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怀英的诗歌风格与其师承也有直接关系,他曾从学刘瞻、蔡松年,这两位大家的诗歌对党公的诗歌风格具有直接的影响。
党怀英八岁时拜毫州刘岩老为师,因此,刘瞻可以说是党怀英诗歌创作历程中的启蒙老师。身为金朝初期著名的文士,刘岩老以诗闻名天下。《刘内翰瞻小传》云:“有集行于世,作诗工于野逸。如‘厨香炊豆角,井臭落椿花’之类甚多。”[1]由此观之,刘瞻是一位放纵不羁的诗人,追求随性悠然、闲云野鹤般的的隐逸生活;他的诗作则侧重选用冷、寂、孤、幽的意象。
关于党辛二人共师蔡松年一事,在史书中也有提及:“先生十岁,师于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2]蔡松年于宣和七年(1125年)屈节仕金,虽身居高位,但南朝词客北朝臣的身份招致金主的不信任,可谓身宠神已辱。“人道动有患,百态交相攻”,正如他诗中所慨,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矛盾难以排遣。“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在这种申诉无门的情境下,只能寻求精神上的慰籍,进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因此,蔡松年在作诗时十分注重对超然自适意境的营造。
党怀英深受两位老师的熏陶,心胸比较豁达,内心追求超脱凡尘的境界,当然,在诗歌创作中也比较倾向于选取清幽,冷寂的意象,如秋雨、野烟、孤雁、黄菊等自然景物。以其清丽的笔触去感知外界,进而营造一种超然自适的意境。如《雪中》系列:“幸待春雪消,吾犹多杞菊”、“浓烟久伊郁,微焰方晶莹”等句,无论诗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他都能保持旷达的情怀,在困苦的现实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