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出本文议论的观点句,与上篇文章比较看其位置有什么不同?
2、 探究文章是怎样一步步推出这一结论的。
3、 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与上篇比较有何异同? 寻找观点句,与上篇比较。
阅读,分析,比较,交流。
2 全班分组质疑
引导、解析。 A组,提出疑问;B组,回答。
三、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从学校学习、家庭建设、国家治理举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思考,交流,口述。
2 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死于安乐也”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思考,交流。
3、 就孟子的两篇课文,从阅读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赏析性文章。 阅读,交流,写作。
课后学习:
背诵课文。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能梳理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波澜起伏,曲折多姿的特点。
2、能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3、能通过对人物的描写的分析体会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4、能根据情节背诵片段。
重难点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学习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传统名篇,内容深刻,可以采取反复诵读,启发讲解的教法。
2、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用图画(或幻灯)显示故事场景及地理位置。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为媒介,引出本文的学习。
介绍列子及其作品。
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 听讲,思考。
学生补充。
2 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怎样的故事内容。
组织明确文章主要内容 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故事内容。
交流
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讨,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阅读任务:
1、 梳理故事情节过程,体会情节安排特点,并加以故事复述。
2、 找出能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的句子,了解其原因和目的。
3、 找出移山困难的地方,分条归纳说出。
4、 移山的结果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梳理。
复述
勾画批注
勾画批注
学生朗读,思考交流。
2 深入探究:
1、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是否相同?
2、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这个人物有什么意图?他跳往助之说明了什么?
3、愚公与智叟在对待移山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到底谁愚谁智?
4、结局用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大山,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5、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要不要学习愚公精神? 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
三、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阅读《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并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
2 而今你想对愚公说些什么? 思考表述。
3、 本文是传统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就你阅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学评论。 阅读思考,写作。
课后学习:
经典背诵片段。
《出师表》
学习目标:
1、 能梳理和积累本文中丰富的文言词汇和重要语句。
2、 能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能分析和体会本文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对表达内容和思想情感的作用。
4、 能鉴赏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感情恳切忠贞的特色。
重难点分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学习重点,欣赏美点,领会情感是难点。
教学设想:
语言方面在前面已解决,积累放于课后,阅读理解重在多读多体会多欣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堂学习:
一、朗读感知,探究主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由朗读陆游《书愤》一诗,找出对《出师表》评价句,让学生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导入。。 朗读和思考。
介绍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梳理内容,体会条分缕析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 探讨主题:作者一会论形势提建议,一会叙生平表决心,一会分责任,诸葛亮到底要表达怎样的写作意图呢?
教师指导并帮助归纳。 进一步阅读梳理,归纳,自由发言。
明确写作意图。
4 深入探究:(1)开头从论述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入手有何用意?(2)你认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广开言路、赏罚公平、亲贤远佞的三项建议在当今社会有没有价值?(3)诸葛亮在说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时先向刘禅叙述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之事有何作用?(4)本表是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可是其中却满是嘱咐、词意恳切,语重心长。你能揣摩出诸葛亮的内心所想吗?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二、欣赏美点,领悟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和课文表达以及语言特色说说《出师表》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诸葛亮,身处那种境地,你会怎样做怎样想? 思考,交流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本节课不管形式还是内容,可能使你获得了某些知识,也可能使你悟到了人生的某些道理,请谈谈,并写成短文。 交流,写作
四、课后学习:
1、 整理词汇和语句加以积累。
2、 背诵经典片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