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学例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1、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
学生操作。
2、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
3、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学生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3、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
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二、教学例2,认识等边三角形。
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
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个别辅导学生。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介绍剪的方法。
弄清三个角的关系。
3、提问: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
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
第5、6、7题,指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三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好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知识
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小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
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
第1题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
第3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第4题
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
第5题   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
第6题
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
线段最短。(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
第7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35、3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2、(第5题)分析“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指名说说“你们两组的总人数”怎么算?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补充及p.38第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什么没变?(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要注意学生提的问题是否都合适。)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39、40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检查回家做的计算作业:
(感觉学生的计算不是很好,昨天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了三道三位数乘两位数,三道四位数除两位数。)要求同桌互相交换,用计算器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出的题难易是否合适等。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让学生看图后说说图的意思,老师整理成:
合唱组:84人
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看信息,分别让学生说说“航模组”、“美术组”的人数应怎么列式。
板书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问: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个基本关系式?
板书:合÷美=几倍
2、“对号入座”,对照关系式分别写上“84”、“(8+6)×2”。问:在它们中间添上“÷”行吗?为什么?
(结合黑板上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它的运算顺序,发现最后算的算式没有意义,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我们想要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呢?要实现这个想法,得请中括号来帮忙。
老师添上中括号,说清楚它的写法。
指导读:84÷[(8+6)×2]
3、说一说:昨天我们讲到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一是括号、二是乘除、三是加减,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号,运算顺序又该是怎样的呢?
先指名结合每一步算式的意义说,再指出:同样是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4、学生练习,完成书上的例题
二、巩固练习:
1、在自备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
指名板演,结合讲评发现问题,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第3题。
看图后,请学生说清楚该题的信息,并说说列式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三、学生自己阅读,了解“你知道吗?”
四、学生作业:完成p.40剩下的练习。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四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1、42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课时  练习四(一)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过程:
检查口算本练习情况、布置今天的口算作业。
一、完成书上的练习:
1、第1题:(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交流。
(注意第1小题可以同时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这四题做在作业本上。
(3)补充75×12、280÷35的简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
280÷35=280÷7÷5=40÷5=8
做完后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第2题:你能直接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
审题: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 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判断的依据。
3、第3题: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各算式的特点(如左边两题是连加,右边的是连乘),可以如何简便?各是运用了学过的哪些运算规律?
指出:不能随意改变运算顺序,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运算规律。
交流后,把这4题写在作业本上。注意小括号的运用。
4、第4题:学生看懂题意,先说说这题要用的基本关系式是:单价×数量=总价
再读第一个问题,说说在估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把单价看成某个接近的整百数)说说最后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算一算:学生在本子上完成这题的计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结果和列式算得的结果比较,说说估算和笔算价值分别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题
要求用脱式计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几题算几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四(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8题
教学过程:
一、讲评昨天的回家作业(p.42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填写符号后,用脱式计算):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1、(3+3)÷(3-3)=6÷0=6
指出:除数不能为0,“6÷0”这个算式没有意义;
2、(3×3+3)÷3=9+3÷3=12÷3=4
指出:括号里有2步,先算乘,加没算,移的时候要把括号也移下来。
3、(3+3)+3÷3=6+3÷3=9÷3=3
指出:看计算的过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开始的算式应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所以还应加上“[  ]”,变成“[(3+3)+3]÷3”
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号的基础上,才有中括号,不能直接写中括号。
5、补充:3+3-3+3=6-6=0或3×3÷3×3=9÷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请学生说说上面两题对吗?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数就对了?
通过上面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学生练习:
p.41第5题,请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
提醒:第1题除和乘可以同时算。
三、布置作业:
p.42第6、7、8题
其中第7、8题要求学生写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43-4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
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
4、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
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等
三、认识高、底
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
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
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
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
四、练习提高
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
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阅读调查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找规律 (一)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0、51
教学重点:探索用乘法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找规律,想想以前学过的找规律都说了些什么呢?
(间隔问题,举例:锯木头、上楼梯、种数等
周期问题,举例:算星期几、第几个的颜色等)
这节课我们学习找规律中的“搭配问题”
二、认识并解决“搭配问题”
1、穿衣服的搭配问题:
有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总想穿出新花样,总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够多。
找一个学生问一问:你这个季节的上衣有几件?裤子呢?
大家一起帮她算一算,每天的一件上衣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1)画图(图略),用连线的方法来表达。
(2)根据图帮助理解:比如5件上衣,6条裤子
每件上衣有6种搭配的可能性,5件上衣就是5个6。
或先考虑裤子,每条裤子有5种搭配方法,6条裤子就有6个5种
小结:不管是从上衣开始考虑还是从裤子开始考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5×6=30(种)
“5件上衣和6条裤子”裤子竟然会有30种不同的搭配,看来衣服是不少了,只要我们合理搭配就行。
2、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
每年新学期开始,校长都会考虑语文数学老师的搭配问题,每个年级安排6个语文老师,3个数学老师,那具体的一个班级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交流: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3种不同的搭配,那6个语文老师就有6×3=18(种)
(或从数学老师开始考虑)
3、男、女同桌的搭配:
如果不考虑身高、视力等因素,就单纯的考虑这张桌子上安排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你说有多少种不同的人选呢?
(本班25个男生,25个女生)
估计学生会选择算的方法:25×25=625(简单介绍这道题的简便算法)
问:这题有没有学生也会选择用画图的方法呢?为什么?
(数据多了,还是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4、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大家来交流,并把它编成数学问题再解决。
(略)
5、刚才大家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系的两个物品的搭配,其实像这样的走路问题也用到了今天学的知识。
画图:(图略)(1)分两段,每段都有2条路;让学生或者可以从图上数一数,或者可以列式算一算
(2)再添上一段,其中也有2条路;让学生继续解决。还可以在某一段再添上一条路或几条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方法的优越性。
三、学生阅读书:
学生阅读书上的第50、51页,把例题中的问题和同桌议一议。
讨论:画图方法和计算方法各有什么利弊?
四、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第1题)学生读题后自己完成
2、(第2题)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有三个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表达清楚,包括算式和“答”
3、布置课后思考: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课上讲的这些,每位学生最好再能找一两样准备下节课交流。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找规律(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2、53
教学难点:探索哟内数学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排列的所有方案,探索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请3名学生排成一排,站在讲台前。
问:观察他们排的位置,说说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先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可能会有学生受上一节的影响,用算式3×3=9(种)
指名分析该算式的意思:某个学生分别可以排在第一、第二、第三三个位置,每个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三种位置,那就是有9种。
质疑:这样想对吗?为什么?(重复了)
把第2个同学排在第一,发现了重复。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避免重复和遗漏。
(2)、排一排:每一个学生都有2次排在第一的可能,3个同学就有2×3=6种
或者可以想:第一的位置上有3种可能性,一个同学确定后,剩下的位置还有2个同学可选择,到第三个位置的时候,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同学了。所以总的排法有:3+2+1=6(种)
(3)刚才我们请三位同学排一排,发现了有6种不同的排法。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你能用别的办法帮助理解吗?
可能会有同学想到用3个小物品,或者是字母A、B、C
分别用字母来表示刚才的6种不同排法(注意有序):
ABC、ACB、BAC、BCA、CAB、CBA
(4)观察两个算式,你觉得哪个算式更方便计算。继续举例,如6个同学站一排、10个同学站一排、全班站一排……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我们站成一排的总人数是n个,说说怎么算多少种?
n×(n-1)×(n-2)×……×1
2、完成想一想:
讲清题目要求:如果在这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补充举例:两人交换位置的算2种
同学讨论,并指名交流想法或算法:
(1)2人2人地选,有3种,每种又有2种,所以有2×3=6种
(2)用字母表示:AB、BA、AC、CA、BC、CB
……
二、拓展:
指名一个学生,请他请出班内所有的好朋友(可能有6个)
1、问:如果好朋友们见面了,要互相握手,会有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1:有5次握手机会,生2:有4次……
5+4+3+2+1=15(次)
还可以怎么想?
(每人都需要握5次,但都算了两份,所以算式:5×6÷2=15(次)
如果是打电话呢?(一样的,也是15次)
2、问:如果好朋友过节互相送礼物,一共会送掉多少份礼物呢?
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
指出:每个学生都会送掉5份礼物,6个学生就有6×5=30份
3、像这样的提问题,你会提吗?会解决吗?试一试。
三、读书,并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注意问题的要求的是“几个”,那就是:3+2+1=6(个)
如果要说清楚具体是哪6个?那就是825、852……
提醒学生要正确审题。
2、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对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先在书上连线,再想自己会用算式来表示吗?
指出:这类问题和刚才的“握手”、“打电话”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3、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
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寄了多少张?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找规律,说说你的收获。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乘法分配律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4、55
教材简析:
和四年级上册教学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相类似,教材按照“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得出两道算式——把两道算式写成等式,分析两道算式间的联系——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交流规律——给出用字母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这样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事?你想到了什么?
(买东西,单价×数量=总价)
读一读信息: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这三个信息分别说明了什么?(单价)
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这信息说明了什么?(买的数量)
问:一共要付多少元?
指出:这里有一个多余条件,是哪个?
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列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2、交流:
(1)(65+45)×5                  (2)65×5+45×5
=110×5                           =325+225
=550(元)                        =550(元)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加上“=”)
比较:左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呢?
(相同:三个数是一样的,都有乘法和加法;
不同:前面的算式中出现了1个5,后面的算式中出现了2个5;一个是两步算式后面一个是三步算式……)
用语言来表示它们的联系:两个数合起来乘5等于两个数分别乘5再合起来。(只要学生能大概说出类似的意思就行。)
3、学生写类似的算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你写出符合这样特点的等式。
交流:你写了几个?读一读。
问: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继续写吗?写得完吗?
那有什么好办法表示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用字母表示的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指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4、比较:回忆以前学过哪些运算律,今天学的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
(以前只有加或乘,这个既有加又有乘)
猜: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呢?(使计算简便)
二、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发现问题要多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指出:第2、3题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题略)
先学生独立判断,交流的时候,重点说第3题和第4题。
第3题:74就是74×1,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第4题:找到分别乘的数是50,那么合起来乘的数也应该是50,正确的相等的算式应该是“50×(40+90)”
三、学生作业(边说边写):
1、第3题,要求学生分别用两个算式解答,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2、第4题,先请学生观察算式特点,知道上下两题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再算一算,体会哪个算式计算的时候更简便。
说一说:当两个数合起来是整十数的时候,先合再乘比较简便。
3、第5题:先指名说说表格的意思,再分别解答下面的3个问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6、57
教材简析: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式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讲解学生作业错得较多的题目
1、99×37+37=37×(□○□)
指名说说这题是如何思考的:乘法分配律其实就是合起来乘可变成分别乘或是分别乘变成合起来乘。在这个算式中,只有一个乘,那就要把后面的“37”改装成乘“37×1”,然后就可以看出是在分别乘37,应该等于合起来乘37,括号里应该填写的是“99+1”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11×58+4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12×77+8×77
(12+8)×77               36×25+4×25
(58+12)×14              27×21+27×29
27×(21+29)              11×(58+49)
(36×4)×25               58×14+12
先让学生说说哪几组是肯定能连线的,还有哪几组有问题?说说为什么不能连线?
(1)(58+12)×14应该等于分别乘14,但“58×14+12”中的12没有乘14,所以是不相等的。
(2)(36×4)×25,乘法分配律要有乘有加,这里只有乘,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它只能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所以不能和36×25+4×25连线。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说说例题的信息和问题,说说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2、列式并估算等:32×102≈3200(元)
说说估算的方法:把102看成100,32乘100等于3200,32×102的积应该略大于3200。
还可以怎么算?(用竖式算)
3、3200元其实是几件衣服的价钱?那要算102件,还要怎么办?
(加上2件),这2件是多少元呢?总共是多少元?
怎么把这个过程完整地用算式表达出来呢?
板书:32×102
     =32×(100+2)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指出:利用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把这类题目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书上的例题剩下部分。
4、完成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46×12+54×12
观察算式特点,并完成简便计算。交流:=(46+54)×12
                                    =100×12
                                    =1200
比较两题,说说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有的时候是合起来乘容易,有的时候是分别乘更容易。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题略)
学生独立完成,再校对。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第3题)
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体会也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读第5、6题,观察数据的特点,说说怎么算才更简便?
四、探索思考题:
99×99+199○100×100
观察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在交流过程中完成板书:
99×99+199
=99×99+99×1+100
=99×(99+1)+100
=99×100+100×1
=100×(99+1)
=100×100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算式:999×999+1999的探索过程
发现规律,直接完成算式:9999×9999+19999=(      )×(      )
五、布置作业:
p.57第2、4、5、6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五(1)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8第1、2、5题
教学目标:
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着重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补充练习:
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点:分别乘转换成合起来乘或是合起来乘可转换成分别乘。
板书:39×65+    ×          问:    上可以填多少?(39或65)
1、如果先填了39,那么后面的数可以填几?怎么想的?(先填39,说明分别乘的数是39,为了计算的简便,合起来的数最好是整百数,比如为了合起来是100,那另一个数就可以填35)
指名说说该题完整的计算过程。
2、那如果是先填了65呢?请你把这个算式填写完整,并算出结果。
指出:分别乘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乘数数是相等的,然后把另两个乘数加起来。
3、如果算式是:39×65+65,这个算式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吗?怎么写可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板书完整的过程:
39×65+65
=39×65+65×1
=65×(39+1)
=65×40
=2600
指出:有的时候,需要把题目进行适当的“改装”,才能完全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4、分别乘是不是只能有2次呢?板书:39×65+30×39+5×39
这题分别乘的是多少?该如何简便计算?
随学生回答板书:=39×(65+30+5)
                =39×100
                =3900
指出: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自己也可以编,但要注意分别乘的数是一个相同的数;乘的次数可以不限2次。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能够来说明乘法分配律。
先学生独立写,再交流,分别说说算式先算的是什么。
2、辨析第2题的第4题两种做法:
103×23
(1)=100×23+3=2300+3=2303
(2)=100×23+3×23=2300+69=2369
讲评时强调:1、“分别乘”,也就是说要乘2次;2、为了看得更清楚,第2种解法还要加一步“(100+3)×23”,等很熟练的之后才能适当地减去一些步骤。
三、布置作业:
第2、5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五(2)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2008/3/20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p.58、59第3、4、6、7、8、9题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着重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22: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