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名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说感受,再齐读。
(3) 反复读,加深理解。
(4) 说说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 练习背诵——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课时【74】
一 想想做做。
1、 复习古今贤文《环保篇》,学生齐背。
2、 由环保的话题引入新课:学生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及其重要性。
3、 了解表格要求。
(1) 学生认真看看所需填写的表格,弄清要填的内容。
(2) 根据内容讨论: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查工作。
(3) 分小组,明确分工及注意事项,合作完成调查任务。
4、 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进行调查,作好记录。
5、 集体交流,各自汇报调查结果。(汇报时,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是落叶树及落叶树的种类;什么是常青树及其种类。)
6、 讨论:结合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的种类及种植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7、 将建议可行化:小组合作,会画的,会写的,分工合作,完成一份可行的校园绿化建议。 8、 评选最佳建议。(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第四课时【75】
(学写毛笔字)
一 明确学习内容。
1、 教师出示要学写的两个笔画——横折斜钩、横折弯钩。
2、 学生书空笔画。
二 指导书写。
1、 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分析两个笔画的书写要点。
(1) 横折斜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轻,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再转势向下作弯后回锋向上轻快挑出。
(2) 横折弯钩:露锋起笔,顺势向右下做横画,渐细,在折处稍提后,向右下作顿,转势向下行笔,略粗,作弧形弯后向右行笔,至钩处缩笔回左稍驻蓄势,再提笔向上挑出。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两个笔画。
3、 学生自己练习书写,体会。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 反馈笔画的书写情况,学生再练写。
5、 练习书写带有笔画的汉字。
(1) 读帖,分析字在格子中的位置,观察笔画在字中的写法。
(2) 教师范写。
(3) 学生临帖,练写字:风、九。
(4) 指名书写字,集体评议。
(5) 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21恐龙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扣主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的具体繁荣介绍。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学情分析:
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的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76】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踢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
二、 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三、布置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抄写生字新词。
3、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77】
一、 精读训练
1、 导读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 导读第2—4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仪。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 品读第2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② 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
(2) 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③朗读课文
(3)品读第四自然段
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②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
(3)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3、 总结课文。
(1) 朗读课文。
(2) 教师小结。
二、背诵指导。
1、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
2、 学生试背。
3、 指名试背。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2槐乡五月
教学要求: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