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6: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壮”称
读过本文的人都知道,文中对这五位英雄有两个称呼——“战士”和“壮士”,我首先让孩子们找一找,文章的哪一部分是称呼他们为“战士”的?从哪一部分开始又称呼他们为“壮士”了?为什么?循着这一问题,孩子们认真地读着课文,然后他们真的有了重大发现:文章的前半部分,在介绍他们完成连队下达的任务时用的时“战士”,而后来他们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并壮烈跳崖,是战士们为了连队主力和老百姓的安全、为了体现对日本人的仇恨,不惜牺牲了自己,充分显示了五位壮士的“壮志凌云”,称他们为“壮士”更为合适。
2.观壮行
指导学生继续读课文,使他们了解到从文章第二自然段开始,写五位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景。文章先概括地讲五位壮士一边“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一边“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抓住每个壮士的特点分别描写与叙述,表现出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杀敌,着重写了班长负伤后,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如何带领战士们用石头与敌人奋战到底,其中“拧、抢、夺、举、喊、砸”等一系列动作,进一步突出了五壮士行为的壮烈。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到结尾,集中表现了五位壮士抗战到底,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与英雄气概。 “屹立”一词,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眺望”蕴含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然转移的欣慰和怀念;“回头望望”写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接着,写班长带领五壮士纵身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昂首挺胸”“壮烈豪迈”等词句,具体刻画了五壮士在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
3.品壮语
通过本文人物可以看到五壮士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细细品味文本:一是文中为什么只写班长的三次说话,而不写其他四位呢?当班长决定走的路线时,为什么只用了一个“走”字?二是最后两句口号,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在生命最后一息,为了新中国死而无憾,这是五壮士的心声,反映了他们至死不渝地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定能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心声代表了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设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画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导不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新课一开始,我就扣住“壮”字进行设疑: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接下来,我紧扣“壮”字这个疑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针对这四个问题,抓住文中能体现“壮”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然后通过对以上四个问题引导的逐层品味,步步深入,学生体会到了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感受到了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领悟到了五壮士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最后设置悬念、形成包袱。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到这里,作者所用称呼的都是五位战士,那么由“战士”到“壮士”是怎么形成的?文章在什么地方这种称呼才进行了改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09: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