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5:00 | 只看该作者
蚂(      )    怜(      )    具(      )    弃(      )  
妈(      )    玲(      )    俱(      )    奔(      )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            ),没有(         ),没有(        ),(         ),(       )。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        ),(        )也不(          )。



18特殊的葬礼
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4、联系生活实际,能从自己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难点:能通过想象描述枯竭的瀑布的样子和游人的感受,并写一段话。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
1、 揭示课题:解释“葬礼”:一般指人死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
2、 提问:在“葬礼”前加“特殊的”三字,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 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的葬礼?
二、 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1) 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 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
枯竭:水源干涸。
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 。
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
下旬:十天为一旬。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水帘:指瀑布从天而降就像水做的帘子。
预测:预先推测或测定。
唤起:发出号召使人们奋起。
(4) 指导书写:垂、竭、葬
(5) 读一读,再抄写词语。
2、 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来划分,该怎样分?
(1) 举行葬礼:第1自然段。
(2) 瀑布今昔:第2-5自然段。
(3) 决心保护:第6-8自然段。
还可以怎样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
三、 课外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朗读课文,要求流利、正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1、 听写词语。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二、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
讨论交流:地点特殊、主持人特殊、对象特殊
2、默读第3—5自然段,想想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一条怎样的瀑布?
3、讨论,出示第3自然段进行品读。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板书:雄伟壮观
(3)能抓住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其气势的雄伟。(个别读)
(4)欣赏瀑布一泻千里的景象。
(5)想象:如果你是游客,看到如此气势壮观的瀑布,你会怎么样呢?
(6)齐读这一自然段。
4、出示第5自然段进行品读。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讨论,板书:奄奄一息
(3)    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悟。(指名读、齐读)
过渡:昔日的瀑布就象一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小伙子,而如今的他却成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这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5、讨论第4自然段,明确原因。
6、小结、板书:人类破坏
7、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课后练习4,准备写话。

(第3课时)
一、 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课文,要用不同的感情去表现瀑布的今昔。
二、 掌握主要内容
1、 巴西总统为谁举行葬礼?
2、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3、 为什么要为瀑布举行葬礼?
三、体会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四 、练习说话、写话。
想象一下,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会说些什么?说一段话详细描述这个场面,并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1、思考、讨论。
2、练习写话。
3、交流。
五、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能做些什么事来保护环境?
板书:
雄伟壮观
瀑布        人   破
            为   坏
            奄奄一息

19沙漠中的绿洲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会用“纵黄交错”、“适宜”造句。
4、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 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 板书课题:7 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范围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 自读课文。
(1) 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a) 罗(luo) 劣(lie) 适(shi) 侍(shi) 良(lia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sa sha)时 恶劣(li lie) 良(niang liang)好
待(shi si)弄  适(si shi)宜
2、看拼音,写词语。
kua zhang     dai  jia       e  lie       shi  yi
(       )    (       )    (       )    (       )
xiang zi       piao liang   shi nong       pei  zhi
(       )    (       )    (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然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外、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布”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词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  ) 漂(  ) 侍(  ) 宜(  )
烧(  ) 飘(  ) 待(  ) 宜(  )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 (   ) (   )
干干净净(   ) (   ) (   )
4、写出近义词。
培植(  ) 适宜(  ) 美丽(  ) 侍弄(  )
附板书:

19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21   云雀的心愿
[教学目标]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2、技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名在语气上的不同。
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对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3、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森林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导入:(板书:心愿)心愿是什么?
心愿就是一种愿望,是人们心里的理想或美好目标。老师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个都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同学们,你们有心愿吗?(个别提问)
2、示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心愿有关的知识童话(板书:10 云雀的心愿)。
3、生疑:看着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带着疑问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能不能为你排忧解难。
2、生答题:
资料:云雀是一种叫声很好听的鸟,羽毛呈红褐色,还带有黑色的斑纹,显得十分美丽,它的嘴小而尖,翅膀大,所以飞得高。
3、快速读课文,提出要求:
(1)  读准生字词的音
(2)  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划出小节。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字音检查:指名读,其他人看他的读音是否正确,领读,开  读,反复正音。
生字词①讨厌   乱砍滥伐    贫瘠    冲垮    树冠★
  冲刷    土壤       擦去   空调器   绿洲  
②脱缰    讯期       蓄水    苔藓    渗进  储存
多音字:埋怨 mán/mái       淹没mo/mei
        树冠 guan/guan     
        暖和 huo/he/he/huo/huo/hu
2、划生字词:
3、字形检查:
(1) 出示生字词思考:生字中有哪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2) 学生描红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
课文第14自然段告诉我们“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2、(出示文字)指名读,思考: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        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很重要呢?小云雀和他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找一找,然后用“先……然后……最后……”(小黑板出示)回答。
4、        它喜欢其中的哪里?讨厌哪些地方呢?
六、课堂练习
1、听写:贫瘠、冲垮、树冠、土壤、空调器、绿洲、漫天飞舞、枯枝败叶
2、组词:
厌(   )     伐(    )    垮(    )     冠guan(    )
庆(   )     代(    )    挎(    )       guan(    )
七、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和疑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3、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中心句,概括全文森林用途的各种介绍。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云雀的心愿就是(引)-----“到沙漠去种树”。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就是因为它到了几个地方后发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请同学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他们去的地方。(指名说)
小云雀讨厌沙漠和大河,喜欢森林,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去弄个究竟。
二、读课文
(二)精读第2、3、4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先到沙漠,它为什么讨厌沙漠呢,轻轻地读读 2、3、4自然段,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学生自读,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2自然段)
(1)你们有人见过沙漠吗?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沙漠?你感觉沙漠是怎样的?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总结描写沙漠的词语(漫天飞舞、贫瘠)。
(2)沙漠这样的凶险,难怪小云雀要说,引“这里的风沙真讨厌!”(指导用埋怨的语气读)
(3)妈妈是怎样回答他的呢?(指导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
(如果学生先交流了第4自然段)
(1)        你知道了绿洲为什么会变成沙漠。
    “贫瘠”是什么意思呢?
(2)        为什么小云雀要给沙漠种上树呢?
(3)        它飞到沙漠上空看到了什么,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4)        沙漠好吗?怎么不好?
(5)        是啊,当狂风挂过时,会睁不开眼睛,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6)        它怎么知道的,请同做妈妈告诉小云雀,齐读。
总结:没了森林不行,沙漠太可恶了,小云雀是什么态度,书上怎么说的?
5、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板书:保护土地)看黑板,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三)、精读第5——10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过了沙漠又到了哪儿?(大河),在那儿,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2、        默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小云雀来到大河上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洪水很凶猛?
(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浑黄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比喻句)“把……比作……”,突出“脱缰的野马,咆哮”,反复朗读,体会洪水的危害。
3、所以小云雀不由得挨近了妈妈,它心里引“害怕”,谁能用害怕的语气读一读。(指名读)
4、妈妈怎样回答他的?用什么语气读?(指导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突击“唉”这个拟声词)
5、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防洪)
6、过渡:森林为什么能防洪?怎样防洪?森林水库又是什么?自读第10节。
7、在黑板上画一棵树作示意图,指名按图复述树的各个部分如何蓄水?
树冠                挡住
苔藓和枯枝败叶    吸收一部分
土壤              吸收大部分
                   ① 森林是一水库
8、比较句子:
                   ②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说的内容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相同)。哪句话更肯定?(反问句更肯定),用反问句表示强调,更加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语气就可以用反问句,教师领读,集体读。
9、这段话说明了森林的什么作用?(蓄水)
10、说话练习:“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板书,防洪蓄水)。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

(四)、精读第11、12、13自然段
    1、过渡:小云雀和妈妈飞累了,他们又回到了森林,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默读课文11、12、13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一自然段,你了解到了奥妙?
2、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森林就像空调器。
3、比较句子    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        说话练习:“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板书:调节温度)。这段话说明森林有什么作用?(调节温度),谁能用“因为……所以……”,把板书连在一起说。
三、总结
  现在你知道小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太重要了吧,你能根据板书,也告诉大家森林很重要吗?自己先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P 26 二、三、一
2、搜集森林的资料,说说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述课文
2、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讲评作业
①字词:树冠guan  乱砍滥伐  咆哮  冲垮
②  解释:①流水漫溢(泛滥成灾)乱砍滥伐②  选择或节制
2、森林的作用
用“因为……所以……”把森林的四个作用连起来说说。对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小云雀就立下了到沙漠去种树的心愿(板书:种树)
二、引申扩展
1、课文中讲了林林的四个作用,那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发现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1) 人类的资源宝库
(2) 庞大的氧气制适厂(天然的氧吧)
(3) 良好的吸尘器
(4) 卫生保健医生
(5) 绿色的隔音墙
2、总结,还让同学抄在书上(有举的同学)
三、复述课文
1、通读课文
2、表演:课文中描写了哪两个动物?(小云雀和云雀妈妈)。要求分角色表演,脱离书本,给5分钟时间准备。
3、想象:假如小云雀实现了他的愿望,那我们将看到什么?
四、培养环保意识
1、过渡:是啊,那样世界该多美好啊!小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去种树来保护环境,那你们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什么心愿呢?
2、 例如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此引出自己的心愿,我们看到河水脏,我就希望发明一个污水净化器来使河水变清(生回答)
4、总结:老师真的希望每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那世界将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住着该多开心啊!
五、课堂作业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2) 难道森林不是空调器吗?
2、说“森林实是太重要了?用”因为……所以……”写下来。
3、抄写课文中一个比喻句
六、课外作业
1、 小练笔:以“森林实是太重要了!”或“我的环保心愿”为题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2、  预习“习作3”


板书设计:
云雀的心愿
                       保护土地
                         防洪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种树
                        蓄水
                       调节温度第二教时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24   黄河的主人
一 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人(板书:的主人),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人?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人?它有什么本领能成为主人?)教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读书和讨论)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相信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注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欢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欢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如果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欢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教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交流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人是谁?(板书:艄公)(教师提醒"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 (板书:黄河 羊皮筏子 乘客)(教师提醒"筏"字的注意点,不要少一撇)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教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课件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教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 艄公 竹篙 沉着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激流 险恶 赞颂 尝试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害怕"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准备在下一堂课上交流。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征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人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仔细观察,而且要用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震耳欲聋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交流。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仔细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交流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教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o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吞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强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险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心害怕,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现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教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可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3) 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十分担心、异常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艄公的大智大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现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提心吊胆,……浏览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险(危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风生?(核心问题)
②用"小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矛盾?
……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考、跟同学讨论……)
(2)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同时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交流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合作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
(2)交流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教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②乘客们都非常的勇敢,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经验,不会出任何危险。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一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人。"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愿意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着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凭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王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交流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人(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外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常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 河 的 主 人 ? ?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第二课时)
黄 河 惊涛骇浪 沧海横流

主 人 如履平地 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小儿垂钓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 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21: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