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63|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整套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整套下载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考试内容

(一)书写
书写规范、工整、美观,保持卷面整洁。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
3.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
4.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
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8.正确默写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9.对浅易的诗歌进行初步的鉴赏。
10.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
5.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五)写作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写一般的记叙文,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生动,有真情实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
3.写简单的说明文,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言通顺、明白,不少于600字。
4.写简单的议论文,能对议论的事情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会作简单的分析,观点正确,思路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600字。
5.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
编者意图介绍

一、编排体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最后一册,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编排体例上,仍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同时兼顾文体。
九年级上、下册,文体分编,文白分编,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属于整套教材的第三个阶段,六个单元分别安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先秦诸子散文、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等。
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唯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它们分别是: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具体内容
在内容上,九年级上、下册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语法知识(补白);附录等。现将二册各部分的教学重点介绍如下:
九年级上册:
  1.阅读单元学习重点
  本册六个单元:文学作品三个单元,议论性文章二个单元,文言文一个单元。这些单元围绕其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
  ①文学作品:诗歌单元要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小说单元一是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二是结合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议论性文章:演讲、书信单元,首先注意文体的形式特点,其次要了解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最后了解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议论文单元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③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理解文章意思。
  2.综合性学习的学习重点
  本册综合性学习可以分如下几类:
  ①“雨的诉说”“青春随想”,主要是启迪学生的灵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微笑着面对生活”“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③“好读书,读好书”,主要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培养他们勤于读书的良好习惯。
  ④“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主要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学习古代杰出人物的优秀品格。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3.课外古诗词背诵
  重点是积累,给学生文化、审美等方面的感受领悟。
  4.名著导读
  本册导读的名著是《水游》《傅雷家书》和“培根随笔”,与课内相对应。注意沟通课内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展他们的视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外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包括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名著。
  5.附录
  “附录”有“怎样读诗”“怎样读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前两项是文学欣赏的常识介绍,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和小说;后两项是有关语法修辞的知识归纳,可以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运用。“附录”中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读,多少予以了解,有助于学习。
九年级下册:
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中外诗歌,主要学习自由体诗。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体诗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比例的1/10。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诵读和体味,抓住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深入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第二单元学习小说。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主要因素──人物,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深入体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第三单元学习散文。本单元侧重学习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除了具备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在具体细腻的描写之外,一般都隐含着某种深刻的理念,如《谈生命》和《人生》。有的则借助对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地下森林断想》。学习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第四单元学习戏剧和影视文学。设计这样一个单元,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剧本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戏剧影视文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增强对不同艺术的感受能力。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每篇作品的艺术特点,重点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注意剧本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怎样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对于电影文学,则要注意体会其生动的画面感。
第五、六单元是浅易的文言文。其中既有诸子散文,也有先秦时期的一些叙事散文,还有《诗经》中的两首名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这类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学习这两个单元,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努力扫清文字障碍。常用文言词语、句式是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学习文言要注重诵读,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积累丰富的文言篇章,对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九年级下册的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与前几册一样,也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本册一共设计了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脚踏一方土,走进小说天地,关注我们的社区,乘着音乐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它们一般都是由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生发、拓展来的,每项活动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如由第一单元的“土地情思”,设计了“脚踏一方土”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过去和现状,讲述土地的故事,增强对祖国、乡土的热爱之情。另一种是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这类写作与口语交际练习相对简单一点,一般会随课文而生发,进行一些仿写、改写或说话练习等。
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册选了10首古代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推荐这些背诵篇目,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一点文化积累。本册推荐的名著有《格列佛游记》《简?爱》和泰戈尔的诗。
本册书将有关的语法知识放在了补白中,一共五项,分别是:句子的结构要完整,表达要合事理,句子成分搭配要得当,语序要合理,使用句式要单一,其核心内容是“如何修改病句“。
附录是两篇如何进行文学欣赏的指导性文章,一篇是“谈谈散文”,一篇是“谈谈戏剧文学”。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各自的体裁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散文与戏剧文学的不同特点,并以教材所选文章为例,谈到如何进行文学欣赏的问题。四、编排宗旨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九年级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贯彻以下几个意图。
  (一)编写主旨
  1.人文性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本册教材在选文、练习等编排上,努力突出人文性。比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呼吁;《孤独之旅》中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陈涉世家》对暴政的反抗等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2.多样性
  由于读者的成长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多样性,是应该允许并予提倡的。教材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在阅读提示和练习的设计中,也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避免标准的统一的答案。如对《故乡》主题的分析,对《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对《范进中举》中范进的悲喜剧内在意义的认识等。
  3.探究性
  进入初三阶段,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思维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个性的形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深入。所以,教材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逐渐增加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深度。无论是阅读还是综合性学习活动,都需要学生透过语言表达等表层的东西,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如《敬业与乐业》中对“有业”“圆满”等人生问题的思考,《智取生辰纲》中对叙述角度的研究,《词五首》中“酒”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等。探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单方面地训练某些语文技巧。
  4.开放性
  开放性的含义是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学生丰富自己的学识、经验,并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前四册更加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尤其是在研讨与练习中,几乎每课后都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扩展性题目。如《心声》中对当前教育某些现象的触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唐雎不辱使命》对人格与历史的引申等;综合性学习更是以各种活动,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形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思维,关注社会生活。如《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等,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他们在活动中丰富人生经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观念。
  (二)学生素质
  1.自主意识
  九年级教材以文学作品欣赏和议论性文章阅读为主,比前四册更注重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提示、研讨与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积极由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延伸。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中阅读提示主要给学生指出深入探究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出明确的答案。  2.创造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册教材因为内容题材的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文学作品阅读更强调个性、创造性,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去感悟和思考,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写作上更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自由和想像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创造性是读者阅读的必要的活动。如诗歌单元对意象的理解,小说单元对人物的解读等,都为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要重视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合作精神不仅对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品格,也有一定的意义。教材强调学生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必多言,如《好读书、读好书》《青春随想》中的许多活动,都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课后各项练习也多有合作交流的要求,如《雨说》中交流心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借鉴他人的探索经验等。教材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多注意引导、鼓励。
  4.整合能力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所以,教材注重整合性。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综合听、说、读、写以及实践能力。并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口语交际、写作和专题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如《好读书,读好书》中搜集名人读书经验(阅读),说说自己读书的体会(口语表达),写评论、报告(写作),办沙龙、做书探(实践),全面整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注意把各种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运用,课后练习有读有写有说有听,有交流有实践,改变以往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建议
(一)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
文学作品有着多义性、丰富性、含蓄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首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注意体验、感悟、生发,切忌某些生硬概念的灌输。要结合文学作品多用形象思维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联想能力。文学作品讲究以情动人,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加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在朗读中细细体味文学作品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另外,对文学作品,不要孤立地阅读,而要把作家作品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去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引导他们广泛读书,不仅要课内读,还要课外读;不仅要读单篇的文章,还要读整本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还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经济、自然科学(科普)等方面的著作;不仅要读中国的,还要读外国的。应尽量引导学生多读一点,读杂一点。古今中外的名著读得多了,独立欣赏鉴别的能力也就强了,文化素养也就提高了。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善查工具书;学习时注意做卡片、文摘,写读书笔记;读书前读序跋、目录;认真认字、写字,字斟句酌,克服写错字、用错字的毛病等。关于读书方法,张志公先生曾提出一个“三遍读书法”,即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粗读一遍的目的在于粗知文章大意,得其梗概。想一遍,就是在自己头脑中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再细读一遍,目的在于验证、咀嚼、消化。这种读书方法对中学生应该很有借鉴作用。写作方面,则包括仔细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作之前先写提纲;会自己修改文章等。这些习惯都贵在坚持,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有意识的培养、督促。
九年级上册备课

第一单元
单元指要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选入的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致。《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和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流淌在诗中的不管是清新与生机,还是静谧与闲适,都会让我们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
总体目标
1、通过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诗句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2、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4、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课文简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创意说明
    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
教学预设
一、把握词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把握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纵论历代英雄。
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上下阙的关键词:“望”、“惜”。
二、评点词景
1、点名朗读上阙,思考用词中的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
2、引领学生评点相应的诗句,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示例:“千里、万里”在“北国”的领起下,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展现出来的辽阔远大不仅在拓展词的境界,为词的进行设置背景,而且与下文的“长城、大河”意象呼应,体现了作者在这样的广阔天地中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思想感情。
提问示例:“长城”、“大河”,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两个意象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与由“北国、千里、万里”具有的空间辽阔感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环节小结:这里的景物,冰也美,雪也美,高山大河到处美;阴也美,晴也美,红妆素裹分外美。所以这段景物描写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大气魄)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显现出来。
3、有感情地背读上阙。
三、领悟词情
1、        推荐朗读下阙,谈一谈作者“惜”之对象、“惜”之原因、“惜”之目的。
2、        设问:有人说,下阙中作者无意批评古人,其实表明了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你同意
这个观点吗?
    3、找出诗人直抒胸臆的一句诗,在诵读中体会它的作用。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课文简析
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全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真情倾诉,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创意说明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把握诗歌春雨形象的特点,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同时领会诗作所歌颂的春雨牺牲自我、伟大无私的崇高精神,让霏霏细雨飘进读诗人的心田。
教学预设
一、把握雨踪(从结构上分析雨之形象)
听读诗歌。思考:
1、从诗中找出春雨的行踪涉及了哪些地方。
2、从诗中找出春雨“亲近”了哪些事物?
自由读。然后理清诗歌行文线索
1、春雨来临之前大地上是怎样的?
2、春雨到大地之后做了些什么?大地上有什么变化?
3、        雨后。春雨为什么说“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4、        探究:作者为什么在诗中反复出现“雨说,我来了……”
二、品味雨韵(从语言上分析雨之形象)
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品味诗人笔下描述的“春雨”。
2、为“春雨”建个履历表。
示例:雨的性格:温声细语
雨的问候:呼唤乳名,别将我拒绝。
雨的任务:到大地上亲近你们的。
雨的希望:勇敢地笑
雨的祝福:大地拥有希望
三、体悟雨情(从主旨中分析雨之形象)
1、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说说“这是         的雨。”
2、介绍北京,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四、吟咏雨语
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示例,供朗读教学时参考: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成一篇小散文。

《星星变奏曲》
课文简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
创意说明
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1、        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2、        出示创作背景资料。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
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
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味词句。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3、有感情朗读。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三、比较探究
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
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
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
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如:寂寞地燃烧  颤抖地星星  瘦小的星……
四、提升领悟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外国诗两首》
课文简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创意说明
1、《蝈蝈与蛐蛐》可以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场景,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
2、《夜》这首诗很具有一种画面感,可以通过语言品评的方式再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
另外,这两首诗都可以通过不同之间译文的比较来品评诗歌的语言。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蝈蝈和蛐蛐
一、整体感知
1、        诗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几幅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这些场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
1、        为什么诗中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场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
2、        为什么诗中仅仅描写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却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
虫的歌唱?
三、比较品析
对于济慈的这首诗歌,有许多版本,你认为那一种译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歌颂大在然,歌颂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
出示三种译文:邹绛译;屠岸译;查良铮译
     
第二课时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营造诗歌氛围。
2、学生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画面感,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思考: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研读赏析
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勒梦梦乡,
幽暗的松林市区喧响。     茂密的松林也是静静的。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夜莺也收起了美妙的歌声,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长脚秧鸡也停止了它的快乐的叫嚷。
三、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
四、比较品析
1、阅读另外一种译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叶赛宁
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
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
夕阳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苍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听
平静的小溪的潺鸣。
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
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
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
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谈。
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
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响。
2、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活动简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雨的诉说”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熟悉却并不关注的雨等几种常见现象,来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诗意之美,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来开展。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活动建议:
1、学生三项活动任选一项,自愿组成活动小组。
2、 活动在第一课《雨说》教学之后提前布置活动。
3、        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很美,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以第一人
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活动前,请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活动安排: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
在雨淅淅沥沥下起的时候,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带着一份好心情,去观察雨幕,去倾听雨韵,去感受雨情,
1、作好以下记录:
具体季节和时间:
地点:
雨的特点:
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
自己观雨时的心情:
   2、请你把听雨的感受及听雨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第二组:说说雨的功过
    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了解雨的别样情形,并在展示课上讲述给同学听。(以下可参见《读写导航》)
1.概述一个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选择一个进行探究)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
1、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并将有关描写“雨”的名句或名段摘录下来,在展示课上向全班交流。(有关雨的古诗名句可参见《读写导航》)
2、将自已搜集并喜欢的有关雨的文学作品,制作成配乐诗文,在展示课上与同学分享。
全体同学:抒写雨的情怀
   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或诗歌。

第二单元
单元重点
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了解书信和演讲词的特点,学写演讲词;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掌握一些字词,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生平、成就概况;
2、通过演讲和书信语言的比较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3、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揣摩其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4、练习写演讲词、书信,学习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
1、不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学习自主阅读逻辑性较强的文章;
2、进一步增强朗读的兴趣,养成朗读习惯(《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中的一些段落尤其适合朗读);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文章和语句含义的方法,品味和积累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并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入中外伟人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带着生活体验去感受激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事业、正义、艺术、爱情等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学习和积累文中运用的大量经典语句、格言;初步了解、能够判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体会演讲语言口语化的特点。
2、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阅读逻辑性比较强的议论性文章。在整体感知过程中逐步理清行文思路;联系语境、借助注释理解一些古代名言的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对事业的责任心和热爱事业的态度。能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敬业与乐业”精神有所品味与领悟、反思与批判。(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二、通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谈到了哪几个问题?全文从结构上看有何特点?
三、小组内交流谈论,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归结出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交代题目的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6~7)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8)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应该“敬业”“乐业”。
四、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主问题: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来证明做人应该要“敬业”、“乐业”?(归纳论据)
        引用:儒门孔子的话、朱熹名言、《庄子》里的语句等。
举例:佛门百丈禅师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做工苦的实例。
    2、总结:体会举例、引用论证的好处,思考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运用:为“投身于学业是有趣味的”的观点找几个有说服力的论据。
五、探究结构特点:
找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与中间部分有密切关系的关键句子,思考它们的作用。
1、第一段中有可以概括全文意思的句子: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即论点)
    2、末段中有与上文想照应的句子: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与“敬业、乐业”的关系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5: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