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第六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师: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都特别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尤其喜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1.        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提示:注意“忌”上半部分上自己的“己”。
2.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提问(1)田忌与谁赛马?结果怎样?
           (2)谁能课文中的一个词来介绍比赛的结果?
2.指名回答
(三)抓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
1.从“转败为胜”这个词可以看出田忌与齐威王赛了几次?结果分别是什么?
   板书:初赛失败      转败为胜
2.读读课文,找找两次赛马的相关段落
3.指名分节朗读
(四)学习两次赛马过程
1.一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2.出示:第(   )次比赛时,田忌用(      )对齐威王的(      ),接着用(     )对齐威王的(      ),最后用(     )对齐威王的(      )。由于(       ),所以(         )。
3.试着自己说说两次赛马的过程,小组交流
4.指名上台介绍,另请一位同学用纸马来摆一摆。
5.总结:说的很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五)质疑推理
1.看了两次赛马,你有什么疑问的吗?
   同样的马,两次的比赛却完全不同,原因在那里?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
   出示: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板书:调换顺序     孙膑献计
3.        这样的顺序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小组为单位,用纸马摆一摆
4.        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可见孙膑真是一个(       )的人。
(六)理会孙膑的聪明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齐威王也想不出,而孙膑却想出来了?
2.读读课文,找找相关语句,体会一下。
(1)从刚才的情形看------                   (善于观察)
(2)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合理分析)
(3)一匹也不用换----你就照我的意思办吧-----(知己知彼)
3.用一举话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六)总结积拓展
1.总结课文,体会孙膑献计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观察、合理分析。
2.你想对课文中的三个人物说说什么?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一次)  
     田 忌: 上 中 下           失败

     齐威王: 上 中 下 (第二次) 
     田 忌: 下 上 中           赢
本课小结        在课上我运用了学具马让学生摆弄,学生很兴奋,兴趣极高。又提问: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懂得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孙膑能仔细观察,进行巧妙安排的结果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将直接引述改为间接转述:
1.        日本人对齐白石说:“齐先生,欢迎你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定居。”
                                                                     
2.        阿瓜高兴地举手说:“我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
                                                                     


课题        13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 赵 秦 蔺 殿 颅 斋 奉 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
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著名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  蔺相如  瑕斑   宫殿 头颅  斋戒  弄僵
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
(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
(3)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
(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⑵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        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 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
(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品味“只好”
①理解“只好”的意思;
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三句对话。
(5)故事的结果怎样?  (板书:归赵。)
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              。秦之所以x下令放蔺相如回国,是因为                              。
(五)学生参照板书复述完璧归赵经过。
(六)作业:课外阅读《湎池会》、《将相如》。

板书设计        13  完璧归赵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蔺相如         理直气壮,誓与共存    智勇双全
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本课小结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清楚地认识故事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默读重点段,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品词析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        读下面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块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

课题        14.军神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10个:诊 剂 怔 涔 攥 崭 衷 勉 赫 承;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眼科手术的故事,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感受刘伯承作为军人那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区分“教训”、“教育”和“训斥”,并会正确使用。
2.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这句话的意思,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媒体        词语若干,课文朗读录音。
课前学生准备        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14课——《“军神”》,教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3.出示句子,介绍背景
(1)        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
(2)        了解课题中引号的作用:
a 引用沃克医生的话,所以“军神”上加双引号。
b 因为借用这个词语赞扬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具有特殊的含义。
(3)        了解句中的“他”指刘伯承元帅,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4)        学习生字“承”。
4.指导读好课题
(1)指名读题,师评(强调读出夸奖的语气)。
(2)齐读
(二)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
2.分析字型,重点“攥”的右边部分。
说明:
有预习,就要有反馈,但反馈只需抓住重点,无需面面俱到。
3.开火车每人读几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及时正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4.理清文章脉络,板书“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找到相应的词组,归纳“手术台上,手术做完了”。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再读句子,提出问题;
(1)读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啊!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如果你是一位军人,那么,你就是一个‘军神’!”
(2)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呢?
2.学习课文1~5节;
(1)小组读,讨论刘伯承在手术前是怎样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交流归纳,重点学第三节中刘伯承平静地说:“先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3)学生查查字典,说说什么是“麻醉剂”?它有什么作用?
(4)补充资料:眼部是人神经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因而特别敏感。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说说当眼里进沙子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觉?(与文中的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任凭医生一刀一刀割去烂肉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对比。)
(5)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结合老师介绍的刘伯承的资料说一说)
(6)指导朗读,体会刘伯承的坚强,从而对他产生敬佩的心情。
3.学习课文6~7节;
(1)小组学习,讨论刘伯承在手术时是怎样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并有感情的读读。
(2)重点抓第7节中刘伯承的表现:“紧紧攥住、青筋暴起、崭新的垫单被抓破” 这些动词说明疼痛的程度很深,可以说是难以忍受,而他仍一声不吭。
(3)交流朗读,点评。
4.学习课文8~14节
(1)指名分角色读,讨论哪个地方最能体现出刘伯承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2)重点抓“七十二刀”;
“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学生可以再次联系第7节中刘伯承手术中的具体表现,再次体会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
(3)引读这些句子。
(4)指导读好沃克夸奖刘伯承的句子。理解“军神”。
5.学习沃克医生的话
(1)自己读课文,划出沃克医生在手术前后的不同表现。
(2)交流,引读
(3)讨论:从沃克医生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归纳:反映刘伯承坚强意志的,更多的是对沃克医生的描写。抓住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来理解课文内容。先要求学生找出流露沃克医生情感的词句,理清情感变化的脉络,并找到相应的原因。得知拒用麻醉剂,他很恼火(“眉毛扬了起来”、“教训的口吻”);听了理由,他很惊讶(“怔住了”);做着手术产生好感,他开始关心(“‘可以哼叫”’);进而钦佩(“由衷地说”);得知刘伯承清晰地记得手术的刀数,并且经历了这么多的折磨,他惊叹起来(“吓了一跳”、“惊呆了”、“失声嚷道”)。他先贬后褒,“恼火—惊讶—关心—钦佩—惊叹”,这些情感变化源自于对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感动。
(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讲讲故事
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
2.按照顺序,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3.各自准备,全班交流,点评。

板书设计          14  “军神”——刘伯承元帅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拒绝使用麻醉剂            一声不哼                  脸色苍白
平静回答               攥住、青筋暴起              数刀数

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感悟“神” :
1.从沃克医生的神态变化中感悟。这篇课文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的同时,重点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手术前,沃克医生的表情开始是“冷冷”的,当刘伯承拒绝用麻醉药时又“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又对他非常佩服。这些神情的变化,先让学生读书中自主发现,然后再充分的感情朗读,并想想、议议: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从侧面了解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2.从刘伯承治眼的表现中感悟。教学时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刘伯承手术时表现的相关词句:(1)刘伯承不愿意使用麻醉剂。(2)手术时,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雨如下。(3)手术结束后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在学生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一般的军人是做不到的,从而领悟到刘伯承手术中忍受剧烈痛苦,体现出他坚强的意志。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        年轻人在德国人开的诊所里做眼科手术。
                                                  
2.        海龟在海滩上做游戏。
                                                  
3.        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课题        *15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寇、艰、县、酷、拷、韩、据、押”,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残酷、斩钉截铁、催人泪下”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提示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3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2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3学习复述,讲述赵一曼被捕后的英雄事迹。
教学媒体        词语卡片,相应的课件,图片
课前学生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收集赵一曼的生平事迹。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
1、        教师板书: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
2、        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
(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
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
4、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        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练习:
①寇(    )  艰(    )  县(    )  拷(    )
冠(    )  根(    )  悬(    )  考(    )
②多音字:
  恶{            重{           看{
(3)        实物投影核对练习。
(4)        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
3、        教师板书: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
4、        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
(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
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
4、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3、        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        练习:
①寇(    )  艰(    )  县(    )  拷(    )
冠(    )  根(    )  悬(    )  考(    )
②多音字:
  恶{            重{           看{
(5)        实物投影核对练习。
(6)        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        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  严守机密  英勇捐躯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6、        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
7、        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  严守机密(第3-10节)  英勇捐躯(第14节)
8、        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        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
?        说一说你的感受
“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9、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掩护队伍:
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      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
教师引读
(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        严守机密:
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
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
(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
(3)        英勇捐躯:   
填空:
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                              ,希望            
                   ,希望                                    。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催人泪下”的意思。
(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
4、        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
5、        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
提示:
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               。      
  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                                             。
  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                      。
6、        同桌复述
7、        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
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
说明:
有了前三件事的铺垫,再读课文的11-13小节,抓住一个问题,深化感悟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忘我的爱国情怀。
(五)总结、布置作业
1、        朗读全文
2、        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英雄在我心中》。
5、        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  严守机密  英勇捐躯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0、        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
11、        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  严守机密(第3-10节)  英勇捐躯(第14节)
12、        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        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
?        说一说你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13、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掩护队伍:
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      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
教师引读
(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        严守机密:
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
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
(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
(3)        英勇捐躯:   
填空:
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                              ,希望            
                   ,希望                                    。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催人泪下”的意思。
(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
1、        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
2、        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
提示:
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               。      
  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                                             。
  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                      。
3、        同桌复述
4、        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
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
(五)总结、布置作业
3、        朗读全文
4、        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英雄在我心中》。
板书设计         *15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掩护队伍  严守机密  英勇捐躯
本课小结       
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感受赵一曼爱国抗日的英雄气概。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例:赵一曼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告诉你们的!”
妈妈(       )地说:“                        ”
小明(       )地说:“                        ”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 识记29个生字。积累38个词语。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若干词语、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部分课文,学习根据提示、提纲和重点词语等详细复述课文。
4 收集有关母爱和友情的名言、短文。
5 初步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课题        16  家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3个生字,8个词语。
2、、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3、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出示填空游戏)进行四字词语填空。
(   )徒四壁    万(   )灯火   (   )境贫寒  
重建(   )园    (   )喻户晓   (  )(  )户户
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约而同的填入了这个词“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出示课题)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第二节)家究竟是什么?书上向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
(1)自由读正确。
(2)指名读
(3)齐读
(4)教师引读。
(5)男女对读。
2、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来学一学?
小组学习菜单:(1)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
3、交流学习结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五节)
①指名说。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②自由准备。“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è”
③让我们合作来读这段话。
4、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出示词语:洛杉矶  卢旺达)学习生字:卢
5、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1~4节。用一句话概括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
(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卢旺达,热拉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个故事。
(4)读读1、2节。
(5)联系第五节,完成填空:
富翁有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示:在卢旺达,热拉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概括第二个故事。
②(出示练习:热拉尔说自己又有了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结合第五节内容说一说。
③一起朗读3、4两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6、展开想象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复述课文中的展开想象复述。复述时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选择其中的一处展开想象,把故事说具体。
(2)自由准备
(3)指名说。
(4)教师指导
(5)再复述。
7、在这个世界上……(出示第五节)学生读
(1)学了刚才的两个故事,你对这两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
(2)家究竟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对关联词,谈谈你的体会。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①小组准备
②指名4-6人。
8、再读第五节
(1)准备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们可以在这个家里栖息。
家是一个温暖的小窝,我们可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
家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苦恼和喜悦诉说。
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只需要有许多火热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亲情和爱!
2、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充满亲情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这人世间最美最动人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为亲情为爱,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板书设计       
                   16.家是什么
       别墅≠家            女儿=家
               家=亲情、爱

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上通过学习,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看一看,比一比组词。
       公(  )  日(  )  展(  )
       翁(  )  旦(  )  辗(  )


课题        17、别人的妈妈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融、泞、迈、虔、佑”5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融、泞、虔”等字的读音。积累6个词语: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读读演演这首诗。
3、知道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韵律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读文,感受到本课前面一长段对于老奶奶的描写,以及当时的情况描写是为了衬托出了那位青年的爱心。
教学媒体        积累一些词语。
课前学生准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流程        一)        谈话揭题,了解大意
1、师:当你们走在路上的时候,有没有帮助过不认识的人?
*交流。
2、出示课题:别人的妈妈
*师:课文讲的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写得感动至人,我们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3、打开书,轻声读读课文,并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二)        朗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出示自学要求: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在小组内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交流。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出示词语:
衣衫、融雪、泥泞、虔诚、关照、保佑、老迈、迟疑、小心翼翼
2)        读音:
融(翘舌音)
泞(后鼻音)
虔(第二声)
3)        字形:
*融:媒体书空,注意左下部分的写法。
*翼:羽(没有勾)+田+共
*虔:积累“虎字头”的字(虎、虚、虑……)
4)理解词语:
*看图结合课文诗句理解:融雪、泥泞
*查字典理解:虔诚、保佑
*联系上下文理解:老迈、迟疑
三)赏读课文,品味真情
1、再读课文,说说当时别人的妈妈的处境怎样?
1)        出示1—6节
2)        指导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一位(       )的老妇人,独自走在(          )的街上,当时(
        ),使她感到非常(        ),她心想:(                  )。
*交流填空。
2、        过渡出示7—13节
*过渡:就在老妇人迟疑无助的时候,人海里冒出个青年。小组自读,抓住关键语句提出疑问或谈谈你的感受。
1)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体现了什么?
①默读这部分,拿出一支笔,把小伙子的表现划出来。
②媒体出示插图:仔细看看图,来演一演,注意青年的动作和表情。
*媒体上“牵”、“扶”变红色,老师演老妇人。
*生评(重点:牵、扶、细声)
③再来读读7、8、9小节。
*师:青年在做这一连串的动作时,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交流。
④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学过多首叙事诗了,诗歌要读出韵律,读出节奏。老师以第8小节为例,遇到斜线要停顿。
媒体出示:
                  他/牵着她的手/细声说道:
                  “大妈,/我扶您/穿过街道。”
*学生试读、齐读。
*师:自己试着读读7、9两个小节,并试着划一划。
学生交流,师在媒体上出示斜线。(指名3个学生每人读一个小节)
⑤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把课文的7、8、9小节来读一下!
2)最后两节是什么意思?
①媒体上最后两节变红,同桌朗读、讨论。(老妇人对帮助他的小伙子的美好愿望。)
②男女生对读、齐读。
3)小结:小伙子扶“别人的妈妈”过马路,他对老人的关爱也得到了老人的回报。
4)齐读7—13节。
5)说说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写在书上)
四)延伸说话,感悟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50:00 | 只看该作者
1)交流生活中见到的爱护老年人的事情。
2)学生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         *17、别人的妈妈(老奶奶)         
   青年
  孤立无援                体贴老人
  懂得回报                关爱老人

本课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是一首外国诗歌,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帮助“别人的妈妈”过马路的事,学习他关心老人的好品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来了解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1)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是否认识那老妇。
送走了大妈他快步赶上朋友,朋友们问他:“                      。”
(2)他说不认识,是别人的妈妈,她年纪大了,走路时会眼花。
他说:“他说                                                  。”


课题        18 在金色的沙滩上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4个生字:肠、蜊、蛳、捅。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仿写比喻句。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识记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仿写比喻句。
2、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3、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媒体        海景图片,贝壳实物、相应的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海景图片及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使学生进入情景,直观地感受海景美。
师:你能用一句话描写这美丽的景色吗?(要求学生把句子讲完整)
    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句子:
太阳刚冒出海面。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天蓝色连衣裙的小姑娘在拾贝壳。她的身后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
(学生朗读句子。)
2 展示贝壳:在金色的沙滩上有着这么多美丽的贝壳。
出示句子:
你看,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蛳,这是金海螺------
(1)学习生字:蜊、蛳
师: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虫”字旁归类。
(2)读句子。
3 小结揭题: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海边的景色美,沙滩上的贝壳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还有比这些更美的东西,那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在金色的沙滩上》。
齐读课题。
二)由境入文、整体感知
1 自学提示: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人小组自学。
2 交流:
出示词语:礁石    碧蓝    神情    翻腾    好心肠
          一望无际    灿烂夺目    灵机一动    捅
(1)学习生字:肠:积累“月”字旁的字,一般表示与身体有关的。
               捅:读准字音。换部首组词。做动作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2)开火车读词语。
3 课文一共21小节。开火车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海边的沙滩上,一位画家请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一直              ;画家回来后要把贝壳送给她,但小姑娘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帮画家看衣服
等画家不离开
谢绝画家送贝壳
三) 品读词句,感受人物美
1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海景美、贝壳美,那你有没有发现文中比这些更美的东西是什么?请你再轻声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2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小结:文中海景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
重点品读小姑娘的语言,出示重点句:
(1)小姑娘摇了摇头,说:“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
A 重点词:一定得。
B 小姑娘为什么这么说?“一定得”说明了什么?
C 指名朗读句子,“一定得”要加重语气。
D 通过朗读了解小姑娘守信,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E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句子。
(2)小姑娘摇摇头,对画家说:“我不要,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回家吃饭了!”
A 指名读,评议谁读得最好。全班跟着读。
B 从小姑娘的这句话,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了解小姑娘的纯朴,不计报酬的高尚品质。)
C 再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句子,读出感情。

(3)没想到小姑娘把他喊住了:“叔叔,你的贝壳掉了!”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捡了起来,还给了画家。
A 画家叔叔原本想什么?(出示填空)
画家叔叔原本想: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师:但是没想到——(引读句子)
C 师: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这时候他又会想些什么?(补充填空)
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
D 那么从小姑娘的言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姑娘诚实美好的心灵。)
E 再读句子。
四) 总结课文,拓展深化
1 师:我们从课文中寻找到了比海景、贝壳更美的就是小姑娘的心灵美。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18 在金色的沙滩上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用《在金色的沙滩上》为课题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0: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