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四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干什么)                         (怎么样)
(3)引读课文3、4、7、8小节。
2.“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划出
    (1)出示:* 我的头摇得像波浪鼓:“谢谢你,我可不要这样的钱。”
* “这样的成绩是假的,我才不要呢!”
a学习生字:拨(与“拔”比较),指导读句, 动作演示:头摇得像拨浪鼓;从“我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可以看出什么?
b“这样的钱”和“这样的成绩”分别指什么?
c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出示:* 老婆婆见我又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a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代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b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 我一听,立刻说:“我要,我要!”
               * 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a随机识字:抚、摔(注意书写)、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疑问1:我为什么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了呢?
疑问2: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呢?
    b出示填空: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想      于是,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3.读2—12小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五、总结课文
    文中的小朋友没有受宝镜的诱惑,因为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20 宝镜
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的主题和难点,我确定的重点段落为和宝镜有密切关系的7——13小节。教学中我紧紧地抓住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了语言训练。首先是说和思的训练,教学中我围绕文中看似矛盾之处,利用说话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一会儿坚决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宝镜呢?为什么“我”拿起宝镜先是轻轻地抚摸一阵,然后又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在练说中,有些学生开始的确存在困难,只能说出只言片语,于是我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去读、去思、去表达,这样学生们越说越明白,越说越精彩,既理解了文本的难点,又提高了说的水平。朗读的训练我也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先抓住表示“我”对待宝镜态度的两句话,请学生在自读、互评中读出“我”不同的语气、态度的变化。
2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生字7个;积累10个词语,描写5个汉字。
2、        熟读课文,理解词句;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第四、五节,并能背诵。
4、        初步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重点:
能正确抄写一句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
   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东西是快乐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        同学们,你们认识高尔基吗?板书:高尔基
学习“基”(书空)
2、        (介绍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注意: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向学生进行介绍)

3、出示句子: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4、补全课题  齐读
5、学生质疑
(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3) 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1)        自学文中的生字。
   注意“晃、霞、妻”的读音,“晃”要读准后鼻音。
指导“妻”的书写(上半部分的竖下面不出头。多横分长短,间距求均匀。)
(2)        思考: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3)        学生交流。
2.分别出示栽花、赏花图。
(1)        找出文中与这两幅图相对应的小节。
(2)        同桌互读、指名两人读。
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花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        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栽花”部分。
(1)        读2、3小节,用直线划出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花的句子。
(2)        出示: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①        自由读读句子,从中你体会出了些什么?(对父亲的关爱)
②        你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儿子关爱父亲的语气吗?(自由读,指名读)
(3)        引读2、3两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过渡:儿子再一次远离亲爱的父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联。而那个他花了很多心血的院子,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4、5小节。
2.        学习“赏花”部分
(1)        轻声读4、5小节,找找有关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        媒体出示: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①        学习“姹紫嫣红”。读准“嫣”,理解字意。
②        自由读句、指名读句、抽号读句
(3)        就让这幅优美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吧!再读4、5两节。
3.学习6-8节
出示: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 读句质疑: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填空:爸爸说的“给”意思是 ____,“拿”的意思是____,
所以当我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我的生活会感到愉快。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是啊,他会为父亲的快乐而快乐,这就是高尔基信种所说的――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就是要为他人着想,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四、总结全文,说话训练
1.什么情况下你感到很愉快?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说一说。
如:同学学习用品忘记带了,你毫不犹豫地借给他;在学校运动会上,你在跳绳比赛中得了年级第一……
2、读读词语。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记: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五、拓展想象, 完成作业
1、提供网站(高尔基的其他作品):
http://www.96963.com/business/ruworld/wenxue/gaorji/
2、练一练
A层:读一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
B层:复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
C层: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3、小结: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奉献”比“获取”愉快,这就是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深深地体会到“奉献”比“获取”所得到的快乐更多。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鲜花
                        高尔基       →         儿子
                                    写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主线是帮助学生理解“给予”,因而课文的导入直接就将这个思考带给了学生。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与他们一块儿解读“给予”,通过细致地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给予”是辛苦的,但却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接着在学习了高尔基的书信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领悟“给予”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
22、 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抹、增、添”,积累10个词语。
2.学着用多种方法理解“筋疲力尽、绝望、追寻”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4.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试着把故事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积累词语。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歌声是怎么救大家的”。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歌声引入,揭示课题
1.师:你们喜欢唱歌吗?谁愿意来为我们唱一首歌?(指名学生唱一曲)
2.你觉得歌声怎样?口头填空:(      )的歌声
师:是啊,歌声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这歌声如果是在一个特殊环境里,一个非常危难的时刻响起的,它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3.出示课题:22 歌声
4.读题后质疑:是谁在唱歌,在哪儿唱歌?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思考:
口头完成填空:(       )用(       )的歌声(            )。
2、小女孩为什么在大海中唱歌?
朗读句子:
出示: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们拼命挣扎,等待着救生船。
学习生字:礁(瞧)比较,理解“触礁”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位小姑娘乘坐的船触礁,船沉了,小姑娘和船上所有的人都落入了海中,这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呀!在冰冷的海水中,落水的人们都在等待着救生船的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远处传来阵阵歌声,课文是怎么描写这落入水中的不满10岁的小姑娘的歌声的呢?
4、快速读文,根据要求划句子。
5、交流句子,并正确朗读。
出示: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1)正确朗读句子,学习生字:“隐”、“脆”,注意把“隐”“脆”读正确,注意“的”字的读法。
(2)联系句子理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为什么声音会这样?
比较“隐隐约约”和“断断续续”。
(3)读读第3节,找找歌声断断续续的原因。
(4)媒体出示句子: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①师生共读,学习“抹”(正音、理解词义)
②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板书:小女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③师:就在这危难的时刻,小姑娘还在不停地歌唱,她是多么的乐观呀,因为她始终坚信会有人来救她的。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5)指导朗读,从歌声中体会小姑娘的勇气和乐观。
(6) 过渡:尽管歌声是-----隐隐约约的,尽管歌声是-----断断续续的,但是歌声是那么的-----清脆,那么的------激昂。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6、引导
虽然这歌声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但却给马金纳和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三、再读课文,理解“是歌声救了大家”的含义。
1、你们知道一般是怎么救海上遇险的人的?(生:救援队乘坐救援船去救人),可是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可以救人,说它是救命的歌声呢?
板书:救人的歌声
2、小组读课文,思考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关注马金纳在听到歌声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句子。
3.小组交流,加深理解
(1)马金纳听到歌声前是怎么表现的?
过了很长的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是没有来。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
    ①师引读句子,理解词语“筋疲力尽、绝望”。
②理解词语“筋疲力尽、绝望”。
(2)马金纳听到歌声后是怎么表现的?
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歌声游去。
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
筋疲力尽  没有力气游(绝望)
浑身是尽  拼命游(充满希望)
4、小结:马金纳没有听见歌声前后,完全是不同的模样。
5、想象说话:(分层题)
A、        掉入海中的马金纳,看到了什么?想到了又是什么?
B、        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马金纳一听,心想(             )。想到这,他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
选择一题自由练说。
6、理解歌声给人们勇气和力量。
这歌声不仅为马金纳增添了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为其他落水的人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想象说话:
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隐隐约约听到了歌声,一位妇女激动地说:(“         ”);一个小男孩大叫:(“          ” );一位快要冻僵的老先生哆哆嗦嗦地说:(“              ”)。于是,他们也像马金纳一样朝着歌声聚拢过来。
7、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1)学习生字:内、增、添
(2)指导朗读句子、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3)背诵句子。
8、小结
他们终于等来了救生艇。船触礁了,沉没了,乘客们都掉进冰冷的大海。在等待救生船的过程中,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她的歌声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为救生船指明了救援的方向,是歌声救了大家。这是救命的歌声。
四、全文总结
1、语言实践
课文中歌声可以救人,歌声还能给人们什么帮助?
2、复习巩固词语。
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课后练习“写”中的1。)
3、练一练:
A层: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B层:复述《歌声》的故事。       
C层:你还知道哪些救人的故事,与伙伴交流。
教后反思:
    对于两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深奥难懂的文章。由于缺乏这部分的生活经验,学生是很难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因此,除了让学生多读,多思,我还多次创设情景,让他们直接接触阅读教材,感受、体味、揣摩,走进作品的生命。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请学生唱歌,把他们的思绪直接带入到歌声这个主题上来。其后,又让他们听汽笛声,海浪声,利用音响效果帮助他们体验文本。这个小小的细节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可轻视的,正如我们在观看影片《坦泰尼克号》时,片头的一阵汽笛声很快就把观众带入了那遥远的故事之中,方法简单,效果不凡。在理解小女孩的歌声为什么断断续续这个问题上,让学生通过录音或媒体听海的怒吼,填补了他们这部分生活经验的不足。于是,小女孩的危险处境不必老师多说,跃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没有理性的讲解,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抽象的归纳,有的是形象再现,意蕴的品味,情绪的感染,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从而获得对文本语言的真切体验。
23、芭蕉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回答。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教学重点:
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再和同学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积累词语7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回答。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母亲生气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观赏芭蕉花
2、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芭蕉(有什么共同点?)
3、        出示第一节, 自己读,你知道了什么?
(1)芭蕉花有什么作用吗?学习生字“晕”
(2)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郭沫若写的,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学生自己读介绍。)
(3)母亲托人买芭蕉花治病。学习“托”理解在这里的意思是委托,还有一种意思在接下来的课文里会学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事?
2、检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分小节分读课文,正音。
3、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填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哥哥为母亲      ,但是,母亲却     ,父亲还       。我想不明白:           。
读了这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作上记号。(用直线划出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在后面打上“?” )
2、        组内交流并讨论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学习联系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1、当花拿回家后,父亲、母亲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母亲非常生气,连连叹气说:“ 唉!我生下了你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
    父亲知道了,把我们拉到客厅里,狠狠地训了一顿。(随机学习“厅”和“训”)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3、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思考:父母为什么这样生气?
3、        但是,我和哥哥有什么感受呢?找到有关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哥哥都很伤心,但是,我不明白父母为什么生气。”那你们明白吗?同桌认真地读2、3节,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由。(教师提示:这朵芭蕉花是怎么来的?)
5、        交流出示句子:
(1)我们欢喜极了,就翻进窗子去摘那朵芭蕉花。窗子不过三四尺高,我人矮,是二哥把我托进去的。
?        圈出其中动词,做动作理解“翻进窗子”和“托进去”
?        平时,进私塾也是这样进去的吗?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2)我们摘下花,把它藏在衣袖里带回家。我捧着花跑到母亲床前,母亲问我花是哪儿来的。(学生字:捧)
?        圈出动词,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结母亲生气的原因:两个孩子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掐了私塾的芭蕉花。希望他们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学习生字: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复习巩固
2、        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生字
2、        齐读课文
3、        体会父母的感受和我的感受,通过朗读体会母亲的伤心,父亲的生气,我的委屈。
二、        明理
1、        有人说,“我”和哥哥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有人说,为了治妈妈的病,可以这么做……你说呢?(同桌展开辩论)
2、        根据你对“照实”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
母亲问我芭蕉花是从哪儿来的,我便照实说:“           。”
三、        表达训练: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怎么做呢?
四、        拓展题:
写出草字头的汉字。
写出言字旁的汉字。
比较:棒(     )   陷(      )   厅(      )  顶(      )
      捧(     )   掐(      )   订(      )  盯(      )
五、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
2、        抄写词语
3、“我”照实说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芭蕉花
母亲  父亲     生气 训斥(爱心)
我    哥哥     伤心   哭(孝心)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的动词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通过读母亲和父亲对此事的态度来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严。有的学生在读后体会到了作者和哥哥虽然一心为了母亲的病能好起来所以才偷摘了私塾的芭蕉花,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有的学生理解到了父母看上去严厉的批评教育其实内心对我们充满了爱,在看似严格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我们都能做个正派人。
24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 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 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         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 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         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 “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        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        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 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 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 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        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        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        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        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        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        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        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        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 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 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 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25小毛虫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生字11个,并在老师地指导下正确描摹“昆、弃、拙、辰、察”。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3、巩固复习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这个事实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又是怎样做的?通过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文章的味道。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查找词语中不理解的字的意思这种方法来过解词义,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理解词句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第10课《迷人的蝴蝶谷》中,我们知道了蝴蝶的美丽。谁能说说2、蝴蝶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3、蝴蝶外形美丽,受到人们的喜欢,可又有谁知道蝴蝶小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呢?(蝴蝶小时候是一只毛毛虫。)
4、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呢?学了第25课以后就知道了。
5、出示课题《25 小毛虫》
二、        学习课文1、2节
1、刚出生的小毛虫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朗读,交流: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可怜、笨拙
理解“笨拙”学习生字:拙(读准翘舌音并书写)
3、朗读体会:文中哪些词句说明小毛虫很可怜、很笨拙?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小毛虫很可怜,既不会飞,也不会跑。”
指导朗读第1节。
2)“小毛虫的动作很笨拙。”
理解“笨拙”,“笨拙”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的动作笨拙?
出示第2节,想一想这节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指导朗读。
4、朗读课文第1、2节,感知小毛虫笨拙的模样。
二、学习第五节。
1、这样一只笨拙的小毛虫,最后小变成了怎样的蝴蝶?
2、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板书:美丽  轻盈
学习生字:盈
3、自由轻声读,用曲线划出描写蝴蝶灵巧、轻盈的句子。再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4、读读有关的语句,用文中语言练习说话:因为……,所以我高兴。   
我高兴,是因为……
5、指导朗读第5节
6、查字典学习词语,理解意思:
这一节有几个词语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来解决:
时辰( )( )   雾蔼( )( )
三、研读课文,理解词句。
(一)学习第3、4节
1、笨拙的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呢?师生齐读第3、4节。
2、师:读了以后,你最佩服小毛虫什么呢?  板书:不悲观 不羡慕
3、(媒体)演示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1)        语言实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指导朗读。
四、        朗读全文,小结复习
1、师:让我们再读课文,体会小毛虫尽心工作的情景。
2、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工作在大家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着小毛虫说说心里话。板书:尽心竭力
五、        拓展作业。
1、拓展:
(1)练习:填上合适的词语。(课后练习“写”中的1)
(2)出示句式:我看着小毛虫挥舞着翅膀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中,想对它说:“                            。”
2、作业:
(1)抄写词语:观察、昆虫、羡慕、抛弃、笨拙、挪动
(2)抄写句子: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或第5小节。

附板书设计:
               不悲观   不失望
(笨拙)小毛虫——————————蝴蝶(灵巧  轻盈)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27 一颗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学习提出问题可从几个角度入手。
3、使学生理解爷爷搬西瓜的用意,懂得付出总会有收获,激发他们劳动和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5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一个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出问题,重点:知道提问可从几个角度入手。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激趣:什么是“希望的种子”?自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种子指什么?
3、 师: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想要收获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一)出示学习小建议,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爷爷和我_____________,我不知_________,也不知___________,爷爷见我很性急,就__________________,我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着提出问题。
(二)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
草 垛        瓜 籽      泥 浆         稍   微
幼 稚        瞅一眼     走一 趟       流连忘返
尽 管        辽  阔      泄  气       兴致勃勃   
           
2、重点指导:
①音:趟、稍(分清后鼻音、翘舌音)
      多音字组词:种 zhǒnɡ  (     )
                     zhònɡ  (     )
②形: 浆——田字格书写指导(媒体出示)。书空。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板书学生没有读好的字词,纠正)
4、交流填空:
课文讲了爷爷和我撒下了西瓜籽,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爷爷见我很性急,就从家里搬一个大西瓜放到地里,我以为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我兴奋极了。这件事在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却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5、交流问题,指导提问
(1)学生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每年夏天要去爷爷那里?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流连忘返”?
爷爷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
(2)师按抓关键词、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方面分类简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让同学解答,有的可由教师当场作答,有一定难度并且扣住课文重点的问题,留待重点讨论,可存疑。
(3)师根据板书小结:可以从抓关键词、重点句以及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等方面提出问题。
三、        研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2——10小节
过渡:从播种到长出西瓜要过好几个月的时间,爷爷却把一个滚圆滚圆的大西瓜搬到地里,这是为什么呢?刚才大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2---10节。
小组学习(2——10节)学习单:
(1)合作朗读2——10节。
(2)自由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抓住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指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边读边品,感受“我”的心情
随机出示:
(1)“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我的愿望。
①指名读,理解“兴致勃勃”(板书:兴致勃勃)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高兴的心情。
③个别读,齐读。
(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那天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
①师引读:那天下午,我不知——,也不知——。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急切的心情。(板书:急切)
③男女同学合作读。
(3)        干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我几乎要泄气了。“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
午了,还得等多久?”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读出“我”几乎泄气的感觉。(板书:几乎泄气)
(4)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①指名读句子。
②师生合作读,学生查字典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③指导朗读:读出“我”兴奋的心情(板书:兴奋)
④个别读、齐读。
⑤完成填空:看到地里的那个大西瓜,“我”兴奋地对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11小节:
1、        出示第11小节,师引读。
2、        思考: ①这件事是指哪件事?
②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是什么?
③爷爷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种子”以后会结出什么果实?
3、        小组讨论,交流。
4、        师: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爷爷又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完成填空:
许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了,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地里的。我____地对爷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听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小结:是呀,爷爷当初从家里把一只大西瓜搬到地里是为了让“我”明白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现在你们知道爷爷这样做的原因了吧。(板书:付出总会有收获)
四、        复习巩固
1、        读词语。
辽阔     草垛      幼稚       泥浆        
    泄气      尽管       瓜籽        瞅见   
  流连忘返  兴致勃勃   走一趟      稍微
2、辨析组词:
     浆(    )籽(      )稚(   )
   奖(  )仔(   )难(   )
1、        写字指导。
致、籽、稍、稚: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致”左边部分撇折的折在横中线上,“稍、     
               稚”右边部分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趟:半包围结构,“尚”下面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五、        拓展作业
1、        拓展
(1)熟读课文,记住爷爷和“我”对话的内容,再与同伴分角色演一演。
(2)阅读配套材料中关于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故事:《我没有钓住那条鱼》、《我的外公》。  
2、        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
  辽阔 幼稚 泄气  尽管  流连忘返  兴致勃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爷爷住的地方,哪些景色使“我”流连往返?把有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29 一颗希望的种子
付出总会有收获
  
兴致勃勃     急切      几乎泄气      兴奋
教学反思:
    本课训练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提问,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在课堂中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机会,针对课题提问,有的学生问:“什么是‘希望’”?这个问题很简单,让其他学生帮助解答,有的学生问:什么是“希望种子”,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在课堂中加以大力表扬,让学生对什么样的提问是好的问题心中有数。在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爷爷长什么样?这样的问题与课文内容没有关系,意义不大,我觉得在学生的提问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尤为重要,让学生明白应该从词语,句子以及课文内容等方面入手,怎样的提问毫无意义,怎样的提问才有价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提问,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28.打碗碗花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会写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的意思。
3、学习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4、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要敢于怀疑,勇于尝试,增强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提出问题,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提出问题,知道并尝试从某个角度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新课
1、板书:打碗碗花   
读准音,理解意思,指导这是一种花的名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8课,补充课题
2、“打碗碗花”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2节
师:打碗碗花到底是怎样一种花呢?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1、轻声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到描写打碗碗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读一读。
2、交流句子,媒体出示:
那花生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呢。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呀!
(1)指名读句子,理解“异样”的意思。
(2)        为什么说这花异样呢?
3、指导朗读
4、打碗碗花生长在哪里?课文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了。谁来读?
5、指名读第一小节,学习生字:荒 芜 茬。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有哪些要提醒大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9: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