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四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1:00 | 只看该作者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六一”节快到了,小明和同学们都收到了节日礼物,可他们想起了山区的小朋友们很可能没有节日礼物。于是,他们提出倡议,开展“献爱心”活动,给山区的小朋友捐书。你们想知道各班捐书的情况吗?(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
各年级捐书情况统计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本数85143126178194236
你能帮助小明他们算算一、二、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吗?算式怎样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143+126
继续提问:那么85+143+126等于几?该怎样计算呢?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个体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学生尝试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的计算方法。
如果三种竖式都有学生做出,就让学生比较哪种竖式的写法简便,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板书:连加)
如果学生只出现第一种分步计算的竖式,教师可这样引导:你会把两个竖式并在一起吗?先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得出第二种连加竖式。
如果第三种(只列一个竖式)没有学生做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小红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再出示写法让学生观察,然后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只列一个竖是比较简便。
2、动手实践,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提问:您能用第三种形式算出四、五、六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吗?(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在学生的回答种可能出现两种算法。
第一种算法:把各位上的数依次相加,算到十位时,教师提问:十位上的数相加满了20,怎么办?(强调向前一位进2。如果更多的数相加得数满30呢?然后得出共识: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第二种算法:把各位上能凑满10的数先加。(可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算法,可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哪两个数先加比较方便呢?十位上呢?
小结:在计算连加时,可以把能凑满10的数先加,这样可使计算简便,又不易出错。
3、小组合作,合理灵活地进行笔算。
提问:看了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连加问题?用你喜欢的算法去计算一下。
(1)小组学习。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在小组内每人提出一个连加问题,其他学生列式计算。
(2)组内交流。(重点说说“凑十”的方法。)
(3)全班交流。(表扬合作积极、认真的学生和小组)
4、初步小结
小朋友,我们提出了很多连加的问题,并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大家学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还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在做连加时特别要注意些什么?
三、组织联系,巩固新知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3。
四、总结、发散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觉得学了这种本领有没有用呢?(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来说一说。)
用今天的方法还能算出四个、五个年级,甚至全校捐书的本数,有兴趣吗?试试吧。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加法估算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3-17 15:52:3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的结果。
2、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估算的策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1、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与爸爸、妈妈去逛超市吗?现在我们邀请数学书中得“白菜老师”和“试一试”栏目主持人一起去逛超市,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超市真大呀!里面的商品课真多啊!
2、出示例题挂图
电话机(206元)             取暖器(292元)             自行车(604元)       电饭煲(305元)             电风扇(195元)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从挂图中了解到的信息说一说。你能说出每种商品的价格各接近几百元吗?指名回答。
4、谈话:小辣椒知道同学们来了,准备了一些数字卡,想和同学们一起做个游戏。
出示卡片:503   492   695   207   813   589
              904   296   407   399   602
小辣椒问我们:“你们知道每个数接近哪个整白数吗?”谁能答出来?指名回答。
5、谈话:超市的鲜花引得蝴蝶翩翩飞来。出示第40页第2题图,你能帮助蝴蝶正确的飞到花朵上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问题: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206+292)
谈话:这道题要不要我们算出准确的钱数?要求是什么?你打算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在分组交流。)
在班内汇报小组研究的结果。
学生算法大致是:206元接近200元   292元接近300元
200+300=500(元)所以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讲述:这种算法是估算(板书课题),你们的估算方法是对的,不过把你们估算时说的话都写下来很麻烦,老师教给你们一种简便的写法。板书:206+292≈500(元)
教学“≈”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仿写。
提问:刚才估算206+292 是怎样估算的?算式中为什么用“≈”?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估计一下,每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后板书:206+604≈800(台)
(2)提问:如果妈妈带了800元钱,能买回这两件东西吗?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要让学生说出“能买回”与“不能买回”的原因,通过争论,形成“不能买回”的统一认识。
(3)游戏活动:如果给你们800元钱,可以买回哪些东西?(分小组活动,在班内反馈活动结果。)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3——7。
2、联系实际,应用估算
上个学期,我校全体学生交缴队费情况统计表:
年     级一二三四五六
队  费(元)296213188114107103
你能快速地估算出全校交缴总额吗?
3、思维训练:估算下面各题:297+396+199+105
                           203+298+302+97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用估算的方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六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3-17 15:55:2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千以内的加法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以及加法的估算,并且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千以内的加法笔算及验算的知识,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笔算加法的复习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1、口算下面的各题
630+40    370+200     990+10     520-400     680-200     1000-400
2、练习六第1题
(1)请学生们分组练习,进行笔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分组进行比较,每组中的三道题分别属于加法中地哪三种情况?
比一比:这三道题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笔算时,尤其要注意什么?
(4)我们一般在计算之后,还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知道如何验算?
让学生在原式验算。
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来验算?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5)小结:在笔算千以内的加法时,要怎样验算?还应注意些什么?
3、练习六第2题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笔算
263+47+169        377+562+78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2)提问:三个数连加时,怎样列竖式比较简便?在笔算的过程中,怎样算比较简便?
说说每个数位上分别是相加得多少,又是怎样处理。
提问:哪一位上相加如果满了20,怎么办?
5、练习三第4题
(1)让学生自己看题,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法估算的复习
1、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
203     791     598     608
2、练习六第3题
(1)让学生进行估算,反馈时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
(2)小结:在估计时,我们可以把这些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将它们相加。
(3)学生进行笔算,看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是否相当。
3、思维训练:填竖式。
    3      2                7     5
+      6+6  9

    6  8   9                9  3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怎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5题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复习(一)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3-17 15:58:5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43页1—5题。
教学目标:
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估算以及三个数的连加,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认识计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和本领。(出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引导学生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2、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点评:明确加法计算需注意的地方,强调验算的必要性。
3、第3题。
(1)学生独立连一连。
(2)交流引导说说各自的具体估算方法。
(3)提问:为什么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不用等号?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题意。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第5题
(1)学生看图后,完整口述图意。
(2)列式解答。先估算,再进行笔算。
(3)比较估算与笔算的结果,说说估算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3、思维训练:        祖国
                   爱祖国
             +     爱祖国
                   9  8 6       爱=(  )祖=(   )国=(  )
四、全课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复习(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3-17 16:02:4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课本44页6—10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相关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2、巩固对千以内数的已有认识,进一步锻炼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竞赛:题略
出示其中的两题346+113     552+175   
提问:你能口算吗?能估算出它的得数吗?怎样知道正确得数?(笔算)
二、笔算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两题。2名学生板演。
2、集体订正,注意验算。
3、迁移延伸:你能根据上两题的得数,很快算出下面的题目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思考44页第6题。
(1)观察:每组中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提问:每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变化?又有什么规律?
(2)学生分组计算,验证计算结果与推算的规律有什么出入。
(3)小结
三、解决问题的练习。
1、44页第7、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解题时,每个问题分别用到了哪些条件?
2、44页第9题。
(1)提问:求“黄鸡有多少只”,用到了哪几个条件?为什么不用“黑鸡比黄鸡多59只”?
(2)说明:在解决一个问题是,一定要先从相关的信息中找出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才行。
四、思维训练:
1、选出一个最特别的数。见44页10题。
2、那张卡片上的和最大,不计算能很快说出吗?
五、全课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实践活动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27:54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课本第90~91页。
教学目的
以海星小学二年级学生游览海滨为主线,让学生在每个场景中提出一个问题,并予以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海滨情景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插放歌曲《郊游》。
  提问:你听到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
  你和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
  2.提问:如果今年暑假我们将举办一次夏令营你愿不愿意参加?
   你们参加过那么多次游玩活动,你认为要在组织活动前应先掌握一些什么情况?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海星小学的二年级小朋友一起去美丽的海滨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1.(1)出示人数统计表,请学生们说一说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2.(1)将学生们带到小卖部。
  提问,小卖部有些什么商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商品,想买多少?需要多少钱?
  (2)提问:这些是哪一个班的小朋友?他们想买什么?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说出算式及解题思路。
  3.(1)快看I在那个小岛上有一个灯塔。
(2)提问;你能说出这个灯塔在海滨招待所的哪一面吗?
提问:在招待所的东南、西南和西北面各有什么?
(3)你能根据海滨上的一个场所提出类似这样的方位问题吗?(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4.(1)三班的同学们被带到了出租屋前,谁能告诉我们,出租屋里有哪些东西出租?
(2)提问:他们全班,每s个人租一只气垫船.要用多少钱?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求出什么?
(3)学生们解答。
(4)提问:如果是你,你最想租什么?你能像刚才那样也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来算一算吗?
5、(1)二班的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到珊瑚岛上去玩了。
(2)提问:二班有多少人?3只船够坐吗?
学生们讨论。
说明:我们可以先看一看3只船可以坐多少人,再与二班的42人进行比较。
学生练习。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统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34:1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想想做做”第5~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热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需要连续进位的计算,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关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知识,看谁算得 (快又好(出示课题。)
  二、口算练习
  1.表内乘法练习。
5X5=7X 3=6X 8=
3X 7=6X5=2X4=
3X3=8X 5=9X4=
  2、乘加练习。
7X 9+58X 6+45X7+6
2X8+64X 7+38X8+7
5X5+46X6+53X 9+4
  三、笔算练习
  1.说一说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不管哪一位,只要相乘的积满几十,就不能忘记进位。
2.笔算:36X 57X85
(1)学生们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分别口述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为什么得数的最高位都是百位?
3.请学生说一说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估算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接近几十。
364273695889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指名说一说图中的三个条件。
(2)估计一下,谁的计算结果合理。
组织学生分组,对两个计算结果进行评判,再进行全班交流,说—说估计的理由。
(3)请学生算一算64X 3的结果到底得多少,与刚才的估计相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4)指出:我们在计算时,可以用刚刚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自己计算的是否正确。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说明要求,请学生判断后,自己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进行笔算,与估计的结果进行对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说明要求,介绍方法:这类题在估计时,先把几十几看作与它接近的几十,再估算。例如,31X 6,31接近30,比30多一些,30 X 6得180,所以31X 6的积比180多一些;39X 6,39接近40,比40少一些,40X6=240,所以39 X 6的积比240少一些。
(2)学生照样子进行估算,并说说每一题估算的方法。
(3)分别算一算,再与估算的结果相对照,看是否相当。
(4)提问:掌握了这种估算的方法,有什么用处吗?(可以对笔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自的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号准下的多样性。
  2.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动物运动会情境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动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
提问:看到这个情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比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1)分小组讨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
(3)逐个出示相应的统计表,请学生们按要求,把结果填在表里。
3.组织学生们进行分析。
(1)提问;上面的两次统计一样吗?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一次是按比赛项目统计的,一次是按动物种类来统计的。)
(2)组织交流: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参加跳高的有5只,参加长跑的有8只,参加跳高的比参加长跑的少3只;参加长跑的比参加跳高的多3只。)
你从第二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加比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4.小结: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按照项目、参加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根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二、具体实践,进一步体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每位同学对所在的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调查:最喜欢的一类电视节目、一种球类活动。
(2)将每个小组的情况汇总,请学生们完成课本第97页的2个统计去。
(3)提问:第一个统计表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你从这个统计表里知道了哪些情况?
提问:第二个统计表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你从这个统计表中知道了哪些情况?
(4)根据调查的内容不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不同的两个统计表,也得到了不同的调查结果。提问:你还想知道我们班的什么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根据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展开调查,开展统计活动,再组织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形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想知道些什么?根据你想知道的结果,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
(2)请学生完成统计表:先把统计表的横栏补充完整,再根据横栏进行统计。
(3)集体订正,组织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全课小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统计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37:5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课本第94—95页,“想想做做”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练习,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你家里有电视机吗?
  组织讨论:你们想知道这方面的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对每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的台数和规格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回答,说明电视机是按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来确定规格的,54厘米即21英寸,64厘米即25英寸,74厘米即29英寸。
(2)请学生们展开调查,每2人一组分工合作展开调查,再汇总后,完成课本第94页的统计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刚才的调查统计,有设有使你了解到你想了解的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如果放假在家,你在完成了作业之后,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组织讨论:如果我现在想了解一下我们全班小朋友每天看电视和做家务的时间大约各是多少,那该怎样分类收集数据呢?
(3)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进行调查,并用方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教育学生在平时要常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2)组织讨论;根据这个调查表,怎样对这些效据进行整理,怎样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
(3)请学生们独立分类整理,并填写。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4.小结:
同是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表,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根据刚才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属相及出生月份。(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9页上的统计表。
(4)全班交流体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40:54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课本第96~97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设计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明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充分展示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每6人准备一个弹簧尺。
教学过程
活动前准备
  1、以自愿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记录,两人负责监督是否犯规,尺子是否是直的。
  2.每组准备一把弹簧尺。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引入:
  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指名演示。)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远?
  (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
6人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活动,进行测量统计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既定后由一人在起点固定住尺子的。刻度,另一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上的刻度记录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距离。
2.每6人一组,开始澜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汇总,填入课本第101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期末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43:43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复习1000以内的数和统计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期末复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的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本学期学习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经历数据整理和收集的同时,能进一步体验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0一9数字卡片、第3题插图、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的新知识.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把它们有条理的进行梳理,今天复习的是有关1000以内的数和统计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向左,依次说一说敷位顺序的排列情况。
提问: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
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2)在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
指出厂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万以内的数。
(3)在数位顺序表中写出657、972,指名读一读。
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4)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609、405。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说一说:中间有。的数要怎样读?
(5)再出示:320、900。
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拨数。)
指出:在计数上拨珠,要看清这个数的组成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
(2)出示;三百二十五、六百一十七。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o)
(3)出示:五百零七、九百零三。
①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②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中间有一个零?
小结: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出示:六百二十、一千。
①学生写数。
②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的个数不一样呢?
③请学生小结: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5.数的大小比较的复习。
(1)请学生将下面数轴填写完整。  
提问:相邻的两个数相隔多少,题中270比哪些数小?比哪些数大?310呢?
(2)完成复习第2题。
①用数字卡片o、2、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
②找出虽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再用数字卡片16、7,摆出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三、复习统计的知识
1.出示复习第4题中第一个统计表。
(1)引导学生看懂第一个统计表。
(2)提问:这个统计表所表现的是有关车辆的什么情况?表中的“合计”表示的是什么?
(3)请学生求出合计数。
(4)完成第(1)个问题。
2.再出示第二个统计表。
(1)根据第一个统计表,想一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出示第二个统计表,请学生说一说:第二个统计表还是有关什么内容的统计?与第一个统计表相比,什么没变?(总数投变。)
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结:虽然都是有关1月12日下午4时至6时校门口机动车辆过往的情况,但第一个统计表按车辆的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而第二个统汁表按车辆过往的时间进行分类的。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期末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46:06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  复习图形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99~100页,期末复习第5—9题。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米和毫米、确定和认识角等基础知
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尺一副、米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复习
1.长度单位的复习。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2)请学生比划l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在此期间提问:你的直尺大约是几分米?数学书的封面的宽大约有几分米?课桌的长大约有几分米?
(3)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铅笔长为多少厘米,橡皮厚多少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提醒注意:填写时应与相关的实物相联系。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复习。
(1)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①学生们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量线段、画线段的复习。
(1)说一说线段有哪几个特征?(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2)想一想:怎样用刻度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强调:要从。刻度量比较好。)
(3)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①学生们先按要求,画出两条线段。
②指名说一说哪条线段长一些。
提问:为什么4厘米长的线段要长一些?
三、方位知识的复习
1.出示期末复习第5题图。
(1)请学生们观察插图,找到哪一面是北面。
(2)请学生们分别说一说:小华、冬冬、小军、小芳四个小朋友的家在校的哪个方向。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他们各自的上学路线是什么。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四、角和直角的复习
1.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提问:直角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像第一幅图中的角叫什么角?为什么是锐角?
3.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在括号里补充合适的单位。
1.一棵大树高约28(   )。
2.一支钢笔长17()。/
3.一张床长约20(),宽约15()。
4.一根胡萝卜长约13()。
5.一根大头针长约26()。
6.一块玻璃厚4()。
二、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3厘米长15毫米的线段。
三、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
四、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期末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49:0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计算和验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又对又快地口算加、减法,还要能比较熟练地列出竖式进行加减法的笔算,并且能验算。
二、复习口算
1.复习口算方法。
(1)出示:
40+20=32-3= 15-8=  7+5=
400+20=  320-300=   150-80=70+50=
(2)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
(3)结合每一组口算提问:
①第一、二组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在口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②第三、四组分别是怎样算的?
指出:遇到像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1:52:00 | 只看该作者
(2)对有错的题目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注意了解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三、复习笔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口算方法,现在来算第11题的第(1)组题,看看笔算加法怎样算,请大家把这两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问:这两道笔算加法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每一题的十位上是怎样相加的,为什么第二题的十位上相加不得9呢?
比一比: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笔算加法,除了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之外,要特别注意,哪一位满十要怎样?
(2)学生练习第(2)组,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检查时注意强调退位方法。  
提问;为什么同样是用823去减,一题得4百多,而另一题则得3百多?
(3)学生练习第(3)组,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
提问:说一说每一题的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会不同?
(4)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笔算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哪一条?
2.总结方法:
列竖式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加法里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1)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来算第9题,每道题在计算之后,都要想一想怎样验算,用竖式验算一遍。
(2)学生们练习,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注意提问学生根据什么来验算,让学生说出验算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四、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插图,请学生看清图意。
提问: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
先分组讨论,再组织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应的板书出行走的路线。
组织学生估计;走哪一条路线会近一些呢?为什么?(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估计方法。)
(3)请学生们算一算近多少米,以证实自己当初的推断。
2.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
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
要集体订正时,提问,在求问题时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为什么先求二年级一班和三班一共有多少本?
(4)小结:我们在解答类似这样的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请学生们看题后完整在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些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120 - 40=   42+7= 49-5=
30+50=   38 - 9=230+30=
600+200= 650-50=  300+200=
720-500=700+300=400+600=
380-50=   20+500=4 X 8=
460 + 30=   3+60=1000-300=
300+50= 63+9= 54+9=
100-80=  3X 8=  40+600=
5X 7=32-4=770-70=
13+100=36+6=160  90=
二、列竖式计算。(第1、2题验算)
1.427+369=2.507-209=
3.459+237=4.612- 357=
5.604-158=6.699+245=
7.237+33+596=8.245+137+246=
三、解决问题
1.小红家有13只公鸡,养的母鸡比公鸡多7只,养的小鸡比母鸡少8只,小红家养了多少只小鸡?
2.商店有排球35个,足球31个,乒乓球的个数比排球和足球的总数少16个,商店里的乒乓球多少?
3.动物园里有6只大象,老虎的只数比大象的多7只,狮子的只数比老虎少6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狮子?
4.停车场有小汽车25辆,面包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5辆,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8辆,停车场有大客车多少辆?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期末复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四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2008-6-5 10:52:17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第四课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16~2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又对又快地口算乘法,还要能比较熟练地列出竖式进行乘、除法的笔算。
二、复习口算
1.复习口算方法。
(1)出示:
30X213X360X324X2
(2)请学生们一组一组地口算。
(3)结合每一组口算提问;
①第一组口算时,每一题分别是怎样算的?
指出:在用几十和几相乘时,可以把它看作几乘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②第②组的每一题,你是怎样口算的?这类题在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遇到像这样的题,我们要一位一位地乘,每次乘得的积要把它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2.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对有错的题目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注意了解完成的情况和正确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7 10: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