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本苏教版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整套DOC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        文章由事入理,阐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
     §1(1-6段)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貌。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7-9段)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3(10-11段)点明主旨,由花及人。由具体的感受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5.        布置作业
(1)        课后继续阅读课文,分析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        联系作者的经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
2.        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1)字词掌握情况  (2)提问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2.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A.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B.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C.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 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明确:
A.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B.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穗的色彩,然后写花的形状,最后写花的香味)
    C.比喻,拟人(例句略,分析略)
3.品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蕴涵的哲理。
         重点理解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比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
明确:作者在写紫藤萝花中自然巧妙的揭示了人生哲理:写眼前紫藤萝花的盛况,其实是在写进入新时期的我国社会沸腾的生活,而写记忆中产生的遗憾也正是写那个留给人遗憾的时代,是为了反衬今天生活的美好。作者在文章里既承认、正视这种种不幸的现实存在,更认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应该将有限的生命汇入到这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长河中去,共创世间的辉煌
4.探究写法,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A.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B.以小见大,一线贯穿。
     C.语言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5.总结文章: 这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由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人生哲理。题目中的“瀑布”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既状写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6.拓展
请你欣赏荷花、向日葵、爬山虎、百合、青松等植物,发挥联想,想想产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扬中树人  沈岚
紫藤萝瀑布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迸溅(   )  琼浆(     )  绽开(    ) 伶仃(    ) 沉淀(    ) 酒酿 (   )  宗璞(   ) zhù立(     )  花suì(    ) 遗hàn(    ) 砥lì(    ) pù布(   )
  挑逗 (     )      盛开 (       )     忍俊不禁(      )      笼罩(     )         
  挑拣 (     )      盛满 (       )     禁止    (      )      鸽笼(     )
二.        填空。
  1.《紫藤萝瀑布》的作者        ,是当代的        ,本名          ,其成名作是        
               。本文以          为线索,浓墨酣畅的描绘了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            ,阐发了                               的人生道理,表现了作者焕发活力,惜时而行的积极情怀。
  2.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    (A、依傍B、靠着)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     (A、稀少B、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       (A、诉说B、试探)什么。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因为作者遇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赞美了生命的美好和顽强。
  C.作者由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D.本文中多次使用了拟人、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四.仿照例句写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造句:                                                                      。
五.简答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1.文章第一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独句成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最后又写“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又“加快了脚步”?
                                                                              
                                                                              
  2.文章插叙十年前的往事有什么用意?
                                                                                
  3.作者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和描写景物的?
                                                                                 
                                                                                
六.阅读文章2---7节,回答下列文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文字的大意。
                                                                              
  2.这几段对紫藤萝的描绘极具层次感,你能指出他们的描写顺序吗?
                                                                                    
3.第六节文字依次描写了                          和                            。
4.第七节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一句中的“它”指代的是  
                                                                              
5.作者为什么把紫藤萝花比作是瀑布?
                                                                                   
6.作者将紫藤萝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原因是什么?
                                                                                 
7.试分析“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的含义。
                                                                                 
8.为什么“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9.味是无色的,可文中却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样写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10.琼花、茉莉花、牡丹花……青松、翠竹、梅花……太阳、冰雪等等都是人们心中的最爱,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描写你在特定环境下或者是特定心境下的所见所思。(200字左右)

杨柳
教学重点:
  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教学进程:
一、        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二、        介绍《杨柳枝词》(白居易)和《咏柳》(贺知章)。
三、        范读或由学生朗读《杨柳》全文。
四、        仔细阅读节选部分,讨论:
1、        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2、        本文“美”在何处。明确:
A、美在作者的独具慧眼。选段从“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的原因说起,突出杨柳“下垂”的姿态,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然后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自己的感悟所在。
B、美在歌颂了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五、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
六、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心目中的杨柳(尽可能运用象征手法)

[附] 《杨柳》全文
杨  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 “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菜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张在科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联想的基本要领;
2、        培养联想能力;
3、        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联想。
2、        怎样联想。
教学难点: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展开恰当的联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进程:
一、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划出重点内容。
         二、交流、明确重点内容:
1、        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2、        写作中运用联想能丰富写作内容。
3、        许多触景生情的作品都是由联想产生的。
4、        培养联想能力,要向生活和书本学习。
三、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咏物抒怀。(可先打草稿,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全班交流,同学与教师一同评点)
四、出示幻灯片《感受泥土》,共同学习评点。
五、围绕“泥土”进行思考和联想,写一篇大作文。
(要求见课本)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张在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鸟》专题
翠岗中学  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引发学习兴趣。
2、 在观察中亲近鸟,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美的启示。
3、 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4、 围绕本专题设计的问题,发挥创造思维,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5、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写出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设计思路: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课外广泛收集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
  观鸟、咏鸟、议鸟、写鸟,这四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

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前预习 :
1、自读《专题   鸟》相关的诗文。
2、收集并整理有关“鸟”的成语、俗语、谚语、诗歌、歌曲等。
3、回忆并准备讲述你知道的与“鸟”相关的故事。
4、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观鸟。
1、说说观鸟之美的感受。
2、展示并介绍收集的有关鸟的图片、观鸟所作绘画作品等。(由学生自由上台介绍、展示。)
  3、演唱有关“鸟”的歌曲。(可小组合作完成)

二、 咏鸟。
1、咏诗《闻雁》、《迎燕》(男、女生分别朗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自由发言)
2、朗诵收集的咏鸟诗。
3、汇总收集的有关鸟的成语、谚语等(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三、 议鸟
  1、你知道“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2、你认为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
  3、你认为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小结:(教师完成)
这节课,我们通过观鸟、咏鸟、议鸟几个环节学习活动,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体会到了鸟蕴涵的情感、领略到了鸟文化的内涵,关注鸟的命运。而其中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关注化做爱鸟、护鸟的行动。

四、写鸟:
1、拟一句爱鸟、护鸟的宣传语。  
2、写鸟(文体不限)。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扬州市第三中学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汲取营养,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能够在讨论中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设计思路:
第二单元主题是“道德修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几篇文章的角度来看,《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敬业与乐业》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多一些宽容》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让人们心灵“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编者力求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本单元主要是议论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可与政治学科渗透,带领学生开展几次活动,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三、课时安排: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纪念白求恩》                                   2课时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课时
《陋室铭》                                       2课时
《多一些宽容》                                   2课时
《敬业与乐业》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6、《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
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点评法。
第一课时
  一、"开启"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2、简介白求恩生平。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评点文章的第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
   ①解释词语"不远万里",写出"派遣"一词的音和义。
   ②划分层次。
   ③这一段中先叙事,后发议论,把记叙与议论的分界处标出(画两道竖线)。然后细读议论的内容,想想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④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对白求恩作一简单的介绍呢?
  以上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花时25分钟左右。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明确:第一段:"一个外国人……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评点文章第一部分结果。
   ①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划分层次可分三层。
   ③……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这段记叙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的,记叙简明扼要,却突出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④先概括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世者深怀敬意的追忆。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作简述,是论述白求恩具有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成为全文论述的基础。从阅读角度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和理结合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就会大大增强了。
  四、小结本堂课内容,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布置课外作业。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点,要求恰当醒目。
五、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第二课时
  一、明确教学重点,复习上堂课内容。
  本堂课教学重点: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1、给第2段和第4段划分层次。
   2、第二段评点内容。
   ①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精神。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正反对比, 起什么作用?
   ②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③标出正面介绍白求恩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
   3.第三段评点内容。
   ①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②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
   4.第四段评点内容。
   ①标出记叙句的起止。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②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⑤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写的?
  三、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1.第二段分三层。
  一层:从开始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二层:到"无不为之感动",举例论证这一精神。
  三层:到最后,再次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四段分两层:
  一层:从开始到"我是很悲痛的",表达遗憾和悲痛之情。
  二层: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第二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正反对比的运用,阐明了学习白求恩同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第二段共十句话,其叙议的安排程序是"叙一议一叙一叙一叙一议一议一叙一叙一议"。这一段夹叙夹议的特点尤其突出,使本段的议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③正面介绍的句子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无不为之感动。"
   3.第三段评点:
   ①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是:"……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
   …
   ②这里虽然没有明写出号召向白求恩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但是在对反面
  的批评中,又包含了这个意思。
   4.第四段评点:
   ①记叙句是:"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这几句记叙抒发了作者遗憾悲痛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5:00 | 只看该作者
②前三次是向共产党员发出号召的,这一次是向大家发出号召的。号召的范围扩
  大了。
   ③"从这点出发"是从"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出发。
   ④"这点精神"是指"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⑤从思想(高尚的人)、品质(纯粹的人)、道德(有道德的人)、志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作用(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方面来写的。
  四、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1.由学生讨论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明确: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是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议论文中的叙,简洁概括,不同于记叙文中的叙,详细生动。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为议服务,因而要叙得简明、概括。
   2.学生讨论对比的作用。
  明确: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也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本文不仅为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体党员学习白求恩,所以既评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文中的最后一段。
   2下边两句话,都是后一部分进一步说明前一部分的。说说后一部分是怎样具体说明前一部分的。
   ①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②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
国际主义。

扬州市第三中学  易卫东
7、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2.学习这篇演讲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理解文章应用的材料和列举的事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问题研究                                                                                    1.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文本。                                                  2.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六段。
                                       扬州市第三中学    詹广城
8、多一些宽容
郭安凤
教学目的
1、        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2、        理解文章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提倡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宽容和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
2、        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3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一段: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
第二段: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第三段:对观点作补充论述。
三、        学习第二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3: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