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三题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 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 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三、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一 二题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六题
教学后记:





6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 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七、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五题

板书:
              送情报 ( )
      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教学后记: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
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写有生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4、介绍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
二、学习生词,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词:
 (1)出示:
  惊恐  残忍  照料  至仁至义
  无辜  和善  抚养  有始有终
  小勺  拽着   聂荣臻
(2)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词义:(按课文顺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残忍:凶恶、狠毒
  无辜:辜,罪。没有罪的意思。(查字典)
  照料:照顾、料理
  惊恐:惊慌、恐惧
  和善:和蔼,温和善良。
  拽着:拉着(看图做动作)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抚养:爱护并教养(扶养:养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书:救出孤女
  关心孤女
  送别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
三、齐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后习题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聂将军的为人。
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完成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讲读课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交流:
(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
  A、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B、生交流时相机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A、从转折的预期中体会虽然“敌人凶残”,但“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从“一定要”、“决不能”的坚定语气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
  B、在读中进一步体会
(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A、从“决不以”、“本着”、“必当”等词语中体会聂将军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诚,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永久和平奋斗到底的决心。
  B、指导朗读
(4)孤女谢恩。
  A、这一内容充分说明聂将军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总结全文:
  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练习背诵:
  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
  如“…先抱起…然后…开饭…几天以后…”
  2、分层逐句练背。
  五、布置作业:
  1、理解词义:
    至仁至义            有始有终
  2、写出近义词:
    残忍( )  照料( )  惊恐( )
    和善( )  拽着( )  抚养( )
  3、加标点:
    这个女孩叫美穗子 她不会说中国话 只是不停地说 妈妈死了 妈妈死了 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恐惧的神色 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 和蔼地说 这梨洗干净了 吃吧
  4、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并默写(家作)
  六、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一 二题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五题
板书: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
                 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
教学后记:


习作2
教学目的: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上课伊始,故意创造一个教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走进课堂引发讨论:老师没在课堂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要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情况。进而引入新课,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时,拟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
1、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
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事情的发展过程要一步一步的写清楚,让事情的每一个发展层次清楚的展现于读者眼前。借助例画来引导探究。
(1)抓住整体观察例画,感知“面”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
(2)抓住局部观察例画,感知学习“点”的描写。从例画中选取一两位同学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2、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
(1)选择特定的人物捕捉细节。
(2)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例画中描绘的场面学生一定也经历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先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除了要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例画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  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2、  组织学生集体评议。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改。
4、  引导学生进行互改。
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习作本上。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  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1、自由连线,认识各种农具。(交流,教师指出正确答案)
2、你们知道这些农具都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说,提出不同意见)
3、读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带点的词语都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学生判断、交流。
二.弄清农具用途。
木犁
   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
   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
   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   
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三、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耕:木犁
耘田:锄   
锄禾:锄头
种: 耧
收:镰刀

第二课时
学习《诵读与欣赏》。
一、介绍作者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二、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三、理解诗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四、教学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你都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项羽吗?
4、现在你知道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5、齐声诵读。
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完成第三 四 五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卢沟桥烽火》。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
3、指点:字距小于行距,大字紧凑,小字写的舒展一些。
4、板演“序幕”、“战争”、“如火如荼”等词语。
5、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6、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3)、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关注时事,了解时事,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2、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2:00 | 只看该作者
(1)、引导学生回忆:最近有哪些热点话题?(可以从近期报纸、电视和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话中寻找。)
(2)、学生围绕各自关注的热点话题分组互相聊聊。
3、练习。
(1)、每组派代表说说关注的问题。
(2)、让学生互相补充、评议热点问题。
4、反馈。
(1)、指名说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关注时事、了解时事的方法)

教学后记:
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8 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口头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
    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 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敢于斗争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33:00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五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后记:



                           

9  词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如梦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三、教法学法
圈点勾画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五、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四 五题

板书: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爱生活
误入   藕花深处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0: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