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获奖教学设计、反思随笔、说课稿、教学实录集锦

[复制链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9:08:00 | 只看该作者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胡 敏
教材分析:



1.《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34课,本课以童话的形式,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小青蛙过程中,身体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通过课文当中小蝌蚪和其他动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帮助。



2.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效地识记生字、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阅读及说话训练。



学生分析:



依据教师平日的教学及对学生的观察了解,总结出学生具有如下的学习特征:



1. 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孩子能较好的接受直观、形象以及贴近于他们生活实际的知识。



2. 在学习中,学生对创新识字、自主阅读、表演、想象,说话拓展等语文学习活动较感兴趣。



设计思路: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设计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在“找中说”,“说中创”,“演中悟”,“悟中编”。



以学生喜欢的童话形式为主线,以小蝌蚪的“寻人启事”为载体,以“帮助小蝌蚪找妈”的爱心活动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5.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神秘地):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事”, 你们想看看吗?



2. 师(出示课件:寻人启事,小蝌蚪摆着尾巴,配音)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1)(拟人化的寻人启事,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唤醒孩子们的责任心。这种导入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这是第一次出示寻人启事。(2)课件以丰富的画面,文字,声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着急地):找不到妈妈,小蝌蚪多着急呀!妈妈长得什么样呢?听完下面的介绍,你能告诉小蝌蚪吗?



(学生看动画,听课文配乐录音。)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正在做什么呢?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三、设计活动,学习新课



师:我们要帮小蝌蚪找妈妈,可是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呢?“寻人启事”里没告诉我们,怎么办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文)



师:请找出描写妈妈样子的句子,划上横线。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师:是谁告诉小蝌蚪的呢?



生:是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的。



师:鲤鱼妈妈在做什么?(和学生表演,指导读对话,理解“迎上去”)  



师:小朋友,别忘了小蝌蚪还在耐心地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它发出的“寻人启事”。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鲤鱼阿姨告诉我:我的妈妈长着(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始终以寻人启事为主线开展活动,这是第二次出示“寻人启事”。落款“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引起学生注意。)



师:你们注意看看,现在是谁在找妈妈?



生: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



师:原来小蝌蚪在慢慢长大,身体也在发生变化呢。



师: 小蝌蚪的妈妈长着----四条腿,宽嘴巴。那我们快去找吧!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说“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读。



生:(自学)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借助动作强化记忆,形式活泼,边“演”边记,学生喜欢,“演”中有悟。)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我们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我们找到了也长着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



师:看来“寻人启事”写得不太明白,那怎么办?



生:我们来改改“寻人启事”吧!



师:那我们还是先读一读书,看看书中有没有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告诉我们,好吗?(生自由读文)



(用改“寻人启事”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



学生找到第四段: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来看这两句话(出示)



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鼓着一对眼睛。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话?



生:第二句。



师:老师就喜欢第一句,你们能说服我吗?



生:……



(语感训练十分重要。比较、鉴赏是有效的途径。老师问:你们能说服我吗?学生兴趣盎然。)



师:为了让小蝌蚪马上找到妈妈,你们能再帮它把“寻人启事”补充完整吗?



生:能!



(出示课件)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快乐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通过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帮助,我知道:我的妈妈(            )。聪明的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长出(          )的小蝌蚪



                                    2008年3月16日



(这是第三次出示“寻人启事”,与前面设计相贯通,将寻找“小蝌蚪的妈妈”爱心活动推向高潮,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多么重要。另外课件句子的出示,给学生补充“寻人启事”以“拐杖”。)



四、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像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妈妈,原来你就是捉害虫的大王啊!)



师:(扮青蛙妈妈,笑着说)是啊,孩子,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找出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不能抛开课本学语文。)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



师:青蛙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此处的拓展,能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看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蝌蚪,想不想当一回小蝌蚪呢?



生:想!



师:我是《动物报》的小记者,想采访你们,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你们,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是谁的孩子?



2.你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找妈妈时遇到困难了吗?



3.你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4.你们变成青蛙后,能给人类带来帮助吗?



师:谢谢你们接受我的采访。



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这段设计活动性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生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全文,并进行保护青蛙和蝌蚪的教育。)



五、识字、写字教学



1.借助图画读课文,自学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互助学习,交流自己认识了什么字,读懂了什么。



4.指导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5.指导写字。



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寻人启事”为载体 ,组织教学
  1. 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课件出示《寻人启事》。



   2.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寻人启事”,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每次”寻人启事”的出现,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在生活中,表达中非常重要。



   3.蝌蚪的身体变化过程也巧妙地通过”寻人启事”的落款人的变化,体现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留下深刻印象。



二、读、说、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文本之间要形成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朗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体会、揣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这三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迎”“追”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朗读,读后同学评价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反复练读。从读中悟出词意、句意,学生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师生小记者活动的巧妙设计,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复习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会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 赵 军 意图 黄达绥
【教学准备】

1. 学生提前储备(身边常见易懂的)科学小常识;

2. 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科学乐园”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去科学乐园走一走,同学们带上了准备好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科学乐园”一定会非常有趣。

课件:蓝猫提示语“科学世界真奇妙!欢迎同学们的到来,首先请主持人赵博士为大家变个有趣的魔术。”

2. 演示激趣。

旋转两个鸡蛋,一个旋转,另一个却不转。(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稍做讨论,得出结果。

2)指名回答,引导了解知识获得的渠道。

二、提供案例,交际热身──进入“智慧之门”

1. 看一看,找一找,科学就在我身边。(课件出示“智慧之门”蓝猫提示语)

2. 情境设置。(课件播放生活片段)

(1)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蛋壳容易剥。

(2)用湿淋淋的手拔插头,危险。

(3)操场上烈日炎炎,穿黑色衬衣大汗淋漓。

(4)剧烈运动后冲凉水澡。

3. 引导观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点。

三、联系生活,展开交际──进入“知识碰碰园”课件出示“知识碰碰园”(课件蓝猫提示语)

1. 小组交流

(1)组内同学或自愿组合互相交流。

(2)教师参与、点拨。(时间要充足)

(3)小组推荐准备充分、介绍精彩的同学当“小博士”。

2. 明确要求,分工合作。

课件提示汇报形式,如下:

● 大家提问,或大胆接受挑战,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蓝猫问题组”

● 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告诉大家──“智慧少年组”

● 小小的实验,说明科学现象──“小小科学家组”

● 们还可以……

3. 自主选择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课件:蓝猫提示语“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呀,下面就请大家进入精彩‘展示台’”

(1)组内确定汇报形式,分组汇报。

(2)小博士做主要发言,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同学根据介绍进行评价、质疑或补充。

四、竞赛,拓展──进入“智力挑战园”

1. 分组竞答,从图片、动画片中发现科学。

2.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出题或答题都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3. 宣布竞赛结果。(以激励为主)

4. 学生互相自由提问、对答。(注重评议;良好听、说习惯的培养。)

5. 小结。

五、结合体验,课外延伸

1. 课件: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出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2.延伸:在音乐声中,科学问题以字幕形式出现,缓缓上移,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赵 军)

【设计意图】

本次口语交际通过交流“身边的科学”,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一、以“情境”为依托

一定的情境能形成良好氛围,产生交流欲望,在自由地无拘无束的参与中,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设计本课时,尽力模拟生活,提供案例:如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泡后,蛋壳容易剥下来等,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后,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身边的科学”,从而激发情感,产生交际冲动;其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二、以“兴趣”为诱因

本堂课各个环节都力求建立在学生乐于参与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1.演示激趣。“科学”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让“科学”通俗化,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一生一熟的两个鸡蛋在讲台上旋转演示(熟的转得很快而生的转不起来),创设神秘气氛,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情绪高昂的走进交际中。汇报交流阶段,鼓励学生在言语交际的同时配以相应的实验演示,学生有机会动口,又有机会动手,符合低段学龄儿童心理特征,既激发兴趣,又能缓解疲劳,还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2.媒体激趣。媒体能把生活、图像、文字等直观、生动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从感官、视觉等方面刺激孩子,刺激兴奋点,使学生不容易疲倦。本堂课,利用媒体导入课堂,提供案例、铺垫情境、抛砖引玉、渲染气氛,一次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进行交际,提升交际水平。

3.竞赛激趣。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时,在恰当的时机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本课设计的竞赛活动能再创兴奋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促进学生再度合作、交流。

三、以“互动”为根本

1.环节的设置体现互动。各个环节都安排个人陈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等,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体验。

2. 形式的安排体现互动。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汇报时,成立了“蓝猫问题组”“智慧少年组” “小小科学家组”等,学生自由组合后由该组选出的小博士进行分工,有介绍实验过程的,有具体操作的,有补充说明的,责权分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除了生生互动之外,教师以“赵博士”的身份参与交际,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想说、能说、敢说的交际条件,让学生在表达、倾听、评价、补充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设计意图: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投资区初等教研室 黄达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辽宁阜新市实验小学 朱秀杰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象的字型分析,启发学生运用拆分、整合的识字法认字。

2.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3.能正确、流利的诵读短文。

4.通过口语交际,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韵文。

(2)朗读韵文。

(3)说一说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

(4)引导学生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二、我会认

1.出示“转盘”课件。转盘周围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指向哪个字,就引导学生读哪个字。

2.交流识字方法,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3.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全班开火车读两遍)

三、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出示我会填的影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读读题目“我会填”这是让我们做什么呢?学生说出这项训练要求。

3.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视)。

4.反馈:让学生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填写的。

(二)我会读

1.听教师示范读短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书。

2.组织学生自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配以优美的音乐。

4.组织全班自由读,边读边想: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你的理想?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桥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桥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把你设计的桥展示给大家,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计的?

二、进入有主题的口语交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2.同桌练说、评价。

3.各学习小组组织练说、评价。

4.小记者采访。

A.同学们,学校小记者站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会设计桥,而且设计得非常漂亮,便派来几位小记者前来采访(四名同学扮成小记者上台)。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B.小记者采访(从桥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质疑,介绍者进行答疑)。

5.评选,展示最优桥梁。

黑板上贴满同学们设计的桥,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你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原因。

三、总结谈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园地八》教学游戏
金晓芳
  识字游戏



游戏:坐彩车。



目的:学会通过相同部件归类识字的方法。



准备:作业纸上画彩车,车头为“牙、令、皮、隹”,车身为一个个与之同偏旁的生字。



方法:



1.将全班同学分成4组分乘彩车,每组同学依次认读生字,比一比哪组彩车开得顺利。



2.交流各个小组的发现,各组派代表发言。



3.请学生主动上台说一说、写一写具有上面规律的一组生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综合性游戏



游戏一:看一看,比一比。



目的:结合“看看说说”这个栏目,学习、积累反义词。



准备:准备“看看说说”中出现的图形。



方法:



1.请学生独立看图,写下自己想到的反义词。



2.小组中交流,总结想到的反义词。



3.各组派代表参加班级比赛,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反义词”多,并据此评出“高手组”,为每个组员颁发1颗星。



游戏二:词语博士组开赛了。



目的:帮助学生积累四字词语。



准备:学生课外收集四字词语。



方法:由各组学生在黑板上抄写本组收集的四字词语,并带领大家认读,简单解释词语意思。最后全班比较,收集、展示最多的小组获得“词语博士组”的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2-4-24 09:01:5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3-7-26 15:05: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5-5-10 10:20:5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14: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