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册)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2)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第一句只是写杨梅果“生着小刺”,第二句是写“遍身生着小刺”,多了“遍身”这个词,说明小刺长满了杨梅果(第一句没有写杨梅果的大小,第二句写了“和桂圆一样大小”,一读就知道杨梅的大  小。写得很具体。)
师:文中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谁来说说,杨梅果身上的小刺和一般的刺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刺我们摸起来总感到粗糙,很扎手。可杨梅果的小刺是软的、平滑细腻的)
学习生字:桂、腻
杨梅的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2、师:其实杨梅一开始可不是这种颜色,文中有介绍,谁来读读看?
(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了这样一组词来描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
(师给关联词加点:先是……然后……最后……)
师:老师这有几个练习,请大家试着用这几个词说话,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屏幕出现练习,生自由练说,然后汇报。)
1.小蝌蚪先是???? ,随后?????,最后???????。
2.白荷花开花了,先是???? ,随后?????,最后????????。
3.?????? 先是?????? ,随后????????,最后???????。
学习生字:肉、唇
杨梅外皮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杨梅果肉和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
生:应该是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杨梅主要是甜的,但还有一点酸,因为它实在是太甜了,所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4、练习填空:
   ————,杨梅挂满枝头,样子————,遍身————,成熟后————,刺——。开始,杨梅的颜色是————,随后————,最后————。没有成熟的杨梅吃在嘴里————,成熟了就——————。
5、这么惹人喜爱,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杨梅呢?那么长出杨梅果的杨梅树又是什么样子呢?
(三)学习杨梅树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请问大家,“贪婪”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杨梅?
(1)“贪婪”的意思是贪心,不知满足。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
(2) “甘露”是什么意思? (“甘露”是指甘甜的糖浆)
(3)“一片片”,通过这个词,说明杨梅树的枝叶长得很茂盛。
(4) “伸展”、“吮吸”、“欢笑”这些词都是用来写人的,为什么课文用来写杨梅树?
(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你的故乡在哪里?有什么特产?选一种介绍给大家吧!
2、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你家乡的特产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从而受到爱的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美好情感。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同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素养。
48、立夏节到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箩、韭、煮、拣、柴、蚕、荚、灶、辈、俗”,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活动”的习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4、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箩、韭、煮、拣、柴、蚕、荚、灶、辈、俗”,积累词语5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活动”的习俗。
教学难点
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习俗,体会立夏节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带给我们快乐,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回味。
2、你知道春夏之交还有哪些节日吗?(学生交流:五一,六一,清明……)
3、师: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六。在这个季节里,梅子熟了,枇杷黄了,樱桃也上市了。
(1)媒体出示:
梅子熟了,枇杷黄了,还有那红得像宝石般的樱桃已摆在竹篮里上市了,不知不觉立夏节到了。
布谷鸟在田野里鸣唱,杜鹃花开得正红,正是江南最美丽的季节呀!
(2)读读句子,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立夏节?
     水果多,色彩多,处处生机勃勃……
(3)喜欢这些句子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4、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乡间,去田埂,去了解立夏节的习俗,去感受立夏节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48、立夏节到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给我们介绍了立夏节的哪些习俗?
2、学生交流:吃立夏蛋、吃“百家饭”、称人活动(可能一开始学生找不到吃立夏蛋这个习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慢慢找到。)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这些活动吗?
三、研读课文,学习重点
1、学习关于吃“百家饭”的习俗。
(1)朗读课文的2、3、4小节,完成媒体上的填空:
立夏节到了,孩子们要吃“百家饭”。他们先从家家户户拿了(   )、(   )、(   )、(   )、(   )和(  )等,然后在大树下的场地上(   )锅灶,把拿来的食物(   )锅里煮,最后饭菜熟了,就(   )锅子高高兴兴地吃。
学生交流,出示答案。
(2)学习其中的生字:
韭:比非多了一横。
柴:回忆以“木”为部首的字。
灶:与“肚”比较。生火做饭是为了填饱肚子。
煮:理解意思,放入水中使熟,所以是四点底。
(3)百家饭是谁做的?(我们自己)你从哪里知道的?
媒体出示:
河滩边,青蚕豆地里,小姑娘们摘着肥大的豆荚。大树下的场地上,小男孩用石头、瓦片垒起锅灶。不一会儿,炊烟袅袅,野菜、野笋和饭菜的香味飘散开来。
学习生字:
蚕:古时人们把蚕称为上天赐予的虫,因为它们能吐丝给人类织布。
荚:理解豆荚的意思,包在豆子外面的壳。
炊烟袅袅:农家生火做饭时从烟囱里冒出的烟雾一圈一圈,慢慢地向上升腾。
再读句子。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饭菜真香、自己动手很快乐……)
看来饭菜是自己动手,分工合作的而成的。我们男女生来比一比,看谁能读出饭菜的香,谁最能品尝劳动的快乐。
除了摘豆荚、垒锅灶,你能想象一下他们还做了哪些事呢?
是啊!他们还在煮从别人家捡来或者讨来的东西呢!难怪各种香味在田野间回荡。
(4)读读第二、第三小节,找找村里的孩子们都拿了什么?人们在自家门口又放了些什么呢?
出示:人们在门口放了             。
村东的孩子              。
      村西的孩子              。
      村南、村北的孩子                。
学生交流。
学习生字:拣:经过挑选后拿走。和“捡”是不一样的。
          箩:箩筐都是用竹子编的。
这里又藏着一个传统:过立夏要吃立夏蛋。
出示图片,作适当讲解。(有链接可以回到PPT2,把习俗填完整)
(6)每家每户把东西拿给孩子们分享是为了什么呢?
媒体出示:
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立夏节,孩子们要吃“百家饭”,预兆着他们会长得健康、聪明,是种庄稼的好手,会给村里人造福。
老师点拨:是不是吃了百家饭就会变得聪明,这只是一种(祝福)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把祝福送给大家。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把美好的祝福送到每个人的手中。
(7)大组朗读2、3、4小节。
2、学习第5小节。
师:除了吃蛋和吃“百家饭”,还有一个大伙儿都参与的活动——称人。
媒体出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大树下又支起一杆秤来,两个大汉抬着,由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辈看秤花,立夏节的称人活动便开始了。男、女孩子用手攥着秤绳,荡在空中,旁边的孩子唱着:“称猫哇,称狗哇,吃百家饭哪,长筋骨哇,长成个小官人啊(长成个小娘子啊)…… ”
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了快乐,有趣在哪里呢?
(长成个小官人,长成个小娘子——包含着大人的祝愿)
什么祝愿?你读懂了吗?(快长大)
一起来读读,感受快乐与祝福。
小朋友,在称人活动中,长辈们会说哪些祝愿的话?如果你想许愿,你会许下什么愿望?
师小结:立夏节,不仅是个欢快的节日,还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呢?你喜欢它吗,简单说说理由。
出示句式:因为(                ),所以我很喜欢立夏节。
3、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        抽读词语:   
鲜嫩    蚕豆   长辈   习俗    煮熟   挑拣     锅灶    竹箩   德高望重
2、指导写字:煮、拣、柴、蚕、灶、俗
重点指导三个上下结构的字:煮、柴、蚕 (注意不同点)
3、节气歌。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哪些?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鲜嫩   蚕豆   长辈  习俗    煮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
板书设计:
48        立夏节到了
              吃立夏蛋
                  吃“百家饭”
                       称人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然后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接着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立夏节吃百家饭和称人的习俗以及立夏时节是江南最美的季节。在这过程中设计一些填空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品读有关词句,让学生感受立夏节的快乐。最后让学生按要求摘抄句子。
49、粽子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能正确描摹6个生字。积累词语五个。
2、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3、        会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认识生字新词。能按要求划句子。
2、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划出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传统节日都和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请你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
(出示:青团等食品图片以及清明等节日名称)
(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近端午节,尝一尝端午节的粽子。
出示课题:《49、粽子》
粽:正音。开小火车朗读。说说记住它的好方法。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1、师:课文介绍了粽子的哪些内容?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指名6人分节读课文。
3、学习过渡段:
(1)通过大家的朗读,你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粽子?
(生交流)
(2)其实,课文中有一个小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看!
媒体出示:
粽子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不仅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
屈原的怀念。
学习生字:惹:上若下心。理解:惹人喜爱。
          屈:组词,委屈。这里是姓氏。
谁来读读这句话?(个人读)
(3)师:找一找这句话中介绍了粽子的哪三个方面?(板书:形状  颜色  滋味 )
和“形状、颜色、滋味”相对应的是哪个小节呢?
形状——第二小节
颜色——第三小节
味道——第四小节
(4)那后面一句呢?(是对下一小节要表述的内容的提示)
     所以第6小节就是——屈原和粽子的联系或者说是粽子的由来。
(5)再读句子,理清课文布局和思路。
三、深入学习,了解内容
1、        你喜欢哪个小节?(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        形状: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了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1)指明读句子。
(2)引读:粽子的形状——,既不是——,又不是——。你知道它包含了——。
     学习关联词:既……又……
当介绍的对象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特点时,我们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学生练习造句)
(3)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粽子有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出示粽子(实物)
(4)其实,现在除了有这种常见的三角粽以外,聪明的人们还独具匠心地设计出了……(出示:枕头粽图片)所以我们说粽子的形状真是——很特别!
(5)再读句子。
3、颜色:
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1)读句子。
释词:箬竹是竹子的一种,箬叶就是指箬竹的叶子,它是一种很好的可以用来包粽子的材料。
学习生字:糯:正音,左米右需。
(2)自己读句子,边朗读边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思考: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交流。翠绿、雪白、鲜红、墨绿、洁白、深红油亮)
(3)引读句子。
粽子用——。煮熟以后,剥开——,只见——,很是好看。
喜欢这句话的小朋友再读一读。
4、味道: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而都喜欢吃。
(1)读句子,学生字:胃:田月胃。
(2)师示范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交流感受。
(3)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却不让人感到腻烦,这就是……甜而不腻。
你们也一定吃过粽子,觉得滋味怎么样?(交流吃过什么粽子?说说感受。)
(4)师:是呀,粽子味道美极了。它既(       ),又(      )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5、大组分别朗读第二——四节,比比哪组读出了粽子的特别。
6、那端午吃粽子这个习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第6小节: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人们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1)读句子,说说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纪念、政治主张、崇敬、祭品、由来……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粽子的由来。
四、复习巩固
1、你喜欢粽子吗?说说你的理由。
2、欣赏粽子组图。
3、扩展:传说是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这就是最早的粽子。
4、读词语:
5、指导写字:胃、惹、屈、政、怀、投
重点指导:惹
五、课后作业:
1、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粽子    端午节    糯米    惹人喜爱   怀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摘录文中描写粽子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
2、拓展:
(1)仿写句子:
例: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
苹果既(      ) ,又(      )。
(    )既(    ),又(      )。
(2)选词填空。
墨绿色   洁白的   鲜红的   深红   翠绿  
美食林里美食多,有(     )的元宵,有(     )的青团,还有(    )的重阳糕。
板书设计:
粽子
形状         特别
颜色         鲜艳
滋味         美极了50、小指甲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梢、兜、溶、蒜、臼、盐、捣、捏、宛、撩、润”。积累词语“树梢、捏、小心翼翼、红润润、香喷喷”。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能找出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动作的词语。积累表示时间的语句。
4、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这单元我们学了不少关于童年生活的课文,有      ,有        ,还有      。(随机指名说:《午睡》、《童年与蜗牛》、《立夏节到了》)
2、引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再次感受一下童年生活的欢乐。
出示课题:小指甲变了
3、指名读,齐读。
4、质疑。
(谁的小指甲变了?小指甲变成怎样了?小指甲是怎么变的?……)
二、        初读课文
(一)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谁的小指甲变了?小指甲变成怎样了?
(二)交流反馈
1、分节指名读课文。
2、交流思考题。
(1)        谁的小指甲变了?(我、晶晶、朵朵、萍萍等小女孩 )
(2)        小指甲变成怎样了?
①出示句子: 啊,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②学习生字:润(读准翘舌音,理解:红润润)
③指导读正确。(注意文中ABB形式词语的读音)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4小节。
1、        过渡:小指甲怎么会变的呢?
(1)在染指甲之前,外婆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 自读第2节,学习生字
* 找找表示外婆动作的词
* 交流,完成填空:
外婆采了一些五彩的凤仙花瓣,抖在粗黑的蒜臼里,下几粒盐,捣成了花泥,又摘来几片绿绿的小苎麻叶。
* 学习生字:蒜   臼    盐   捣
* 借助插图认识:蒜臼。
(2)外婆又是怎么给我们染指甲的?
* 出示第4节自读,和同桌学学生字:
外婆笑吟吟地,慢条斯理地包着,捏着小指头,用小刀在指甲盖儿上轻轻地刮下一层薄屑儿——哟,好痒人儿哟,放上一点儿花泥——哟,好凉啊!再取片苎麻叶包上,抽根青线,紧紧地缠上,手一捻,线头儿没啦。
* 找出外婆的动词(包、捏、刮、放、取、抽、缠、捻)
* 学习生字:捏
* 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3)思考:染指甲时,孩子们有什么感觉?指导朗读“哟,好痒人儿哟。”和“哟,好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6:00 | 只看该作者
3、过渡:是呀,染指甲时痒痒的,凉凉的,可是孩子们的心里却——(很高兴)从哪里看出孩子们很喜欢染指甲呢?
(二)学习课文1、3、5、6和7小节。
1、        阅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孩子们喜欢染指甲的句子。
2、        交流,随机出示:
(1)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女孩子们洗了澡,围着红兜兜,披着长长的散发,聚在苇席上乘凉。风来了,阵阵槐花香伴着笑声,都吹进溶溶月色中去。
* 学习生字:梢、兜、溶
* 重点指导:“兜”的字形。
*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2)我,还有四院的晶晶,南院的朵朵,后院的萍萍,都伸出白白胖胖嫩嫩的小手,鸟雀似的叫着:“给我包,给我包!”
* 结合课文内容“鸟雀似的叫着”,指导读出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语气。
* 板书:争先恐后
(3)每个小女孩儿都跷着四个小指头,宛如点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回家,小心翼翼地躺下,小心翼翼地把点金的指头贴在腮边上。
* 学习生字:宛(换词理解:宛如)
*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心翼翼。想象:怎样小心翼翼地回家,怎样小心翼翼地躺下,怎样小心翼翼地把点金的指头贴在腮边上。
* 引读:每个小女孩儿都跷着四个小指头,宛如点了金似的,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小心翼翼地——。
* 板书:小心翼翼
(4)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孩子进入了彩色的梦乡。
晨星落尽,金鸡初啼,女孩子们一骨碌坐起来,撩开了毯子,咬开了线儿,剥开了叶儿。啊,小指甲变了,变得红润润,亮晶晶,香喷喷,真像一颗颗玲珑的宝石啊!
* 学习生字:撩(重点右半部分字形)
* 想象说话: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孩子进入了彩色的梦乡,她梦见             。
* 师引读:第二天当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撩开了——,咬开了——,剥开了——,发现——(齐读最后一句)
* 重点读好“啊”,读出兴奋、惊奇和惊喜的语气。
*板书:惊喜万分
(5)师生串读全文。
师: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女孩子们洗完了澡,外婆将采来的凤仙花瓣捣成花泥,又摘来绿绿的小苎麻叶,准备给我们染指甲时——
生:读第3节
师:外婆笑吟吟地给我们染上指甲后——
生:读第5节
师:月儿升高了,风儿更凉了——
生:读第6节
师:晨星落尽,金鸡初啼——
生:读第7节
四、        拓展作业。
1、拓展: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或是你的家人有没有爱美的表现,选一件你印象最深的说一说。
(2)摘录文中表示时间的语句。
2、作业:
(1)抄写词语:树梢、捏、红润润  香喷喷   小心翼翼
(2)照样子写几个词语:红润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0、小指甲变了
争先恐后
小心翼翼
惊喜万分
教学反思:
    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听故事录音,整体感知中,我请学生边读边思考:小指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在自读的基础上去感知课文内容。而后,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虽然我关注了学生表达语句的规范,但并不苛求回答的完整。因为这里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对课文内容浅显的了解。
    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是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的语言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必须在了解内容,抓住动词,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完成。我从扶到放,设计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对文本内容有了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一连串动词说说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训练语言表达的“言之有序”,其最终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由来        屈原
教学反思:
    文中对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朗读积累的,尤其是描写粽子颜色的第三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里,投入地朗读,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的水平,我在朗读中设置了坡度。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粽子形状、颜色、味道的独特之处。比如,通过“以词带句”,让学生先读好表示颜色的词,再来读描写粽子颜色的句子,读出它颜色的特别。虽然,学生对粽子并不陌生,但为了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还是适时出示了粽子实物。读到粽子味道时,让学生闻闻、尝尝粽子,来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对语言文字加深理解,读出粽子味道的特别……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四册)DOC版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100851.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9: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