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9题西林壁》优秀PPT课件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2019年最新更新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册)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2:00:3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AOcGfHYbuLzuX14mnhPZA&shfl=shareset 提取码: fyvs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2:02:12 | 只看该作者
《题西林壁》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 体会两首诗表达的异同.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以及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板书-----庐山
庐山,我们并不陌生,根据我们以前看到的或学过的有关庐山的文章,说说庐山给你们留下的怎样的印象?谁来说说?
2.学生汇报.
3.师:是的,庐山不仅水美.雾美.山也美.自古享有(板书)“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九百多年前,48岁的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当时已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首------(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4.解释诗题
齐读两遍。
齐读两遍,生齐读.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你对题目中的哪些不理解?(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苏轼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大家先猜猜.
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然后互相检查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2)指名读,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3)全班齐读古诗。
师:这是苏轼游览庐山之后,做了五首诗中的最后一首.作者到底看到了一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古诗.
2.展开小组,小组中合作学习古诗。
(1)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前面也学习了古诗,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2) 学生汇报。
出示学习方法:(小黑板出示)
a.先自由朗读古诗。
b.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先理解单个字的意思.然后在连接起来,说出整句的意思.
c.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质疑,解疑。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组中点拨。
3.检查小组中学生学习效果.
(1)师:刚才,大家学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想听听各个小组的汇报。学了古诗,你们知道了一些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机点拨:岭 峰
画一画
(4)练习: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 眺望 ,在近处 观察 ,在高处 俯视 ,在低处 仰望 ,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缘",并指导写法.
缘: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 横折
此两句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就在这山中.
三.体会意境,悟诗哲理。
师: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诗句,读读意思,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1)师:读到这,说到这,想到这,作者就在这座山中,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难道,你们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为什么作者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正因为作者在庐山的某个地方,也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小部分,不能全面地看清庐山的整体样子。因而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3)学生接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是的,同样的是庐山,只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呈现的庐山的样子就不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同一件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会有不同的样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5)学生沉思:(联系生活实际).
A.观看车子,就很好的给我们阐述了这一道理。
b.下棋时,不是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就是这一道理。
C.老师想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
(6)小结哲理:
学到这,不难看出,作者借观庐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生汇报: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多角度观察。
齐读哲理: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多角度观察。
四.感情朗读,背诵.
1.以饱满的热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
2.想试着背背吗?你可以选择独自背或同桌背,看谁备的既快又有感情.
3.我们全班来一遍吧!已经会背的同学可以合上书本,不会背的同学请你看书读.(齐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0: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