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9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小常识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趣的惯用语







  


同学们在阅读时,常会看到“眼中钉”“钻空子”“耳边风”等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格式大都比较固定,具有一个特定的意义且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被称为“惯用语”。


惯用语活泼生动,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它的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如“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狗腿子”是指坏人的帮凶。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没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就用“台柱子”来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骨干。“敲边鼓”是指从旁帮腔或助势,并非真的是去敲边鼓。惯用语虽然是一种较固定的词组,但定型性比成语要差些。“无孔不入”是成语,“钻空子”是惯用语。我们可以把“钻空子”拆开说“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却不能把“无孔不入”说成“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成“无我们的孔不入”。


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我们在使用时,应该注意辨析它的意义,弄清它的感情色彩。“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最好少用或不用。


摘自《小学语文学习》1995年第3期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有趣的“回文联”







  


有一种可顺读倒念的对联,读起来趣味无穷。如: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的花果山水帘洞中有一副回文联:


洞帘水挂水帘洞


山果花开花果山


福建厦门鼓浪屿腹浦的回文联是: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湛江德邻里的一副回文联是: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相传北京天然居饭庄也有一副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人体名称妙喻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


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


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


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终于有了眉目”。


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心腹:指亲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于反面人物。


心尖儿:父母用来称自己最喜爱的儿女。


心肝:指良心,如“没心肝的家伙”;还用来称最亲热、最心爱的人,多用于年幼的子女,如“心肝宝贝”。


心脏:比喻中心,如“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骨头:比喻人的品质、气概,如“懒骨头、硬骨头”。


骨干:比喻在集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如“她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骨架: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工地上耸立着楼房的骨架”。


骨肉:指亲人,如“骨肉团聚”。


腰杆:比喻靠山。


手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如“他逃不出我的手心”。


手腕:指手段,一般用作贬义,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如“耍手腕骗人”;也可以指本领,能耐。


手足:比喻兄弟,如“情同手足”。


臂膀:比喻得力助手。


脚跟:比喻立场,如“站稳脚跟”。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精巧多趣的绕口令







  


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韵、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它的有趣之处就在于绕口。自古以来,劳动群众就喜爱创作和传说绕口令,不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许多绕口令还编写得十分精巧,有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使人乐于颂读。如:


高高山上一条藤,


藤条头上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


风停藤停铜铃停。


有趣的绕口令,受成人欣赏,更受儿童欢迎。课间假日,茶余饭后,和家人说上几段绕口令,既活跃家庭气氛,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常说绕口令,对于锻炼口齿、提高音质和话言表达能力都有一定作用。同学们在练习说普通话的时候,念几段绕口令,就能较快地掌握难音,使舌头更加灵活,说起话来更加流畅,另外还能学到一些口语,增加学习兴趣。


读一读下面的绕口令,看你能读准吗?


《糊灯笼》


红红糊红粉灯笼,


给军属送光荣灯;


芬芬糊粉红灯笼,


给军属送灯光荣;


红红糊完红粉灯笼,


糊粉红灯笼;


芬芬糊完粉红灯笼,


糊红粉灯笼。


《灰损肥》


一堆肥,


一堆灰,


肥混灰,


灰损肥,


不要肥混灰,


防止灰损肥。


《算算看》


老杜和老顾,


齐走富裕路。


老杜养了兔,


老顾养了鹿。


老顾给老杜十只兔,


两家平等同只数;


老顾给老杜十只鹿,


顾家是杜家一半数。


请问老杜养了多少兔,


再问老顾养了多少鹿。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怎样背“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是我们在电影里、小说中常听到、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说,在和敌人打仗无力抵抗时,以跑开为上策。现在有时也用来比喻事情棘手不好办就回避开。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你知道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吗?你知道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三十六记吗?读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不但能知道三十六条妙计,还能学到一个妙法来记住三十六计。


有一位学生爱好文史,又有才智。有一天,他从邓拓的《燕山夜话》里一篇题为《三十六计》的文章中看到三十六计的名目,很感兴趣。其中有些计策脍炙人口,像空城计、连环计、苦肉计,还有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等。他想把三十六计熟记下来,可是近四十条计策怎么记得住呢?他把三十六计抄写下来,看来看去一直没想出个巧妙的办法。这天,他又在拿着抄写的三十六计边看边思索,目光不觉落在桌面的一本唐诗上,他灵机一动:对!从三十六计的每一计中各取一个字,编成一首诗来记,不就容易记住了吗?可是从每一计中取哪个字好呢?又如何串连在一起?这可真得动一番脑筋呢!经过精心地琢磨、推敲,反复地排列组合,终于编成这样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guó)。


相传三十六计是檀公辑录的,所以诗的开头是“金玉檀公策”。这首诗里除了“檀公策”三个字外,每个字都包含了一条妙计,按照诗中的顺序是: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这真是一诗巧藏三十六计。同学们,你有更好的办法记住“三十六计”吗?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神话传说是怎么回事?







  


在课文《太阳》中,讲了一个神话故事:原来天上有十个太阳,把河流烤干,大地烤裂,人们干得受不了。后来有个叫后羿的人射箭很准,就从天空射下了九个太阳,成为现在这样,天空只有一个太阳。


真的有这样的事吗?没有。这只是古代的神话传说。什么是神话传说呢?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远古时代,人们了解的科学知识很少,有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如为什么会有风云雷电?为什么日月星辰都往西落?水为什么都向东流?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传说。


我国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语文小常识三








  


许多少年朋友都喜欢读诗,特别喜欢学习课本里的古诗、现代诗。不少人还参加了业余朗诵小组,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总会为联欢会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诗朗诵。诗歌为什么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呢?主要是因为它的语言有一种音乐美。它音调和谐、动听,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在古代,能配乐的韵文叫做“歌”,不能配乐的韵文称为“诗”。“诗”和“歌”从开始产生时,就象孪生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所以人们总是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作“诗歌”。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问世的。《诗经》从音乐角度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诗歌,《雅》《颂》部分,有些是宴会的乐歌。都是先有乐,后填词。到了后来,乐谱流失了,音乐也逐渐进化了。那些歌辞独立存在,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成为优秀的诗篇。如《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采葛》的诗这样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的诗,诗人想象他所怀念的人正在采葛、采萧、采艾,虽然只一天没见面,就像隔了三月、三秋、三岁一样。全诗反复吟唱,表达了离别后殷切想念的心情。


汉代产生的“乐府”,也是合于乐可以唱歌的诗。最初它并不是诗歌,而是由汉武帝开始创立的音乐机关。乐就是音乐,府就是官府。汉武帝建立这样专司音乐的官府,制定乐谱、搜集歌词。到了魏晋六朝时就将乐府所唱的诗,简称为“乐府”,从此“乐府”就由一个机关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而且是唱出来的。


到了唐代,形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这种诗很讲究韵律。律是指语言运用有严格的规定。韵是韵脚,指诗句尾字主要韵母带发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因此它形成了一种音乐美。


唐代还形成了另一种文体——词。它是合乐歌唱的。后来盛行于宋代,发展到元代成了散曲。它是一种新体诗,每个配乐唱歌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有曲牌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诗出现了。自由诗不好谱曲,所以诗与音乐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但是一些优秀作品还是讲究音乐美。因为新诗虽然没有严密的格式,但是有节奏,有丰富的感情和联想,语言简洁精炼,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由此看来,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与歌有着密切的关系。诗和歌就是这样不可分。


你还知道其他的语文小常识吗?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