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2、进行有关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的整理与练习,加深对各运算律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用字母表示各运算律:
指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时候,我们统一按照书上的格式来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指出:交换律只要2个数交换位置,所以只要用到字母a 和b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指出:结合律有三个数,但顺序是不变的,只是先算前面的变成了先算后面的。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指出:分配律有乘有加。
二、简便算法的多样性: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125×24
1、125×8×3=1000×3=3000
2、(100+25)×24=100×24+25×4×6=2400+600=3000
……
比较两种方法,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更简便?
指出:有的时候一道题有多种简便算法,我们应该选择更简便的算法。像这类题目更适宜用乘法拆数那就尽量不要用加法。
三、乘法分配律的延伸运用:
1、先计算每组的两道算式,再比较它们的结果,并填空:
32×(30-2)○32×30-32×2
(40-4)×25○40×25-4×25
学生算、比较后,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只要说出大概就可以)老师也可适当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a-b)×c=a×c-b×c
指出:我们可以把这个规律也看成是乘法分配律的一种应用。利用它,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更简便。
2、学生练习:88×41-88             98×76
学生练习完后再交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
3、学生作业:p.58第4题
四、继续完成其他练习:
1、p.59第6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并说说各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其中第1题,可能会有学生分别“=49+(25+8)”和“=49+(8+25)”,可引导学生辨析哪种更好?为什么?
2、第7题,要求学生上下两题对照着练习,说说各有什么联系?
(第1组题,要让学生明白:三个数连乘只是改变了先算和后算的顺序,还是分两步乘,而下面的题是有乘有加,要利用乘法分配律做,两步就要变成了三步;
第2组题: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下面的题在简便计算的时候,可以想上面是100个45,下题只要从4500里去掉1个45就可以了;……)
3、继续把第8、9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我们去春游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60、61
教材简析:
这好似一次综合应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创设了向阳小学的学生到“水上乐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收集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并解决一些问题,初步体会出游时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段要求学生根据本校实际组织春游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简单的计划,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节以解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发展应用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算算老师的出差费用:
老师经常要出差,比如说这次要到南京参加一个活动,时间是3天。你们说,这3天老师会花哪些钱?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伙食费、如果要游玩的话还要有门票费和游玩的具体项目的费用……
依次在每个项目下写出具体的金额,一起算出老师3天的总共费用。
指出:出门在外,带太多的钱不安全,所以一般都要有一个预算,让自己带的钱够用。
二、算算学生游玩水上乐园的费用
1、出示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的信息,以及联想到了哪些问题?
(88个学生,45人坐一辆车,可以联想到需要2辆车;各游玩项目的定价表……)
2、回答书上的提问:
(1)如果包车的价格是每辆车220元,每人乘车要交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
(2)东东用10元最多可以玩哪几个项目,最少可以玩哪几个项目?
问:玩的项目多,那要选怎么的项目?(价钱便宜的)
说说你是怎么选的?……
(3)如果你到水上乐园去,准备带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
同桌想互相说一说,再交流。
三、模拟春游:
如果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准备吗?
(让学生自由地说出各自想到的问题。)
(1)了解并计算出全校四年级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如果包乘汽车,每辆车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了解大客车的一般规格:30~50。根据每班人数,包50人的车更合适。
全校6个班,只要包这样的车6辆就行。
(3)了解包乘一辆汽车需要多少钱?算一算去春游的全体同学包乘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根据目的地的远近,具体的费用是不同的,就以500元1辆的费用计算,其实还要另外出过路费、停车费、司机人工费等。)
(4)了解比较熟悉的几个游玩地方的其他费用,大致地算一算去这些地方所需要的总费用。
小结:学了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决像上面这样的问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5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P62-63  例题 “试一试” “想想做做”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出示几幅图,提问,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和几个非轴对称的)
巡视学生分类情况,为什么这样分?
指着其中一个轴对称图形(如,蝴蝶),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操作)
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
根据学生回答用点划线 画出对称轴并揭示课题        观察
分类 交流
(轴对称、不是轴对称)

折纸 交流
互相指对称轴
练习点划线

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对称轴        谈话: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展示折法和画法
提问: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折纸画图
互相交流所画的对称轴
交流折法(分别沿两组对边对折,折痕就是对称轴,用点划线)
讨论并交流注意点
操作验证(只有两条)
        指着黑板上画的长方形,它能够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吗?
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组织交流,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适当指导        互相交流(黑板上的长方形不能对折)
小组讨论、交流(组内充分发言)
优化方法并练习
        指名量出黑板上长方形的边,取中点,画对称轴
说明: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
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提问: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        各自在书上画对称轴并交流

只能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画出两条对称轴
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        请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有不同的折法吗?请试一试
请画出正方形的所有对称轴(巡视 检查)
提问:你画出了几条对称轴?展示不同答案
哪个是正确的?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对折 画对称轴 交流
尝试不同折法、小组交流
在书中独立画对称轴
(2条、4条)
第二个是正确的,它的两条对角线也是对称轴
画的不完全的用纸再折另两条验证,然后添画完全
(有四条对称轴)
练习拓展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读题
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提问: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各画了几条对称轴?
(第二行中间一个是菱形,四条边相等)        先折 再判断 最后画对称轴
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交流练习情况: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各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想想做做”第2题        明确要求
提问: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
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请画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巡视)
提问: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再读题 分析
观察 判断 交流
第4个不是轴对称图形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条、4条、5条) 订正
“想想做做”第3题        读题 明确要求
提问作图方法:你准备怎样画出这个图形?
  在黑板上另画一个图形简单示范
巡视 个别辅导学困生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你是怎么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        思考 交流(先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确定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图)
独立完成
互相检查 订正
交流方法、过程
“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题中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
你能画出每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吗?
巡视   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
出示一个正八边形,提问它有几条对称轴?        观察 交流
(教师提示特殊性:正多边形)
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分别是3、4、5、6条
(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根据规律判断:8条对称轴)
“想想做做”第5题        可以画学过的图形,也可以自己设计与众不同的图形(提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比比谁的作品漂亮        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评最佳作品
作品展览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交流
质疑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图形的平移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P64-65 例题 “想想做做”   (图形的平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习旧知引入新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
出示方格图
提问:怎样将方格中的线段向右平移4格?
怎样才能将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2格?
指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我们怎么知道平移了几格的?        讨论  交流



观察 交流(先将两个端点向右平移4格,再连成线段;先平移4个点在规定位置,再连成图)
练习 交流(抓住一个点或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
        揭示课题并板书:图形的平移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题图
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
你能把小亭子图平移到右下方虚线处吗?
(适当提示方法:先向哪儿、又向哪儿)
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帮助       
观察  交流(平移)
(猜测 讨论 交流)
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
小组交流平移过程
        提问: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即可)        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或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的?(有困难时适当提示)        讨论交流(以某一点为例:先向右平移6格与虚线图相同点在同一竖线上,再向下平移4格重合……)
        其他点可以这样观察吗?
只能观察一个点吗?        同桌互相另找一点平移练习
还可以观察几个点或其他部分
        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
共同小结(把一个图形……平移几格)

提示: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讨论   
交流: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或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或几点)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操作深化“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小船平移图与电灯平移图
提问: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
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电灯呢?
你是怎么数的?        观察  交流
互相用手指出小船图(电灯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
独立填写:下5,右7;左10,上6。
交流方法(可以抓住一个点分析)
        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
汇报交流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2题的操作要求
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提问作图步骤        独立完成
互相交流方法、过程
互相说画图的步骤(帮学困生)
“想想做做”第3题        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要我们怎么做?
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画出距离不等的一组平行线吗?        自由阅读题目,观察图
按步骤操作
观察、交流: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独立画平行线  交流
        提问: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同桌合作)        一人任意画一组直线,另一人验证是否互相平行
信息窗        信息:前些日子某风景区平移整座古建筑        听信息交流感想
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图形的旋转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P66-67 例题 “想想做做”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  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硬板纸三角形、转盘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挂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揭示课题并板书       
认真观察并交流
交流并演示转杆的旋转
讨论并交流(……)
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巡视 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适当板书
有什么不同之处?        演示、讨论、交流(打开与关闭都旋转了90°,打开与关闭时,转杆下端的点都是固定不动的;
转杆打开与关闭时的方向不同)
        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巡视   指导
师生共同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多少度?从9:00到12:00呢?
从6:00到什么时刻,分针旋转90        观察、交流:转杆关闭时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打开时方向相反
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并比划
讨论并交流生活中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例子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2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 钟面上时针、分针的旋转,台秤上指针的旋转,转盘上指针的旋转分别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思考、讨论、交流: 6:15
交流: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会逆时针旋转到起点位置
观察  思考  小组讨论
交流:绕着中心点旋转的
将图形旋转90°        提问:“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你能将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旋转90°吗?
你是怎样旋转的?
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        (指A点固定不动)同桌合作在方格纸上旋转三角尺
绕一点、顺时针(逆时针)90
旋转后的边与原来边互相垂直
        根据顺时针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怎么画呢?
巡视指导  了解画图情况        同桌合作研究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交流画法
        提问: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提示:为了表示旋转方向,还要在相对应一组边之间画出弧形,标上箭头)        A点固定不变,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顺时针旋转90°,连成相应图形……
        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独立操作  交流
        “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理解题意,巡视作图情况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独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交流方法

互相交流画法、加深理解
(帮助学困生理解)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拓展延伸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巡视  指导)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
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旋转其他的角度)       
观察 讨论 交流: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都是完全一样的
尝试练习:观察、思考、讨论、画图;也可以通过剪纸操作完成
交流画法(绕哪个角、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不能。其中一个三角形连续两次旋转90°,即旋转了180°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5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  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观察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完成设计图案的任务,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平移、旋转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本上的图案:剪纸   学生收集美丽的图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图案欣赏        展示与课本上的美丽图案相同的剪纸作品
提问: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形成的?        欣赏  交流
分组讨论
交流
        组织汇报交流:最上面的图案是把单个图案(蝴蝶图案)连续平移得到的;左下方圆形图案可以看成是把单个图案(外面的两条小鱼及里面的一棵水草)旋转后得到的;右下方方形图案可以看成把单个图案(整个图案的四分之一)旋转(或平移)后得到的。这里的每个单个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展示交流
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美丽图案        欣赏  
交流它们的形成
图案设计(书中的图案)        图案(一)的设计
提问:书中有什么操作要求?
(照顾到能独立完成的有限)
按要求示范完成一次平移
巡视 检查
展示部分操作漂亮的图案       
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观察、互相提问
独立完成其余的平移
互相欣赏,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图案(二)的设计
明确要求
提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平移的?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讨论交流如何操作
独立完成图案的平移
小组交流平移过程
欣赏  互查
        图案 (三)的设计
(教学过程同图案(二)的设计)
       
图案设计(自己的图案)        提问:你打算选什么图形作为基本图形,要把基本图形进行怎样的变换?
巡视学生合作情况
展示各个小组设计的图案
提问:你能看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是有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对称、平移或旋转)而形成的吗?
  集体交流   设计者解释
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创意?
小结(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表扬。)       
小组交流讨论
分工合作,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小组讨论其他组的作品的设计


自评、互评
评出最有创意奖等奖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综合实践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倍数和因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30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第70—7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1、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拼法吗?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拼法。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算式和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摆法。
(1)学生可能会出现乘法和除法两种算式。(第一种摆法把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四个算式都罗列出来)
4×3=126×2=1212×1=12
3×4=122 ×6=121 ×12=12
观察第一组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指出: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同时板书:因数、倍数)
你能根据6×2=12这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名说一说)
12×1=12这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吗?(每个同学在下面自由地说一说。)
1、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2、谁有特殊的例子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0×7=0。在学生回答之后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是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3、老师也写了一个算式,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
24÷8=3
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
二.找因数和倍数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
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6的因数。
方法2:想除法算式36÷1=36,36和1都是36的因数;36÷2=18,2和18都是36的因数;36÷3=12,3和12都是36的因数;36÷4=9,4和9都是36的因数;36÷6=6,6是36的因数。
(在交流中学生很有可能不能说完整,而是通过互相补充得到36所有的因数)
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观察3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
(3)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4)试一试:你能找出20所有的因数吗?找完后交流,说一说20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2、3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
(1) 学生独立找3的倍数。
(2) 交流方法、答案以及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
(3) 反思: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你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书本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填表。
交流:表中“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
看来因数倍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排数和每排的人数都是24的因数)
3、书本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4、提问:通过练习,你对倍数和因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5、游戏:(学生各拿正反两面都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规则:老师出一个数,看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你的卡片。
师:我是15,我找我的倍数。
我是20,我找我的因数。
我是5,我找我的因数。
我是2,我找我的倍数。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哪些方法?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31 15:33:57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第74—7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2和5的倍数的
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从小到大写5个2的倍数,写5个5的倍数。(汇报结果)
2、75 是5的倍数吗?83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谈话:你们通过笔算都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2整除,哪个数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笔算就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板书:能被2、5整除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A. 1、练习:写出20以内(包括20)2的倍数
2、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导学生明确: 右边的数个位上是0、2、4、6、8.
(教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反馈练习:
(1)判断:下面这些数能否被2整除.
102、718、900、96、34
(2)学生相互举例并判断:能被2整除的数 
B.1、写出40以内(包括40)5的倍数.
        观察5的倍数(即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板书)
3、判断: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
4 、思考: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60 .130)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二)教学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1、教师提问:谁能说说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双数和单数?(从小到大举例说说)
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
 2、 教师总结并板书: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2、4、6、8.10……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3、5、7、9……是奇数.
3、学生举例:说明奇数、偶数.
4、判断:0是不是偶数?为什么?
总结: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也是偶数.
三、组织练习
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 124、501、3170、4296、6003
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数:
(2)能被5整除的数:
(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3.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今后学习通分、约分、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
用5、2、6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再排成一个三位数,使它是5的倍数.各有几种排法?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3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言:2,5的倍数都有一定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能作出判断,那其它数的倍数有特征吗?比如,3的倍数?猜一猜。
为了找得更清楚,我们用100以内的一个表格,把3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不要找漏了哟。我们边找边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 .猜想3的这些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学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举例,验证:13,16,19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请你检验一下。(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
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师适时调动学生:你们任意报数,老师一口报出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  分小组实验。
.实验要求:
(1)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子。
(2)填好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学生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       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       交流、归纳: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2、(1)       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
(2)       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
不是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棵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29、45、351、67、284、96、132、256……
(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
(2)、  教师故意追问: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
(3)、  不用计数器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54、49、114、163、2031
(4)、  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
学生归纳出: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A. 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完成,师巡视,适时指导。
B.1、  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82÷3   57÷3  342÷3   567÷3      802÷3
2、  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   20□   □12     3□5
3、  从下面选出三长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与大家共享。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素数和合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30    浏览人数:3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 第78---79页
教学目标 :  1、经历探索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 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来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谁还记得把自然数,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
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这节课还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根据每个因数的多少分类,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看书学习、探究新知
1、实践感知,形成表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8页,分别找出1~12这些数的因数,然后给它们分一下类,看一看应该怎样分。
2、什么是素数、合数?举例说明
3、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怎样用集合图表示。
4、以前我们把自然数能否被2整除可分为几类?
5、现在把20以内的自然数填入下表
                  
                  
奇数
偶数
素数       合数
三、实践操作,发现规律
1、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除了看他们因数的个数外,还要可以查素数表,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素数表。
2、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素数还是合数?那么2的倍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下,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除了2以外,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同学们谁知道3、5、7是素数,还是合数,它们的倍数是合数还是素数?3、5、7本身不划,把它们的倍数划掉,划掉的是什么数。
4、剩下的都是什么数?(素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判断:素数都是奇数
5、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师生共同总结。
6、出示29、35卡片,它们是素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7、观察我们制作的素数表,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三、巩固练习
1、对比判断
(1)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
(2)素数只有两个因数。(   )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
(3)素数一定是奇数。(   )
合数一定是偶数。(   )
1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
2、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适时点拨。
3、趣味题
老师有一位朋友给老师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但是它是个谜语,请同学们帮老师猜一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电话号码数字的特点是:
(1)最小的奇数又是素数
(2)10以内最大的偶数又是合数
(3)最小的合数
(4)最小的奇数又是合数
(5)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6)10以内最大的素数
(7)既是偶数,又是素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非零的自然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0: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