饭的录像及王成刚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的经过录像。)



  师:大家都看得很仔细。现在我们请张亮同学和王成刚同学说说他学习烧饭和游泳的经过吧!



  (张亮和王成刚说说自己学烧饭和游泳的经过。)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学习本领的主要过程都说了,也说了自己的内心体会,这很好。大家也很想说吧!现在请大家选一样自己学会的本领,把学习的经过和体会跟学习小组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要求人人都说。教师巡回了解,指导部分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围绕话题,正确表达



  师:如果大家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在班里的习作园地交流,这样,大家共同分享,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先请同学们从自己学会的本领中,选出一次自己感到最快乐的,或是感到最不容易的,感受最深的,认真地写下来。



  1.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具体要求。



  写之前,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并相互交流。如果要写好学本领的经过,有哪些需要写得详细些呢?哪些问题需要大家互相提醒的?(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把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下面形式出现:



  大屏幕出示:友情提示



  (1)要注意写清楚学的是什么本领。



  (2)学本领的经过要注意一步一步写清楚、写具体。比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3)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或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印象特别深的,或者特别有趣的地方写得生动些、详细些。



  (设计意图:变习作要求为“友情提示”,意在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中明白:写作,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化,而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帮助。)师:有了上面的提示,同学们再想想在写作的时候还有哪些困难,比如开头难,写不具体等等,教师将给帮助。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教师给大家提供以下参考材料:



  ●我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学习舞蹈的经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游泳兴趣小组……



  ●看到妈妈从电脑里打出的字又快又好,我也想试试……



  ●前几天,我刚刚学会了炒青菜……



  2.学生开始写作文。



  3.学生交流习作,师生根据“友情提示”的要求互相点评。



  点评时,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几位同学对习作中印象最深的、特别感动的地方发表赏识意见,或者就写得不够清楚、完整的地方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赏识、讨论,把学习本领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环节说清楚,说完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说说、写写学本领经历的内容时,力求引导每一个学生大胆、不拘一格地说出、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本领的经历,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现出童真童趣。)



  三、赏析交流,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1.提醒学生在朗读自己习作的时候,读好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在语气、语速上加以强调,以吸引同学的注意。



  2.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同学的朗读,要求能听完整、听得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3.鼓励学生互相推选或自己推荐习作,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张贴交流。



  4.布置“学习园地”。师生共同为本期“学习园地”命名一个交流的主题,如:“教你学一招”、“让我告诉你”、“请分享我的快乐”等。



  5.指导学生认真地修改并抄写好自己的习作,鼓励学会文字输入的同学用电脑打印,并根据习作的内容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使“学习园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展示赏读,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赏析自己的习作和同学的作文,能发现其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懂得展示、赏析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评点】



  学生在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先是怕写不好,不怎么愿意写。开始写了,虽然很想写得生动些、有趣些,但又往往感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次设计,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写作心理,首先,启发学生“以黎明第一次看世界”的新奇感,来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使自己学会本领的过程由朦胧到清晰,产生“突然发现”的感动,使作文从被动到积极。同时,通过“友情提示”、“记者访谈”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使学生明白:写作,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需要一定规范的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还鼓励学生带着“观赏的心态”来赏析自己或同伴的作文,通过师生共同对“学习园地”的设计和布置,促使学生的习作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续,与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融合,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与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的快乐,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及点评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 亢炫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 李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习作做到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心话,吐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做好铺垫



师:老师有一项拿手的本领,每到逢年过节时,我都会在亲戚朋友面前大显身手。今天老师就把这项看家本领教给你们,好吗?(板书:教你学一招)



  点评:开课之初并没有直说今天是一堂作文课,而是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师:请大家稍等……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老师慢条斯理地系上围裙,并出示谜语: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猜猜今天要学的本领是什么?学生猜出包饺子,老师宣布: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包饺子大赛!(学生们一定兴奋不已,喜悦之情早已挂在脸上)老师顺势像记者一样采访学生:“你一直在笑,为什么?”



  点评:学生也许对包饺子感兴趣,也许是老师的着装引得他们发笑,总之,这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老师巧妙地设计了“笑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捕捉他的情感体验。



  二、组织活动,交流过程



  这次“包饺子大赛”活动设计分为“像不像”“美不美”“新不新”三个环节,分别侧重于习作的“详细”“具体”“个性”三个侧面的指导。



  第一回合:像不像,重点训练写“详细”。



  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认真观察老师包饺子的步骤,看清每一个动作。



  2.自己模仿老师的样子包饺子,看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并口述老师包饺子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训练其言之有序。此外,在这个类似于“录电影、放电影”的过程里,学生要尽可能“录下”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如“拿、铺、舀、放、捏、握、挤、压、摆”等,“播放”时才能真实全面。



  老师给这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包饺子。众多同学中肯定有饺子包得合不拢口露馅儿的,那就请他们说说失误之处,或提出困惑,请成功的同学谈谈经验。



  点评:学生们爱干的事,他们会争着干,抢着干,而且它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来完成任务。



  第二回合:美不美,重点训练习作写“具体”。



  包饺子不仅要做到不露馅儿,还得美观。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一个漂亮的饺子,然后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比较,找找这个漂亮的饺子与自己包的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总结经验,请教他人,试着包一个更漂亮的饺子,注意动作的细节。



  明确要求后老师再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自己尝试,与上次实践相比,学生们应该更投入更认真。老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最后选出饺子包得相对漂亮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注意了哪些细小动作,饺子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舀“适量”的馅儿,“均匀地”铺在饺子皮中间等,这些都是在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说具体。



  点评: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见到“生动具体”一词,但究竟什么是生动具体,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大部分学生并不太清楚。老师在此环节中设计的“细小动作”,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这样就可以把动作说具体。



  第三回合:新不新,重点训练习作写出“个性”。



  老师出示各种饺子的图片,有月牙饺、小锁饺、三角饺、鲤鱼饺、元宝饺、葵花饺、蛤蜊饺、钱包饺、四喜饺、波波饺……就在学生们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时,老师出示第三环节要求:



  1.动脑筋想想你能包出什么样的饺子。



  2.给你的杰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看谁包的饺子最有创意,谁起的名字最新颖。



  学生动手实践后展示并介绍。



  师小结:俗语道:“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你觉得我们今天的饺子好吃吗?是啊,怎么能不好吃呢,我们在其中加入了特别的作料:“心”和“辛”。



  点评:不论成功与否,对学生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而作文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体验。



  三、心灵驿站,捕捉情感



  回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当老师宣布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



  当我笨手笨脚地包完第一个饺子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由关注“事情”到关注“心情”,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不仅能使习作具体,而且真实。



  四、范文欣赏,领会神韵



  学生读范文,并从中找到自己有切身体会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学习范文,交流自己在包饺子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点评:对于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范文从不同角度记述一件事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范文给他们提供了仿写的素材,降低了作文难度。



  五、明确要求,自主作文



  1.拟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



  2.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这项本领的,在学本领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3.表达你当时的真实感受。点评:当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后,最大的欲望就是把心中的话写出来,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尽情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与时间赛跑》教学实录
牡丹江市爱民区兴中小学 康铭志


师: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同学们,好像每个人都在期待着到井冈山小学上课的这一天,是吗?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里,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谁能用“我──因为──”的句式说清楚就更好了。



生:我紧张,因为后面坐了那么多听课的老师。



生:我高兴,因为井冈山小学环境好,我们可以多学习学习。



生:我自豪,因为我们班来上课,而其他班没有来。



师:第一次,肯定什么滋味都会有点,看到你们兴奋激动的样子,让老师想起我第一次上讲台当老师的日子。那已经是1995年的事了,哪位同学能帮帮我,让我回到1995年的那一天吗?



(生纷纷摇头)



师:是啊,时间过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它只能往前走,没有人能让时间停下来,也没有人能让它回过头来。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与时间有关,它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启迪呢?随老师写出课题。(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读懂一篇文章不仅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提出不懂的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质疑就是最简单的提问方法。(齐读)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的问题是:谁和时间赛跑?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和时间赛跑?



生:我的问题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



师: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篇文章也就读懂了,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你解决了几个问题,竖起手指告诉我。(生纷纷举手示意)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收获?



生:我解决了谁和时间赛跑这个问题。是“我”和时间赛跑。



师:(板书)为什么“我”加双引号?



生:因为“我”表示作者。



生:我解决了怎样和时间赛跑的问题(学生读第八称做)



师:赛赢了时间,心情怎样?



生:高兴。



生:快乐。



师:你能用“我(  ),因为我(  )”的句式说说作者为什么高兴、快乐吗?



生:我高兴,因为我跑赢了时间。



生:我快乐,因为我跑赢了太阳。



师:谁能读出这份快乐?



(生读)



师:和时间赛跑可真快乐呀,为什么我会有和时间赛跑的想法呢?谁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的同学没有举手,有的同学直摇头)



师: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师:默读课文,快速画出爸爸对我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师:爸爸说了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爸爸说了4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师:“所有……永远不……”是什么意思?



(生轻声读这段话,联系下面三句话,说一说。)



师:好的朗读要能读出词句的意思,同学们再读一读,休会一下,怎样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两名同学读一读,评一评)



师:你能记住爸爸的话吗?



(生读一读,记下来,指名试背,看大屏幕齐背)



师:同学们读明白了爸爸的话,可是当时的我明白了吗?从哪儿知道的?什么感觉?



生:我没有读明白爸爸的话,当时的感觉是:可怕。



生:当时的感觉是:说不出滋味。



师:“说不出的滋味”可能有什么滋味?同样用“我……,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生:我害怕,因为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生:我悲伤,因为我只能看到时间过去,却无能为力。



师:后来,我是怎么明白了爸爸的话呢?接着往下读。



生:我看到了太阳,明白了今天的太阳落下去了,明天太阳会再升起来,可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了。



生:我看小鸟在天空中飞行,明白了即使飞过的是同样的路线,但时间已经过去了,不会再是昨天的小鸟了。



师:作者看到太阳、小鸟知道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你能结合你在学习、生活中的休会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了”吗?



生:今天我们上了语文课,要想再上语文课已经不可能了。



生:我想回到学前班的时候,可是已经回不去了。



师:就像老师想要回到刚上班的那一天,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能回来。



师:当明白了时间过得飞快这个道理时,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把一切带走吗?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同学们,有没有办法?



生:和时间赛跑。



师:对,作者明白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后,又不愿意白白浪费时间,这就是他和时间赛跑的原因。明白了吗?再遇到解决不了或读不懂词句时,要多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习。



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再读4-8自然段,体会一下“我”的着急和悲伤,高兴和快乐吧!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有个疑问,想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和时间赛跑一定要跑吗?那是在干什么?



生: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做更多更有益的事情。



师: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作者体会到了什么?(生答)



师:你和时间赛跑过吗?有什么好处?



生:我每天写完作业,都看课外书,这样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本领。



生:我也和作者一样,假期作业几天就写完了,用剩下的时间去玩、看电视、上网、学英语。



师:你搜集到周围和时间赛跑的人或事吗?



生:我搜集到了居里夫人。



生:我搜集到了作者林清玄。



师: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和时间赛跑,所以作者和时间赛跑最深刻的休会汇成一句话:



(生齐读:如果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能成功。)



师:一篇好文章是作者用他的心灵去写的,所以我们也要把自己放在文章里,用“心”来读课文。



(生读全文和感受最深的地方。)



师:学习伙伴带来了四句格言,齐读。



师:这四句话都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同学们带来了收集的名言、格言,小组交流一下。



师:老师带来了一道关于时间的数学题,(出示CAI。)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时间真是太珍贵了,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我想说:每天有那么多时间在悄悄溜走,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从今天起和时间赛跑。



……



师:时间就是这么无情,转眼间下课了。其实,今天的井冈山之行,我们也在和时间赛了一次跑,最后老师想送给你们一句话:失去了眼前的时间,你就失去了一切。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检阅》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教版实验教材集体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4课,齐读课题。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你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3.概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文。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勾出我会认的字,同桌自学。

2.同桌互相考一考。

3.指名读,齐读。

4.开火车检测。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

1.指名教读我会写的字。

2.齐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5.四人小组讨论用生字组词。

6.说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

7.作业: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阅》主要讲的是哪一个国家欢庆什么节日?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交代了什么?

(二)学习三──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你发现这段中标点符号有什么特点吗?(2个感叹号)感情非常强烈。

3.自由读一读,读出感情。

4.齐读。

(四)学习十一──十六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指导朗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3.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五)明白道理,升华感情。

1.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2.博莱克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中感情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安阳市钢城小学 薛 洁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妈妈的账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策略、程序、板书、教后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进行的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其次说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激趣导入——质疑定标——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一、激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告诉学生账单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问,你收到过妈妈写给你的账单吗?德国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



  这样,通过问题激趣,造成学生头脑中的强烈悬念,激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质疑定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标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板书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妈妈为什么要写账单?妈妈的账单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妈妈的账单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仅仅让孩子们提问,没有归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归纳、提炼出来,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又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品读课文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而这种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因此,对于课文的品析,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范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语句来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先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习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帐单,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彼得的为人,使学生明白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只是在给妈妈干活要报酬的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懂事;二是研究妈妈的账单,体会妈妈对彼得的爱。



  其实妈妈对彼得的爱浓缩在课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们细细去找,就能有所发现。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育了十年,到头来竟然还是自己欠孩子的钱,做妈妈会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可是她却把这种痛深埋在心底,想尽一切办法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这无言之中所蕴藏的、宽容的爱怎能让人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妈妈满足了儿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却又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但满载母爱的账单。这个举动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十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数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付出的何止这些?在这一点一滴之中,妈妈那浓的化不开的爱呀,怎么能说得尽呢?



  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感受得到妈妈对彼得的爱,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妈妈这样做的深刻含义。为了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对母爱的依恋,我创设了一个口语训练的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乐,孩子们细细地体会着,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头。



  或许每天早晨,当彼得醒来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或许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后,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夜起来好几次为他盖被子;或许在彼得生病的时候,他的妈妈也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这样,那无私的、用心良苦的母爱化作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格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勾起了孩子们对爱的深思。



  然而,只有这样粗浅的回味是不够的。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尔曼财经组织的一份报告,希望它能带给孩子们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曾经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将高达63.5万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养育一个子女十年,子女应付的工钱就是6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得让人无法想像!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包括妈妈对彼得的爱,因为爱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爱是这世界上的无价之宝……



  然而,就是这样的付出,在妈妈的账单里却都是零!这,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的,她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回报呀……



  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最后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做课,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心灵在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爱的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10:0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七顆钻石》教学设计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安仁中心小学 毛丽萍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等词语。

  2、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激奇揭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把大家带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场大旱灾中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这场旱灾来得罕见,瞬时间,河流里的水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的,消失了;地面几乎全部裂开;动物们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人们的皮肤像树皮,又老又干,嘴唇发白、干裂,没有半点力气,整个世界停止了工作!

  2、揭题: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让我们再一起走进——《七顆钻石》(板书)

  3、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图片,听了老师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是第一自然段

  4、指名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旱灾严重的词语。(干涸、干枯、焦渴)

  5、此时此刻,人们最渴望什么?(水)水现在不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万物都渴望“水”,此时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6、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呢?(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再次走进神话,用心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用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水”是多么的可贵! 

  二、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最为神奇的是空水罐的变化。

  2、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说,师板书,形成板书)

  (一)、体会第一次“变化”,感受孝心

  【课件出示】一个夜里,一个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1)发生了什么事才使空水罐装满了水?

  A、先从书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B、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清楚的向大家说一说。(指名说)

  (2)这么漆黑的夜晚,一个小姑娘竟走出家门找水,为谁找?(妈妈)找到了吗?(没有)水容易找吗?(不容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儿也找不到
累倒
睡着了)


  (3)指名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此时的小姑娘处境怎样?你想用怎样的语气读?(你真的是又渴又累了/ 你读出寻水的艰难)。

  (4)正是因为小姑娘这份深深的孝心感动了上帝,给了她一灌水。小姑娘意外得到了水,自然是——(生答:喜出望外)什么叫“喜出望外”呢?指导用“喜出望外”说话。

  (5)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A、师示范哑读。你从老师的表情中,体会到了什么?(激动、开心)

  B、请男生读。我想请男同学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一读。(老师看到了你们激动开心的表情)

  C、 动作体会带点字“抱”。(这个“抱”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6)下面我想请个同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齐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小姑娘是那么孝顺。板书:孝心感天)

  (二)、体会第二、三次“变化”,感受爱心、母爱

  (1)谁能根据我们刚刚一起学习的,来填一填这个表格。【课件出示】
七颗



钻石
发生什么事
通过这些词
我体会到了
水罐的变化

















  (2)谁能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来告诉大家,在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再次,来填填这个表格。

  (3)生自学,并可以讨论。

  (4)相机出示

  【课件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

  A、你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并相机评价及生生互评)

  B、全班交流读(挑战读、齐读)

  (5)师述:这么宝贵的水,小姑娘自己都舍不得喝一滴,却舍得给小狗喝。她关心他人,甚至是动物,却唯独把自己给忘了。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小姑娘!她的美好品质又一次感动了上帝,因此水罐竟变成银的啦。(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

  【课件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什么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也正是这伟大的母爱)

  (2)生病的妈妈你觉得她是怎样讲话的?那你能来试一试吗?(生读)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

  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

  【设计意图】先扶后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学生自己研读的基础上,推波助澜,用各种朗读方式,加快学生的内化,加快学生的理解感悟

  (三)、体会第四次“变化”,感受爱的无私

  (1)【课件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2)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那些词中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课件相机这几个词变红色)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师述: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独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讲呢?

  (4)上帝又一次被他深深地感动,所以——(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5)课件演示: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地球万物有了这股水流滋润的变化。(出示绿洲图片)(配乐,播放图片)

  A、听音乐闭眼想象

  B、课件出示句子,填空(你能在老师的括号中填上美美的词语吗?)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都(
)了,草木丛林都(
)了,许多人和动物都(欣喜若狂)了。


  (带着生命的喜悦之情,齐读感受)

  (6)师述:看看黑板上四次变化的原因, 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是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心的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水罐才有这么神奇的变化。此时,对于“爱心”,你有什么话要说。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个环节总的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在品读重点段落时学生没有被老师牵着走,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学,自己来品味文章的真谛——爱,想象—填词—诵读,这一环节,彻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三、感情升华,爱融心间

  1、过渡: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师引读: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的愿望,齐读这首小诗(配乐朗读,续写)

  爱是什么?

  爱是什么?爱是清晨的霞光,照亮睡眼朦胧的黑暗,牵过一米阳光。

  爱是什么?爱是鸟儿在枝头高声的吟唱着童年的歌谣,一句句悠扬。

  爱是什么?爱是哭泣后眼中闪烁的泪光。红润的脸庞还挂着丝丝的泪痕,嘴角翘起了的斜阳!

  爱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内化的感情,得以释放,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所着《爱的奉献》这首歌,融入心间,回荡教室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装满了水的水罐
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七颗钻石》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上完本课之后自我觉得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教学中,我在复习导入的时候,以凄凉的四张图片为引子,铺设情境,然后说看完之后的感受,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接着以词语联系课文说话导入课文,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文章的主线:无水—有水—银的—金的—钻石、水。然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教学中设计“路人讨水”这个表演环节,中途两名学生的演技虽不怎么娴熟,但还是将学生带进了那时的环境中,通过生演、说,其他的学生评说,达到了是小姑娘关爱之心才使水罐有了神奇的变化这一教学目的。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小姑娘的爱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爱心也得到了深入的感染,“他更需要喝水呀!”“小姑娘,你肯定会越长越漂亮的”……语句中,无不包含着孩子们已被小姑娘的爱心所熏陶与感染。

  二、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

  小姑娘得到水后,表现出来的“喜出望外”,在解决这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该词——说大意,然后奖品释词,“高兴吗?”、“之前想到毛老师要送你奖品吗”,通过学生的回答确定了词义“遇到这种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这就叫‘喜出望外’”,最后将该词放到文中通过自身读——领读——整体读来感悟情感。

  先扶后放,通过表格的填写,明确学习思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先自学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主人翁意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通过朗读对比小狗前后的不同表现,体会此时小狗对水的需要, “一点水,小狗把它都舔净了。”感悟出水的来之不易与珍贵,体现小姑娘的善心。

  整节课中,通过朗读、听读来发现的问题不少,通过悟读解决的问题更是占了很大的比例,通过读来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

  教学接近尾声,当学生的口中说出“爱,是早晨晶莹的露珠,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等此类的回答时,我感到很欣慰!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虽然“总分总”或“分总”的教学思路较为明显,但抓的知识有些偏多。

  3、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1: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