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开始阅读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语文案例教学论”系列中的《课堂导入与收束》,作者是蔡伟和纪勇。今天完成了对《总序》、《作者介绍》和第一章《语文课堂导入学理分析》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堂导入的概念阐述》和《第二节:语文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的阅读。
关于作者,书中介绍较为全面,简列如下:蔡伟,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金华市首批名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纪勇,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宁波中学科研处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优秀教师”。
在《总序》中,蔡伟教授对“学科案例教学精品丛书”的具体编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浙江师范大学于2007年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在努力搞好“案例教学、问题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基础上,为不断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作为师范生、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及教育硕士教材之用,就依据实践中的教学理想和原则,根据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所面对的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而编写的系列论著。
在《第一节:语文课堂导入的概念阐述》中,从我国古代孔孟对于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国外教育家捷克的夸美纽斯、英国的罗素、美国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等所阐述的教学艺术,明确了在语文教学艺术的诸多环节里,课堂的导入对提高教学效率相关意义很大,课堂的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谓“导入”,就是开导、引入。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课堂不用语言讲,而仅通过实物或体态表情来引出一堂课;有的课堂设置一种情景而引入教学。导入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第二节:语文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中,作者对奥苏伯尔、洛扎诺夫、皮亚杰、罗伯斯等学者的经典教学理论的分析和运用,可以提升对课堂导入价值的新认识,并为我们的课堂导入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对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优质导入设计研究有着较大的启示作用。
今天阅读的内容是纯理论性的,对于导入而言,无论是语文,或者是其他的学科,都是教学设计或者是创设情境所不可缺少的。对于理论依据,不管是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洛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还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以前也有所涉猎和了解,而结合具体的教学导入的理论支撑,还是再次认真的品读。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深化落实,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的课堂导入行为,关系着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热情的投入和学习情绪的激发。我们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宜情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予以全程关怀。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设法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景,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发展的角色地位,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转化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定位,要使学生能深刻地体验到惊奇、欢乐、自豪和赞叹,激发出最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亢奋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