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获奖教学设计、反思随笔、说课稿、教学实录集锦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看电视》教学案例及反思
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  尚文玮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那要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课《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学生们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同意应该用‘换’字,因为我们平时不想看一个节目时,通常都是换频道选另外的节目的。”有的说:“我也同意,因为当时给奶奶看喜欢的频道,一转换就行了,根本不用先关掉。”有的说:“我认为用‘关’字比较好,因为在一节诗里同时出现两个‘换’字,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好听。”(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的看法真不容易。)

有同学紧跟着说:“我反对,在这一小节之后的两个小节中都有‘换’字,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换’字好”。

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学竟说道:“正是因为后两节有‘换’字了,所以我认为在前面才应该用‘关’字。”听完学生的汇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几欲拍手叫好。

一个“关”字问题的提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情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现场生成性,也就是教学的过程决定于师生的双向现场活动。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能根据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是可取的教学艺术。

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高明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看电视》教学设计(AB案)
太平区红树小学 王 雷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家庭成员看电视时意见统一吗?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3.教师准备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flash动画。

4.教师准备看电视时不同场面的片断。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结合自家的情况,谈谈看电视的情况。

2.播放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场面,你能猜出他们正在看什么节目吗?(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发现明明家看电视中的“奇妙”所在,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学生汇报词语,师在屏幕上呈现词语。

三、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生字、生词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迷的方法识字,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或场合见到过这些字)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例如:学生汇报“精”时,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奇妙?

                                          全  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多种方式朗读)

1.围绕“奇妙”一词展开,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五小节)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出示反映,谦让、礼貌、孝顺等主题的小诗,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同时受到好的品行的熏陶)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爸爸
  



|
|
|
|







教学案例(二)

太平区红树小学  王雷

第一课时

一、猜迷揭题,引入新课

1.猜迷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电视)

2.老师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看电视的情况,适时点拨看电视也要有学问。

3.播放2组看电视的不同画面。(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点,一组是谦让的看,一组是争抢的看,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看拼音。)

2.学生读后感受到明明家看电视能互相谦让。

3.教师检测识字情况。(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三、通过词句识记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反复再现,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想想,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3.出示生字部件,玩找朋友的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找出它们结构上的共同点。

2.教师板书,指导书写方法。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书写姿势端正)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谦让       √

    争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朗读诗歌。(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谁。(师板书)

3.回到课文中,体会人物是怎样看电视的。

4.把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灵

1.读课文,你想了解,他(她)是怎样看电视的。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可抓住人物爱好和做法来学习)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一组,读后说说人物是怎样想的,表现得怎样。)

4.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爸爸很孝顺。

(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到爸爸很孝顺,引导学生找出从哪里发现的,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2)奶奶愿意让孩子们高兴。

(3)家人能够互相关心。(有感情读一读)

(4)每个人的心里装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谦让,一颗美好的心灵。(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积累一些反映谦让、礼貌等方面的事情,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奶奶
爸爸
妈妈
小明
} 互相关心,互敬互爱


编辑短评:能在诵读中体会内容,认读生字。特别是B案猜谜导入课文富有趣味。(王贺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实录
深圳 赵志详
第一课时


师: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上课前,很想看看孩子们的小手。

生都纷纷举起手摇晃

师:谁觉得自己的手胖乎乎的站起来向老师同学说说:我胖乎乎的小手

部分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

师:谁能记住第一个字 胖

生:胖有月和半组成的。

师:(笑)月亮长到一半就胖起来了。

师:课文读过吗,读过两遍以上举手。

师:三分钟,自己练习,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师:大家读的非常正确,有几个小地方跟老师读。

师领读几个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

师:能把第一段读的正确流利的站起来读

学生都站起来大声读

师:第2段能读的站起来

学生站起来齐读

3、4、5、段合起来读,觉得不行的赶快坐下

部分学生坐下又连忙站起来

师:最后一段请一个同学起来读。

师:下一个节目擂台大比武,全班同学和赵老师打擂台

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在课文中找一句话,找到赶快站起来

师表演第2段第一句(爸爸刚下班回来,拿起画,看了又看,把画贴在了墙上。)生站起来,拿起书,读这一句。

师:你们胜利了。我甘拜下风

师:这张画谁画的,这红润润、胖乎乎的手是谁的?

生:兰兰

师:把兰兰从书上请到黑板上。(师贴兰兰图)看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笑

师:这个字学过,谁说一说怎么记。

师:想不想认识“夭”这个字?老师只说一遍,回家查字典。

看老师写这个字。

学生打开作业描两遍。

师:下面评选最佳兰兰。谁能把兰兰两次说的话笑着读出来就奖励。请大家看书,笑着读,谁笑了,就让谁来当擂主。

学生练读

指名读(站着,看谁能把你读坐下)

学生兴高采烈地争着读书

师:把爸爸也请到黑板上,评选最佳爸爸

师:听我读爸爸说的话。

你们服不服?

生:不服

请学生起来读,评出最佳爸爸

师:把最佳妈妈请到黑板上,挑选一个平时朗读最好的来读。

男生读,女生读

女生稍逊一筹

师:最佳姥姥请到黑板上,赶快练

练读

师:快下课了,你们累吗?

生大声:不累

师:赵老师累了,站累了,想请你们帮我做一件事

一个聪明的学生连忙拿个凳子给赵老师坐

师:谁能说一说她帮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她帮老师搬板凳

师:老师口渴了,

生:我给老师倒杯水。

师:谁回家帮爸爸妈妈做点事,咱们心中不光有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大家……你考虑帮大家做什么事?

生:略

第二课时

师:练习读生字和词语。集中在一起会不会读?

出示生字

胖乎乎  喜欢

刚下班  墙上

一张  拖鞋

变成  事情

替  帮 等  贴

学生自己读,不会的同位问一问

师指生字,学生读

师又出示生字

胖 喜 贴 刚 墙

张 拖 鞋 变

情 替 帮 等

读给同位听

师:字卡拿出来,拿一张读一张摆成三行

我说字,你找到举起来,听清楚,我不是直接说这个字

师:这个字有两个口

生:喜

生:墙

生:我都找到了

师:射箭的弓拉长了。

生:张

师:有两个小小的男子汉大丈夫偷偷跑到太阳上去了。

生:替

师:做一个拼图游戏,按照上面的顺序,用13张字卡摆成一个小耳朵,等 就变成一点,顺序不能变。

生摆图,收卡。

师放古筝音乐

师:听,什么声音传来了,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师:拿出描字的纸,动作要轻要快拿出铅笔,作好正确的握笔姿势,把剩下的5个字每个描一遍。

生描写

师范写画字。看老师每一笔在田字格什么位置,看老师写字的速度。

生在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一遍

评一个学生的字

师:把短文《乌鸦爱妈妈》拿出来,老师说一个最难的要求

读这篇短文,不用手指,嘴不许动,更不能出声,只用眼睛读,在心里读。

学生默读

师:第2遍读,可以出声,可以自由读,动手把又大又黑的字找出来。(今天学的生字)]

师巡视:有一个同学最聪明,他把旁边能和这个字连成的词也画下来了。
师:以最快的速度轻松读一遍

作业:

1.今天晚上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2.画自己的小手

3.写一句话:我有一双(  )的小手,我帮(替、给、为)( )干( )





“逗 你 玩”

——听展示课《胖乎乎的小手》有感

朵儿



今天,我们听得很多的是“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可是,究竟怎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听了一堂深圳后海小学赵老师执教的展示课——《胖乎乎的小手》,真让人觉得茅塞顿开,眼睛为之一亮啊!

整个课堂教学的管理不是我们常见的学生谨小慎微、过分紧张的“警察式”,也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纪律松弛的“放羊式”,而是一种“民主式”。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看起来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静得下去。这样的课堂氛围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逗你玩”。“玩”就是把玩、玩味,即老师带领学生玩课文,玩词语,激活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疑学”到“乐学”。

“逗你玩”的这种教学手段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但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师语言的运用两个方面。

就教学环节而言:

一、开课就做到了以情激趣,亲师信道。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是啊,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教师能在课堂上控制自己情绪,“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忙而不乱,激而不怒”,排除干扰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是很大的。这位老师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孩子们初次见面,加上有近百名老师听课,孩子们觉得陌生、新奇,更紧张。赵老师不慌不忙,他甚至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交流感情,拉近距离:

“我有几个很难的问题要考考大家,知道的不要举手,脱口而出。

你们是哪个班的?

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读过《百家姓》吗,我可是第一大姓。

你们的语文老师——我,是男的女的,怕不怕?”

有两个孩子回答说很害怕。赵老师马上就把紧张的气氛化解了:

“你们怕,我也怕!我们一起来出出主意,怎么才能不怕……”

孩子们各抒己见。赵老师还亲身举例:

“我小时候很调皮,常挨打。不过,我保证今天不打,不骂。如果,我冲你笑了一笑,摸摸你的头,或者拍拍你的小屁股,或者向你翘起大拇指,你就能得到我的金质奖章……”

老师乐教,带着美好的感情上课,使学生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主动地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使这堂课上得有情有趣,师生都乐在其中。

二、开展比赛,适当竞争。

棋迷、球迷为什么“迷”呢?因为有竞争。孩子们虽然年纪小,虽然拙于表达,但是在竞争中是相当活跃的,包括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这堂课里,赵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展“擂台赛”、“大比武”——读对话,评选最佳兰兰、最佳爸爸、最佳妈妈和姥姥。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纷纷主动练读,自己体会感情带着表情读,还能对别人的朗读作出评价。在竞赛中孩子们读通了课文,认清了生字,体会了文章的情感,懂得了乐于助人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在读中学,读中悟。

三、三个步骤,分层识字。

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以至于插图都是为更好地识字而服务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识字任务,又使孩子们乐于识字,对识字有兴趣,形式上的设计就往往使老师煞费苦心。在这里,赵老师主要是分了三个步骤来落实:句中识字——词中识字——独立识字。在独立识字时,由采用了“出卡片对口令”、“拼图游戏”等形式,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教出了意趣来。

从语言运用上看,赵老师真像孩子,他的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从他的嘴里往往能听到一些有意思的话:

“小淘气”——生字

“小脚丫”——撇

“山羊的尾巴”——“丿”

射箭的弓拉长了——“张”

两个男子汉跑到了太阳上——“替”

此外,他的语言还善于因势利导、推波助澜:

“能把这一段读流利吗?能做到的站起来。(全班起立)都读得好?那全坐下。

……”

“累不累?(不累)不累也得歇一会,呆会还有擂台大比武。

……”

“男生没女生读得好,男同学你们愿意把奖章让给女同学吗?(不愿意)那再读一 遍。

……”

“都读得好,都发奖行吗?(不行)好的,全班齐读,表情好的发奖章。

……”

“贴在这里好看吗?(不好看)我觉得好看……”

看,赵老师的语言就是这样,很自然,仿佛是生活中的对话,好象是孩子之间的交谈,然而正因为如此,才引人入胜,才让孩子们觉得余音未绝,才会学地津津有味。

这堂课以他独特的“逗你玩”的教学手段,吸引着孩子们,吸引着老师。我想,任何手段都离不开指导他的思想内核——那就是“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把学生放到了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老师仅仅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点拨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只提供条件,只帮助促进,而不灌注,而不代替。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当在我们深刻理解了这样的思想以后,相信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AB案)
太平区新海小学 魏秀丽
教学目标

1.认识“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看、着”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懂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从而培养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感情,并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师准备:配乐课文课件,生字、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长句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

1.生字卡片,自己的小手图片。

2.让学生收集有关夸手的成语、儿歌。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太平区新海小学 魏秀丽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播放《胖乎乎的小手》课件,让学生说说对兰兰小手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情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胖”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自学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让学生把认识的生字卡片贴在自己的小手图片上,相互交流。)

2.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奶奶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文中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

4.开火车连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互动识字,检查落实

1.课件出示难读字:指导识记“胖、张、刚、墙、帮、等、情”。指名读,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你能正确区分他们吗?请组个词吧!

站──(  )诗──(  )清──(  )蛙──(  )

贴──(  )等──(  )情──(  )鞋──(  )

3.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在组内交流吧!

(加一加、换一换、看偏旁想字义、编儿歌记忆)

四、类比观察,指导写字

1.同桌比较“着、看”的异同。观察“看、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注意“看、着”中撇的书写。)

3.学生描红练习

4.展览,赏析。

五、实践作业

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及语气,下节课汇报。

板书设计

6 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 {
爸爸──拿拖鞋
妈妈──洗手绢
奶奶──挠庠庠关心 }
关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认读不带音节的生字,比一比哪组过关快。

2.交流收集有关夸手、赞手的成语、故事或儿歌

二、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自由读文,用“──”画出疑问句、感叹句,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

2.学生汇报读,教师归纳。(课件出示,重点指导朗读)

兰兰: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兰兰: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1)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

“全家”是指哪些人?“这张画”是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2)指导分角色朗读。(加“·”读重音。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奶奶、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3.学生合作练读。

(1)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评优点,再评不足。

(3)学生表演读。

三、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呢?(也可以谈自己)

2.创作画《我有一双小巧手》,并写上想说的话。(出示幻灯片提示)

这双( )的小手替( )。这双( )的小手帮( )。

这双( )的小手为( )。这双( )的小手能( )。

这双( )的小手会( )。

四、看看,记记,写字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4.展览、评析。

板书设计

6 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    爱       家人



教学案例(二)

太平区新海小学  魏秀丽

第一课时

一、活动激趣,揭题引文

1.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看一看、夸一夸、画一画。

过渡: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

2.放映配乐故事课件《胖乎乎的小手》。(学生边观看边思考,看后谈感受。)

3.出示课题,认识“胖”字。

二、互动识字,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习效果。

(1)聘请“小播音员”领读生字。(2)抽字扩词比赛。(3)比比谁的方法多。(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多种方法认记生字)

3.让学生找出自己读不好的句子,师生互动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老师也有几个句子想请同学们帮助读通顺,读出感情。(出示幻灯片)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2)指名读句,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评不足。

4.读了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因为兰兰替爸爸拿过拖鞋,所以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

因为兰兰给妈妈( ),所以( )喜欢兰兰的小手。

因为兰兰帮奶奶( ),所以( )。

因为兰兰( ),所以( )。

三、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小朋友,你知道花是哪个盆吗?(幻灯出示)

看   着  画  笑  兴  会

6画  8画  9画  10画  11画

2.引导学生观察“看、着”的异同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展览、赏析。

四、实践作业

1.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及语气,下节课汇报。

2.收集有关夸手、赞手的成语、故事或儿歌。

板书设计

                6 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 {
爸爸──拿拖鞋
妈妈──洗手绢
奶奶──挠庠庠关心 }
关爱


第二课时

一、趣味巩固生字

1.出示心形卡片上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以开火车的游戏,进行小组比赛)

2.小组扩词接龙比赛

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好疑问句)

(二)自主读第3—5自然段

1.想一想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爸爸        妈妈    奶奶

拿拖鞋     洗手绢   挠痒痒

2.你们想和兰兰说什么话?我们大家都喜欢兰兰,读的时候比一比,看谁能读得最喜欢兰兰。(指导爸爸、妈妈和奶奶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三)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们明白了全家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兰兰也明白了。她会说什么呢?

2.指导朗读“明白了”的语气。

3.兰兰长大后,会帮家人做那些事情呢?(尊重学生的情感)

4.那你会帮家人做什么事情呢?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字教学

画     笑     兴       会

1.师示范(“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2.生描红、交流。

3.生练写,展示评析。

四、拓展教学,表演感悟

1.阅读儿歌《盛饭饭》

小饭桌,圆又圆,我给全家盛米饭。爸一碗,妈一碗,最后再盛我一碗。爸爸妈妈笑哈哈,大家吃得香又甜。

2.自主组合表演课本剧。

五、实践作业

1.每天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里人的表情及语气,写出来或画下来。

2.收集有关家人互相关爱的故事。

板书设计

6 胖乎乎的小手

兰兰?关爱  家人

编辑短评:A、B案导入各有特点,教案抓住重点,以讲代读,读中理解,体情。同时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基础扎实,拓展适当。(王贺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其评析
刘国兴
文戈老师在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棉鞋里的阳光》的一个教学片段为:

师:刚才,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又认识了13个生字新朋友,还把他们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读再认。下面请小朋友们再听朗读录音。(放录音)

生:(急切地)错了,错了!题目是《棉鞋里的阳光》,不是《棉被里的阳光》。

师:(惊讶地)错了?糟了!录音后忘了核对课文,出错的地方肯定还不少。那就请大家合上课本,从头听起,找找老师的错,谁找出最多,谁帮助老师也就最大。

(学生听完录音,互相交流核对纠错情况,纷纷发言指出错处)

师:瞧我,太马虎了,一篇文章读错12处,大家帮我指出来了,谢谢大家。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边听录音边找错,将录音与原文对照分析,举出实例,说明原文为啥更好。发言时先读原文,再指出录音错误,最后说清原文为啥好。(再放录音)

生:“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录音少了“给奶奶”,不清楚晒谁的棉被。

师:是呀,丢了“奶奶”,(生笑,指出:“是‘给奶奶”’)对,丢了“给奶奶”,晒的棉被可指妈妈的,也可指小峰的,看来说话写话还得交待清楚对象才行。

生:“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录音少了“一点儿”,没原句好。

师:怎么没原句好?这不是更简洁吗?(生窘迫,师轻拍其头)老师打你疼吗?(生:不疼)“不疼”与“一点儿也不疼”有区别吗?

生:老师没有真打我,一点也不疼;棉被没沾水,还有妈妈晒,一点儿也没湿,所以——

生:(接话)所以小峰才更加好奇:“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师:很好!

生:“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录音成了“他把奶奶的棉鞋放在阳光晒不到的地方”,少了“轻轻地”,多了“不”,“摆”改成了“放”。

师:听得真仔细,可录音怎么没原文好呢?

生:多加一个“不”字,棉鞋就晒不成,因为没阳光。

师:对了,多加一个“不”字,把句意都搞反了,看来说话写话,这个“不”字不能乱用。

生:少了“轻轻地”,奶奶会被声音吵醒。

师:吵醒?

生:小峰晒鞋“轻轻地”,就没声音,奶奶就睡得很香甜。

师:谁能用“轻轻地”说句话吗?

生:我睡着了,妈妈轻轻地给我盖好被子。

生:我闹脾气了,爸爸轻轻地打我屁股。

生:爸爸写东西时,我轻轻地端杯水放在他面前。

师:说得真好!那“放”改成“摆”怎就不好呢?(生沉思,师顺手从粉笔盒中捏了两支粉笔轻置于桌上)这是“放”,(又拿出两支粉笔,先轻放一支,又并排放一支),这是“摆”,整齐地放。下面就请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峰晒鞋的经过,谁愿表演?

(一生表演,余生评议表演效果,再次体会“轻轻地”、“摆”的含义)

师:请想象一下,奶奶知道小峰替她晒棉鞋会怎样说?小峰会怎样回答?同桌的小朋友分角色练习说一说。(指名两位到讲台前说)

生(扮奶奶):乖孙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老人,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扮小峰):奶奶,老师说,好孩子应该“尊长辈、懂礼貌”,我不光要为您晒鞋,还要帮您做好多事呢!

师:如果你就是小峰,你还会帮奶奶做哪些事呢’!

生:我还会帮奶奶晒枕头、晒棉袄、捶背、盛饭……

【评析】

上述教学片段中,文老师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片段及点评
厦门市湖里区高崎小学 陈金羡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合”。

【片段】

师:(大屏幕出示“合”):谁能从课文中找出含有朋友的句子?

生:(争着举手回答):“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大屏幕出示。)

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个新朋友的长像?小组讨论一下。

(各小组热烈地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我想用“减一减” 的方法记住它。把“哈”字的“口”去掉就是“合”,我帮它找朋友:合力、合理、合眼。

生:我也要用“减一减” 的方法记住“合”字。把“盒子”的“盒”去掉皿字底、把“给”去掉绞丝旁就成了“合”。

(下面有学生小声说:“怎么同我想的一样?”)

师:能借助老朋友记住新朋友,这个方法不错!

生:(早已将手举提得老高)老师我有不同的方法!

师:请说。

生:“合”的形状像一座小房子。

师:嗯!你真会想像!

(此时生的情绪已被调动,争着发言“老师我还有办法……”)

生:老师,我在哥哥的考卷上见到过“合格” 的“合”。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我在花店见到过“百合花” 的“合”。

生:我的方法更好!我用“一人一口酥” 的故事记住它,这个故事是我在故事书中看到的。

(下面有学生小声说:“‘一人一口酥’是什么意思?”“快说!”)

生(骄傲地、绘声绘色地):这是讲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曹操和部下杨修的事……

(大家听得入了迷,一听完,就不由自主地鼓掌。)

生(激动地站起来):老师,我们给他“巧嘴巴奖”吧,他故事讲得真好!

(注:学生的“成长足迹” 中“我的课堂表现”一项中设有“金点子奖”、“巧嘴巴奖”、“亮眼睛奖”、“长耳朵奖”、“大胆子奖”、“积极合作奖”。)

生:我觉得应该再给他“亮眼睛奖”,因为他爱读课外书。

生:我想送他“金点子奖”,因为他的这种记字方法很特别。

师:李佳识字的办法好,大家的建议也好!看来,我们班要产生更多的识字大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

学生自主识字的潜能真叫人惊叹!这与教师平时一贯的引导、鼓励是分不开的,由这个关于“合”的字形教学片段可见一斑。本片段的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仅仅是为了识记一个“合”字,但其中却渗透着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将识字与生活、课外阅读紧密联系,拓宽了识字的空间,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开发其自主识字的潜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会认会写一个字。“课标” 强调,识字教学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正是基于此,陈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为其提供展示的机会。本片段的另一耐人寻味之处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时时关注。“巧嘴巴奖”、“亮眼睛奖”、“长耳朵奖”等奖项的设立,体现了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美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AB案)
太平区建业小学 时璐莉
学习目标

1.认识“棉”、“照”等13个生字,会写“妈”、“奶”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体贴长辈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出示课件,教师叙述课文内容。

2.请你们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3.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4.板书课题,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相互交流)

2.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识记生字的办法识字。

3.汇报并挑选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指出要注意读音的字词。

3.老师相应指出字词。

4.请小老师范读、领读,多种形式读。

5.学生自读自纠,互读互纠。

6.师生共做识字游戏。

(四)读顺课文,发现感知

1.把生字宝宝请回到课文中你们能不能读好?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练读,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边读边想,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六)看图对文,情感升华

1.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与插图相应的段落。

2.想一想:小峰这样做,妈妈会说什么?奶奶会说什么?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棉   照   晒   被   盖   午

收   脱   躺   合   眼   晴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开火车多种形式认读。

2.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挑选会认的字说词语,要说出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上节课我们和小峰做了好朋友,这节课你们想不想再和小峰牵手,更进一步了解小峰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把课文读懂。

①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更暖和)

②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棉鞋里也有棉花”,晒过以后,“棉鞋里有好多阳光”)

3.学生进行交流,感悟课文。

4.学生分别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生自由读,读出奶奶、妈妈,小峰说话时的语气,体会情感。

6.小组再练读,以给画面配音乐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读。

7.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8.全班汇报读。

(三)理解课文,说话训练

结合理解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1.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先读一读。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先书空、再写字。

4.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完成所有的字。

5.学生练写。

(五)课后作业

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板书设计

7  棉鞋里的阳光

体贴长辈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师板书“阳光”,你知道阳光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阳光的课文《棉鞋里的阳光》。(学生齐读)

3.学习“棉”字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师生共同质疑)

二、感知,学习课文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2.再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

3.生字教学。

(1)课件出示本文的生字词(带有拼音)自由读、齐读。

(2)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

(3)摘掉小帽(擦去拼音)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小组合作。

读读生字卡片,想想怎么记。例“午”—“牛”区别。

4.再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5.读了课文,你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2.小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指导朗读)

3.小峰知道了棉花被阳光晒了会变暖和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理解“舒服地”,用“舒服”说话。

5.奶奶起来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

6.“咦”说明奶奶怎么样?奶奶奇怪什么?朗读时,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7.总结,教育学生从小要关心老人。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左或结构的字:妈、奶、放、收

六、布置作业

回家替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上节课我们交了很多生字宝宝朋友,不知道小朋友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列火车开得快、开得稳。

4.先给词语找朋友,再连线。

晒      盖     收      脱      睡      合

棉衣    午觉    眼睛   棉鞋    棉被    棉花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第1—4段,课文写了什么?

2.指名读第5—8段,课文又写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可按座位,也可分大组围坐)

1.分大组围坐抢答教师的提问(组员没答完整,同组人可补充)

如: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谁学的?

(2)奶奶感到怎样吗?为什么?

2.分组讨论,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解答。

方法,每组派代表站在前面,向下一组提问,下一组的组员共同解答。

四、看图读文,解说图意

图一,男生看,女生读

图二,女生看,男生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联系实际,夸夸家里人

1.你家里有哪些人?他(她)做的哪些事值得你夸奖?

2.你关心过家人吗?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板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

xiàojìnɡ

     孝  敬  老人



编辑短评:A、B两教案各有特点。A案能根据课文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说句训练,且让学生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如B案在收写字形上再给予细致指导更为好。(王贺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18: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