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困生是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往往被贴上消极形象的标签。所以学困生也叫行为偏差生或者问题学生。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用自卑感—心理补偿—卓越感的解释框架来解读这类儿童,使我们认识到行为偏差生有追求卓越感,而非混世的心理;偏差行为是学生心理补偿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带有“恶”的本性。偏差行为源于学生社会情感发展,而而非自私自利。因此对于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应该从否定的视角转向肯定的视角,从惩罚的视角转向帮助的视角,从行为帮助转向心理上的帮助。
比如,我们班新进班级的学生,有的学生从小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睡觉,放学不完成作业等等问题,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但是,其实我发现这样的学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长对于学习不关心,家里爸爸妈妈都在忙着开店挣钱,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孩子心理会很孤独,并且自暴自弃。但是我觉得其实有时候表扬会让他觉得自己被关心被重视,他就会很开心,并且愿意跟老师接触,跟学生接触。正好有一次,他的数学作业完成的很好,所以我奖了他一颗小红旗,从这开始,我发现他的作业开始主动去完成了,即使爸爸妈妈没有陪着他,他也自己完成了作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在课堂上我就试着经常关注他,表扬他,后期他真的有了很大的改变。
从这个学生身上,我发现真的对于学困生,更多的要在心理上关心,多用肯定的眼光和鼓励的教育来感化学生,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长成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