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 )岁人,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  )他。
三、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一 三题
四、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险峰
游客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扫路人      不累        扫上去       扫下来
开朗       自信
                        时间紧张
教学后记:

16  最大的麦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
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 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六题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教学后记:



17  山谷的谜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 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 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
  ㈢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 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 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 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㈤组织质疑: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指导:可以针对句子或段落。把重点问题留到下节课再研究。)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我让学生继续提出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帮助确定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㈥指导描红: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
  3. 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 三题

                第二课时
  ㈠学习第一、第二段。
  1. 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2. 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画:
    板书:加拿大、魁北克。
  3. 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刘勰)
  4. 组织交流: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在巴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紧扣学生的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理。)
  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板书:智者,强者
  ㈡学习第三段
  1.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带提示语。
  第二遍: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 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板书: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㈢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利用辩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奥道理,而且,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深刻的哲理。)
  ㈣摘抄、积累。
  四、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  二题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五题

  ㈤板书设计:
          雪小  雪大
        松(弯曲、反弹)
        柏雪智者
        杨松强者
        女贞
        西坡东坡
        加拿大魁北克
教学后记:



习作5
文题:成长的烦恼
写作目的要求: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让烦恼烟消云散。
作前准备:
开咨询会,寻找共同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大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揭题。
      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围绕自己“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引导学生认真筛选习作的材料,想一想:你的烦恼是什么?又因为什么而烦恼?思考清楚这两个问题,便有了自己的习作内容,接下来就可以按照写作要求,有条理地叙述了。
二、明确要求,讨论写法。
  1、完成本次习作,要达到的训练目标是“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成长的烦恼”需要学生敞开心扇,实话实说,唯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习作。
  2、引导学生讨论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以某一具体的“烦恼”做例子,让学生各抒已见,谈谈如何来写。
三、学生动笔:
  认真完成习作,写好后认真修改,在学生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分组交流,评必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习作交流,在交流中,认真地聆听别人的习作,虚心的学习别人习作中的优点,能向别人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交流中,认真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采纳别人的合理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
五、再读习作。
  对修改后的习作再读一遍,感悟成功之处。

练习五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4)学生回答。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甫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相互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志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成语有的是关于时间的,有的是关于人的情感的,还有的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出自哪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及时小结描红情况。
(3)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三、作业
完成第二 四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场景,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明确怎样辩论。(辩论就是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对方见解中的欠缺,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辩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该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写的字是“屋、眉”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练写,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两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教学后记:



18  广玉兰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10 广玉兰  说说作者会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1)生字词。(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三题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七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家庭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19  夹竹桃
一、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夹竹桃 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解题
1、 出示夹竹桃挂图。
2、 谈话,简介夹竹桃。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看图说说你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
3、 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梅   海棠
五彩缤纷   菊花   飞蛾  乍起
(2) 正音,齐读。
(3)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理解下词语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三、 初读指导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 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1) 夹竹桃不是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练习用“不是……也不是……却是……”说话。
3、 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组织学生讨论。
4、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
9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文章内容的总括。)
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指导书写
五、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 三 题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提示“不是……也不是……却是……”,指名试背第1自然段内容。
2、 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一句在文中的作用重要。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 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二、 精讲分析
1、 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出示: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4) 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成陈述句。
(5)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那些花”?
(6) 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7) 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8) 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 “韧性”。
(9)齐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2、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 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 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委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 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5) 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6) 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7) 朗读第5自然段。
三、 布置背诵
在理清上述课文思路的基础上,试背上述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 总结课文
1、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 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 划分段落
一(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二(2~5):分写夹竹桃开花时的景象,花期之长以及作者产生的想像和幻想。
三(6):总结课文,点明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
4、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1) 雪火相容图。
(2)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月光下的夹竹桃。
二、 指导背诵
1、 熟读课文。
2、 指导方法。
3、 学生试背。
三、 感情朗读,完成练习。
1、 回答文后问题。
2、 课后完成背诵。
四、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五 八题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教学后记:


20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正确感知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4:00 | 只看该作者
,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墨 梅
   于 谦                   王 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     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     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颜色好,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逐字逐句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②锤:敲打。击:撞击。
③若:好像。等闲:平常事。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①理解字词。②说说诗意。③看图想像。④朗读体会。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可以以合作比较好的一组为模范,渗透地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
①理解字词:
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②指名说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有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五、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重点;
能较好的体会诗的意境层。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式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让学生谈点滴收获即可。)
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
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
★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
★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
三、指导背诵课文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作业指导:
指导完成练习册有关题目。
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07: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