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和开放***,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找规律”从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以后、第31页的牧场、第86~87页的小小商店等,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如第20页的热闹的小河边、第25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小熊一家,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第9页的“听反话”、第30页的“教你折飞机”、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上述原理,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包括会用数学解决现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它。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册教材安排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第19~20页的例题和练习,第22页、第75~77页的一些练习题等,这里一般都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提示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提示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去探索数学,并会主动地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近年来,有关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几个明显的趋势。如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降低笔算难度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等等,这些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为此,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等。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加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例如,用100只羊的图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的大小。安排了比较100以内各数相对大小的例题,以及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第44页第8题)以及“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教材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根据《标准》的规定,本册教材在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上有所变化。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但训练的时间和频度有所减少;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教学要求和训练强度都相对降低了。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各种能力奠定了基础。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在《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

根据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位置”和“图形的拼组”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空间方位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其图形间关系的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布置房间,用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等,丰富学生对空间方位与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应用题”的教学。并且《标准》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教学目标。为此,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首先,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当然主要的是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体现在计算教学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索提出问题,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这样就使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对于一些用特殊解决方法的问题,也结合计算教学单独出现例题进行教学。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就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教学(第72页例3、例4)。

第三,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实际问题,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因此,从本册教材开始,编者尝试系统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安排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如在本册安排的“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找规律”一单元)。这些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仍然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材一方面尽可能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还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这主要表现在: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许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如第1页的长江大桥图、第2页的公共汽车站图、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67页的买玩具图等。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长江大桥图,在学生理解了“上、下”的基本含义以后,教师可以利用火车与汽车、轮船的相对关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第2页的公共汽车站图、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第19页的放学以后图、第61页的发新书图、第72页的作业评比图、第88页的联欢会图等等。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第一册实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实物图卡片、方木块、小棒等,进行第二册教学时可以继续使用。这里再结合第二册教学内容介绍几种构造简单、便于进行演示或操作的教具和学具,供参考。

1.计数器(如右图)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如右图)  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习卡片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习。用这种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8.口算加、减法练习表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43+2……第二列的数加第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 …………………………3课时左右

    例2 ………………………………………4课时左右

    例3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写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 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 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 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 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
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  名学生,男生:  人,女生:人。非适龄生占50% 。学生对20以内进位能做到直呼得数,基本会用一两种方法进行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看图写数,看图写两步的算式,基本能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一般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学生对时间问题,位置问题,写未知数问题还不很熟,知识较模糊。特别是对文字性较强的问题缺乏阅读理解的习惯。有40%的学生不看文字不读题,使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随意性,猜测性。


教学目标:

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10角,1=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




平均错误率




平均错误率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0%以内位减法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7%以内

绝人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12%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5题

10%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




教学创新设计:

1 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2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3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 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 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的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6 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布置房间,用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等,丰富学生对空间方位与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 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安排及进度: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4课时)——周2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周3-4

    1 ………………………………………………………………………3课时左右

    2 ………………………………………………………………………4课时左右

    3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周5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周6-7

    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周8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周9-11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周12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周13

九、统计(3课时)——周14

十、总复习(5课时)——周1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4: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