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32|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学设计优秀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学设计优秀下载(第十二册)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1、夏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夏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能按照课后练习的批读要求,边读边思,边作旁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密西西比河的美丽风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密西西比河风光的资料。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疏通字句。阅读相关课外书。
  教材简析
  本文是着名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名作。本文节选自浪漫主义小说《阿达拉》的序,主要描绘密西西比河两岸艳丽多彩的美洲原野风光。作家笔触细腻,用散文诗式的语言赞美着密西西比河:在广阔浩渺的荒原上,一条河流如万马奔腾般奔流着,无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在她的两岸繁殖着……这篇作品受到各国读者的青睐,人们对此评价说:“夏多布里昂以他的如椽巨笔描绘了美国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粗犷原始的蛮荒之美,令千千万万读者心醉神迷。”
  文章开头的一段是对全文的综述:“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这一段总写了密西西比河给人的印象。在课文的2、3、4段,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岸和东岸风光的特点。第2段,作者主要写西岸风光。“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读到这里,我们的眼前自然会出现一幅芳草碧连天的壮阔景象。接着,作者用舒缓的笔调描绘了西岸静谧的风光——“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读到这里,那自由自在的逍遥场景便跃入眼帘;“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劈”、“游”、“卧”几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了野牛的闲适与安逸。第3段,作者笔下的东岸风光是热闹的。“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如果说第3段侧重植物的描写,那么第4段则侧重写东岸的动物。
  最后,作者进行了总结性的描写。“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作者为前面的对比作了综述。然后,他赞叹道:“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这里,作者用丰富而优美的语言,将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总体印象。这一段是文章的总起,也是文章的中心段。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了解这一段的作用,理解“风光旖旎”的意思。“旖旎”一词运用范围不广,要让学生会读,并知道在什么地方用。
  第2段:这段写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美丽风光。主要写了草原的广阔和野牛的闲适。“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想象草原的景象,感受它的魅力。“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抓住几个动词,体会野牛自由自在的快乐,“长髯”一词,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要适当提示。让学生通读此段,感受西岸风光的静谧。
  第3、4段:这一部分,作者着重写了东岸风光的热闹和喧嚣。随着风光特点的变化,作者的笔触也开始活跃起来。第3段主要是写植物的葳蕤丰茂。“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写的是植物的数量众多;“茁壮生长,高耸入云”,写的是植物的生长状态。这里,作者罗列出植物的品种:“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槭树”、“鹅掌楸”、“木兰树”,让学生找找这里写了哪些植物,了解作者罗列出它们名字的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东岸植物的茂密景象。这里,作者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拟人的手法赋予了东岸植物鲜明的性格,让木兰树的特点更加突出。第4段写的是动物,有的词语学生见得少,作者的构词手法也与从前的文章有一些区别,因此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句子。如“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等词句,要让学生完全读通,掌握句子的语法停顿。学习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5段:这部分是对前面的总结,“河的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仍然是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两岸风光的不同特点。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体会词语,进一步理解全文。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总体感受课文,通过朗读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通过背诵去积累词句。
  课后第2题:这是课文的自学提示,课文的风光描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
课后第3题:目的主要在于积累。这几个词语表现力丰富,对丰富学生的语汇有很大好处。



4、黄山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材简析
  本文是着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近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 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  ,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
  教学设计参考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第一题,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黄山松为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积累古诗名句。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3?动笔,写作,讲评。



5、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送别》,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
  生:我知道,它的名字叫《送别》。
  师:对,这就是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系列小说《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曲《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啊。今天,我们来学习林海音的另一篇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
  (板书课题)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脑中出现的是在冬天暖暖的阳光下,一队骆驼缓缓的走过……
  生:一只只高大的骆驼走在冬天里的阳光下,洒下一路铃声……
  生:……
  二、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的童年生活。
  生:我知道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几个片段。
  师:哪些事情呢?
  生:看骆驼咀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看骆驼脱皮毛。
    关于铃铛的遐想。
    怀念骆驼队。
  三、品读感悟。
  师:在刚才的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品读感悟,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师:在刚才的自主合作学习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了。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我喜欢课文中描写作者看骆驼咀嚼的这个片段,小英子在学骆驼咀嚼时的样子很可笑,写出了小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很像我们。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它描写骆驼的样子很细致,使我懂得了写文章要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
  生:我喜欢的是关于铃铛的联想的这段,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同时也写出了孩子天真烂漫,富于幻想的特点。
  师:是呀,大人的总是比较客观,在他们眼里,驼铃响是为了驱赶狼,而小英子却不同,她觉得是拉骆驼的人是因为旅途太寂寞,在漫漫黄沙里摇响铃铛可以增添情趣。同学们说的精彩极了,好,大家继续畅所欲言。
  生:我喜欢作者问妈妈骆驼的去向,妈妈回答不上来,骂了她这一段。它让我想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不明白的事情,可大人对我们的发问却没有太大的耐性,不但没有好好引导我们,反而是对我们加与训斥,结果我们怕了就不敢问了。
  师:你说的话真令我感触,说到这里我也很惭愧,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可是对孩子的问题往往因为工作太忙的缘故,没有好好的去引导他,有时候甚至很不耐烦的呵斥他。爱发问是孩子的天性,也许我们无意间的一声呵斥,就把一个伟大天才给扼杀了。现在真的觉得大人真的应该多走近孩子,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好,谢谢你说出了孩子们真心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提了一个醒了。
  生: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它写出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时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转眼间童年也会离我们远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美好时间,珍惜美好童年。
  生:……
  (品读、欣赏优美文段)
  四、拓展延伸
  师:光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林海音的这篇优美得散文正向我们揭示了这个主题。学习了这篇散文,你又想到自己童年生活中那些有趣或者难忘的经历呢?
  (同桌互相说说,再派代表汇报)
  生:我想起了五岁那年,有一次妈妈买了西瓜,我谗极了,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把西瓜籽也吞进去,妈妈说西瓜籽会在肚子里生长,把肚皮撑破的,外急得哭起来……
  生:我想起九岁那年,我看《猫和老鼠》的卡通片,看到猫披着一张毛巾居然能当翅膀飞起来,我也就披着床单学着猫的样子,站在衣柜顶上飞下来,结果把自己摔惨了。
  师:你的冒险精神真令我钦佩哦,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鼓励大家要又创新和实践精神,但也要注意安全,因为生命无价啊,你明白了吗?
  生:知道。
  生:我也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傻事,那是过春节的时候,我看到过年这么热闹,怕它过去,就死活不让家里人把日历撕掉,以为这样就可以永远留住春节。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了林海音这篇写她童年往事的散文,还听到了同学们好多真真切切的童年趣事。童年的故事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往往就多了几分色彩。童年是美好的,可它有是匆匆易去的,所以才令人难忘。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我们的美好童年,让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后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并写写自己的童年往事。

  附: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关于铃铛的遐想
                   看骆驼脱皮毛
                   怀念骆驼队




6、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写人文章的学法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描写。
  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曲是多么美妙动听,可是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而一个别人认为是音乐白痴的人却能在舞台上演奏,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老教授)
    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对于这样一篇写人的文章,该如何学,相信同学们自然心中有数了,该如何读,如何画批,请你用行动回答老师吧!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
    ②“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3)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三、拓展:
    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选一)

    (真诚有爱心的老教授  勤学苦练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对老教授说(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你真幸运,遇到了伯乐),我更想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四、升华: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王老师也希望六(1)班的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板书设计: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
                 敬佩感激




7、学会聆听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读通课文,交流听音乐的个人体会。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
   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
    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
    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
    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26: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
    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



8、回忆爸爸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最让人感动的部分。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海明威的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一、介绍作者,激发兴趣
    1?读题,引入课文。
    2?看“课文链接”,了解海明威的生平,介绍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检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讨论
    1?爸爸在写作上给了“我”哪些指导?自由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2?从爸爸对“我”的写作指导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议一议。
    3?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想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四、完成练习,拓展升华
    1?完成课后第2题。
    2?根据课后第1题的要求写一个小练笔,回忆一下自己的写作经历。

  板书:
                 回忆爸爸
           不能忘怀  鼓励与指导  常常想起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标
   1?体会“递进关系关联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名言佳句。
   3?借助“互动平台”,学习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4?在口语交际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游览见闻。
   5?在习作时,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从这几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说几个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背诵记忆。
  三、互动平台
    自读互动平台的内容,结合课文说说“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自主学习园地
   1?为了克服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
   2?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了解要求。
   2?和同学谈谈看电影或电视的收获。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自己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内容,交流感受。
   2?动笔;讲评。


9、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二、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指名朗读第1段。想想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
  三、细读分享,深入理解
   1?“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2?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农民拿来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这与“龙鸟之争”有什么关系?
     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词句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四、整体感悟,交流启迪
    引导学生读最后部分。科学家取得了这样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回顾过去,他们经历了无数冷嘲热讽,在100多年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终于取得了成功。读这一部分,你会和科学家们一起激动、一样快乐。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迪。
    此时,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板书: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引发争论
                理论来源
                找到证据
              得到证明坚持探索




10、企鹅爸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企鹅爸爸是怎样呵护小企鹅的,感受企鹅爸爸坚韧伟大的父爱。
   3?体会课文的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7 02: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