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水区新入职教师过程性研训第二次集中学习时,金水区领导为我们请来了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魏宏聚教授来给我们做培训。魏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他也曾奋斗在教学一线,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总结,他独创了“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这一全新的理念,并在第二次过程性研训时给我们进行简单的讲解。
在教学中存在四类典型的教学设计:重难点内容生成与预设的处理;提问的分类及有效性原则;语文教学中结尾拓展设计;语文教学中“读”的方式。比如第一种情况—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魏教授使用切片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亮出典型的教学片断一—语文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进行提问,学生回答的顺序及内容与教师PPT上预设的内容分毫不差。我们看完都笑了起来,这老师也太神了吧,这课一看就是练过很多次的。还有切片诊断案例二,老师请学生介绍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学生在陈述时,连接词“然后”使用过多,但是内容讲的很有条理,学生在评价时指出该同学然后说的太多,老师引导说优点,同学加了一句有条理,然而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却是“真实”二字,并不是老师没听清,而是老师的预设是真实而不是条理清晰。切片三,教师在提问时,同时进行板书,然后展示自己预设的PPT,顺序不一致,内容大致相同,甚至同学的总结还比老师多了一条,老师再次进行总结。
这三个切片都是典型的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生成是教学中的必然现象,应重视生成,并有应对、利用生成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生成,会让课堂更自然流畅,学生往往有创新性的生成。板书的配合,可以起到强化重难点知识的利用,多媒体并不能够完全代替板书。
去除掉学科内容的年级差异,课堂教学中基础的教学实践或教学切片有哪些呢?魏教授按照新课改的精神,结合我国传统教学设计流程与基本要求,提出十二个核心教学片段:教学目标设定技能、导入与情境创设技能、学习目标应用技能、有效提问的标准与要求、教学中生成事件的因对、小组合作技能、教学线索与教学结构的优化、理科课堂中的情感目标的达成、讲评课教学设计、理科课堂教学建模设计、概念、规律课的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处理。
传统的听评课是听完整体后给出点评,单一模块的内容过多,难免会使人忽视细节,难以给出真实有效的评语,对于授课者来说,不知道问题所在,就无法改正。而今天接触的切片教学是在听课的基础上截取某些典型的教学片断进行分析,比如截取教师课堂导入的部分,或者板书的部分等,将40分钟的课堂就出现典型问题的几分钟进行精确的,详细的分析,这样更能指出授课者的优势或者问题所在。就像魏教授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切断诊断是他的独家研究,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育单位已经注意到这一新型的教学评价方式,相信切断诊断能在传统听评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带给教师更多的启迪,让我们迅速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