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会议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巩固教育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目标,按照学校整体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在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前提下,科学管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和快速发展。
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效。
1.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结合教研组活动,使每位教师明确有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了解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五环节的研究方面下工夫,从而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2.针对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较欠缺的现状,本学期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和检查,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由此,向全体教师提出要求,备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一个前提。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各环节设计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2)立足两个基点。备课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双基;二是发展思维,因材施教。
(3)理顺三方关系。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文本相对稳定,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要在运动和变化中求和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领者、指导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4)把握四大环节。一是目标。恰当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深谙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宜精不求全,宜实不求大。二是导入。用契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故事、情景、竞赛、谈话等很快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都是导入设计的有效载体。三是新授。这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环节,也是备课的主体环
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关键。选择教法和手段要考虑教材、学生和自身的特点。四是结尾。包括练习和小结,练习设计要有层次,围绕重难点,突出巩固和运用,重视综合与发展。小结是“点睛”之笔,或概括或承启,或反思或评价,也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
(5)精备五个领域。一是理解用好教材;二是了解学生特点;三是准确定格自我;四是重视课后反思;五是不忘育人关怀。
3、继续加大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学习研究。不仅要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而且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更适切,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避免为片面追求无用的花哨效果,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盲目追求高技术含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避免在教学中简单使用课件代替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实验等。
本学期教研活动,可确立有关“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专题研究,结合教学研讨课,不断提高教师对利用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作用的认识。
4.以教研组为单位,各组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创造性设计系列活动,构建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彰显教研组特色。
二、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1.开学初抓好各项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2.继续重视质量监控工作,对学校教学质量作全面了解和诊断,督促各教研组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教研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效。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检查。严格教学检查、抽查,随时随地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和教学质量及常规教学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使检查、抽查工作程序化、制度化、经常化,重视过程,贵在落实。教导处与教研组联手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力度。要认真落实“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管理五环节。
4.通过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引导教师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并加强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研究,防止教师布置无效低效作业。要倡导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努力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抓好辅优补差工作,重视学生学法指导。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学法指导是一个关键。对学习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和具体的学习方法问题。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重视此项工作,要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每一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要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以此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