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重点: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能根据平时学习总结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在同学面前大胆交流。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流,教师提前指导。
教学准备:总结自己或收集名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相同,有的同学付出了,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有的同学付出了,却事与愿违,这里 就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今天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同学作为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这些同学的方法还不完善,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 作用。
二、交流活动
1.学生主持,在不同学生发言间过渡好。
2.几个同学代表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好方法;不好但改正了的方法),每人谈几个科目,他们的擅长科目加起要涵盖所有科目。
3.最后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小心得。      
  要求:(1)叙述清楚,条理清晰。
(2)说清楚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见解,最好能说明运用该学习方法后的体会。
(3)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三、总结:同学们讲了很多自己的学习经验,现在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刚刚把经验分享给我们的同学。我也总结了一些好方法:
(1)定计划:那会使你做事效率大大提高。有目标在选择时才果断,做事时才有惊人的动力。
(2)常总结:总结学习知识,总结错题等等。
(3)上课认真听:那会比你课后自己看节约大量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4)出考题:出完考题后你会发现你对那个知识点记得特劳。
希望同学们以后多些交流学习,那我们一定会学得更好,学得更多。

读短文写体会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读懂《薛谭学讴》这篇短文,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能有条理地表达出对短文的看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3.通过习作,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真正践行“学无止境”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读短文后的心得体会。
教学方法:
读写相结合;点拨、讨论、评价、归纳、写作、讲评等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读懂《薛谭学讴》这篇文言文,明白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请学生自由读短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指名读短文,在停顿不正确的地方,要引导学生读,直至把短文读熟。
2.      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试着理解短文所表达的意思。由于安排了“译文”,学生读短文的意思不难读懂。
二、谈一谈
一是阅读后的启发。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短文中提炼观点。可以从薛谭的角度谈认识,可以从秦青的角度说启发。但教材编者的意图主要在于让学生知道“学 无止境”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在学生结合短文谈所受到的启发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其他文章和生活实际中的事例谈体会,深化理解。
二是谈写心得的方法。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开展班级交流。
1. 从短文中提炼可以一说的观点。
2. 结合短文内容对观点惊醒理解。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世界谈体会。
4. 注意自己的习作加一个题目,如“由‘薛谭学讴’想到的……”。
三、写一写
    学生动笔作文。
四、评议与修改。
1、学生小组内互读自己的习作,小组内评一评,那些地方写的好,好在那里,还有那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推荐写的好的习作在班上交流。
3、请学生互相交换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及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
2.    揣摩句子表情达意的方法及作用,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    修改句子中的错误,培养修改语病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4.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修改语病,揣摩句子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方法:练习、积累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这道题旨在提醒学生,必须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禁令多积累一些相关的词语。
参考答案:偏僻——繁华   愚昧——机制   肯定——否定  轻松——沉重  苦楚——甜蜜  称赞——批评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最后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一句,人生一旦有了自己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和理想不断奋斗,不断前景。
第二句,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么不断读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改正两段话中的错误。
这道题既要让学生懂得准确地表情达意,又要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读书的方法,所以教学时,第一步是让学生修改错误,可以分小组合作修改后交流;第二步是让学生谈谈从故事中获得的读书的其实,也可以交流自己在读书时的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特别快极了(删除“特别”或“极了”),(加“总是”)一目十行。他读了很多书,消废(改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经历(改为“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像(改为“象”)。
有一次,(加“,”他请(改为“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加“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翻(改为“番”)警告(改为“忠告”):“以后读 书不但(改为“不能”)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读书一定更要用脑想,用心记(这一句话放到“以后”)的前面)。”
二、日积月累。
本题主要训练学生积累一些关于:“学无止境”的格言警句。可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讲一讲它们的意思,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讲讲意思,最后,请学生把这些句子整理下来。下面的名言供参考: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德国)
勤能补拙是生活之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三、知识窗。
1、            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故事。
2、            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一枝”比“数枝”更好?
3、            将《早梅》中的 “数枝”改为“一枝”后读一读这首诗。
4、            请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5、            再给学生讲讲类似的故事。
四、动脑筋
1、            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故事。
2、            从文中找出有关这幅对联的意思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            让学生根据对联的意思在读一读,读时注意几个“好”字的读音。
4、            最后请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对联中明白了什么,并具体说说在今后的学习中英爱怎样做。
五、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diǎn  yǎ     pái  huái    líng  lì      jiā  jì      qǐ  méng    
(   )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shi”字。(5分)
与(   )长辞   (   )若无睹   (   )不罢休    实(    )求是
(   )井之徒     不甘(   )弱    装(   )一新   (   )样美观    十(   )九空   人多(   )众
3、照样子,加上偏旁构成不同的字,再组词。(5分)
例:艮  根(树根)  很(很美)  恨(仇恨)
    夋  (  )    (  )     (  )
    令  (  )    (  )    (  )
    寺  (  )    (  )    (  )
4、写近义词。(3分)
弘扬(  )  领悟(  )  宽容(  )  
匆匆(  )  晦暗(  )  困惑(  ) 
5、成语对联。有些成语放在一起两两相对,浑然天成,恰是一副极妙的对联,例如:万水千山――五湖四海。请你将下列成语用直线连成对联。(2分)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        狐假虎威
6、有些词倒过来念,就变成了另外一个词,意思也不同了。(2分)
例如:火柴——柴火。想一想再写五个这样的词。
                                                                                                                                      
7、用“激”组成四个不同的词,恰当地填在下面这段话的括号里。(4分)
高玉宝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有一次,他来到我们学校。满怀(      )地讲述了与敌人进行的(     )战斗。听完报告以后,我们心情非常(       ),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     )着我们前进。
8、按一定的顺序,把词语重新排列。(4分)
(1)天  月  旬  星期                                                (2)古代  现代  当代  近代                                            (3)哺乳动物  鲸  动物  蓝鲸                                         9、选词填空。(4分)
改变  改正   改善
(1)新学期以来,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   )。
(2)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就要及时(    )
损害   伤害    危害
(3)对于(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坚决打击。
(4)一场冰雹,使附近郊区的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   )。
10、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缩句。
①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②深灰色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扩充。
①阳光抚摸着大地。
                                                     
②老师关怀学生。
                                                      
(3)修改病句。
①赖宁同学光辉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②“六一”联欢会上,小红演唱了优美的歌曲和精彩的相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难忘的启蒙》片段(8分)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 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 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启蒙:            崇奉:          
2、  写出反义词。(2分)
平凡(   )   徒劳(   )
3、  联系课文,“我所崇奉的信念”指的是什么?(2分)
                                  
    4、还记得你的启蒙老师吗?把你对你的启蒙老师的印象写下来。(2分)
                                                                                                                                                        (二)爱国诗人陆游(15分)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 ) 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 )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 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 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可是,当他看到了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又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               。                 ,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 )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文中(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字。(2分)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罢免回乡: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 )
与世长辞: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 )
3、 填补完整《示儿》这首诗。(2分)
4、本文是按照                的结构方式来写的,用“‖”划分段落。第二段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4分)
5、 问答:(5分)
⑴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的?
                                                                                 
⑵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四、作文。(25分)
题目:一件令人              的事
提示:1、这件事令你怎样呢?高兴、难忘、感动、伤心、深思、遗憾……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
2、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有真情实感。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外国风光”为主题编写的。选编的四篇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分别描绘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水上之城威尼斯、神秘的金字塔和旖旎的密西西 比河风光。此外,还编排了一些紧扣专题的学习内容:“能说会写”要求学生以“介绍外国风光”为话题,与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外国风光图片和自己的感受, 并且尝试运用本单元学生的写景方法,描写一处家乡风光:“语文七色光”中编排了多音字注意组词,让学生搜集积累卢旅游相关的名人名言,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 和自然遗产的相关资料,设计了“风光图片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总之,本单元的编排意图在于给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异国风光和文化,扩大 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积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
教学本单元,一是要体悟入情,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点,增长见识,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二是要 想象入景,要使课文所描述的自然景观、人物风情在学生装的头脑中形成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有静的立体图形,在想象中感受异国风光的神奇与瑰丽;三是要积累 入心,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四是要拓宽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同时,整个单元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 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音乐之都维也纳》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9个生字,其中1个只识不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                                      
能力目标: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              言的积累和朗读。
情感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气氛,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理解将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重在语言的积累和朗读。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揭题: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 : 音乐之都维也纳
      2、解题:
      都:什么意思?(大城市);音乐之都又是什么意思?(有音乐特色的城市)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而且是世界有名的音乐之都?……教师在课题旁板书:?
      过渡: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到维也纳去走走看看,感受维也纳这座城市的神奇与美妙。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解释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各段讲的是什么。
      5、理清脉络。
      讨论:课文分为几段,每段段意怎么概括?
      交流:
      第一段(1):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位置。
      第二段(2-4):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第三段(5-7):介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读课题。
    二、精读练习
      (一)学习第一段。
      (1)维也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教师出示带背景音乐的图片)
      (2)看了图片,再读一读第一小节。
      请你谈一谈维也纳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3)维也纳真是一座漂亮的城市。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那么为什么把维也纳叫“音乐之都”呢?
      1、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请你说说你找到的中心句。
      2、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你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来查资料研究研究。请你选择你最感爱好,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读读有关的课文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桌交流。
      4、学生自由谈感受。
      5、全班交流。
      (一)第一方面。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2)谈一谈你读了这一部分内容后的感受。
      (3)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乐指几名读,再齐读)
      (二)第二方面。出示第3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2)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
      (三)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为什么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2)交流:“随时可以听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室内演奏”、“更有趣的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音乐资料)
      (3)谈谈你的感受。
      (4)悠扬的乐声搀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愉快。指导朗读。
      (四)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宏伟壮观,在全世界影响巨大。)
      (2)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三、总结朗读课文,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学完课文,你一定对漂亮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用一、两句话赞一赞音乐之都维也纳。
    四、布置作业。
      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课后去网上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歌剧中心
《密西西比河风光》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作 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一节内容。
  1.点名学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听写课后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艺术。
  1.通过对比来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
  首先给同学解释对比的意义跟作用。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映衬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 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质特点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 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们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出了哪些内容?
  提示:学生讨论以后,老师可以给与提示。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2)第四自然段开头:“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通过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对比,又从听觉上道出了东西两岸的不同之处:西岸万籁无声;东岸“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2.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其他景物,如何通过描写突出它们的这种不同与众的神态呢!这就要我们抓住事物的最鲜明的特点,通过描写,生动传神的向读者展示出这些特点。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种树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交错、攀缘、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耸立、俯瞰……”
   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色的特点来。
  (2)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1:00 | 只看该作者
①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亚鸽、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蜂鸟……”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三、课堂练习。
  讨论并完成课后习题一、习题三。
    四、课后练习。
  1.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课后习题四。
  2.你周围是否也有一块儿优美的地方,写下来吧!让大家一起欣赏。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字数不限。
板书:              
西岸  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象

 
                   东岸 花草  树木  各种动物       壮观
密西西比河风光                                     奇伟
                   西岸  万簌无声
                  
                   东岸  骚动   聒噪
《威尼斯》
时间: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和优美语句.
2、查阅威尼斯的有关资料,了解威尼斯。
能力目标: 3.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 4.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重点难点: 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并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品读欣赏.
教具准备: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材,齐读课题。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整体感知课文,谈谈威尼斯这座城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的学习所得,质疑问难。
二、朗读、感受威尼斯的美
下面让我们跟从……同学的朗读,走进威尼斯,一起领略马信德笔下的蓝蓝的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举手点名朗读,要求其余学生边听边体会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
1、朗读(配乐:萧邦小夜曲)
2、图片插入跟踪展示
三、讨论、体会威尼斯的美
1、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有选择性的将学生所谈及的景观放映出来)
——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
——学生自由谈论,可结合所查阅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进行扩展。
师: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文章通过精心的选材,从
不同方位视角,用一副副色彩明快的画面,把威尼斯的迷人风采——水都美、建筑美、秋色美展现出来,使人们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享受无穷。蓝天碧海、典雅繁华、和谐幸福,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蓝蓝的威尼斯。
四、品味语言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请找出这些比喻句,细细体会。(找出的同时,教师指点领会文章的语言字词美,如“瑰宝”)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谐、美丽、幸福,文章又以优美的语言为它披上一件蓝蓝的云裳,更显其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我们的同学相比也不逊色……)
五、学习迁移
(同学们,蓝蓝的威尼斯美,我们的新海口美不美?我们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沙滩、碧绿的揶树、新鲜的空气、热情好客的市民,美丽和谐的建筑、以生态为指标的建设思路……我们海口也是“蓝蓝”的)
(放映海口景观宣传图片)
亚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如此的美,必然会吸引众多爱美并且懂得欣赏美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当当热情的小导游
活动:“ 请你当当小导游”
主题:《蓝蓝的海口》
要求:选择海口一处景观(图片),以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
喻等修辞手法向“游客们”进行介绍。
工具:多媒体
六、回放海口景观,再次感受海口的美。
七、布置小练习。                        
           水多    桥多   船多
板书设计:
威尼斯      圣?马可教堂  广场     风光独特

           饮食文化----面食为主

《埃及金字塔见闻》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
情感目标: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 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自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52:00 | 只看该作者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板书设计:
                   所见  巨大矗立

埃及金字塔见闻:    所闻   劳动者用血汗、身躯垒成    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不朽   劳动者所创造           

能说会写:           
                《介绍外国风光》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能有条理地把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叙述清楚,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能力目标:2学会欣赏,善于交际,正确全面地评价。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学会欣赏,善于交际,正确全面地评价,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浏览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水上之城威尼斯,瞻仰了神秘的金字塔,欣赏了旖旎的密西西比河风光……这些美丽景致总会激起人们的向往,每次读到这样文质兼美的文字,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2 激发情感,明确要求。是啊,世界那么大,还有无数的外国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等着我们支观赏和了解,今天让我们一同周游世界!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介绍?
(1)交待自己要介绍的外国风光。
(2)讲清楚所介绍外国风光的特点。(3注意讲解时应注意一定的顺序,加速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生整理资料,理清思路,自己述说。
4 小组互相交流。
5 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要求:
(1)             叙述清楚,条理清晰。
(2)             有自己的见解,表达真情实感。
(3)             声音洪亮,态度自然、大方。
6 总结。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情。但不管是什么景物,最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写一处风光》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观察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能力目标: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写作指导法。
教具:观察 收集家乡的风光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
1 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可以播放自己收集整理的风光图片或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欣赏完家乡风光,你们的想说些什么?
2 唤醒记忆,酝酿情感。
在刚才欣赏的家乡风光中,你最喜欢哪一处风光,为什么?
这一环节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在学生述说中抓住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有序表达,并用生动语言来表现喜爱之情。相机把要求写在黑板上,一是说出特点,二是表达通顺,三是力求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要提醒学生可以说看到的自然景观,也可以说所了解的人文景观。
3 明确写法,拟定初稿。
(1) 回顾学过的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如何表达内心感受的。
(2)学生交流,老师在黑板上补充板书。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你最喜欢的一种,把印象最深的一处风光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对他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4 指导评改,完善初稿。
(1)交流评改要求。
a、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b、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c、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2)出示例文,按要求评议,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有礼貌的指出不足之处,鼓励被评议的学生虚心接受建议。
(3)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
(4)小组内互读互评

《语文七色光》五
时间:
教学目标:1、顾本单元学习的生字,把增识的生字熟记下来。
      2、辩别多音字的读音,并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
      3、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观察、收集家乡的风光图片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7 17: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