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教育感悟——爱心筑基,鼓励蓄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4 00: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到小学时候,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我想我已经都有了这么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只要上课时保证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大胆发言,那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不是水到渠成?

但是第一节课,任凭我口干舌燥,学生却乱做一团。即使我气急败坏,学生也无非安静片刻。一节课只剩下维持秩序了,哪还顾得上去完成教学任务啊!回到办公室的我很生气,也很沮丧。

组长都看在了眼里。她跟我说了一席话:“小学课堂和高中课堂完全不同,你不能忽略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忘记小孩儿的天性。对孩子,我们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挣着的眼要看他们的优点,看他们的闪光点;闭着的眼是不看,不看他们的缺点,不看他们的不足。只有当我们抛开孩子们的缺点,抛开他们的不足来看他们时,我们才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可爱的小天使”。

      仔细想想组长的话,我自己就明白了问题的所在。教育不能死板教条,经验主义,而要更多的与时俱进,总结探索。一堂课进行得是否顺利,课堂气氛是否热烈,不在于学生配合得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组织得如何,引导得如何。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而且好奇爱动更是他们的显著特点。我们只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于是我就静下心来,边观察自己班里学生的情况,精心准备课堂;边积极听其他老师的课,认真学习。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比如说,在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时候,我设计一个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通过实物来让学生感知一厘米和一米的区别,最后让学生回家后寻找身边的物体来强化巩固,这样就完成了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另一方面我竭力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对于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给出大拇指或者赞扬的语言。在我的努力下,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们班有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上课坐不稳三分钟,喜欢做小动作,有时候还会跟别的小朋友打闹。但是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他的字写得很棒,就表扬了他。还有一次提问,他没有举手但是抢答出了问题,我赞扬他很聪明。他很高兴。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他坐在位置上腰挺得直直的,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定定的看着我,不再做小动作也没再玩东西。我就又随口表扬了他一句,还当着全班学生面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在我晚上吃过晚饭后,突然接到了他妈妈打来的电话,原来是他回家把我今天表扬他的那一句话告诉妈妈了,结果怕妈妈不相信,就让妈妈打电话给我确认一下事情是否真实。我没想到只是一句话而已,却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一天的快乐,也让他有了自信,让妈妈也感到欣慰。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练,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小学,而对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足可以改变教育。好的沟通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只要注重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

      二、爱可以搭建师生信任的桥梁。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对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们老师对他们的态度看得很重。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可以使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多给孩子一点信任,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这样孩子就会愿意学好老师所教的课。

      三、教师要解放思维,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要常常鼓励,赞美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切的举动,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对孩子来说都是至高无上,会给他们开辟另一片天地。

      我相信,只要有一腔执着于教育的热爱,只要用心,一定可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9: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