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学设计下载WORD(第八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弄清小男孩儿的叔叔是怎样的得救的,从而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爱心是人类一种崇高的情感。
   2、理解老者信中的含义,从而体会老者帮助小男孩儿的原因。

教学过程:
(解题)
      这是徐言写的一篇外国儿童故事。故事讲一个孤儿邦迪`有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医生告诉邦迪:只有上帝能就叔叔。于是,邦迪用美元到处购买“上帝”。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凭“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应当有爱心,愿为他人谋幸福,爱心就是“上帝。”
     1、搜集有关资料,以便对“上帝”有所了解。
“上帝“从字面上解,在中国,称为“天帝”,或者叫玉皇大帝,俗称“天老爷”。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天主教则称“天主”。传说上帝神通广大,有仁爱之心,能普度众生,解救百姓。
     2、从课题引入交流资料。
          上帝是什么,能进行买卖吗?有一个小男孩儿要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共同走近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3、自读自悟,体验情感。
    (1)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后交流初读感知。
    (2) 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段中老者信中话的含义,从中能看出他帮助小男孩儿就叔叔的原因,学生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可能不易理解老者是被小男孩的一片爱心所感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读、护议、互听、自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结合第2自然段进一步领悟。
     4、 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 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奉献耐心?我们应该分别向老者,小男孩以及他的叔叔学习什么品质?
    (2) 读演课文。
     5、 检查识字。
     6、 推荐作业。
         搜集类似的故事读一读。
           
从天上偷来火种的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而忍受痛苦的坚强意志,学习他的聪明、善良、正直和勇敢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学讲这个故事,了解人类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2、体会和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善良和勇敢。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故事内容耐人寻味,适合学生的探知和欣赏视角。教学时,主要进行兴趣阅读。
教学过程:
1、设嶷导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得到火种的吗?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
2、读通课文。
(1)结合阅读提示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要求学生用讲故事的口吻读课文,同桌互读互译。
(2)在读通的基础上小组内先说说读后应向普罗米修斯学习什么精神,从课文那些段落能够看出来,在全班交流。
3、学讲故事。
   在读通课文、对课文内容记忆加深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讲故事。要防止学生是背课文而不是讲故事,告诉学生讲故事不是按课文的原话来说,而是可以合理的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谈举止,加上自己的体会、感受,要注意和“听”故事的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组成讲故事小组,先小组练说、互评,再有小组推荐代表以竞赛的形式到讲台上讲,最后评选出全班的“故事大王”。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续讲故事:“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之后,宙斯会善罢甘休吗?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讲述一个自己创作的故事……”
5检查生字。
6推荐作业。
   请同学们讲关于火种的其他来历在图书馆或网上进行查阅,然后在全班交流。

能说会写
                         感谢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表演,知道感谢的方式和使用恰当的感谢语言。
    2、借助情景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训练的兴趣,形成礼貌待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选择适当的双向沟通方式。
    2、能够真诚不夸张地使用感谢语言。
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朗读导入。
(1)由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我感谢我的母亲,使她赋予我生命,在我困难的时候总会送来安慰,在我寒冷的时候则送来温暖;我感谢我的老师,使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让我的眼睛能看到未来,让我变得聪慧;我感谢我的朋友,使您们让我在人生路途中得到鼓励,让我不孤独。
(2)讨论交流。
    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感谢别人?
    ②会议自己平时是怎么感谢别人的?
   师: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因为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发出由衷的谢意,你是怎样向别人表示感谢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师生评议。通过讨论出示说话要求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话,让学生分别谈一谈。通过评议使学生明白说话要求的第三段并总结出板书。
板书:
    ①感谢的态度应是真心实意。
    ②感谢是要把话说清楚,要有礼貌,使用致谢用语。
    ③接受感谢的一方要有答谢。
   2、创设情景,分层训练。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下午又一位工人叔叔要来我们教室,为我们换掉老化的灯管,到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向工人叔叔表示感谢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说些什么。
(2)学生准备。
    教师向学生提出注意黑板上的几点要求。
(3)分组练习。
    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致谢,教师注意提示学生练习时要互换角色,并且彼此提出意见。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4)汇报表演。
    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以学生评议为主,从是否符合感谢的要求进行评价,要肯定长处,指出不足。
(5)贴近生活,向课外延伸。
    设想生活中几种需要我们致谢的情景进行表演,培养学生随机选择适当感谢方式的能力。教师结合实际及时进行指导评议。
(6)教师小结。

给助人老人的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给助人老者写回信。信得内容是对帮助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2 要注意表达清楚帕特鲁普内心地感受和应该表示的感激之情。
3、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要学会站在帕特鲁普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他内心应有的真实感受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书写格式要正确。
教学准备
《购买上帝的男孩原文和《爱的奉献》歌曲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放《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听了这首歌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你都知道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
(3)还记得这位老人吗?出示《购买上帝的男孩儿》,配乐朗读文章。
(4)读本次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讨论写话内容。
(1)假如你是帕特鲁普,受到老人的来信后你会想到些什么?想对老人说什么?自己想一想。
(2)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3、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资源说给全班同学同学听,同学互评,注意感谢是否诚恳、发自内心,感谢的语言是否得体。
4、 动笔细作,个别指导。
(1) 明确书信格式。(2) 动笔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2 各组推荐佳作,逐一朗读,逐一围绕是否表达出真情实感,感谢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使用的语句是否得体来评价。
3 对照佳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语文七色光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4、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5、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 、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3、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赠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 、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诲。
教学过程:
  一、“练”的第一题
  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这个句子是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个问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问句无须回答的特点;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意思就是例句中这个句子,把问句换了一种说法并加强了语气;
  4、自由读第一句,试着自己换一种说法,然后汇报、评价;
  5、小组内部独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级交流;
  6、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句子。
  二、“练”的第二题
  按适当的顺序排列句子。
  1、先让学生自由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每句都讲了什么意思。找出这几句话的内在联系;
  2、知道每句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概括一下这几句话的内容;
  3、小组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
  4、汇报交流;
  5、指名按照排列好的顺序依次读;
  6、完整地齐读这几句话。
    三、日积月累
    1、让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句子都体现了什么意思;
    3、老师简单介绍诸葛亮和爱因斯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4、反复诵读这两句话;
    5、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要为他人、为社会造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2、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1、先让学生读读这些神话的名字,区分出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古希腊的;
  2、让知道这些神话的学生分别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讲故事之后,请学生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想想这些神话中的人物是怎样为人类造福的;
  3、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神话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4、总结:这些神话,无论是古中国还是古希腊的,都反映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主人公都是为人类造福,这样才能流传千古,以至后人歌颂他们;
  5、请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神话讲给家人或好朋友听。
  二、大家一起来
  (一)课前向学生发起倡议:为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在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在班级的范围内举办一次捐赠活动
  (二)召开讨论会,拟订计划,形成书面材料
  1、举办这次捐赠活动的意义:为了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使他们能度过难关;
  2、确定捐赠对象,弄清楚这个捐赠对象的生活方面的情况;
  3、捐赠的钱物分配;
  4、这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分工(钱物的接收人员、登记人员、保管人员及捐赠人联系的人员等)
  (三)开展捐赠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活动要有秩序;
  2、态度要热情平等;
  3、说话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小女孩儿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与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生答)大年夜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多么幸福啊!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你从课题中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答)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则名扬世界的感人的童话作品,让我们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2、书读完了,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
   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听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学思考,发表见解。
   3、围绕中心事件(擦燃火柴)质疑。
   估计: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擦燃火柴?
四、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1、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说说你认为小女孩怎样,哪些地方的描写让你最感动?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你觉得小女孩怎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生:小女孩很可怜。)“可怜”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别的词吗?(悲惨)
  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那些地方体现出来呢?
  4、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小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同情的小女孩!面对冷冰冰的天气、冷冰冰的亲人、冷冰冰的社会,小女孩悲惨地死去了。
2、延伸: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惨,你们可以为她改写命运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谈印象。
   3、小结:是的,小女孩的命运真惨,在富人们狂欢的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在别人幸福地度过新年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可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品读中心句,质疑领悟全文。
  1、过渡:可是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作者却说(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读到这儿,我真是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2、估计学生会质疑:
    A、围绕“看到、美丽”
    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B、围绕“幸福”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4、引导归纳:品味读书的方法之一:围绕中心句,质疑品析。(抓中心词质疑,抓特点质疑。)
(一)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 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二大段。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美丽幻想的动画。
     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可真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想小姑娘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时心情怎样?她可能会怎么做?把你自己当成是她去替她想一想。(也就是——去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为小姑娘感到高兴,你可以笑,可以叫。
  4、我们的安徒生先生又是如何来描绘这么美丽的东西的呢?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大段,拿出笔来划一划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景象,用你刚才体会到的心情和感受去有感情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然后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读的时候注意那些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多读几遍,读到最好。
  5、学生朗读、交流、比赛。
  6、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二:感情朗读,产生共鸣(发挥想象,突出重点词)
(二)、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是多么幸福,这些老师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的美丽的幻想,(板书: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温暖,也终究是要熄灭的。现实还是那么残酷,这些美丽、幸福的幻影还会存在吗?(或者: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幻景呢?让我们来看看她的现实生活。)
  1、学生自由畅谈。
  2、比较体会。
   (1)出示三句话:
    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读读想想这三句话,说说你读懂了哪几句?
  (3)、过渡引导:为什么还要写到星星?
       当小女孩看到惟一疼她的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她忍不住叫了起来,这时她的心情怎样?怎么读这句话?
  A、自由练读
  B、指名读
  C、齐读
   3、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擦燃火柴与她前面四次都不同,请同学们找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句子,读一读,比较一下不同之处,哪几次给你的印象特别深?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A、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3、 学生读句子,比较、品味。
   4、教师小结归纳:品味读书方法之三:反复比较,体会滋味。
(三)品读课文,领悟“幸福”。
   过渡:小女孩一开始舍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后来为了留住亲爱的奶奶,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火柴,说明她是多么地渴望得到奶奶的关爱,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1、认真读读课文十二、三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女孩在临死前拥有过幸福?
   2、小结:我还记得安徒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小女孩是拥有健美的心灵的,她勤劳、善良,渴望幸福,也懂得感受幸福,可是她在富人们奢华狂欢的大年夜被饥饿和寒冷夺走了小小的生命,对于她来说,甚至离开这个世界才意味着解脱,意味着幸福,这真是太悲惨了。
三、升华和延伸。
   1、谁给了她这么悲惨的命运?
   2、读了这个美丽而凄婉的故事,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你会和她分享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四、活动实践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写一写:
   A、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
   B、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后查字典、辞典,了解诗句意思,并能背诵。

   二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另一类体裁,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
   2、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旋子其中。
   4.听老师读古诗,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
   5.串讲古诗(讨论式)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6、教师小结归纳:(主题思想,先让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
   7、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8、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赤日炎炎》,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
                  赤日炎炎
                            宋代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字意:
   题解:这首民歌摘自《水浒传》。标题为选入教科书施加的。
   焦:枯死。
   汤:热水。
   王孙:指贵族子弟。
  2、诗意:
      火红的太阳如火焰在燃烧;
   田野里的庄稼在烈日暴晒下,有一半苦枯死了。
   农夫的心里十分焦虑,好似有一锅开水在煮烫一样;
   而公子王孙毫不在意,仍然悠闲自得的摇着扇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练习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进行扩字练习。
(2)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伐、裳、堪”的写法,注意不可以多画或者少画。
|三、作业:
  1、背诵《赤日炎炎》。
  2、写生字。

             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篇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写的记叙文。文章真实地记叙了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的两次募捐的情景,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教育,说明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意识到同情弱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陶冶。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方法:
   采取独立阅读、自主感悟、交流反馈的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你有困难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有什么体会?你帮助过别人吗?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后可导入本科,设问:作者捐了钱,还想对募捐者说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1)让学生认真默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写了两件事,依次是儿童募捐,另一次是退伍老兵的募捐,由此应发了“我”要对这些募捐者表示感谢的心情。
(2)认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篇课文的体会,对于如何理解作者要感谢募捐者的想法,教师要做适当引导。
3、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真善美的美好人性教育。
4、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今后该如何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写几句阅读这篇文章的体会。
5、检查识字。注意氛的读音,区别与募相关的形近字“幕 墓 暮”巩固对“募”的理解。

             父 母 心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
  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学习生字
  2、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
  3、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时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送走长子时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可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次子换回长子时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女儿换回长子时    难舍女儿, 要回女儿时 ,决意不送
                    



                     安慰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评价。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精神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评价。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评价。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总结。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写出小女孩生前和奶奶在一起的情形,要合情合理,培养联想能力;  2、要把故事写完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把文章写完整、具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直接导入
  解题:这是一次命题习作,题目从时间和人物上作了限定
  二、阅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提炼出习作要求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
  1、要求:想像作文,要根据课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范围: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奶奶十分关爱小女孩,给她温暖,给她幸福;
  三、指导学生再次重温原文
  1、阅读原文,引发想像,说说小女孩子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情景和她对奶奶的情意
  2、再次品读、析读课文,连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时是如何给自己爱的
  三、先说后写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参与指导,引导合理想像
  3、选总部分优秀的在全、班说一说,
  4、集体评议
  5、指导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可以
  四、动笔写
  改一改,评一评
                  语文七色光    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培养学生背诵、积累成语、名言警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2、 近义词、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   练一练。
          1、照样子,填一填。
             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温暖          暖和            寒冷
             愉快
             同情
             保护
             弱小
    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练习,在集体订正。“同情”的近义词、反义词比较难说,要适当的引导,如近义词“怜悯”,反义词“冷漠”。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一个句子。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幸福   温文尔雅   耐心   一向   奇异   温和
   二   日积月累
        1、学生自读四字词语。
           首先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两组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反),再组织不同形式的读,最后达到会运用。
这些词语都是与“同情弱者”有关,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阳奉阴违   彬彬有礼   感恩戴德   宽宏大量   扶危助困
表里如一   咄咄逼人   忘恩负义   小肚鸡肠   落井下石
    2、名言警句是文言文,先给学生讲清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除了书本上的外,类似的名言警句还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三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背诵名句和填写读书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对联与律诗  
        对联也称对仗,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联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一般不能用重复的字;2、仄起平收。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用平声;3、平仄相间,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用仄声,反之亦然;4、句式一致,上下联相对,应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词性相对;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
    律诗和对联有着密切的联系。律诗分为五言与七言律诗。律诗共8句,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与颈联中的上下句为对偶关系。
    二   让学生背学过的诗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   读“日积月累”的第3题。
         1、多读几遍,若能把诗句所在的原诗背下来更好。
         2、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如“三山”对“一水”,“半落”对“中分”,“青天外”对“白鹭洲”。
         3、读下面的诗句,找出诗中对应的部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唐)杜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唐)崔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唐)李商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8 00: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