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获奖教学设计、反思随笔、说课稿、教学实录集锦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 赵志祥
  

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 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

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3)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 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海州中华路小学 马 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记”等七个生字。

2.正确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了解短文的意思。

5.唱一唱,说一说,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识字方法,认识七个生字,正确读词语,读句子,会看拼音写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或资料。

2.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

3.春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听互读,互相鼓励说出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说出上面三行和下面两行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字,在学生自主归纳的前提下,引导其发现两种识字方法。)

4.小组赛读。

5.出示含有“评”、“访”、“记”等七个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词句的过程中识记生字。

二、日积月累

(一)我会读

1.开火车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好。

2.出示春景图课件,感知词语大意,可以鼓励学生选词语说句子。

(二)我会写

1.自由拼读,读后工整书写。

2.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者在班内展览。

3.全班齐读书写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2.指名读,说说短文写了什么?

3.教师出示花园、果园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背诵。

4.自由练背。

5.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优美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唱春天

教师播放有关春天的歌曲,学生自由跟唱,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口语交际。

二、看春天、听春天

1.一年之际在于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词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词,教师板书。)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请大家快速记几个,一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学生看大屏幕,边读边记。)

2.教师出示春景图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倾听,然后同桌互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3.除了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以外,在春天里,你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看到的春天,收集的图片或画的图画,说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三、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1.学生动手贴、画春景图(可以课前布置学生画春天,以便课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可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选贴画材料,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也可以独立做画,画出美丽的春天。

2.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内容。评一评谁画得好,讲得好,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然后把作品放入自己的成长袋中。

编辑短评:这六篇教案对教学要求把握得比较准确,教学思路清楚,教学方法得当,便于其他教师借鉴。每课选择AB案的方法很好,有助于拓宽教师教学设计思路,且便于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参考。(蔡玉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该怎么办》教学设计
黔东南州凯里市教育局教研室 于月红
  [设计理念]: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和谐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围绕口语交际课的总目标,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能激发学生交际欲望、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的经典场景,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参与口语交际的愿望。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明确指出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的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的取舍或调整”的建议,以及一线教师对教材中口语交际话题的反映──有些话题不切合学生实际,离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很难调动学生情绪,很难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情况,结合教师应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和本次作课的特点,创设了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怎么办──解决烦恼”作为交际训练的话题。



  [训练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在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中,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际情感和态度。



  2.在给他人想办法出主意的交际过程中,体会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新大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三个具体要求: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俗语说:贪多嚼不烂。众多的教学目的只是教者自己的良好愿望而已,活动的真正效果应取决于面对交际不畅时临场的指导与引导。而且依据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性特征,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依据听众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及对他人的观念作出反应和判断等,这更符合交际的实际情况,也是学生最缺乏的交际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创造交流契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自我介绍。教师用比较有趣或新颖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自己(乘机展示教师的基本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从而喜欢与老师一块学习。)



  2.热身小游戏:答非所问。



  3.课前了解学生的烦恼,并作好记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上了老师,才会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走进老师带入的课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自身的魅力展示,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从而喜欢上课堂。]



  课中:



  一、我该怎么办。



  1.教师出示烦恼,让学生给出主意:



  师:我非常爱我的孩子,舍不得打他,可是,他有个让我十分难受的坏习惯──抠鼻子,说了他很多次,可他总改不了,我该怎么办?



  师:你们小时侯有这样的毛病吗?你们是怎么改掉的啊?谁能给我出出主意?



  2.学生说解决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激发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让学生的表达准确、规范,有条有理,学习给别人(长辈)提意见的艺术。



  (1)老师,您可以这样做……



  (2)于老师,我给您出个主意……



  (3)……



  3.情境表演。



  (1)学生选择角色,即兴表演。



  (2)同学们评议。



  (3)教师简单点评。



  4.指出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语交际能力更应该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形成。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中宽松、民主、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中实现听与说的互动。



  与生活亲密贴近的话题,加上角色扮演,使学生在人景互动中得到情感激发,表达欲望的激发,更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与长辈交流,得到多层面的语言锻炼。]



  二、他该怎么办。



  1.介绍“八仔”的烦恼,请同学们帮帮他。



  星期天,八仔悄悄拿了妈妈包里的一百元钱请了几个同学去网吧玩,他们在网吧一直玩到钱没了才回家,天黑了,八仔在离家不远的路灯下站着,此刻的他已经六神无主,他在想什么呢?假如你遇到了八仔,你认为他该怎么办,你想给他怎样的建议?



  2.换位思考:说说八仔在想什么?



  3.小组讨论:八仔该怎么办?



  4.情境表演。



  一个同学扮演八仔,各小组选代表给他提建议,形成交际氛围。



  5.送八仔回家。



  6.在交际的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是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某个话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在前一个环节中,帮助老师解决烦恼已经激起了学生对“怎么办”这个话题的兴趣,老师趁热打铁,设计了另一个环节──“帮助八仔解决烦恼”。这个选材在学生的生活中是常见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的训练中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此外,口语课强调交际性,就是注重过程性、主动性。注重应对调整。老师侧重引导学生进行双向交流,让他们学会应对与调整,比如听者要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与判断,提出疑问或建议,说者要及时地依据听众的意见调整、修缮自己的想法,以便赢得认可。]



  三、解决你的烦恼。



  1.把事先写好的一个烦恼和小组内的伙伴说说,请他(她)给你出主意。解决不了的,可多请教几个同学,也可请大朋友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解决。



  2.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和交流,相机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做好下一步的练习。



  3.选一个已经解决了的烦恼,让当事人说说是谁给帮助解决的,怎么解决的,并当场表演。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伙伴的烦恼是什么,你认为他该怎么办?他接受你的建议了吗?



  师:现在我想改变一下问话的方式,我想请这位烦恼的同学说说,你的烦恼解决了吗?是谁出的主意,他的办法是什么?



  强调: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向对方说清自己的意思,更要听清对方的发言,二者缺一不可,然后再就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和对方交流。



  4.选一个没有解决的烦恼,大家一齐想办法出主意。



  5.注意提醒学生口语交际的特点。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写下自己的一个烦恼,课上请同学帮助解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去理解、感受、分析、思考、在和同伴的建议、交流中解决烦恼,同时也帮助他人解决烦恼,从而掌握正确的提建议出主意的技巧,学会进行得体的口语交际。】



  四、小结。



  1.说说这节口语交际课的收获。



  2.感谢同学们,提出建议和希望,下课。



  [口语交际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没有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口语交际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学生的练说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多个练说的舞台。]



  [板书设计]:口语交际







  俗话说“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由于小学生对于生活中交际细节的回忆往往是零碎的,不能够鲜活生动地再现出来。而情境体验却可以帮学生再现生活交际的场景,把过去活生生的东西反映在大脑中,根据经验合理地运用思维,形成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世界里,充实而愉悦地走一遭,交际的情感被诱发,交际的欲望被点燃,心灵在快乐地舞蹈,语言在美丽地绽放。就容易达到境存情自生,情动而辞发的佳境。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境。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由此可见,“情”与“境”同构共生,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创设情境,角色体验”这个舞台,努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学听学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特别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课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教学时,遇到突发事件和内容预设过多的情况,宁可压缩内容,也不要减少时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听、去说、去评,从而达到提高他们交流与交际水平的训练目的,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家,亲情港湾家,识字矿藏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室 陈昌发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题是“家庭生活”,全组课文的《识字2》是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三字经”;5课《看电视》从看电视这个细节中表现了一家人彼此关怀谦让的温情;6课《胖乎乎的小手》视角独特,以小见大,巧妙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7课《棉鞋里的阳光》写了小峰母子俩帮奶奶晒棉被、棉鞋的事;8课《月亮的心愿》以月亮的观察,反映了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而打算放弃十分诱人的郊游的事情;《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的小诗《鞋》,也紧扣单元主题,写了家人回家,鞋也归巢的情境;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提出孩子想做家务事,而家长不允许时“该怎么办”的话题;“展示台”里还要学生展示在家里通过看电视认识的字等等。可见,整个单元都是紧扣单元主题的。这样的安排,为我们思考整体教学的策略提供了便利,也为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供了便利。



本组教材选择“家庭生活”这一单元主题,要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至爱亲情,同时还要求学生能通过教学大量识字。第一学段四个学期中,本册要求“会认”的量最大,达55O个字(一上400字、二上45O字、二下400字)。显然,识字是本册的“重头戏”。本单元共要求“会认”74个字,占全册13.5%。每课至少要求“会认”13个以上,识字的量确实不小。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识字量这么大,我们凭什么可以实现识字目标呢?教材的新栏目“我的发现”和“展示台”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方向。关于“我的发现”栏目,编者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识字的方法,总结识字方法。关于“展示台”栏目,这是一个生活识字的展示平台,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热情,树立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我们的教学注意了这两个新的栏目,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热情,注重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本单元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识字),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梳理和运用,本单元的识字难关是可以突破的。



关于写字,全册共要求“会写”250个字,其中本单元要求“会写”30字,每课都要求“会写”6个,占全册12%。教材的写字编排意图主要体现在课后的四个“田字格”上:第一个格是学生的书写范字,是观察的对象标准;第二个格是描红格,是学生根据红色笔画轨迹,“依瓢画葫芦”,体会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等特点;然后才在第三个格中独立试写,学生写完后,要与范字进行比较,进行适当的矫正再写最后一个字。这样,书写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个比一个美观。所以说,教材安排四个“田字格”是为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服务的。



学情分析



从已有识字量来看,儿童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会认400字以上,会写100字以上,如果加上程度不等课外识字,应该说,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超过教材规定的400字。这400字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如一年级上册这《识字(一)》的第2课学过了“竹”字《识字(二)》的第2课中学了“笔”字,认识了“竹字头”,再在18课中学习离“快”字,现在在一年级下册学习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筷”字,学生就十分容易,因为,从字形结构看,每个部分教师学过的,从读音和意义上看,“筷子”是天天用到的,学生早就会发这个音,也知道筷子为何物,当然从“竹字头”很容易联想到“筷子”的意义了。



从识字方法与识字能力看,一年级上册教材没有明确提出要学生主动“发现”什么识字方法,但是,它已经在教材在做了识字方法引导和铺垫,比如一年级上册《语言园地一》的“读读比比”栏目中了“了──子,木──禾,田──苗”等的“读”与“比” ,实际上,教材让儿童初步感觉汉字的神奇有趣的同时,已经渗透了可以加笔画组成新字的方法。《语言园地三》的“读读画画”看似在认读与涂画,但是实质是在引导学生注意所涂画的字都是带“提手旁”“草字头”“足字旁”的字,引导学生注意形旁表义的特点,也是在暗示汉字特点,渗透着一定的识字方法。虽然教材做了铺垫,可是一年级学生受其心理特征所限,往往不会主动注意,也一般不会主动去发现和思考识字方法,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专门识字方法引导的“我的发现”栏目中加以注意。



教学目标



经过教材和学情的简析,根据《语言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识字作为本单元教学的第一重点,这是没有争议的。本单元 共要求“会认”74个字,要求会写30个字;在识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在家庭中主动识字的愿望,并通过展示台交流识字成果,树立识字信心。



语言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从整体思路上考虑,我们的教学目标当然不应该只是识字。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感受家庭生活中的和谐美好,树立敬老爱老,关心家人的好品德,同时注意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



另外,当前语言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加强“听说”能力训练很有必要。就本单元的教材来说,家是爱的聚集地,是爱的归巢,学生拥有家的温暖,是进行口语交际、进行语言听说综合训练的良好情境,因此,我们应该从总体上把听说能力纳入识字学文的目标系统中。



模块设计



本单元 以家庭生活为主题,从教学内容看,它可以分为两个板块,《识字2》是三字经,主要说的家中的礼,4篇课文及《语言园地二》主要说的家中的情;无论是叙述家中之礼,还是表达家中之情,都要用到汉字,因此,我们为了叙述的方便,把“家中之字”单独罗列。于是,本单元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模块来说明。



模块一



家中礼



家庭生活的“礼”很多,从《识字2》的“三字经”到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都有家庭生活的“礼”可言,但是直接说“理”的主要集中在《识字2》。《识字2》的教学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



举例:《识字2》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大家听过这样的句子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预设学生:听过或没有听过。



师:听过,知道是出自哪里的句子吗?是出自《三字经》的句子(若学生答“没有听过”,教师就直接点名出自《三字经》)。



师:《三字经》里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请听:(老师要注意读出韵律感)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师:怎么样,好听吗?这些句子都是古人教导孩子要尊老敬老的三字经。但是我们现在可能听不懂。不要紧,今天我们来学习听得懂的尊老敬老的新“三字经”──请看《识字2》。



二、学生自己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三字经”,读通顺后再同桌互相读,要读熟。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朗读,注意纠正读音的错误



注意:“父母教”的“教”是多音字,念“jiào”;“做错事”念“zuócuò shì”三个都是去声,“做”“错”是平舌,“事”是翘舌。“认”念“rèn”,注意是前鼻韵母。“扫”念“sǎo”,声母是平舌。



三、从读“会认”的生字



(1)去拼音自读生字。课件呈现下列带生字的“三字经”,学生自读“三字经”,再读带点字,看去掉拼音能不能认。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认的生字,课件再点出拼音教读。(带点字是要求“会认”的生字)



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 即改正



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人人夸



(2)个别抽读。全班齐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待词语读得比较熟练后,教师注意抽读重点人头,关注全体学生的认读状况。特别注意“教”“做”“错”“事”“认”“扫”的读音准确性。



(3)学生尝试认读单个的生字。



师:(课件去掉词语环境,单独呈现生字在屏幕上)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已经单独站在你的面前,你还能认吗?先自己尝试一下,哪些字是已经熟悉的了,你可以暂时少花时间,对哪些不太熟悉的字,你得多读几次哟!



(4)抽读轮读,检验生字掌握情况。



师:大家都会认了吗?齐读生字,抽读,再轮读。



(5)结合家庭生活经验,在语言环境中记忆巩固生字。



师:上面的生字,你在其他地方还看见过吗?你听到哪些话里用了这个字呢?



师:老师在下列词语中还见过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会读吗?你能说说在哪种情况下用过这些词语?(课件呈现:父母父亲认错错过故事心事改正改动扫地打扫懂事听不懂)



四、以背促读,知晓文意



(1)大家又会读生字,又会读课文了,真了不起。不过,下面老师出的题目有点难,有信心参加比赛吗?(待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布置后面的任务)那我们在五分钟内,看谁背的“三字经”句子多?现在开始了──(学生自由读背)



(2)师:五分钟时间到了。同桌考一考,同方同学背了多少句。(统计,表扬优胜者。)



师:这才是第一轮比赛,没有获胜的同学还有机会哟!第二轮比赛是看哪些同学用最短的时间能背得出全课文的20个“三字经”句子。最先背出前一半的同学的都是优胜者。



(3)师:真不错,统计一下,哪些同学是全部能背的,请站起来再表演一次,其他同学可以跟着背,也许这次就能全部背得出了。(学生再背一次)



(4)师:第三轮比赛可能更有趣味哟!(待学生从背诵比赛的激动中安静下来后再布置后面的任务)。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读懂课文,然后老师要出题再考大家。



情境考题一:同学们看,这些画面可以用书上哪些“三字经”句子来说呢?(课件呈现表现“三字经”句子意思的情境: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情境考题二:同学们,你们真不错,下面的考题要难一些了。请各小组同学合作读书,看哪组把“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表演得最好。(学生分组读书,合作准备表演,再分组全班汇报表演。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五、配节奏,朗读三字经,注意有韵律感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现在能不能再来像老师这样背诵三字经呢?(师有节奏地诵读“三字经”),学生再模仿着背诵。根据学生背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朗读)的难点,老师适当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节奏,使学生能诵出初步的韵律感(“三字经”朗读节奏一般只有“1/2”式和“2/1”式,如“小/朋友、父母/教”。教学时,教师不要求学生划分节奏,只在错读时纠正)。注意将“三字经”句子押韵的末字读成重音。



六、指导书写“洗、认、扫”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1)(课件呈现“洗、认、扫”)。



师:大家观察三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都是左右结构)



师:请再细致观察,这三个字的左右两个部分一样大吗?(都是左小右大)。老师提示要写得左窄右宽。



(2)分别指导书写“洗、认、扫”。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组成、笔顺,然后老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再独立自写汉字,教师巡视。



(4)学生对照自己写的第一汉字再与红色范字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怎样调整,再写第三个汉字。



(5)学生写完了三个汉字,集体反馈评价。



七、延伸拓展:学了三字经,你懂得了些什么道理呢?你做得怎样?今后又打算怎样做呢?



八、课外作业



1.背“三字经”给家长听。



2.收集传统或身边的尊老爱幼的故事,准备讲给大家听。



模块二



家中情



家中情寓于家中之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写了家中之人,家中之事,在其中反映了家中之情。这篇课文,内容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也有共同性,我们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办法来组织教学。



“分”



教学时,鼓励学生读熟课文,读懂课文,知道故事的人物及事情的大致经过,体会人物尊老敬老的品质;同时要注意落实识字写字的任务。各课的具体教学步骤可以是: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4篇课文,都是与生活很近的材料,学生理解不会很难。重点是引导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标注的拼音认读。学生读熟后,根据各课的内容,组织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本课的主要人物,知道家庭发生的具体事情。



三、熟读词句,自主识字



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复感知生字,利于识读,也利于巩固记忆。因此,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让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出现,学生便可以自主识记生字。



四、全面反馈,巩固识字



根据各课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测与巩固方法。除尽量在家庭生活中找到汉字的呈现环境,帮助学生巩固生字形与义的联系外,教师还采取了学生自主编(或讲)汉字故事的办法。



五、多种形式,多读多悟



在读中感受家庭生活的和谐,体会家庭生活中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怀,学习课文中的小朋友敬老尊老的品质,主动做家务事,主动关心长辈。



六、指导观察,指导书写



呈现“会写”的字,观察汉字笔顺、结构比例、关键笔画,教师再示范书写,然后学生自己尝试书写,反馈,修正,再练习。



举例:《看电视》教学设计



一、说电视名,引入课文



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电视呢?根据学生说的在屏幕上呈现如“大风车”等含有片头汉字的课件。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引入课题《看电视》)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师:读课文,用“·”标出不认识的字,请借助拼音认读。



师:读完了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家里哪些人,家里的人都在干什么?(看电视)



三、读句子,学生字



1.再读课文,指导将带生字的句子读正确,读流畅。学生在书上圈出生字。教师用彩色标示生字(下列带点字是生字)。



(1)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我们看电视,真是有些奇妙──



(2)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



(3)不知为啥换成了京剧,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没了。



(4)奶奶啥时换了频道?球员们正在场上飞跑。



(5)我们都提议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2.课件退出句子,只留下含生字的词,读词语,再次与生字见面。再读带点的生字。



全家奇妙却精彩球赛关掉换成了没完没了球员音乐舞蹈。



3.课件退出生词,只留下生字,请学生认生字,看看哪些是会认的,哪些不会读;不会读的,就查书上的拼音,或者向同桌请教。



全奇妙却精球赛关掉换完员音蹈



同桌互考,看是否全部认得。



学生尝试回忆,哪些字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不要求个个都去组词,主要通过这种形式增加对汉字的了解。)



4.玩游戏(实质是识字巩固与方法归纳):



(1)上面的生字,哪些生字可以分成两个字,分出的两个字认得吗?(学情估计:学生可能认识“全奇妙精球员音”分解后的两个字)



(2)哪些字加两笔可以变成新字(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将“音”加两笔为“章”,将“全”加两笔为“金”)



(3)哪些字去掉两笔还读字(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将“全”全掉两笔为“王”,“却”去掉两笔为“去”,“关”去掉两笔为“天”,“写”去掉两笔为“与”)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师:刚才生字都会认了,我们是否可以把课文读得更熟练呢?那试一试吧!



生读课文,适当评价。



2.师:你们读懂了吗?(预设一:还没有;预设二:读懂了)



如果出现预设一的情况,师:那你们提出不懂的地方吧。待适当处理后,提出“你们读懂了,那我提提问题考一考大家。”



如果出现预设二的情况,师直接说:那我提提问题考一考大家。



3.以疑开路,读懂文本。



问题一:课文读完了,你知道“我”家里,爸爸喜欢看的电视是什么吗?妈妈呢?奶奶呢?“我”呢?



用下列句式说话:“我”家的人都喜欢看电视,爸爸最喜欢看________,妈妈最喜欢看______,奶奶最喜欢看________,而我最喜欢看的电视是___________。



拓展:______最喜欢看_____,最喜欢看________,而我最喜欢__________。



问题二:插图反映的是课文的哪部分内容?为什么?勾出具体描写插图中我、爸爸、奶奶的句子来读一读。



问题三:喜欢看球赛的我们把球赛关掉,是要给______看________;喜欢看京剧的奶奶把京剧关掉,是要给______看________;我、爸爸、奶奶都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是要给________看__________。



我发现他们一家人看电视有一个相同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



问题四:他们家看电视真奇妙,“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什么秘密呢?你知道吗?



4.以读代答,朗读训练。



(1)师:大家十分能干,这么快就回答好了。现在,老师有新的问题来考大家。我们再看图,电视是背对着我们的,你们知道这台电视机最开始播放的是什么节目,再播放的是什么节目,然后播放的是什么节目,最后播放什么节目吗?(提示:聪明的孩子,总是会从朗读中找到答案的。)



(2)个人自读,小组讨论,找到答案,交流答案。(从书中知道:先看球赛,再看京剧,然后又看了球赛,最后看了音乐舞蹈节目)



(3)以读代答,朗读训练。



师:小朋友非常了不起。那大家能不能用朗读回答老师的提问呢?



师:写先播放球赛,又换成京剧的部分是……学生用朗读来接老师的问话。(诗歌的第二小节)



师:写京剧换成了球赛的部分是……学生用朗读来接老师的问话。(诗歌的第三小节)



师:写由球赛换成了音乐舞蹈的部分是……学生用朗读来接老师的问话。(诗歌的第四小节)



师:我们看电视有些奇妙,奇妙在哪……学生自由根据文意组织语言回答。



五、拓展



1.你们家,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呢?你呢?



2.口语交际小题目:(1)你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到了,可是,妈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也到了,你会怎么办呢?你以前是这样做的吗?(2)妈妈看你实在喜欢看这个节目,便把遥控器给了你,你会怎样做呢?



六、指导书写:家爸(略)



七、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



2.在家里收集汉字,我们将要在下一次的识字擂台活动中评选本周识字冠军哟。



(1)从电视节目及广告中认识的字有__________



(2)从食品包装盒(袋)上认识的字有______________



(3)从家里电器上写的标牌及说明上认识的字有___________



(4)从家里装饰物品上认识的字有_____________



(5)从家里的其它物品上认识字有____________



“合”



“合”,实际上是给四篇课文来一个总结反思,它可以从内容与情感的角度整合全组课文,包括《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教学可以采取下列步骤进行:



一、谈话引入,整体把握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4个课文,有《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这些课文都写了什么地方的事?都写了哪些人?



二、读书回忆,综合理解



师:《看电视》中的“我”,《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棉鞋里的阳光》里的“小峰”,《月亮的心愿》里的“珍珍”,他们分别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学生可以读课文相关的部分来回答,也可以把课文中小朋友的事内化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师:这四篇课文,除了小朋友,还写了哪些人?能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长辈或晚辈的吗?学生也可以读课文相关的部分来回答,或把有关人物的事内化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背三字经,灵活运用



师:小朋友还能回忆起《识字2》的“三字经”吗?那大家背一背吧。(学生齐背)



师:大家读了四篇课文,你觉得可以用哪些“三字经”的句子来赞扬《看电视》中的“我”,《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棉鞋里的阳光》里的“小峰”,《月亮的心愿》里的“珍珍”?(可以用上“三字经”中的“尊长辈,懂礼貌;家务事,愿承担”来赞扬他们。)



四、结合实际,情感内化



师:兰兰的小手为家人做了那么多事,真了不起,你的小手做了哪些事情呢?



(课件呈现)我替爸爸做了_______,我替妈妈做了______,我帮老师做了_____,我为大家做了_________,我还可以做________。



(注意,这里不要纯粹理解为进行语言训练的填空练习,而应该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做的事情,鼓励学生多为家人做事,激发尊老敬老的情感。)



五、口语交际,延伸拓展



1.将《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融入本板块的学习。



师:当自己打算做家务事时,父母却认为我太小,不让我做,怎么办?



2.设计情景,进行交流讨论。



3.拓展延伸:以“我爱我家”为题延伸口语交际活动。



举例:《语文园地二》“我该怎么办”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一、现场调查,揭示课题



师:我们本单元课文里的小朋友都尊老敬老,你们在家里做过家务事吗?做过家务事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稍做评价,便转入下一环节)



二、观看视频,引起思考



师: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有的小朋友说,他们打算为父母分担家务时,家长却不同意。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生自由交流)



师:大家说得不错,看看家长怎么说。(播放视频:一年级家长访谈录──你主张孩子做家务事吗?



甲:主张,因为通过做家务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也可以体会父母的艰辛;



乙:我不主张孩子做家务事,因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务事长大后做也不迟;



丙:做家务事挺麻烦的,就是他爸爸做起来也困难,孩子做起来更困难了,再说也不安全,所以,我是不主张孩子做家务事的。)



师:对于上述家长,你是怎样看待的呢?



师:你们更赞成哪种观点呢?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



三、采访孩子,形成交锋



师:看来,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再看这两位小朋友是什么态度。



视频播放:



甲:其实,我们做家务事可以调节学习,因此我不同意做家务事影响学习的说法。



乙:我们做家务事,的确可能不安全,但是,我们永远不做,永远都不安全呀!



四、模拟家庭谈话



(1)师:你们是孩子,现在我就是家长,你们怎么说服我呢?现场试一试。



(1)当学生能说出一定道理后,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为了让家长放心,你们说说一件具体的家务事的做法,如果说得清楚,真的会做了,家长才放心啊!



(2)学生具体在小组交流一件家务事的做法,然后全班交流。



五、换位思考,体会爱心



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家长不要我们做家务事呢?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体会到的原因,体会父母准做还是不准做,其实都是爱孩子的表现。



六、回到现实,深化情感



(1)师:我们做子女的,要体会父母的辛苦,要少给父母添麻烦,多为父母分忧,多做家务事,当然也要注意安全。说说你今后打算怎样做家务事?(生交流)



(2)师:家是亲情的港湾,家是你我的乐园。我爱我家。我们家是温暖的,从做家务事中,从你的家中,你还体会到家里哪些人之间的爱呢?



七、读短文,谈体会



我爱我家



每天上学,妈妈总是替我背上书包,帮我理好衣角,嘱咐着我:“上学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讲……”,这话虽然简短,但字字蕴含着妈妈的爱。



每天放学,爸爸总是给我做“加餐”。他总是乐呵呵地端着碗走到我面前说:“来,把这碗汤喝了,赶快去写作业,再背书,背完了让爸爸检查,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



点点滴滴,都包含了父母的爱,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家。



模块三



家中字



“家中字”独立为一个模块,意图是对单元所学生字来个整体上的复习和巩固,同时借助单元主题,利用家庭丰富的汉字资源,融进了《语文园地二》的“我的发现”和“展示台”的教学,以实现扩大学生的课外识字量,总结识字方法,增强识字信心的目的,是一个强化本课识字重点的模块。它的教学步骤可以是:



一、总结单元内容,复习单元汉字,看哪些记得,哪些觉得生疏,如果生疏就立即进行复习。交流经验,本单元的汉字,哪些容易记,哪些不容易记。把好方法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在本单元学习中,你发现哪几类的字比较多?说说自己的观察体会。



三、学习《语文园地二》的“我的发现”栏目,看谁发现了什么方法?彼此交流,形成共识,再在实践中找更多的例子来交流。



四、本单元主要反映家庭生活的汉字,我们在课文中认了这么多的汉字,你们天天生活在家里,一定在家里见过许多汉字,因此,你通过在家庭生活中比如看电视中,认识了多少汉字。在父母的姓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姓名,以及邻居的姓名,亲友的姓名中认识了多少字,在家庭的其他途径还认识了那些字呢?认真准备后,再到学校交流展示,看谁更能干。



根据展示台要求,教师组织好展示台活动,树立孩子的识字信心。



举例:《语文国地2》“展示台”及“我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一、引入谈话,营造气氛,揭示任务



师:上次我们布置了在课外收集汉字的任务,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



二、小组比赛



1.教师划定小组,每位同学将自己收集的汉字带到小组交流,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判断读得是否正确。



2.小组成员统计组员的识字数量。推荐组员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



1.请被推荐的组员到班上汇报。由于组数多,交流汇报的人多,可以采取先分项汇报,然后填表的办法。



2.营造气氛,隆重颁奖。为冠军亚军、季军颁奖,发“奖牌”。评出五个单项冠军,并颁发“奖牌”。



3.将识字冠军榜记录在班级日志上,标明本周识字记录。看下次有没有人破记录。

组别
姓名
从电视节目及广告中认识的字(个)
包装盒(袋)上认识的字(个)
从家里电器上写的标牌及说明上认识的字(个)
从家里装饰物品上认识的字(个)
从家里的其它物品上认识的字(个)
合计(个)
名次

1
  
  
  
  
  
  
  
  

2
  
  
  
  
  
  
  
  

3
  
  
  
  
  
  
  
  

4
  
  
  
  
  
  
  
  

5
  
  
  
  
  
  
  
  

6
  
  
  
  
  
  
  
  


四、识字“超市”活动



1.各位同学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贴在黑板或挂在线上,供全班自由认读。



2.各位同学自由下位去读,去认,看哪些字是我们本组或者以前学过的字。



3.同方一组,你认我听,帮别人记下认的字的数量,然后统计,看谁今天认的字多。



4.学生总结在家庭生活的识字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识字。



五、教学《语文园二》“我的发现”



1.师:大家在家中识字的收获还真不少,但我们注意识字方法会有更大的收获。请看──



(1)师:大家观察《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的第一组、第二组,看“票”“元”和“旦”这三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认呢?(减一减:漂-氵=票完-宀=元 但-亻=旦)学生认读这三个生字。



(2)第三组、第四组的“值”“篇”和“遍”三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认呢?(加一加;直+亻=值扁+竹=篇扁+辶=遍)学生认读这三个生字。



2.下列汉字都是本单元的生字,你来观察,看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你是怎样“加”的,怎样“减”的,说一说过程。



精睛悄情背筷愿音另累



3.下列汉字都是本单元的生字,你来观察──



扫精掉情换睛拖懂摆悄



(1)这些字都有什么相同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如果把有偏旁相同的字分为一类,可以怎样分呢?(都有“提手旁”的字:扫掉换拖摆;都含有“忄”的字:情懂悄;都含有“青”的字:精情睛)



七、读读背背,尝试运用



(1)呈现《语文园地二》“读读背背”的小诗《鞋》。把新认的字用“○”圈起来。



(2)尝试运用“我的发现”中的“加一加,减一减”方法自主识字,看又能新认多少字。



(3)读通小诗,熟读小诗,背诵小诗,说说读懂了什么。



教学资源



本单元教学资源(课件):



(1)《识字2》:搜集(或制作)动画(或视频)──孩子回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的场景来体现“尊长辈,懂礼貌”;孩子踢碎邻居家玻璃被家长批评,孩子诚恳接受意见的场景来反映“父母教,认识听”;打碎玻璃的孩子主动去道歉赔偿的场景反映“做错事,即改正”;爸爸随手乱扔烟头,儿子给父亲诚恳指出但不是指责的场景反映“长辈错,要提醒”。



(2)《看电视》:搜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各栏目片头,当地电视台少儿节目的知名品牌片头,教学时热播的电视剧的片头,然后剪辑有片头汉字的片断制作成课件。



(3)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采访家长对孩子做家务的态度,然后剪辑三种具有代表性观点的片段制作视频课件;采访孩子对于做家务的态度,然后剪辑两种具有代表性观点的片段制作视频课件。



反思手记



一、强化备课设计的整体意识



模块备课设计,与以前的单课设计不同在于,以前的单课就是一个整体,往往力量聚焦在独立的一课上,这课上完了,再考虑下一课的教学。至于联系如何,有没有重复,可不可以照应,一般懒于思考。这样,形成了教学各课的单打独斗,效率不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模块设计的思想。要落实好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把一个单元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从教材钻研,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课时的安排等都从一个单元的整体来思考。就教材钻研,我们分析了结构,发现主题相同,虽然有的是说家中之礼,有的说的家中人,有的说的家中事,家中情,但都以“家”字来关联,我们设计可以分配出各个板块的时间和教学侧重点;就教学目标,我们以整体来思考,注意在工具性目标方面落实识字写字目标,注意识字方法,注意自主尝试认读记忆的过程,通过展示台等来激发识字信心和欲望。家庭识字资源非常丰富,说家庭是识字矿藏,一点没有夸张的意味,只要善于挖掘,你会发现家庭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因此我们整体设计应该充分注意挖掘和利用。同时,我们重视人文性目标的落实,歌颂家庭和谐互爱;就教学内容来说,也要以整体的思路来贯穿全组教材的教学,如识字部分,就要注意前后汉字之间的联系,识字方法的彼此借用,前课与后课内容的联系,学《看电视》开篇让学生看熟悉的片头荟粹,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要学生交流会认的字,体现家中看电视也是可以识字的。学完了《看电视》又布置收集在电视中识的字,将课内课外识字有机整合在了一起,而且还与单元最后的“展示台”的安排相照应。这样,本单元整合起来安排教学,达成了整体的优势,实现了整体的效益。



二、正确处理好整体模块设计与教学细节之间的关系



树立整体观念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教学毕竟是由一个一个的教学细节构成的,因此,我们不要被整体的意识遮住了眼睛。我们设计教学应该以整体的思路来考虑,但不能完全“整块地”撒大网,如果这样,可能使教学走入新的误区。我们要在整体思路建构中,落实每一个细节,预设各环节学生可能的学情,然后设计出应对策略。如前面的举例,我们在《看电视》教学设计的“熟读课文,了解文意”环节,就设计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预设一“还没有(读懂)”;预设二“读懂了(课文)”,并准备了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在第三环节“读句子,学生字”的“玩游戏”中,我们也预设了学生可能会拆分哪些字,会对哪些字“加两笔”“减两笔”的细节,使教学的生成能从预设中找到更多的基础支撑。



三、处理好整体模块设计与课文单课教学的关系



整体模块设计为我们提供了改进传统教学的有益思路。我们备课,一个单元多少课时,往往划分到单课中,限得很死。现在我们可以不固定单课课时,打乱结构重组新的板块,在新的组织结构中来实现多元教学目标。比如原两个单课分别需2课时,现在重组后可以减缩为3个课时,节约一个课时另行安排。如前所例,我们可以把5课《看电视》和后面的《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读读背背”栏目的《鞋》组成一个新的组织结构板块,把最后的内容提前与5课对接构成一个小的结构板块,进行新的教学。同样的道理,《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可以和“家中事,家中情”的板块组合成一个新板块。如此一来,语文园地的一些教学课时就可以分担到其它课文学习中,增强了整合的效益。由于有了整体考虑,我们原来固定了的每课重复的步骤可以减缩,内容相同的可以详略取舍,无需课课重复某些环节。一句话,它可以根据整体目标,整体设计教学模块。但是,我们要注意实事求是。如果内容并不适合,我们不能生拉硬扯组成不和谐的组织单元。在没有更优化的整体模块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应立足于每课要落实整体目标。



整体模块教学设计的提出,为我们改变当前备课与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不妨大胆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学建议
深圳市后海小学 赵志祥
  

当我们还在第一组课文描绘的春色中流连,和学生们一起贪婪地沐浴春光、吮吸春的气息时,一股浓浓的来自家庭的暖意已经向我们涌来,那就是亲情。



四篇课文,篇篇让人不忍释卷,读来回味无穷,细品感慨万千。如《看电视》写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改换足球频道;《胖乎乎的小手》写兰兰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棉鞋里的阳光》写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竟然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愿》写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正是“乌鸦反哺”见真情。



现结合本人对新课标的认识和教学中比较实际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粗浅建议。



一、总体设想



笔者建议,本组教学应该重点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把识字教学、情感教育溶于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之中。



二、朗读感悟



(一)每篇课文都要预习。



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自读2遍以上,上不封顶,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自读课文,最好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二)适当范读,多领读。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尽管本组课文很优美,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略微显长,因此领读就显得特别重要。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力求读得声情并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领读的次数可以多一点,但要有重点,对那些较长的句子、感情充沛的句子,要多次领读。如,《看电视》中:“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啥?不说你也知道。”《胖乎乎的小手》:“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拿过拖鞋呀!”“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兰兰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棉鞋里阳光》:“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吗要晒呢?”“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有阳光的地方。”“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月亮的心愿》:“明天孩子们去郊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吧!”“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这些句子,或者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的重点,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只有领读,而且要多领读,才能使学生感知语句间的逻辑停顿,感舞语句的思想意蕴;在领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让亲情打动学生和老师



笔者认为,本组朗读教学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上。只要把自己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任何一位老师都会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那怕你的普通话很不标准,那怕你的嗓音一点也不甜润。不少老师都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他是“标准的莱阳普通话”(于老师戏言),但他读《倔强的小红军》,就能感染得听众为之动容,读《狐假虎威》就能把听众引得捧腹,读《月光曲》就能把听众带入月夜的幽静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在用心朗读,在用情朗读,当他全身心地投入时,进入听众耳朵的是课文的语句,但随之涌入听众心中的则是浓浓的情。



《看电视》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馨之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朗读时,到了精彩处,如“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您是否会忍俊不禁却又感慨万千甚至眼含热泪呢?朗读《胖乎乎的小手》,不仅要有对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的赞美之情,而且要读出浓浓的家庭温馨,将所有的情感都体现“笑着”两个上。《棉鞋里的阳光》中,妈妈体贴奶奶,给老人晒棉被,贤淑的举动感化着小峰幼小的心灵。当我们朗读时,充溢我们心田的应该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达在我们口中的应该是妈妈晒棉被、小峰晒棉鞋时的真诚和对母子俩关心、体贴长辈这一美好心灵的赞颂。《月亮的心愿》中,月亮都被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盼望已久的郊游的事感动,我们何尝不是呢?



本组课文情深意切,我们应该与学生们一起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和学生们一起用深切的感情朗读课文,用真切的感情品味亲情,用我们体验的亲情感化学生,用文中描写的亲情情境感染学生,再用学生领悟的亲情感悟课文,我们“入情”,学生们“入境”,真正达到“入境始与亲”。在一片浓浓的亲情之中,74个生字将不再是拦路虎,而是迎接学生走进亲情世界的74朵鲜花。在一片浓浓的亲情之中,反复朗读,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温馨自然能留存于学生心中,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和举动,也一定会源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三、生字认读



(一)引导学生制作字卡。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字卡,有很大好处。一是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减轻了课堂教学的负担,缓解了识字量大的压力。四是为以后的写字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怎样制作呢?很简单,也很有趣。



1.材料:白纸、彩纸都可以,薄厚软硬都行。包装盒、废卡片等也行。



2.尺寸:大小随学生心意而定,一般要求是3~5cm见方即可。



3.形状:字卡的形状得适当下点功夫了,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看电视》一课,可以把14张字卡做成电视机形状(认真画好一个后复印,下同);《胖乎乎的小手》,可以把13张字卡做成小手的形状;《棉鞋里的阳光》,可以把13张字卡做成鞋子的形状,如果学生感到鞋子形状较难,可以任意制作;《月亮的心愿》,可以把14张字卡做成心形。



4.色彩:可以让学生给字卡涂上颜色,但不要做统一要求,谁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



做字卡虽然显得很麻烦,但学生很喜欢,而且乐此不疲。您不妨试试。



(二)朗读课文中认读。



识字量大,是老师们一直担心的问题。崔峦老师多次强调,要指导学生整体认读生字,要通过复现巩固识字。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本册生字较多,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的分析,既然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我们何不反过来借助课文的阅读来识字呢?有识之士非常强调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学生已经自己动手制作了字卡,就说明他们已经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那么,如果再领着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则既是新授,又是复现,而且是生动地复现──每个生字都赋予了亲情的色彩,成了有意义的符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教学。通过范读、练读、领读、自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笔者曾经试教过《胖乎乎的小手》一课,就采用了朗读中识字的方法,效果很好。



(三)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课文读熟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这里,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爆炸式联想”的方法,针对字形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让生字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



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小组内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如《胖乎乎的小手》中,我是这样做的:射箭的弓拉长了──张;两个小男子汉大丈夫跑到太阳上面去了──替;小丰丰,耳朵长,站在一条毛巾上──帮。学生们受到启发,想象十分丰富:月亮一半就很“胖”了,要是圆圆的月亮就更“胖”;小贝贝占领一面墙──贴;青草长了一颗心──情……这些联想不必十分考究,有些牵强也没关系,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想象中、在成功的喜悦中认记生字。《教师用书》中已经提供了不少这样的例子,老师们可以借鉴。



(四)扩展阅读,复现生字。



“温故而知新”,重复是记忆的金钥匙。学过的生字,如果不让学生多次接触,很快就会忘记,特别是刚刚学完以后,忘记的速度最快,遗忘率也最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早有论述。解决遗忘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让生字复现。



复现的方式很多,但最好不要机械的重复,要想方设法创造语言环境复现。扩展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复现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最好能做些选择,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学生已经学过的生字出现率高的文章。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嵌入文章中,效果非常好。嵌入生字是一件比较难的事,难在把生字嵌入的天衣无缝,因此,我们不必过于苛求,牵强点也是可以的。在《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中,笔者试着编写了一篇小文章,把本课13个生字中的11个嵌入进去,现附于此处,供大家参考。



乌鸦爱妈妈



乌(wū)鸦(yā)妈妈十分喜欢小乌鸦,每天都抓(zhuā)很(hěn)多虫子给(gěi)它吃,小乌鸦长(zhǎng)得胖乎乎的,非(fēi)常(cháng)可爱。小乌鸦在心里说:“等我长大了,一定(dìng)爱妈妈,要帮妈妈做很多事情!”



小乌鸦慢(màn)慢地长大了,变成了大乌鸦,乌鸦妈妈却(què)老了,飞不动了。大乌鸦就天天替妈妈抓虫子吃。



有一天,天刚亮,森(sēn)林里突(tū)然发生了大火。乌鸦妈妈说:“孩子!你赶(gǎn)快逃(táo)走吧!不要管(guǎn)妈妈了。”大乌鸦说:“不!我不能丢(diū)下妈妈!我要救(jiù)妈妈!”



大乌鸦拖着树(shù)枝(zhī)使(shǐ)劲(jìn)扑(pū)火,但(dàn)是一点用也没有,大火越(yuè)来越猛(měng)。



正在这时候(hòu),奇(qí)妙(miào)的事情发生了:天空中突(tū)然乌云密(mì)布,“哗(huā)哗哗”,一场大雨,把森林大火浇(jiāo)灭了。



大乌鸦飞回窝里,乌鸦妈妈张开翅(chì)膀(bǎng),紧(jǐn)紧地抱(bào)着它,说:“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孝(xiào)顺(shùn)的好孩子!”大乌鸦把头贴在妈妈的怀(huái)里,幸(xìng)福(fú)地笑了。





四、写字指导



本组要写的字共有30个,其中左右结构的7个(洗、认、扫、妈、奶、放、收),上下结构的16个(真、爸、全、关、写、完、家、看、着、笑、兴、会、合、早、去、亮),独体字6个,半包围1个。就结构分布来看,应该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上下结构的字上。



(一)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指导写字,尽量不要拘泥于对每个字逐一细致的指导,应该多从整体规律上着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字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发现,上下结构的字应该把每部分写得宽、扁一些;有些字是上小下大(全、家、笑等),有些字是上大下小(去、爸等)。对某些能牵制整个字的笔画,要作细致地指导,正所谓书法理论上的“主笔制胜”。如,“早”字要把横写长,“气”字的横折斜钩要写得有点弹性,“太”字的撇是竖撇,要“先竖后撇”,“看”字的第四笔是斜撇,一定要写斜,给下面的“目”字留出空来等等。



(二)精讲解,多示范。



教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不可多讲,应当抓住要点少而精的讲解,要把重点放在示范书写上。前文(朗读感悟)已经说过,一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所以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观察老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示范时有两点务必注意: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每个学生都必须全神贯注;二是老师书写时应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更不能用力过大,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很难挽回的负面影响。速度,无法准确衡量,一般以比我们写毛笔字的速度稍快一点为宜;力度,也无从规定,一般以书写时粉笔不断、书写后握笔的拇、食、中三指没有过深的凹痕为宜。且不可半天才书写一个笔画,起笔时粉笔反复揉搓,粉笔碎块不停地下落(偶尔会断一截),收笔时也是揉搓不已,这样貌似“认真”的运笔,极易误导学生写字时使劲往下按,造成下面的三四张纸都有轧痕。



(三)多描仿,少临写,勤迁移。



教材中已经提供了让学生描红的范例,教师们可以仿照书上的形式制作一些仿影范本,让学生练习。制作的范本不必是彩色的,可以在电脑中设计成彩色的,用普通打印机打印出来再复印就可以了。电脑中红色的汉字,经普通打印机打印后,会变成淡淡的灰色字,正好适合学生描仿。



描仿时,要求学生一边描一边记,记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哪一笔长,哪一笔短,哪一笔斜,哪一笔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描仿的最佳效果。



临写时,要注意三点: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先看范字,一定要看准,而且要看整个字,看得准,才能写得像;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像,哪儿写得不像,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避免。



迁移是学习的重要规律,写字训练更要注意迁移。我们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在某一个字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字的书写上。如,学了“看”字,就可以仿照写“着”字,学了“会”字就可以仿照写“合”字,借用“大”的写法写“太”字,借用“爷”字的写法写“爸”字,等等。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把每个字都作细致的指导,关键是要在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写法后,运用所学的写字知识写好其他的字。



(四)牢记并运用两句“口号”。



1.姿势不正确不写字。



2.提笔就是练字时。



关于这两句口号的作用,笔者不用作详细说明,老师们一看便能明其要旨。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是两样长期的、烦心的、琐碎的而又非做不可的很小的大事情。每当学生写字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注意姿势,一但发现姿势不正确了,就要立刻督促、提醒改正,丝毫不能放松。此时,我们可以大胆地多讲,要勇于当“婆婆嘴”。





常言道,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法有优劣之分,但要视情而定。别人的好法,用到自己班上,说不定效果很差。所以,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在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先求实效,再求新颖,二者都好了,灵活自然有了。不过,实、新、活一定要建立在放下架子、相信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保持0距离,真正做到师生“水乳交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 一年级下册《识字2》教学片段及反思
温州市龙湾区横街小学 陈晓静


教学背景及理念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我们老师首先就应该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爱父母、敬长辈。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他们感悟爱长辈、爱家庭。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去说,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主动质疑、学会质疑,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案例描述

《识字2》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新课伊始,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紧接着,进行识字教学。然后,在学生熟读课文、熟记生字的基础上,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再让他们提出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在质疑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而叶健斌小朋友的一个建议更是具有创新意义。

片段一:激发兴趣,初读课文

1.师范读韵文。(部分学生跟着轻声念)

2.师: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

3.生自由练读。

4.师: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生1:“家务事,愿承担”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比较难读。(师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师,我有个发现,“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师:你说得很对,真会发现!

[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定教”,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及时正音。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5.师:解决了难读的字,咱们再读读课文,读通句子,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生自由练读)

6.师生对读。(师读:小朋友──生接读:正年少──)

7.同桌同学对读──小组进行对读。(感受三字韵文的韵律美)

8.师:你还想怎么去读?和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读,有的动作表演读,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

[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课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一听老师的范读,就喜欢上了。我抓住这个契机,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尤其是采取对读形式,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想再读,都争着说“老师,我还想读!”我听了,心里一阵欣喜,这篇韵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读中感悟

1.师: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吧。

生1:我读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长辈,懂礼貌。

师:对呀,“尊长辈”就是要尊敬长辈,尊重长辈。平时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长辈的呀?

生A:爷爷奶奶来了,我给他们倒茶。

师: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生B:见到叔叔阿姨,我会向他们问好。

师:真有礼貌呀!

……

生2:我读懂了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就要改正。

师:是的,做错事情,应该马上改正。知错就改还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洗洗碗筷,扫扫院子。

师:对呀,书上说家务事──(生:愿承担)平时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事?

生:我帮妈妈扫过地。

生:我帮奶奶洗拖鞋。

生:我帮妈妈洗碗,洗菜。

生:我还帮妈妈洗过衣服呢!

……

师:真能干!你们都是爱劳动的孩子。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那么辛苦,你们能帮助他们干点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真是不错呀!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2.师: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长辈”呢?

师:谁来帮他?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长辈。

师:辈分比我们大的人就叫长辈,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他们都是我们的长辈。

生2:“态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师:课文里说什么时候要态度好呢?

生: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师:长辈做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有礼貌地提醒。长辈们也有范错误的时候,他们做错了,你怎么提醒呢?来演一演。

生:我会轻轻地跟他们说。

生:我会很有礼貌地提醒他们。

师:对,长辈们做错了,就应该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那样,有礼貌地、诚恳地提醒他们,这样就是态度好。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因而在课堂上我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从发现问题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正当学生讨论得热闹,叶健斌小朋友高高举起了手。他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想法。我可不可以给这篇韵文加个题目呀?我心里一怔,这一点我还真没想到呢。脑子一转,识字2没有题目,这是个很不错的想法。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给“识字2”加个题目。)

师: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识字2”没有题目,我们正好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呢!你想给它取什么名字?(叶健斌略加思索,说一时还想不出来,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想,给这篇韵文取个题目,好吗?

(生跃跃欲试)

生1: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让它叫“三字歌”。

师:为什么这么叫?

生2: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师;不错,你很会观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

师:真不错,大家给这篇韵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呢?

生(叶健斌):老师,我觉得取“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最好。课文讲的就是怎么样做一个好孩子。

师:是呀,你们也都想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们就把“识字2”这篇韵文取名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过)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意义,提出了给韵文加题目的想法。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动脑筋思考,给韵文取个名字。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发扬了他们的个性。]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识字2》教学设计
太平区向阳小学 付丹丹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字。

2.初步理解教学内容。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按要求会识、会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三字经》及有关。

2.师准备生字卡片(带情境的)

3.学生可自备快板等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指导练读的过程中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引导学生提出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再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

1.“字──词”大拼图:从课文中选出五个自己喜欢的,要求会认的字各组两个词。最好先把字词都写在剪好的彩色小花上,然后把五组字词摆成一个大的五角星粘贴在一张纸上。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3 1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