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学设计优秀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3、用——划出老太婆的要求的句子,用~~划出大海的变化的句子。
   4、完成表格。
      次数  老太婆的要求  结果   大海的变化
       1
       2
       3
       4
       5
  三、集体反馈,检查生字。
   1、出示新词,指读。
     强调:砖臣是卷舌音,纺是后鼻音。婆是上下结构,女中的横要平。
   2、读生字卡的词语。
   3、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4、找出含生字新词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读诗歌。
  五、小结:同学们,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我们下节课来细细体会。
  六、作业。
   1、抄写词语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
   2、导入: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体会。
  二、继续反馈,理解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渔夫救了一条金鱼,把它放了,金鱼为了报答他,说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渔夫把这个故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一次又一次地向金鱼提出要求,最后居然要当女霸王,金鱼很生气,把给他们的一切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2、同学们,老太婆到底提了什么要求呢?请大家拿出表格。
   3、集体反馈表格。
     次数  老太婆的要求  结果       大海的变化
     1    一个木盆    有了新的     微微起波浪
     2    一座木房子   有了一座新木房  发浑
     3    要做世袭贵妇人 成了贵妇人    不安静
     4    要当女皇    成了女皇     阴暗起来
     5    海上的女霸王  变回了原样    黑风浪,翻滚,奔腾,狂吼
  三、复述故事。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每次老太婆提出要求,海水有什么变化?他可能说明什么?对老太婆的愤怒、憎恨。
  五、讨论交流。
   1、你觉得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2、老头子是什么样的人?
   3、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样子?
   4、小结: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下场可悲。善良的人呀,也不能太懦弱了。
   5、总结全文:你想对诗歌中的人物说什么吗?你想对谁说呢?说说你的理由。
   6、师结:同学们,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下场可悲。善良的人,也不能太懦弱了。我们要用自己的劳动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六、分角色表演故事。
  七、作业。
   1、分小组演故事。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积累运用六
教学目标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词意思古今的差别。
   2.搜集、背诵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与现代文字、词、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培养阅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
   4.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中外古典名著,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养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5.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常见的古今意思差别大的字词和语序不同的常见文言句子。还可以准备一个完整、简洁、富有情趣的小剧本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中外古典名著的读书卡片。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自主诵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注意读出停顿、节奏和语气。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对句中几个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可先用符号标出,老师适时点拨,把这些字词的意思说清楚,并体会古文遣词造句精炼简洁的特点。
   3?按对话框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吾”、“余”是指“我”;“汝”、“尔”是指“你”;“曰”、“云”是指“说”。
   4?可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在语言实践中加深认识。
   5?拓展练习:教师出示另外的古今义有差别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尝试运用。
  二、语海拾贝
   1.自主读,抽学生试读,师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读出音韵、节奏美。
   3.说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你从中领会到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人格品质和蕴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5.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互助抽背,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三、互动平台
   1.师生一起回顾小学阶段课堂内外读过的古文,漫谈收获体会、疑难困惑、经验教训。老师相机点拨引领。
   2.同桌或小组合作,阅读“互动平台”的对话。
   3.启发学生结合本组课文《熟读精思》的学习过程,总结和交流学习古文的方法。(1)逐字逐句试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3)查工具书攻克难点,整体把握内容;(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4?交流文言字词意思的古今差别。先说“云”、“余”、“尝”等字词的古今义,再调动学生的古文积累,适度地延伸到其他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意思上。
   5?交流古文中有的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文的不同。先引导学生读懂例句,认识古文句子的语序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然后老师再提供例句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在学过的古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印正。
   6.师生共同总结、梳理古文的学法和古文字词句的一些表达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1.单元整合,激励阅读。
    (1)进入本单元学习时便布置任务:课内学四篇中外古典名著内容,课外必须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名篇若干,课内外结合,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2)阅读过程引领。比如在教学《熟读精思》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名家名著,并指引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对外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和认识,更需要教师的推荐、导向。
   2.学会阅读,交流卡片。
    (1)课内领悟方法,课外阅读实践。比如怎样读懂文言文,教师在课内应重点引导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喜爱的阅读资料,交流读书卡片的制作及归类整理的方法。比如提要类、摘抄类、心得类等等。
   3.成果展示,重在过程。
    (1)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陈列读书卡片,展示阅读成果。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前提下,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2)展示者应该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和介绍,也可以汇报阅读和读书卡片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
    (3)观摩者可以质疑问难,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教师在参与观摩评议的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因势利导,既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又必须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成果评选,重在激励。
    (1)可以将个人、小组的成果都归结成四个大组的评比。
    (2)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重。
    (3)将评选出的优秀读书卡片张贴在教室学习园地中,激励大家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目要求。给足够的时间,在学生读懂要求的同时,老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把握重点。
   2.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梳理改写方法。可以《马兰花》剧本为例,也可出示其他范例。
    (1)拟定剧名。改写剧本可延用原作题目,也可另创剧名。
    (2)剧情简介。简明扼要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场次写。每场可拟小标题。如《马兰花》“第十一场——深山里”。
    (4)人物对话。这是剧本的主干,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全靠人物对话完成。
    (5)背景交代。在剧本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等,都用“背景交代”的方式呈现,可放在对话前后,亦可放在对话过程中,用括号标示。
   3.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探索童话剧本的语言表达特点。
    (1)以拟人化方式呈现。因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动植物为主。
    (2)语言简洁明了,情感丰富。
    (3)语言口语化,贴近生活实际。
    (4)恰当运用标点符号,对营造氛围、烘托环境、塑造人物性格至关重要。
   4.教师强调本次改写的重点要求:
    (1)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
    (2)发挥想象,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的描写。
   5.互评自改。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习作,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同学的亮点,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自我完善,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6?评选出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全班展示。可用角色朗读方式,也可用演出方式展示。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阅读剧本,在疑惑处或感兴趣处作上记号,准备交流。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先自选角色,再分头寻找感觉,酝酿情绪,感情朗读。两遍过后互相评议,亦可变换角色再读。
   3.探讨童话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探究、发现剧本的体裁特点及一些创作规律,在生生互动中基本把握住小剧本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特点,为本单元“习作百花园”童话小剧本的改写作铺垫。
   4.童话剧表演赛。可以小组为单位,亦可自发组建剧组。淡化比赛结果,重在人人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在童话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领悟小剧本的写作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5、寻找幸运花瓣儿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接着写“我”两次去寻找五个花瓣儿的丁香,都没有找到;再写“我”第三次去找,在经历了许多次失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五个花瓣儿的丁香;最后写“我”找到丁香花后的感悟,明白了“幸运”的真正内涵。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和重点词句,如第15~20段中“我”找花的动作描写以及两次出现的“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意图,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幸运”的内涵;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并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联系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文中的“你”指的是“我”的同学。
  第2段:“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第3段:“只匆匆看了两眼”反映出“我”在看丁香花时的漫不经心。
  第5段:“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高,劲头十足。
  第7段:“悻悻然”指的是作者两次都没有找到五瓣儿丁香不满意的样子,和前面的“兴致勃勃”形成了对比。
  第8段:“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
  第15段:这一段写的是“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样子。
  第16段:“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第17段:“专心致志”:专心专意做某件事。
  第18段:“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看的花很多,看得也很仔细,一朵一朵地在寻找,同时“我”的心情也在失望与希望中起起落落。
  第19段:这一段进一步说明了“我”寻找得很专心,除了五瓣儿丁香,其余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第21段:在经历过无数次失望过后,“我”已经开始失去寻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决心了。
  第22、23段:从“忽然”、“情不自禁”等词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寻找到五瓣儿丁香时激动、幸福的心情。
  第26段:“茫然”:完全不知道或是失意的样子。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可是,正当“我”找到了五瓣儿丁香后,对于“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幸运而茫然,并进而引起了“我”对“幸运”的深思。
  第27段:“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物特别有兴趣,因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
  第28、29、30段:这几段是作者寻找到五瓣儿丁香后,对“幸运”的感悟: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那就是幸运。学生在领会这几段话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课后第1题: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应渗透在学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时的心理变化过程,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什么是幸运”。在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课后第2题:文中反复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后第3题:这些词语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都理解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任选两个词语练习说话或写话。
  选做题: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谈谈自己对快乐的看法。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看法肯定不一样,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吗?)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抓住“我”的心理感受,理清文章线索:
  (匆匆看了两眼)漫不经心→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失望与希望的相互交织更替→(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激动→茫然→深思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每次“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重点指导第15段、18  ~23段,28~30段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5?“我”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幸运”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感悟升华
  1?在作者的眼里,“幸运”指的是什么?
  2?在你的眼里,“幸运”又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积极、正确地引导。
  3 老师提供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抄写。
  四、回归文本,熟读成诵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或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
  2?教师总结。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乌丢丢的奇遇》等多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真正的幸运在等待着有资格享受的人。——斯维托尼乌斯
  幸运的机会好像是银河,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是不明显的,但作为整体的出现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许多细小的必要元素,最终都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条件。——培根
幸运并非没有丝毫的恐惧与烦恼。——培根






26、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很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材简析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我”,发挥的能量也许是有限的,但是由这无数个“我”所构成的“我们”,却创造了无限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我”的重要性。
  课文题目“我很重要”,非常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为了充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通过现实对比提出问题——“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为了表明“我”的重要性,接着作者从亲情、友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阐述,有理有据,真挚感人。最后三段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诫人们,要珍爱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去奋斗去创造,真正认识到“我很重要”。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流畅,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和激励性。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去学习作者的说理方法,重点是要感受“我的重要”,感受生命的价值,树立勇于直面人生的信心和决心。
  建议本课教学时间为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2段:课文开篇就用三个对比,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看法:作为一个微小的“我”与广大的社会相比,“我”是微乎其微的,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我”很重要。为什么要提出反面的观点和认识呢?这正是作者要反驳的观点,是为了引出下文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第二段作者就非常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教学本段,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对比下:“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答案是两种: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其实重不重要都有理,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老师不忙给予回答,而应让学生阅读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第3~8段:这部分作者是从亲情来讲“我”的重要性。这部分语言深情,感人至深,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三种情况下,母亲所表现出来的亲情作为感情抒发点,道出了在这无法承载的亲情下“我”的重要性。说到亲情,谁都为之动容,教学这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母爱那么沉重而深情,是因为“我”在母亲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9、10段:这部分作者从友情来阐明“我”的重要性。作者把友情比喻成沙漠中的古陶,非常形象而贴切地道出了“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第11、12、13、14段:这部分作者从工作和事业来阐明“我”的重要性。这部分作者用多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语言抒情豪放,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景,阐明了“我”对于“我”的工作和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本段要读出感情,体会意境,感悟“我”的重要性。
  第15、16、17段:这部分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再一次阐明“我”很重要的观点,并与1、2段照应,反驳文章开头片面地看待问题的错误观点。这部分语言中肯,富有激励性,使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努力着,奋斗着,我们就很快乐,“我”就很重要!
  教学设计参考
  一、学习课文1~2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1?教师引言: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同学们,你们认为:构成社会的一个个“我”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呢?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2?学生各抒己见。
  3?师评: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作者想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呢?(板书课题:我很重要)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明“我”很重要这个观点的?
  二、学习课文3~14段
  1?默读划分层次。(3~8段为亲情,9~10段为友情,11~14段为事业。)
  2?思考:作者写亲情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的呢?(从“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这三种情况下,母亲的表现来写亲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3~8段,通过学习比喻、夸张、反问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从中体会“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
  4?有感情地朗读9~10段,读出朋友之间的情感,理解朋友如沙漠中的古陶一样的珍贵,从中体会“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5?有感情地朗读11~14段,读出作者畅想的意境,感受“我”的事业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6?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亲情、友情、事业三方面来阐明观点的方法。
  三、学习课文15~17段
  1?把最后3段与文章1、2段作照应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部分,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最后3段,真正认识“我”很重要。
  四、结束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通过多方面举例,充分阐明自己观点的说理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我很重要”的事例。
  4?教师总结。







27、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3?品味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4?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意;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教材简析
  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1934),因同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我的信念》是这位伟大的女性和着名科学家在晚年回顾一生时所写篇章,展示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以及作为女性的兴趣、爱好和情操。她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她对荣誉、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从这一点出发,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正是她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我们从她的回忆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课文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语言质朴,感情表达真诚,夹叙夹议。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难点是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事业成功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第2段:“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以蚕的结茧作比,说明自己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鞭策:鞭打,用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第3段:回忆50年的历程,记叙自己求学和从事科学研究是专心致志的,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4、5段:记叙夫妇二人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纯粹:单纯地,单单。奢望:过高的希望。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第6段:年纪大了,学会了温和,更加热爱生活。
  第7段:记叙自己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课后第1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可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在边读边思考中领悟“我”的信念,并指导背诵第1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课后第2题:(1)句中,讲求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2)句中,科学家更像一个小孩儿,是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趣导入
  1?彩屏显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插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纪录片)。
  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的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3?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二、导读感知
  1?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
  3?梳理信息。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
  (1)默读、搜集、筛选。
  试着用词语概括居里夫人的思想、行为特点。如: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着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沉醉科学(板书)
  (2)归纳、整理、分类。
  ①思想观念  ②工作态度  ③环境要求(板书)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
  三、品味语言
  1?有感情地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最有感触的或是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巨额财富的无私奉献精神。或是从做事“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的信念受到启发;或被“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人生信念深深感动。)
  2?这些语言没有具体形象的描绘,却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给我们生活的启迪,让我们来理解这种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朴素而平实;句子启迪人的思想——富有哲理。
  3?默读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思考体会它们的深意。(有些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画出课文中自认为暂时难以理解其内涵的句子。)
  参考: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
  ②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  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③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
  4?小组里质疑并相互解答。小组里不能解决的疑问再在全班提出解答。(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读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过去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居里夫人坚忍不拔,抛弃财富,献身科学等伟大的人格。让我们在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中,以此为楷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居里夫人伟大人格的光辉照耀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人类事业。
  五、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居里夫人的材料,用其中的一两个材料说明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写成一个小片段。






28、毕业赠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学习课文针对性强,用语得体,有真情实感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胡适的有关资料;
  学生: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教材简析
  临近毕业,同学们往往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大家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感情的平台。本文是胡适先生1929年在中国公学18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它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以启迪。
  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不要抛弃学问。全文思路清晰,行文流畅,层次分明。即:提出赠言→论说学问的重要性→指出怎样做学问→表达希望与祝愿。
  学习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不要抛弃学问”的重要性,同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表达情感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提出赠言,揭示中心话题:不要抛弃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第2段: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在这段中,有一个句子能凸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
  第3~6段提出怎样做学问。作者在这一部分中采用“总分”式就做学问表达的看法是: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
  第7~9段表达了作者的希望与祝愿。
  教学设计参考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生互相交流所搜集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2?谈感受,师激趣:同学们,时光易逝,日月如梭。一转眼,你们就将小学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别和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在离别之际,一定会有许多内心的话要倾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先生给学生的《毕业赠言》。
  3?揭题,读题。
  二、读悟结合,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归纳本文讲了哪些内容,并自由交流。
  3?师生共同梳理,理清层次。
  三、探究课文,感受写法
  1?鼓励学生重点读“论说学问的重要性”和“指出怎样做学问”两部分内容。
  可让学生在读中抓住有关词句探究胡适先生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从而明白应该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间坚持做学问。同时,可让学生在为3~6段分层的训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体会这部分“总分”式的结构方式以及“事实论证”等表达方法。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学习的理解和体会用自己的话组成能浓缩全文内容的警句。如“抛弃学问便是毁了自己”等。
  四、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交流学了本文后的收获、体会。
  2?说说毕业赠言可以有哪些形式:
  可补充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赠汪伦》等诗让学生诵读,体会所表达的情感。
  3?试着从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赠言。
  ①给最要好的同学写赠言②给最喜欢的老师写赠言
  ③给母校写一篇留言辞。





积累与运用(七)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2?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能正确理解运用。
  3?掌握“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4?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共安排了六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二是通过朗读,背诵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激励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三是在交流互动中强化“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是通过开展“回顾与展望”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的能力;五是运用学过的方法,写自己想写的话题,或回忆,或憧憬,或交流;六是通过自主阅读短文,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阅读文章要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去理解和体验,掌握“个性化阅读”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用3~4课时。
  解读与提示
  “温故知新”:旨在培养学生体会并发现用了“像”、“好像”的句子并不一定都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想象、联想,有的表示人们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感觉。建议让学生先通读全部句子,判断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再总结出规律,然后让学生分别举出用了“像”、“好像”的句子是比喻句和不是比喻句的例子,分组比较读,掌握各自的特点。
  “语海拾贝”:旨在让学生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建议让学生自读自悟,悟出句子的含义,便于理解记忆:第一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讲了书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书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句告诉我们读书要求甚解,要读懂书中道理,与人交流要用自己的见解说服别人。然后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老师也可适当补充,以加深理解。
  “互动平台”:旨在让学生感悟体会“个性化阅读”的实质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议让学生自读对话,交流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明白读书切忌人云亦云,要用心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原来学过的课文,进一步体会“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和意义。
  “综合性学习”:立足于小学毕业前的“回顾与展望”,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中难忘的情景和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留恋之情。教学时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毕业前夕的“话别会”,筹备时间可长一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组准备,再由学生干部承担活动主持,特邀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参加本次活动,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生活需要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习作百花园”:让学生自读这段话,先提炼出写作内容和要求,再进行习作。
  1?内容:写什么?或写出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或写出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或写出想对谁说的心里话,还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其他话题,关键是要围绕“临近毕业,告别母校”这个特定的时间和范围来写,所写内容应与学校生活有关。
  2?要求:自拟题目,主题集中,内容具体,感情真挚,500字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5 15: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