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WORD(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4从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找出几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体会细节描写对表象人物个性的作用。
三、思维训练        1当曹小三明白“白点”的缘由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2点评。        1当堂写话。



2交流。        思维写话训练,以进一步体会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
四、拓展阅读        1阅读提示:
(1)“邓山东儿”有哪些鲜明特点?
(2)学生都喜爱这个买糖大汉,作者对这个人物又持有舍命态度?        1阅读《邓山东儿》。




2理解回答阅读提示。        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思维容量。
五、课后作业        推荐冯骥才《市井人物》小说两则。        1寻找平凡岗位上平凡人物创造出的不平凡业绩的故事。
2课后阅读《市井人物》小说两则。        关注生活,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教后感:
学一点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这些细节描写都使得刷子李这个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在学习此文时,就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来把握刷子李的性格,感受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自信精神。其实在学生的习作中学生也会不自主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但不可能游刃有余地在恰当的时候运用细节描写更好地反映人物性格。因此,在学习本文时,着重指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反映人物性格的作用,并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对一熟悉人物作一细节描绘,来体现人物性格。使学生在实践写作中学会把握和运用细节描写。因此我觉得在使用新教材中结合课文适当地进行一些写作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一五  哦!冬夜的灯光
莫里斯?吉布森

教学目标:
1、        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理清要素,讲述关键情节。
2、        感受人间急人所急,相互关爱之情。
3、        拓展阅读《穷人》,感受穷人之间淳朴善良的人间至爱。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冬夜灯光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叙述故事的要求。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托尔斯泰的《穷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
        1交流感受。        旨在激起学生内心的体验。
二、初读感悟        1文中冬夜的灯光又带给我们什么?
2是陌生荒原里那辆不倦的夜行的汽车引起你注意,还是农家门前暗夜中亮起的灯光使你激动?
        1自渎课文,思考。

2交流初读的感受。        初步感受冬夜灯光所体现的感人力量。
三、精读体验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        1文中又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语句,请仔细阅读体会其表达作用。




2小结:冬夜的灯光使作者感受到了友谊、温暖、乐观。        1阅读课文,找出具有感染力的语句加以体会。
2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
4体会结尾小诗所表达的意境。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感受四部人的乐观、友谊。
四、尝试复述故事        叙述故事要理清要素,讲述关键情节。
        1尝试讲述故事。
2集体交流。        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重点地讲述故事。
五、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穷人》。        1阅读《穷人》。
2交流读后体会。
3摘录具有表现力地语句。
        进一步阅读体会平凡人地善良淳朴。

教后感:
学会体会题目的象征意义
   
    文章题目就像人的一张脸,读文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题目,所以题目对理解文章很重要,因此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必须先体会题目含义。本文《哦,冬夜的灯光》就很有象征意义,因此在新课学习伊始,我板书“冬夜的灯光”五个字,提问:“冬夜的灯光给人怎样的感觉?”并强调“冬夜的”三个字。学生交流:“在冬天寒冷的夜里,灯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那么文中冬夜的灯光,给作者的又是怎样的感觉呢?”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又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始终围绕这“冬夜的灯光”来感受西部人民热情、友谊。相信在阅读中能注意到对文章题目的体会理解,那么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会有意识地揣摩词句创造出一个个意味深远的题目。




综合学习  
一日生活全记录

活动目标:
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默默无闻的劳动,才奠定了社会发展的基石。把目光投向普通人,观察、记录他们的一日生活,了解他们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设计:
一、        课堂指导:
1、        引子:
社会就像一座金字塔,站在辉煌顶部的只是少数人,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则构成了金字塔的底部。也许,他们的生活说不上有多么精彩,不过他们仍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人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还有对你的爱。让我们用尊敬的眼光去打量他们,理解他们。
2、        以一位同学制定的观察计划为例学习制定“一日生活全记录”计划。
(1)        目的
(2)        措施
(3)        步骤
3、        计划交流
4、        师交代注意事项
二、        课后观察记录
1、        学生利用双休日观察记录妈妈或其他人的一日生活。
(1)        观察
(2)        访问
(3)        记录
2、        作最后整理,为母亲计算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写一篇感想。
3、        后期制作: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梳理、润色,形式可以多样。
三、        课堂交流展示
经过实践,参与的同学都会有收获,定一个时间,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让同学来了解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了解我们身边的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单元  为生命喝彩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革命先辈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2、理解名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理解人生使命感和紧迫感。
3、学习英雄人物面对死亡勇敢坚强,忠于职守,善于献身的精神。
4、理解信息对于人生的价值,理解思想对于人的主要意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5、学习在简明生动地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6、学习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寓言体的表现方式。
7、体味选文各自的语言特色。
8、背诵积累有关名句。
单元学习重点:
1、初步探索人生的意义,懂得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感悟选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单元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一六 清   贫
          方志敏

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一六 清贫 方志敏        1自由交流。

2读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了解方志敏其人。
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 朗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过渡:什么是清贫?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
        1自由读课文、思考。
2集体交流。        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
三 朗读对话
   加深理解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1同桌互相练习朗读

2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使学生通过语言、口吻的变化领会表达的内容。
四 质疑讨论
   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1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
2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
4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首先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五 补充学习
        1出示《方志敏》诗一首(见导学p47页)。
要求:感悟朗诵《可爱的中国》一文。         1自由朗读理解。
2认真听、仔细品味。        使学生全面了解方志敏烈士。
六 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就“物质”与“精神”两者关系一段话。       

教后感:
新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

    《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经受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生逢上了好时代,祖国繁荣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何谓“清贫”?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眼中所看到的,耳中所听到的,也许和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所以如何理解“清贫”在 今天的价值?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有些人“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通过讨论,通过收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一七    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
教学目标:
1、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理解保尔的人生使命感和紧迫感;
    2、体会文中保尔的心理描写,背诵文中的名段。
教学重点:
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人生使命感和紧迫感。
教学准备:
    收集作者资料,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资料
了解作者。        1板书:奥斯特洛斯基
2提问:关于这个人你知道些什么?
        1齐读。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对作者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译文的主旨。
二、调查同学阅读面,揭示课题。        1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奥斯特洛斯基的代表作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板书书名)。谁看过这本书?
2议论: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告知学习任务:今天学习的译文就是选自这部小说。
   板书:  一七   生命的意义        1举手表示




2自主交流


3齐读课题        通过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能使教学更有条理。
三、朗读译文,整体感悟。        1保尔经历了第几次死里逃生后,向往怎样的生活呢?

2是什么使保尔在历经生死磨练后的向往火热的生活?        1读课文第1、2节。交流。


2几人一个小组学习文章后六小节,交流讨论。        使学生理解保尔的人生态度。通过对译文内容的了解。
四、品读重复语段,领会主首。        1在烈士墓前,保尔想到了什么?
2这段话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板书:一 、生命的意义在于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 人应该珍惜生命创造最大的价值。

3讨论:保尔为什么会有强烈的人生紧迫感呢?
4提出积累要求        1齐读这段话。

2集体交流







3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4反复朗读、试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对名段的品味,使学生感悟到生命是珍贵和短暂的,人应该珍惜生命以最大的创造价值。让同学积累有关生命的名言名段,增加文化底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段。(必做题)
2课余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1要积累名段
2首先使每位学生都去阅读名著给予人的启示。

教后感:
以名言学习激发阅读名著兴趣
   
未学本课前,同学们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早已有所阅读,但真正能读懂的也许不多。所以本文的选入也正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全书的主旨。本文只是节选了几个小节,但全书最有名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也节选在内。因此教学本文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保尔的这段名言,通过自由读,反复的朗读这段名言,然后谈谈对这段名言的理解,在朗读体会中感悟到保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通过名言的学习理解保尔这个人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进一步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更进一步了解保尔艰难的人生经历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八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2、朗诵课文,体味本文洗炼、流畅、优美的语言。
学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海伦?凯勒资料。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学习附录        1课文趣:有这样一个人,身体虽残废了,却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亿万人的敬仰和爱戴,她是谁呢?板书:海伦?凯勒
2关于海伦?凯勒大家知道些什么?
3课文附录《一个伟大的女性》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的一生。        1自由回答






2集体交流课前交流的有关资料。
3四人小组学习,阅读,议论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通过对作者资料的交流和附录文章的学习,使学习全面了解海伦?凯勒本人,为理解文章作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海伦?凯勒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的态度?
2板书: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        1自由轻读课文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2齐读板书。        重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通过交流反馈,了解文章宗旨
三、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背诵警句        1文章语言流畅、优美,请反复朗读,并划出感悟最深的警句。

2请选择最能引发你思考的一句,讨论: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示?

3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味语言魅力,感悟人生哲理。        1自由大声朗读,用“——”划出句子。
集体交流。


2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
选择2至3句警句积累各自选择后反复朗读试背。
3齐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和品味使人深省的警句,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海伦的人生态度,像海伦一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四、思考问题、感悟人生        1文章最后,海伦向我们提出了3个问题,你将如何作答?
2议论:海伦为什么要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问题?        1集体交流。


2阐述各自的观点。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要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海伦,设想一下她有了三天光明,会做什么?(写一段话)        写作《假如失去三天光明》或《假如拥有三天光明》。       

教后感:
写作——一种体验的方式
   
本文选自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在文中,海伦以一个残疾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应该珍惜生活,珍惜生命,充分发掘生命中的一切潜力,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海伦提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警醒人们珍惜时光,珍爱生命。但一个从小耳聪目明的人又怎么能有这种感受呢?于是在朗读本文后,向同学们提出思考:假如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每个人失去三天光明,我们会怎么样?请同学们以《假如失去三天光明》为题进行自由创写。从同学们的习作中看到大多数的同学都感到失去光明是痛苦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充分感受生命给予的美好天赋,也有许多同学感叹自己与海伦文中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对周围美好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是多么可悲!所以通过这样的创写,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把握更深。



一九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教学目标:
1学习哈尔威船长勇敢镇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哈尔威船长作为一个英雄的特有本质。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用外貌、语言、动作和点评议论来塑造任务的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唤起记忆,揭示课题。        1曾经有一部美国大片风痱全世界,其中有个女主人公在船头迎风展臂的镜头使人难忘,这是什么影片呢?
2这部影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今天我们来学习类似题材的一篇小说。
板书:一九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自由抢答




2举手回答

3齐读课题        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记忆,自然而过渡到本译文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小说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2)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2 板书:  哈尔威船长
          勇敢镇定
          忠于镇定
          勇于献身        1集体交流




2齐读板书        使学生直奔重点,不为小细节浪费时间。
三、把握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英雄人物的?
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外貌
2 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出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反映了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
4说一说你认为文章详细记录船长与机械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5辩一辩文章描写乘客惊慌的场面可不可以去掉?        1自由回答。




2各自圈划,默读,思考。集体交流各自的想法。
3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
(读哈尔威船长的话,要求声音响亮,语气坚决。)
4各自说明自己的观点。
品味课文第34和42节。齐读。        通过对描写任务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重要语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哈尔威船长特有的英雄气度。
四、讨论辨析加深理解。        1小说题记是怎样说的?
2你知道真正的强者还有哪写?
3你认为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强者?        1齐读
2自由交流

3集体交流        通过辩论,使学生加深对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五、补充作者资料,引发阅读兴趣。        1关于雨果,你知道些什么?
2雨果的名著有哪些?你看过吗?        交流        使学生了解世界名人,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六、布置作业                阅读雨果的名著。
        让学生读名著,引他们走进名著的世界。

教后感:
感悟“英雄”

本文是新教材中的老课文,既然是新教材,就必须在教学中摒弃老教材的套路,而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把握来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并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他们的生活积累来阐述对“英雄”一词的理解,来丰富“英雄”的涵义。结合同学们都已看过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让同学们谈谈到底何谓“英雄”?也请精通历史的同学说说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再看看现实生活,使学生一步步地感悟到时代造就英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无论什么时代,能履行做人之道,坚守职责,始终是做人之本,英雄本色!一个人不能永远做英雄,但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人!


二十   百合花开
                   林清玄
教学目标:
1、        解百合花开花的目的,体会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2、学习课文寓言体的表现方式,体味课文清新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
1、理解百合花开花的目的。
    2、学习课文寓言体的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教学模式:感悟学习  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

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体裁        1、启发谈话: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为生命喝彩”,每一个故事都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林清玄笔下的百合花又有哪些动人之处?
2、揭示课题。
3、介绍体裁       

1、        齐读课题
2、        介绍作者(信息交流)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
二、

整体感知       

媒体出示问题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寓言体散文主要写了什么?
2、        质疑问难
3、        归纳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重点问题        1、散读课文
2、交流体会
3、提出问题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三、

赏析感悟       


媒体出示重点语句        1、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一节或哪个语句,有重点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1)边读边圈划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四人小组讨论
3、大组交流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解决问题。
(1)百合花的生长环境能说明什么问题?
(2)结尾说:“我们要全心全意……”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1、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圈划边思考。

3、合作学习
4、大组交流
(1)有感情地朗读
(2)积累词句
        注重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所积累,强化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验。
旨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四、
拓展思维                1、百合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并且开遍了山谷,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孩童与情侣们在百合花前的表现?
2、讨论衬托描写的作用。       
大组交流

讨论交流          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现方式,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五、
合作探究       


媒体
出示       
1、文中的百合以花证明自己的存在,一个伟大的女性她又是如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默读课文《一个伟大的女性》,谈谈读后的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2、大组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舍得化时间,给每位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灵活安排学习内容,体现新教材容量大、信息量大的特点。


六、
课外延伸

       



媒体出示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与海伦?凯勒一样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人物?
以“假如我是一枝百合花”“假如我是一棵小草”“假如我是……”为题(任选一题),写一段话。       
交流收集的材料

课后作业       
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旨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后感:
学会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百合花,一种在花店里常见的花,象征百年和好。而台湾作家林清玄却以其清新的文风予以了百合花新的象征意义。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一株被人忽视的百合,凭着对自己的信心和开花的信念,不顾偏见和风言风语,努力地生长,终于开出了美丽的百合花,为人们带来美丽和幸福的祝福。百合花成了信念的象征。多么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想法,这恐怕就是林清玄能早年扬名台湾,如今又传遍大陆的原因吧。但又有几个人能像林清玄那样善于思考,善于以小见大,善于予以任何事物以哲理呢?因此,教学本文,不仅使学生增加一种人生感悟,懂得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更让学生养成学会思考的习惯。因为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大脑,会思考。

二一   启  示
蒋夷牧
教学目标:
1、理解思想对与人的重要意义,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2、养成摘录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几句人生格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
二一  启示
2说说:什么是启示?
        1齐读板书。

2自由回答。        使学生明白题意,为下面学习作准备。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是什么给了“我”启示?
2给了“我”什么启示?(用直线划出)
        1举手回答。

2独立阅读,圈划有关语句。        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分析重点段落。把握文章主旨。        1大海给了我什么启示?理解作者的想法?
2回忆: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主首相似于这个启示?
3讨论:大海给予“我”的这一启示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吗?
4发人深省的是当渔民给予“我”的启示,渔民的话有什么内涵,能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
5听了渔民的话,我感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6思考:结尾描写渔民的小船出没在风浪中,有何意味?        1各自发表自己看法。

2思考回忆后交流。


3集体交流。
(不足为奇)


4小组讨论后交流。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5各抒己见。朗读“我”的感悟。



6朗读体会后交流。        使学生通过领会大海,给予“我”的不同看法,感悟到人虽然在时间与空间上与天地万物比没有优势,但在思想情感上却有独特优势,理解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名言,加深感悟                1齐读P55“小建议”中一段话。
2自由读、试背。
3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使学生更多到理解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从而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5句以上人生格言。
2试着创作2句,阐述你对人生的理解。
        使学生增加积极性,提高语言的概括能力。

教后感:
换一种角度思考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人在自然面前除了感受到人的渺小,自然的伟大,还能感受到什么?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认为,也是作者最初的认为。但老渔民似乎不经意的一句话却犹如电光一闪,惊醒了作者,刹那间领悟到人在宇宙万物面前具有无上尊严,因为人有思想和感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 这个世界施加影响,而任何巨大和长久的其他事物都不具备人类的这个优势。尽管作者采用的是 欲扬先抑之法,但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只有打破以往思维的框框,不断推陈出新,才是创新,因此这也是学习本文的另一种启示吧。



第六单元   生活中的科学


单元学习目标:

1、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学习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2、        思考科学技术改变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弊问题。
3、        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4、        能举出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事例。
5、        懂得质疑的重要性,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6、        要全面了解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7、        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8、        学习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及生动的说明方法。
9、        学习比较的说明方法。
10、了解制图表对说明的作用。
11、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2、了解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13、了解《阅微草堂笔记》等文化典籍。
14、锻炼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O  屋内旅行记
米?伊林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生动地说明方法。
2、        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意识,尝试作一次“旅行”,写一则“游记”。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生动地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写一则“旅行游记”。
教学准备:
收集作家米?伊林地资料,课外阅读其作品。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感受单元主题        1板书:生活中的科学
为什么以“生活中的科学”为本单元的主题?
2生活中不是缺少科学,而是缺少发现。        1翻阅本单元所有课文,体会单元主题。
2交流各人体会。        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二、引入课文        1板书: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卢?吉卜林
2补充介绍作者资料。
3板书课题。        1齐读,怎样理解这句话?


2介绍作者。

3读了课题有什么感想?        旨在了解作者生平,初步感受作家生动的写作风格。
三、精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科学        1作者在屋内的旅行有哪几站?每一站的旅行给你什么启示?
2归纳: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衣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3作者在他家走了二十多步就写出一本小书,这又给你什么启示?
4作者为什么能把科学道理讲述得这么生动?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每一站给人的启示。

2集体交流。

3思考交流:
(1)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科学道理。
4找出文中几处生动得句子加以体会。        使学生感受作者以生动的方法来说明事物,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写作        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你的家庭住房、学校的教室、食堂、图书馆,也来一次“屋内旅行”。         观察生活,仿照本文写一则“旅行游记”。        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教后感:
仿写,亦不失为一种好的写作方式

    《屋内旅行记》是一篇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文章,同学们一看到题目,就对题目发笑,然后读了文章后为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而感到吃惊,接着发出感叹:真是这样!果真如此!因此,当最后我请同学们也来一次全新的行程——“屋内旅行”。同学们便欣然前往。于是,又一篇篇《屋内旅行记》就诞生了。但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旅行”可谓“与时俱进”,“旅游景点”颇具时代特色。各种各样的门,及其上的各种防盗锁,当然还有厨房间的微波炉,厅内的吸顶灯,地板,电话,更有书房中的电脑、电视,卫生间的高档浴具……不禁让我眼界大开,更使我增加了不少科学知识。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了洋洋洒洒好几页纸,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新教材的优势,发掘写作的素材,多形式地写作,让学生愿写、乐写。



三一  巨伞下的城市
应朝

教学目标:
1、        学习比较的说明方法。
2、        思考科学技术改变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弊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的说明方法,并能比较阅读《地球妈妈给我的信》等文章。
教学难点:
思考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利弊问题。
教学准备:
收集阅读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利弊的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        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相信吗?
板书:巨伞下的城市        1想象这把巨伞会是怎样的。
2交流。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探究欲望。
二、研读讨论巨伞给城市的利弊        1在美国的威努斯基小城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
2作者是怎样把巨伞的构造说明清楚的?
3这顶巨伞给城市带来的是什么呢?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说明清楚的?
4那么巨伞到底好不好?

5归纳:人类具有创造的伟力,但也应尽可能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        1阅读3、4小节,了解巨伞的构造。

2画一幅巨伞图,体会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3阅读4、5小节,了解巨伞给人们带来的利弊。体会比较的说明方法。
4小组讨论:运用科学改变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弊。
5交流。        在了解巨伞的构造及利弊后,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具有创造的能力,同时也应尽可能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拓展阅读,自选探究小课题        1推荐阅读篇目。
2提出课题研究要求。        1自主阅读《地球妈妈给我的信》、《能长草的混凝土》、《黏和伤口的“万能胶”》。
2确立研究小课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类的利弊。

教后感:
语文学习中的学科缜合

“二期”课改特色之一是体现学科的缜合,于是出现了《新综合科学》、《生命科学》等前所未有的学科。但我认为学科缜合的另一层意思是在以前人们观念中的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如在语文教学中,人们使用计算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就是体现了语文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缜合。在二期新教材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要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学科缜合,语文教师必须肯钻研教材,肯动脑学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肯善于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屋内旅行记》中就涉及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而本课中有一句话“3600万平方米的小城”,那“3600万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是怎样一个概念?我就先请教数学老师,估算出这样一个圆的半径,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做这个计算题时就胸有成竹了。通过估算同学们对这3600万平方米的小镇有了较直观的感受,其实小镇并不小,在这样的小镇上空架一顶巨伞,真是奇迹!这样的学科缜合是不是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呢?




三二   西墙
谢宗玉
教学目标:
1、        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2、        感受文章中的生活情趣,学习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中的生活情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
教学难点:
懂得西墙所蕴涵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收集并阅读谢宗玉散文《它蹲在阳光种植的舞台上》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感知课题        板书课题:西墙
提问:如何理解这两个字?        交流各人的理解:只不过是一面墙。        初步体会到“西墙”只是一堵没有生命的墙。
二、读课文,感受西墙的命运        1“我”家的西墙经历了什么命运?为什么有这样的命运?
2归纳:遍体鳞伤——若干年后依旧
3西墙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4文中西墙不仅是一堵墙,也作为某种象征意义,那么,西墙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5小结:作者在介绍西墙经受的风雨侵蚀的过程中,融进了对科学、对人生的思考,给予了西墙特殊的象征意义。        1阅读课文,思考。



2结合重点语句交流西墙的命运。
3交流:生活中的科学
4自由阅读8、9、10节,讨论,思考。交流各自的理解,感受。

5找出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朗读体会。        通过阅读体会关键语句,感受文中透露出的生活情趣,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领会作者赋予西墙的特殊象征意义。
三、拓展阅读        在作者笔下,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具有其特别的意义,这正体现了作者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风格。从《它蹲在阳光种植的舞台上》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再次体会到这一点。
        1阅读《它蹲在阳光种植的舞台上》,体会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2交流读后体会,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        进一步体会作者繁荣写作风格,感受到要学会读生活的思考。
四、联系探究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一些生活中的小科学呢?        1学生回顾交流。
2模仿本文写一片段。
3片段交流。        联系生活,学会运用科学解决生活中问题,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教后感:
新教材之新观念

    新教材之所以新,是因为它打破了文体局限,没有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框框,教学中也不必严格地去区分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去体会这个词用的科学,那个词不可删去。因此,这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中选取的文章,各有千秋,颇具特色。本文《西墙》其实要说明的就是爬山虎能防止水土流失这一道理,但作者却通过讲述西墙所经历的风雨侵蚀的经过,融进对科学、对人生的思考。西墙仿佛是一个经受风雨的见证人,讲述它对人生的感悟。其实文章讲述的科学道理何其简单,而所感悟的人生哲理却何等深奥。尽管有的同学不能感悟,但也品尝到了不同特色文章的滋味。对感悟能力强的同学也许会不知不觉中有学到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三三 统筹方法
华罗庚
教学目标:
1、        了解制图表对说明的作用。
2、        试着举出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事例。
3、        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说明方法,学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
了解制图对说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华罗庚资料,课外阅读《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补充》。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探究揭题        1情景设计: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该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尽快喝到茶?
2小结:做事要合理安排工作程序,提高效率,这种方法就叫统筹方法。
板书课题        1小组探究合理的安排方法。
2小组交流各自设计的安排方法,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省时省力。为什么?        通过设计情景,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法,从而领会“统筹”的含义,初步体会到合理的统筹安排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联系生活,运用统筹方法        1华罗庚是怎样来说明泡茶的最佳程序的呢?
2小结:运用图表可以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3泡茶喝只是作者例举的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统筹方法可普遍运用。
4巡视指导。
5刚才我们解决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筹方法有何实际意义?        1阅读图表,思考图表的作用。




2小组合作,试 以生活中简单的事情为例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并用图表法说明。
3小组上台交流。
4交流体会统筹方法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实际运用,使学生体会到统筹方法具有实际意义,也学会运用图表说明事物。
三、拓展阅读,实际运用        推荐阅读《华罗庚传》、《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1课外阅读。
2运用统筹方法,为自己回家后的两个小时的生活设计一个程序,对比设计前后的生活安排,说说其中差异。        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教后感:
学会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本课讲述的是一个枯燥的科学方法——统筹方法,但由于作者例举了生活中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泡茶,所以使文章显得浅显易懂。因而把更多的时间化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统筹方法来提高做事效率,请学生安排放学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做家务的程序,通过对比、实践,使学生真正领会统筹方法的意义所在,并在生活中能合理运用统筹方法提高效率。这也许是老教材所不具备的。



三四  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2、        懂得质疑的重要性,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任何的真理诞生于质疑,要学会问为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运用事例论证说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科学史上由于善于发问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理解名言,揭示课题        1板书: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这句名言向我们道出了一个真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会有所发明创造。
板书课题。        1读名言,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2交流作者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9: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