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学设计优秀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呀!”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天窗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教师: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 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 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 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 教师抽读。
   4. 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 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 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 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 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 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 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 进行了解。
   3. 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 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 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构思习作。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 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 小组内互相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21、熟读静思(节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朱熹的音像资料、挂图等;结合综合性学习要求,推荐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名著名篇。
   学生:搜集古人关于治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参考
  一、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
   1?回忆引入: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观书有感》引入,即“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让我们领悟到:只有多读一点好书,才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齐读题目——《熟读精思》。
   2?初解题目: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学生可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如:要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同时要精心思考课文的意思。)同时理解到“熟”即熟练,“精”即精心,细致。
  二、初读课文,提出困难
   1?提出困难:那么朱熹是怎样具体谈论“熟读精思”的呢?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普遍困难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容易读通顺,二是理解意思有难度。)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2?共商办法: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想想怎样来解决这些困难?
     (比如: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读好停顿;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难词难句;和同学展开讨论等等……)
  三、合作交流,解决困难
   1?自学克难:学生根据如上办法,小组合作,理解难词难句,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尤其注意读好停顿。
   2?练习朗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方法如:
    (1)抽生展示读:检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真实的朗读状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和评价。
    (2)探讨难读句:对于一些易错的,不好停顿的,有朗读争议的句子,展开读法探讨。如这些句子:
      ?多音字需根据意思确定读音:“须整顿几(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理解意思才能读好停顿:“将书册齐整顿放”,“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3)老师范读或教读。
    (4)学生再自由练习和展示读,可以个人展示,可以小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赛,形式可以根据练习的需要而定,务必达到“熟读”的程度。
   3?理解大意:直译者当充分肯定,达到意译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理解每句话和全文的大意即可。可这样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1)难点释疑:提出小组讨论后还不理解的地方(此处应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包括感知词语古今义的变化)。
      整顿: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顿纪律、作风、组织等等。
      正身体,对书册: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
      仔细分明读之: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2)自由练说:自己练习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不懂处还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释义交流:请学生叙说文言文的大意,在师生共同评价中达到人人理解的目标。
   4?齐读课文:理解了大意,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联系实际,领悟内涵
   1?理解段意: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题目,三个段落分别侧重讲了什么?(习惯,熟读,精思)
   2?畅谈感受:目的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最触动自己的语句的感受。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或他人的事例来谈,正面或反面的事例都行。教师应重点关注的“点”如下:
    (1)怎样熟读:“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熟读的好处:“久远不忘”;“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3)精思的前提:“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精思的关键:“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练习背诵:再读课文,熟读精思,自由背诵第2、3段。
  五、拓展积累,读记治学名句
   1?名句回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治学的名句,引导学生回忆。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读记名句:出示课后题中的三句话,学生理解、朗读、记忆。
   3?结束语:希望同学们把这些名句,把朱熹的“熟读精思”的观点牢记心间,也祝愿同学们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堂课上,同学们还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学习《熟读精思》的感想,下课后,请大家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再互相交流交流。




22、空城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预设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脉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感受诸葛亮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准备
   重温《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激情导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支歌?吧……?
    (师生共同欣赏《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支歌把我们带入了一段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支什么歌吗?
  二、新授
  (一)解题、阅读定向
   1、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本书?
     教师小结:《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品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历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著作除本书外,他还与施耐庵合写了《水浒传》。
   2、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之中,你们最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计”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你知道哪些?
    学生纷纷回答:苦肉计、调虎离山、金蝉脱壳。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它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呢?学完课文,你们将会明白。
  (二)检查预习
   ?1、大家都预习好课文了吗?在预习中,你有没有碰到不理解的词句?
  ?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 (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
  (三) 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
     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
     ——兵临城下。“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
     发展:临危之际,诸葛亮开始使用妙计。
     高潮是什么?
     板书:
     (一)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
     (二)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
     (三)高潮 司马懿中计
     (四)结局 诸葛亮释计
     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
  预设目标
   1、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了解《三国演义》
  教学预案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故事情节
  ?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 1、通过情节分析人物
  ? 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 (1) 开端 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 (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 (2) 发展 诸葛亮临危施计: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 高潮 司马懿中计: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 (不信——为什么?→望——见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据?→退——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 (4) 结局 诸葛亮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 ?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
       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
     A. 学生讨论
     B. 小结: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
     明确:1.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2.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原因:“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 (5)教师对本环节小结: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6)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
    ?(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六)学生讨论拓展
 ? 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
  ? (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
   ?(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三、知能迁移
  ? 今天,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
  四、小结本课
    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练习
    文后练习四。

  板书设计:
                 空城计
                 罗贯中





23、天上偷来的火种
一、教材选择
   《天上偷来的火种》是新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取材于希腊神话,讲述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没有火,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不顾宙斯的阻挠,从阿波罗驾驶的太阳车上偷取了火种。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忍受着几个世纪的可怕刑罚,终于被海格立斯搭救,获得了自由。我之所以选择这篇教材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文本内容精彩有趣,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根基,更是世界文明的发源。而我们的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较少接触此类读物,对于希腊神话故事,学生大多只是略知一二。《天上偷来的火种》是一个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的精彩故事,文本语言浅显易懂,却蕴涵着无穷的精神内涵,它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引领学生感受精神实质
     希腊神话经历了时代变迁和历史风云,她几乎成为希腊乃至欧洲一切文学和艺术活动的基本素材。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近希腊神话,引导学生认识:神是没有的,然而反映历史、反映文化,反映人类精神风貌的神话故事却是美好的、永恒的。
   3、教材注重人物语言刻画,尝试拓展学生语言训练
    《天上偷来的火种》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的描写反映人物仁爱善良、智慧机敏、顽强奉献的精神。丰富的人物语言不同的表达形式也可作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操练中提高表达能力,感悟人物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把握魂魄
     每一篇教材都有它独特的魂魄,也就是精神所在。要做到把握魂魄,首先是通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找到震动读者的文本精神。《天上偷来的火种》讲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甘愿忍受酷刑的故事。作为神话故事,它有记录人类追求生活的无限理想和希望的美好意愿,也有人类在自身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贫乏的时期所创造出的文化的局限性。如何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这个正义、善良、智慧、仁爱、顽强的形象,并把这种形象典型化,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普罗米修斯是一个神,他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酷刑。其实这种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奉献一切的英雄形象是我们人类才特有的精神美德。“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这一类人物的精神诠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在对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的同时感悟到人类才是这种精神的真正代言,那无疑能把学生的审美能力、批判能力领向更高的境界。
   2、理清脉络
     课文以火种为线索,按“无火——盗火——受罚——获救”的脉络展开,情节性很强。文中分两处提到人类无火到有火的不同生活状态,提出“有了火,人类进步多了。”这交代了普罗米修斯要把火种播撒人间的原因,也表现了普罗米修斯正直、仁爱的精神品质。普罗米修斯盗火与受罚是故事的两个关键情节,分别反映了普罗米修斯机智、顽强的精神。
   3、剖析重、难点
     在把握了文本精神、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
    (1)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正义、善良、智慧、仁爱、顽强的形象。
    (2)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精神基础上,感受“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了真理、文明前赴后继的正义之士的精神归结。
   4、分析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每篇课文的语言都有其特性,有的流畅平直,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朴素简洁,有的华丽优美……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文字比较通俗,在文本中比较有表现力的是这样几处,思考在这些地方可否设计一些语言的训练点:
    (1)人类没有火和有火的两节。“没有火……没有火……”、“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是否可以通过朗读、引读感悟“火”对于推进人类文明的作用。
    (2)普罗米修斯与宙斯的两处对话,反映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这两组对话第一组是没有普罗米修斯的直接语言的,是否可以在这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语言,既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转述——直述”的表达能力,又感悟人物的仁爱、正直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这两组对话用了描写人物语言的三种不同表达形式,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刻画人物精神时的作用。
    (3)文章12、13节表现的是普罗米修斯不畏残暴、勇于献身的精神,12节分三层告诉读者酷刑有多可怕,13节则是刻画人物顽强忍受的过程。此处的朗读设计应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内心感受,体会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的精神力量。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预习时能读通课文、了解文本大致内容,也会做一些拓展阅读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
   2、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3、基于两年多的训练,我班学生的整体朗读能力比较强,个别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力好。

  四、教学目标
   1、能读清神话故事中的外国人名、地名:普罗米修斯、阿波罗、宙斯、海格立斯、高加索山等。联系上下文理解“暴跳如雷、挽弓搭箭、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的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正义、善良、智慧、仁爱、顽强的精神。
   3、在感悟普罗米修斯精神基础上,感受“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为了真理、文明前赴后继的正义之士的精神归结。

  五、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反思感受
    有了对教材的全面分析,吃准、吃透文本内容,我才开始着手设计教案,短短三十五分钟的课,要找准训练点,选择有效的手段引领学生阅读体验。“体会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成为整堂课的抓手,把训练的手段围绕这点进行设计,就能达到去繁就简的目的。现在,我就着教案和媒体,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设计、学生反馈以及我的反思感受。

  一、整体感知
  (一)谈话引入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组表演,希腊神话中的神由演员扮演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场景向全世界人民诠释了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根基,更是世界文明的发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初识几位神。
  (二)把握主要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故事中的几位神的姓名,划一划。
    2、读好这些神的名字。
    3、能否试着把这些神的名字连起来把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4、出示主要内容读一读: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没有火,一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不顾宙斯的阻挠,从阿波罗驾驶的太阳车上偷取了火种。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忍受着几个世纪的可怕刑罚,终于被海格立斯搭救,获得了自由。
      整体感知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了解《天上偷来的火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初步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基于阅读拓展的基础,学生基本讲清几位神之间的关系。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还不能一下就做到明确、完整、简洁。由于刚刚开始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还是有一个训练过程的。
  二、了解人物形象特点
   1、普罗米修斯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忍受了几个世纪的酷刑,那他为什么要把火种传播给人类呢?从文章中找一找相关的内容。
   2、读文章第二节
     神话是人类在自己还比较幼稚的时候创造的一种文化,但它却在有些内容上与科学考证不谋而合。确实,在人类历史上有过这样一段无火的日子。它有多长,至今科学界仍有争议。但那一定是一段极其漫长的岁月,或许是几个世纪,几十个世纪,甚至几百个世纪。再读,注意读好“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3、而自从有了火,读——第八节
     是啊,有了火,人类的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引读——
     故恩格斯说:“火”把人和动物界分开,“火”是人类历史之开端。
   4、正因为火能带给人类希望与光明,普罗米修斯要把火种传播给人类。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正义的化身,而他正义的形象就是通过语言与行为的描写来展现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交锋的两组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同桌互读,注意一点,在第一组对话中,普罗米修斯的语言是被转述了,请你依据前面读到的内容,展开想象,补上直接语言。
     请一组去掉提示语,直接对话,注意读出人物的态度。也要注意读出提示语仍在的感觉。
   5、读了这两段对话,从他们的语言中,你感觉普罗米修斯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普罗米修斯——善良、仁爱、坚定
     人类无火到有火是文明的变革,这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朗读感受火带给人类的希望与光明是多么重要。
     请学生把“他去见宙斯,请求他把火赐给人类。”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语言表述既训练了“转述——直述”的能力,又通过练习体会了普罗米修斯播撒人类文明火种的仁爱、正直之心。
  三、体会人物精神
   1、普罗米修斯善良、仁爱、坚定,在人类心目中,他是一名英雄。而作为一个为人类带来希望和文明的英雄,除了善良、仁爱、坚定,他身上还具备怎样的精神?边默读5、6、12、13节边思考。
   2、学习“智慧”
    故事题目叫《天上偷来的火种》,一个“偷”字,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智慧所在,读好这两节,说说你在哪些地方努力了,让听者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聪明。
    普罗米修斯把火星保存在苇杆内带到了人间,从来没有见过火的人类惊异万分——引读第七节。
    人类自从有了火——引读第八节。
   3、学习“勇敢、顽强”
    出示文章12、13节,普罗米修斯为了把火种传播给人类,甘愿被锁在高加索山上,接受可怕的刑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和学生配合读,老师读12节的内容,学生读13节的,注意老师的手势,什么时候让学生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起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坚韧不屈。
    “更没有对自己做过的事说半句懊悔的话”因为他曾经对宙斯这样说过——
   4、终于有一天,大力神海格立斯经过高加索山,读——
     普罗米修斯的智慧表现在一个“偷”字上,学生通过自身努力的朗读体验,表现普罗米修斯的机敏。
     文章12、13节表现的是普罗米修斯不畏残暴、勇于献身的精神,12节分三层告诉读者酷刑有多可怕,13节则是刻画人物顽强忍受的过程。此处的朗读设计就是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而进行的:普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索锁在高加索山上,他忍受着;日晒雨淋的折磨时,他忍受着;鹫鹰的啄食下,他忍受着。多次的强化朗读,有效调动学生内心感受,体会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的精神力量。
  四、领会精神
   1、普罗米修斯,这位为了人类的希望与文明而甘愿献身的英雄获救了。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的形象。而在我们真正的人类世界,在各个领域,也有许多人被我们敬呼为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他们有: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哥白尼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江姐
   2、请用几句话写写他们被称为“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的原因。
     小结:确实,他们为了普及真理,为了传递希望,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各种煎熬,甚至付出生命,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普罗米修斯。 
     这个部分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是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但他的精神却是我们人类社会所拥有的品性。哥白尼创设了“日心说”,把人类从蒙昧的神学观中唤醒,开创了科学观的视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共产主义学说,而江姐等革命志士则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人类普及真理,为了传递希望,为了播撒文明的火种甘愿忍受各种煎熬。学生通过对普罗米修斯形象的体悟,已能感受英雄身上具备的品质。再引申到“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感悟上就比较水到渠成。

  后记:一堂课是一次就文本的解读
     一堂课是一次与学生的对话
     一堂课是一次对自我的认识
     我要做的是
     认真——读用心——说清醒——识






24、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4、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5、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重、难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区别鱼和渔。
   2、介绍: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作者是普希金,他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充满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6: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