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乙]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这是位似图形的性质.
[师]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要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同学们在小组间互相交流,看一看有几种方法?
[生]橡皮筋法,方格纸放大法,电脑放大在图形外取一点作射线找比例线段也可以作出.
[师]大家想得很周到,其中最后一种方法是什么原理呢?
[生甲]找比例线段得到的是相似图形.
[生乙]对应顶点连线都过一定点,它符合位似图形,得到的一对图形是位似图.
[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今天就利用位似将上面图形放大到要求比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4,按要求作出新的图形.并归纳作图步骤.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参与学生讨论,并随时交流与指导).
[师](放投影片§4.9.2 A)同学们,经过大家的亲自操作,都各自得到一张放大后的新图形.老师挑出两幅,请同学们观看,并请作者叙述其作图方法.
图(一)作者:在原图上取几个关键点A、B、C、D、E、F、G,作射线AP,BP,CP,DP,EP,FP,GP,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点A′,B′,C′,D′,E′,F′,G′,使PA′=2AP,PB′=2BP,PC′=2CP,PD′=2DP,PE′=2EP,PF′=2FP,PG′=2GP;顺次连接点A′,B′,C′,D′,E′,F′,G′,A′,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
图(二)作者:在原图上取关键点A、B、C、D、E、F、G,作射线PA,PB,PC,PD,PE,PF,PG,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点A′,B′,C′,D′,E′,F′,G′,使PA=AA′,PB=BB′,PC=CC′,PD=DD′,PE=EE′,PF=FF′,PG=GG′,顺次连接点A′,B′,C′,D′,E′,F′,G′,A′,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条件的图形.
[师]可以看出两名同学虽然作法不同,但都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1.那么总结上述作法,请同学们归纳出“利用位似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作图步骤.”
第一步:在原图上选取关键点若干个,并在原图外任取一点P.
第二步:以点P为端点向各关键点作射线.
第三步:分别在射线上取关键点的对应点,满足放缩比例.
第四步:顺次连接截取点.
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新图形.
简记方法:
1.选点
2.作射线
3.定对应点
4.连线
3.巩固概念,应用加深
下列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缩小后的图形.
答案:正确
因为AD<AB,AE<AC
由△ABC∽△ADE得
所以说△ADE是△ABC缩小后的图形.
如图所示.
2.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答案:正确.
由已知得AD>AB,AE>AC
又∵△ABC∽△ADE
所以说△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如图所示.
3.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那么△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
答案:不正确.也可能是缩小后的图形.
如图所示:
4.随堂练习,拓展研究
三角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2,2),B(4,2),C(6,4),试将△ABC缩小,使缩小后的△DEF与△ABC对应边比为1∶2.
解:将A(2,2),B(4,2),C(6,4)三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缩小为原来的得D(1,1), E(2,1),F(3,2)后,顺次连结D,E,F,D,即可得到缩小后的△DEF.如图所示.
5.活动与探究
1.用不同方法放大同一幅图形,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2∶1(橡皮筋法,方格放大后,位似放大法,电脑放大等).
2.将放大后的图形放一起做一个对比,写一篇实验报告.
3.在活动时间,作为演讲素材,请发表你的高见.
6.课时小结
1.巩固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与性质.
2.熟悉用位似方法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步骤.
掌握以上两条,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放大或缩小出符合要求的图形了.
7. 课外作业与拓展
1.把如图所示的图形缩小,使得缩小前后对应线段的比为2∶1.
2.在直角坐标系中连接坐标为整数的若干个点组成一个多边形,把多边形各顶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然后再用本节例题的方法,以坐标原点为位似中心将原多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多边形是原多边形对应边的2倍.比较两种方法放大后的两个新多边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参考结论
1.利用坐标系放大图形是利用位似放大图形的一种特殊作法,此时,原点是位似中心.
2.若用位似放大图形时采用是例题中图4-29(二)的作法,则在同一坐标系中两种放大方法得到的新多边形是重合的.
3.若位似放大图形的方法是例题中图4-29(一)的作法,则在同一坐标系中两种放大方法得到的新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
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