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第六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学生观看录象,谈自己的体会
(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①(点击彩塑)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4、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二、        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五、板书设计
                     位置    甘肃敦煌

14、莫高窟  彩塑    栩栩如生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壁画    宏伟瑰丽
课后反思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       
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3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5 "祖先"该怎么理解?

6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2 指名读, 生评议.
3 齐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1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2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3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4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5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长城       不朽诗篇
15、长城和运河
                                      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       动人诗篇课后反思       


积累与运用(三)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词。
4、完成本单元习作。
5、在读、背记中形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6、在说、听、评中形成口语表达训练习惯。
重难点、关键、
1、学会使用拟声词。
2、积累叠词。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4、进行写作能力训练。
课时划分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并学会拟声
2、积累叠词
3、编写广告语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学习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
2、指名分句朗读。
3、你发现了什么?
4、你还能用上哪些象声词描写水流?(哗啦啦,哗哗哗)
二、学习语海拾贝。
1、指名分列朗读。
2、全班齐读。
3、发现规律。(词语为四字叠词)
4、学生举例“AABB”。
5、师指名举例,适时予以肯定。
6、全班再读词语。
7、听写词语。
8、同桌互批。
三、编写广告语。
1、指名读题。
2、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里?
(2)为什么?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
4、反馈:训练口语表达。
(每组选举一位同学发言)
5优秀发言(示范)
6、自主编写“广告语”。
7、将你的广告语念给同桌听,互相修订。
8、指名发言。
(师生共评,适时修订)
9、展示优秀广告语。
四、课堂小结
师小结:请给我们的家乡编写一些优秀的广告语吧!
五、作业
1、摘抄“语海拾贝”
2、编写家乡广告语。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
2、自主修改习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香港夜色。(播放课件)
2、指名说说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播放课件)
3、那么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你们仔细观察了吗?
指名说说你观察到的地点。
二、指导本次习作。
1、指名读题。
2、小组交流。
(1)你观察了什么地方?
(2)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3、指名发言。
4、师生适时补充。
5、师点拨: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生作文,师巡视。
四、作业布置。继续写作文。


第3课时
一、完成习作,修改习作。
二、将修改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三、同桌互批习作。



第四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课文中的词语。
2、        了解动植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        学习寓言,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
4、        了解想象的重要性,学习写想象作文。
                           
                           16、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学会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理解文章,说说人类的方面受到那些“老师”的启示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5)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样成爱方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        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        学习课文1。2段
4、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揭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        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        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反馈信息。
人类的老师是谁呀?




5、        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蝙蝠的启发,发明了雷达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
第七个自然段:写广大生物界是人类的好老师
        1、        录音范读
2、        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4、        问题假设:
学生:是鸟类
学生:是蜻蜓
学生:是苍蝇,蚊子,蜜蜂
学生:是大海中的鲸
学生:是鸡蛋
学生:是袋鼠,是贝壳。
……
5、再次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习生字        1、        请小老师带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并及时给与正音。
2、        出示本课学习的生字。全班齐读。重点指导:前鼻音:研(yán)究 蚊(wén)子  均匀(yūn)  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 工程(ché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   未(wèi)齐读、开火车读
3、        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也来给他们找找朋友(组词)
4、        现在我们把这些朋友请到家里坐坐,不过他有个要求就是必须把他的名字叫准确。齐读课文
5、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读,全班交流并及时正音。        1、        读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认真读准字音。
2、        注意读音:前鼻音:研(yán)究 蚊(wén)子  均匀(yūn)  坦克(tǎn)后鼻音:机毁人亡(wáng) 工程(chéng)  模仿(fǎng)直呼音:均匀(yūn)型近字:末(mò)   未(wèi)
3、        给生字组词。
4、        齐读课文
5、        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指导写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指导:“毁” “祸” “末” “某”
3、        书写生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提醒:“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末”有什么好方法来学习这个字吗?(末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第二横短)。“某”的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3、        书写生字。       
作业:
1、        写生字和词语
2、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2、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        说说人类从老师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词语。
2、        同桌互相批改
3、        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1、        听写词语。
2、        同桌互相批改
3、        你能说说问中介绍的老师有那些?
(学生自由发言)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指名朗读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2、        学生自主学习这两段
3、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
4、        你能说说蝙蝠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5、        哪一句话说明能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

二、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子音以及读破的词句)
2、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
4、        你遇到了什么难题?(学生自由发言)

三、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
3、        人类手到鲸鱼的什么启发?(鲸鱼的流线体外型)
4、        播发多媒体课件,讲述流线体
5、        解释“轻而易举”
6、        受到启发,有什么作用呢?
7、        全班齐读本段

四、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师范读课文,先自主学习本段。(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
2、        出示鸡蛋,指名演示
3、        幻灯出示“无论怎么样用力,都不能把鸡蛋捏毁”
4、        指名用“无论……都……”句
5、        你知道薄薄的蛋壳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6、        幻灯出示:“建筑师耕具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学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7、        播放课件:讲述“薄壳结构”
8、        指名用“既……又……”造句

五、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发音:某(mǒu)  制(zhì)
2、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并提出质疑(如:越野车怎么和袋鼠联系上的?)
3、        反馈学习信息。
4、        体会本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六、        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        全班齐读本段,并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2、        反馈这段话的含义。
3、        你能把多少换一个词。但是不改变句意(许多,非常多,无数,数不清)
4、        请你举出一个人类的好老师(先让学生册地地理解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依刚句本地进行拓展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到位)
        认真读,认真听,认真评价,认真体会
交流预设:学生:读懂了科学家受到鸟类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学生:读懂了人类受到蜻蜓的启发,防止了机翼剧烈抖动学生:读懂了飞机设计师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方法,造出了学多优良性能的飞机
……
找出“何止”来说明人类的“老师”的生物很多?

学生:读懂了科学家受到鸟类的启发,发明了飞机
学生:读懂了人类受到蜻蜓的启发,防止了机翼剧烈抖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读懂了飞机设计师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方法,造出了学多优良性能的飞机
……

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
(改进船体设计,提高轮船航行速度)







找句子:
“是因为他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客的各个部分”






读准字音


(越野汽车的防正,抗正跳爻装置就是从袋鼠身上受到的启示,贝壳非常坚硬,坦克的外壳也非常坚固)


(这里的“多少”表示非常非常的多)

有锯子的草——锯子
大大的菏叶——雨伞
       
拓展延伸        1、        在广大生物界中,谁还能称得上人类的“老师”呢?
2、        老师总结:是呀!在广大的生物界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他们都是人类的好老师,大家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创造,发明出更多更好的事物,造福全人类。        有锯子的草——锯子
大大的菏叶——雨伞
       
作业:
1、        说说人类还有那些好“老师”
2、        用“无论……都……”、“既……又……”造句
3、        完成练习
板书:
                           16、人类的“老师”
                   发明
              蝙蝠————雷达
              鸟类————飞机
              鲸————船体
             鸡蛋————屋顶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课后总结:






17、钟表店里的争吵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抄写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话。
3、        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自主积累好词佳局
6、        通过学习,知道应用发展的淹灌去认识新事物
7、        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
2、        背诵课文最后一句话。
3、        比较机械与电子表的异同。
4、        本文的寓意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
机械钟表与电子表各一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        理清文章脉络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17.钟表里的争吵
2、        全班齐读课题
3、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4、        你们知道是谁在争吵吗?(出示机械钟,闹钟,电子表等)
5、        就是他们在争吵,你想知道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的吗?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读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引导学习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2、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用笔勾画出生字和新词
3、        你读懂了什么?
4、        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质疑)        读课文


交流预设:读懂了钟表们在滴滴答答地走着;读懂了电子表静悄悄的,从来不发出声音;读懂了电子表没有时针,分针,而用数字来表示;读懂了它不用上发条而是用电池……       
学习生字        1、        自读课文,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互相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3、        检查自学情况:
A齐读生字,重点指导:“纽、衡、框、慌、”
B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C组词
4、比赛读课文        读课文,同桌互相学习生字



纽-纽 秒-妙 摆-罢
吊-布 慌-慌 业-亚
框-眶 衡-街       
书写生字        1、        认真观察生字,说说你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        重点指导:“惯,纽,慌,衡”
3、        书写生字。        "惯"的"贝"上面是"十";"纽"的中间是横;"慌"中见点的位置不要写错了;"衡"中间的"大"不是捺是点.       
作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机械钟表与电子钟表的异同
2、        抄写并背诵课文中最后一句话。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习惯   充满    怪物    据说    附和    秒钟
撒谎   新式    吊着    吹牛    摇头晃老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现在我们要一起去理解课文,齐读全文。
        听写生字、读全文       
深入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读本段,并强调“惯”是前鼻音
2、自主学习并提出质疑
3、反馈学习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5、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质疑(“饿坏了”是指机械表没有上发条,它停下来了;而“生病了”是指机械钟表出现故障,坏了,不能在工作了。)
6、那么,你们听过钟表的“滴答”声吗?(出示机械闹钟)

二、学习第二之六自然段。
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生自我评价朗读情况。
3、        师生共平
4、        学生自由轻生朗读课文
5、        自主学习第二~6自然段
6、        反馈学习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提出质疑)
7、        为什么文章中用“据说”这个词(机械表们不相信,只是听说而已)
8、        那么你相信吗?从那里看出机械钟表们不相信呢?
三、学写课文第七~十六自然段
1、        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找出钟表们争吵的具体内容
2、        钟表们都争吵了些什么 ?
3、        那么,这个争吵为什么平息了呢?(一个小伙子要买最新式的电子表。那个怪物被买走了?)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那,现在它们认识到这快电子表的优点了吗?(没有,因为它们还在哪儿为了这块不是表的表生气,叫喊,嘟囔)
5、        从这个部分找出“果然”的反意词(竟然)
6、        是谁出乎意料啊?(闹钟,手表,挂钟,他们都认为小伙子怎么会高高兴兴的买走那个怪物)
7、        指导朗读:读出闹钟,手表,挂钟们的惊讶,还要读出他们的愤怒,生气
四、学习第十七自然段
1、        全班齐读本段,正音框(kuàng) 衡(héng)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之只会用旧框框来衡量新事物的人,永远不会懂得新事物的优点)
3、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道理?(我们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全新的标准来认识,衡量新事物,增因才能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取长补短)
        读第一段
交流预设:
读懂了钟表店里充满着“滴答”的钟表声;读懂了钟表门也听惯了这种“滴答”的声音。
“饿坏了”是什么意思;“生病了”又是什么意思?
(“饿坏了”是指机械表没有上发条,它停下来了;而“生病了”是指机械钟表出现故障,坏了,不能在工作了。)

听“滴答,滴答”的声音

学会认真读,认真听,认真体会



交流预设:
读懂了电子表静悄悄的,读懂了电表没有指针,读懂了电子表不用上发条,用电池,读懂了电子表非常准确……
(机械表们不相信,只是听说而已)
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预设:挂钟认为不发出滴答的声音不是表,手表认为没有指针的也不是表,闹钟认为没有发条,一年只差几秒中的不是表,要把他轰走……..
(没有,因为它们还在哪儿为了这块不是表的表生气,叫喊,嘟囔)
思考“果然”的反义词
(闹钟,手表,挂钟,他们都认为小伙子怎么会高高兴兴的买走那个怪物)
体会朗读


读17段,注意“框、衡”的读音
交流体会


思考问题,并体会(我们必须以崭新的眼光,全新的标准来认识,衡量新事物,增因才能认识到它们的优点——取长补短)
       
思维拓展
        在学习的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新事物?说说他们的优点/
1、        小组内自由发言。
2、        指名发言
3、        反馈学习情况
(1)        自动铅笔
(2)        电子词典
(3)        电脑
围绕上面的事物展开讨论
4、        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在讨论中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总结全文        师总结: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并且不断的发明,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他们,发挥他们的优点。
               
作业:
1、        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        找找身边的新事物。
板书:

       新事物——电子表        非常准确,一年才差几秒钟

       旧事物——手表,闹钟,挂钟   发出滴答声,有指针,上发条
课后小结:





18奇妙的桥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各种桥的制作材料与特点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制作成的桥的特点,进而感受它们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了解各种桥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奇妙之处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桥的资料,图片,生字卡,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        理解“熟悉,奇妙,晶莹透亮,强度,断层,盐层”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2、        学生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3、        过度:这些桥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这些奇妙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些奇妙的桥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交流预设:
这些桥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呢?
这些奇妙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什么特点?       
初读课文生字学习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制、吨、悉、扶、度”字的读音;找出与本课生字音/型相近的字
4、        读生字,并进行口头组词
5、        出示文中的词语:熟悉 奇妙 晶莹透亮 强度 断裂 盐层 童话 似乎 原料 扶手 钢铁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新词比赛)
6、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下写上自己的感受
7、        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悉、制、吨”        读课文


学会评价
悉—息 扶—肤 制—刺
度—渡

读生字,并进行口头组词


参加游戏

读课文,作旁批

书写生字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        这篇课文介绍了那些奇妙的桥?(用玻璃做的桥,用纸张造的桥,用盐造的桥)
2、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3、        各个小组在小组内想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反馈学习情况:1段: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段:提问,引起下文。3段:写了用玻璃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4段:写了用纸张造的桥的特点和承受力。5段:写了我国用盐层造的桥和铁路的特点。6段: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5、        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6、        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概括各段的段意)
7、        反馈分段,概括段意的情况:第一部分(1)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第二部分(2-5)写了用玻璃,纸张,盐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第三部分(6)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思考问题:(用玻璃做的桥,用纸张造的桥,用盐造的桥)

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1段: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2段:提问,引起下文。3段:写了用玻璃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4段:写了用纸张造的桥的特点和承受力。5段:写了我国用盐层造的桥和铁路的特点。6段: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思考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写了大家知道造桥的材料有很多;木头,石头,钢铁等。第二部分(2-5)写了用玻璃,纸张,盐造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第三部分(6)写了用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奇妙啊。       
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我们学习了这片课文的第一课时后,我们知道可造桥的材料有许多,除了我们常见的木头,石头,钢铁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材料是可以用来造桥的如玻璃,纸张和盐,这些特殊材料造成的桥可真是太 奇妙了。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作用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        把你最感兴趣的桥的特点和样子介绍给大家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导入新课。
        1、        听写本课生字
制  吨   钢    扶    度   裂   夸
2、听写词语:熟悉    奇妙  晶莹透亮   强度   断裂   盐层   童话  似乎  原料  扶手   确实  钢铁
3、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4、这篇课文介绍了那些奇妙的桥?(用玻璃造成的桥,用纸张造成的桥,用盐造成的桥)
        听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自由发言

回忆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中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质疑呢?
5、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难,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材料可以造桥的呢?(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发言)
过度:是呀!多么神气呀!玻璃,纸张和盐可以造桥,用这些特殊的材料造成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想看看吗?
7、出示各种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并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5、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本段的质疑问题,教师先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互相帮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
6、        小组讨论,看到这些奇妙的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7、        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各种奇妙的桥的特点和样子的句子
8、        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谈谈你的体会。
9、        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张可以造桥,甚至连盐巴都可以造成桥……)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        全班齐读本段
2、        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3、        说说这些桥的奇妙之处        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



交流预设:我读懂了桥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我读懂了造桥的材料有石头,木头和钢铁……..


回忆课文内容





资源欣赏




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


交流预设:我读懂了这种能造桥的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
我读懂了这种用玻璃造成的桥是晶莹透亮的。我读懂了美国人用一种强度很高的纸造成的桥,可以载重几吨的重量呢!我读懂了我国的青海省的盐湖上有一座用盐层造成的铁路呢!
……….
体会:(我们人类真是伟大,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让人想不到的事情都发生了,玻璃可以造桥,纸张可以造桥,甚至连盐巴都可以造成桥……)

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回归主题
       
总结全文
        1、        这篇课文介绍了那些奇妙的桥?
2、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围绕科学的神奇和学生热爱科学的这些主题进行发言)
        巩固课文内容

体会:科学的神奇       
作业布置
1、        回答问题,为什么说这些桥是奇妙的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        搜集一些用特殊材料造成的桥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

           玻璃桥     晶莹透亮
           纸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强度很高           奇妙
           盐桥       万丈长   
课后小结:






19 橡皮头铅笔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3、        学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        结合生活,发明小东西
5、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6、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橡皮头铅笔的来由,以及他的创造者,培养学生爱发明,学发明的意识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选词造句
3、        复述课文内容
4、        自主技能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工具书,橡皮头铅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1、        出示橡皮头铅笔,普通铅笔
2、        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3、        你们知道这小小的变化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观察铅笔,思考: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点拨,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4、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5、        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6、        课文中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2自然段:将李浦曼生活想当困苦,但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第3自然段:讲李浦曼把橡皮头固定在铅笔头上的经过
第4自然段:讲橡皮头铅笔这个发明专利价值五十五万美圆。
        听录音
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美国的画家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接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的事。)

读课文

交流预设:读懂了在铅笔上加个橡皮头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读懂了美国有个叫李浦曼的画家。读懂了李浦曼的生活相当困苦,是个穷画家。读懂了李浦曼为了节约时间,节省开支发明了橡皮头铅笔……
思考段意:第1自然段:讲使用方便的橡皮头铅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第2自然段:将李浦曼生活想当困苦,但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第3自然段:讲李浦曼把橡皮头固定在铅笔头上的经过
第4自然段:讲橡皮头铅笔这个发明专利价值五十五万美圆。
       
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其实不然”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评朗读情况
3、学生自由轻声朗读本段,并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
你懂了什么?
5、        在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生活相当困难?从那里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画画的人?
6、        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7、        全班齐读本段。


三、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己读
3、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写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4、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        在文中找一个词形容他画画很认真,并解释这个词(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8、        他为什么耽误了不少时间?他想了那些方法,最后结果怎么样?
9、        你在本段中遇倒了那些困难?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全班齐读本段,注意读音“款”
2、        自主学习本段,并提出质疑(“专利”是什么意思)
3、        师生共同讨论,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专利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本课指李浦曼发明了橡皮头铅笔后独自享有的利益)
        读段
交流预设:读懂了橡皮头铅笔看来十分简单。
读懂了橡皮头铅笔使用方便
…….
(“其实不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读课文,学会倾听和给别人适当的评价
交流预设:读懂了李浦曼是个穷话价。读懂了李浦曼的生活十分困难。读懂了他虽穷,但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最求。读懂了他每天坚持画画,画到天亮……
(每天坚持画画,常常画到天亮)
读句子和课文


思考段意:(写李浦曼发明橡皮头铅笔的经过)


交流预设:他铅笔削得很短了。他的橡皮也只比黄豆大不了多少。他找了铅笔找橡皮,浪费了不少时间。他为了节省时间…….
师生共同解决



读段,注意读音

思考“专利”: (专利是指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本课指李浦曼发明了橡皮头铅笔后独自享有的利益)
       
思维拓展
        1、        李浦曼取得了橡皮头铅笔的专利,这个专利可是值五十五万美金的巨款,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2、        你有什么发明吗?        交流预设:他可真厉害啊,发明了新型的橡皮铅笔。李浦曼你真棒  我要想你学习……
自由交流       
总结全文
        老师总结:是呀!其实伟大的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勤动脑,你们也会获得发明的专利。               
作业:
1、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        将你的小发明制作出来
3、       
板书:
                       薄铁皮
              橡皮头              短铅笔
                       固定

                     橡皮头铅笔

                     
发明专利

课后小结:





20、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句子的意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4、        说说学习了这篇语言受到的启发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0 19: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