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八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刚才虽然老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但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师生间问候的程序,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老师的意思的?(2)刚才老师戴着口罩的时候,你们觉得教室的气氛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4)对了,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所以那里的气氛都比较严肃,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通过课文后生字表纠正读准生字字音。
     3、教师通过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及某些易读错的字词读音掌握情况:肆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情、信心、心灵。
     4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3―5遍课文,并想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5、对了,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白衣战士的。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三、解读课文,理解内容。
     1、看了方才的录影,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2、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你们调查的结果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3、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师示意生齐读“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美丽动人”)
     4、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师依学生回答板书:愤怒、冷静、信心、坚定、温柔、深情、高尚。)
     5、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与学生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各个小节的内容)
     (1)医护人员面对肆虐的病魔,表现出的是愤怒和冷静。(抓住“肆虐、愤怒、冷静”分析理解。多媒体出示一组“非典”传播之快、感染人数之多、致人至死的数字和治愈病人的数字,配以解说帮助理解。)
     (2)医护人员在生死抉择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信心和坚定。抓住“生死抉择、信心、坚定”理解。(多媒体出示抗击非典英雄的一个时间表,师并相机简单插述叶欣、丁秀兰等人的事迹。)
     (3)医护人员安慰受难的病友,却表现出温柔的深情。抓住“安慰、温柔”,与“生死抉择”对比理解。(根据在医院的调查和看病的经验,讨论解决。师相机简单补充帮助理解。)
     (4)怎么理解“在战斗的日子里”和“高尚的心灵”?(合作讨论解决。师相机补充。)
     (5)引导学生认识到后两节是前三节的概括。
      四、总结
     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动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所学,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2、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战士很感欣慰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1)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要说原因)
     (2)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学生依据标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回顾延伸,点拨提高。
     1、这篇诗歌,我们学完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情况写成的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有的交代了,如前边我们学习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但也有不交代的,如现在学习的这一篇。但知道它的背景,我们阅读时就好理解。所以,老师想请你们为这篇诗歌加一个写作背景,试试吧。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读,并当堂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5、播放高峰演唱的抗“非典”歌曲――《路》,渲染氛围。
      附:板书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愤怒、冷静 (。)
     是那样美丽动人―― 信心、坚定 (!) 高尚
        ! 温柔、深情 (……)
   
           《永生的眼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 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名言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名言,送给大家三句。(出示: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名言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
     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三、读课文,学生字、感知语言:
     1、自读。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给予、挚爱、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振聋发聩、仍然),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指名到黑板上写生字。
     5、共同给生字组词,并写到黑板上,看能组几个词。(以此扩大词汇量)
     听写词语、同桌校对:栩栩如生 屡次 况且 签字 移植 昔日
     6、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7、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同时边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1、查阅有关眼角膜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3、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3、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小书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 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3、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琳达发疯似的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
     4、谈感受。指导读。
     5、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学生的回答,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6、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指读。
     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女、男分读两次话。
      四、学习并感受“骄傲”:
     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师生对读对话。
     5、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这话是什么意思?追问:还有什么?
   父亲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温迪的眼睛里,温迪为此感到骄傲!琳达也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没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里。 什么事?
     6、听说有的同学在读这部分时满含着泪花,谁来给大家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女儿,这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见她那栩栩如生的画了。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7、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8、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齐读15自然段。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为了什么而骄傲?
     9、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说):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 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齐读课题。
     10. 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11. 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12. 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这样的眼睛呀!仅我国就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国的角膜库存却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他们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你们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五、课外延伸,展示资料:
     (出示图片)他叫吴翼飞,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阳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于骨癌。他的眼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出示图片)这是吴翼飞生前为角膜捐献中心所设计的宣传图案:它是由无数片美丽的花瓣编织成的一颗美丽的心。它似乎在呼吁着我们“献出一点爱吧,世界将会更美好!”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说,把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好吗?――(把想要说的话读给大家听)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么小就懂得感动与关爱。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后,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主动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因为你们已经同琳达一家人一样深深的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再来用心的朗读一次父亲那令人振聋发聩的话吧!
      六、总结升华:
     孩子们,老师把喜欢的3句名言,还有从书中摘录的爸爸的话制成了小书签,送给你们。好好收藏起来,好吗?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命的感悟一定会更深、更透彻。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吧!让我们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吧!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骄傲吧!

  第7单元:纪念日
      《纪念日》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每个学生搜集与纪念日相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观看录像片 激情导入
     师:(大屏幕出示庆祝“五、一”劳动节时的盛大场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庆祝活动吗?(学生依据画面中的标语、欢呼的口号等,很快说出是庆祝“五一”劳动节)
     师: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我们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因此,每年的那个时候,我们都要举行活动进行纪念。那么关于纪念日,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单元:纪念日(板书课题)
      二、认识纪念日 交流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师: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可以使我们不忘过去,更好的面对未来,比如五月份就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大家自读57页的内容,看看你知道有关纪念日的哪些知识?
     (学生读书后,可以说出教材中出示的几个纪念日的名称及具体日期,此时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日历的空白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填补空白日历,教师也可帮助补充,以达到资源共享。)
     师:五月份是包含纪念日最多的一个月份,当然在其它的月份中也有许多重大的纪念日,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交流你所搜集到的其它纪念日名称及日期,并和小组同学一起整理。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先去掉重复的资料,再按日期顺序或不同内容把搜集到的纪念日排列好,记录下来。)
     师:每个小组认识的纪念日都很多,黑板上有一张“纪念日一览表”表格,咱们一起按时间顺序把它填完整好吗?
     (全班共同补充,把有关纪念日日期和名称的表格填好,教师也可把自己搜集到的纪念日介绍给大家并汇集到表格中。)
     师:除了以上我们认识的纪念日,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特殊的纪念日,大家看57页丁丁冬冬的对话,你又想到了哪些特殊的纪念日呢?
     (让学生先围绕“我家的纪念日”来交流,再围绕“我们这个地方的特殊纪念日”来交流。)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了解了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能谈到收获,也会提出问题诸如“某个纪念日是怎样的来历?有什么意义?人们以什么方式去纪念呢……”)
      三、细说纪念日 汇报了解
     师:每个纪念日都有它特定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谁能把你知道的某个纪念日的来历或意义介绍给同学们?
     (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纪念日的来历、意义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可补充说明,使学生加深对纪念日的了解。)
     师:这么多有意义的纪念日,你最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围绕课内外涉及的各种纪念日向大家做介绍。)
     师:在“开卷有益”中有两篇文章也向我们介绍了两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四、学习文章 品读感悟
     1、 学习《冼星海和他的“风”》
     师: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一个纪念日?
     (学生读后会认识到5月11日是冼星海的诞生纪念日,及冼星海学习音乐的道路充满曲折……)
     师: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了冼星海的刻苦求学?请大家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这样的句子。
     (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重点词句。)
     师:把画出的词句反复品读,你想到了什么?用简炼的文字记录下你的感受吧。
     (学生细细品读重点词句,并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词句旁边。)
     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与冼星海相比,你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
     (学生结合重点词句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与自我对比,进一步感受到冼星海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品质。)
     师:(小结)就让我们牢记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名字和他的诞生纪念日,并以冼星海为榜样,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2、学习《登上地球之巅》
     (1)放手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阅读的?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阅读后、交流中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也要团结合作。)
     (2)(播放珠峰恶劣环境的录像片)这就是险峻的珠峰,请大家画出文中的数字和相关词语,结合这一画面,再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通过画出数字说明、观看录像,进一步体会队员攀登的艰难。)
     师:(小结)1960年5月25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中国运动员向大自然挑战,战胜重重困难,登上了地球之巅,让我们为中国人自豪吧!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本文与前面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中心思想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会发现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主人公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高贵品质。)
      五、活动与练笔 拓展延伸
     1、师:仿照《冼》与《登》这两篇文章,让我们也把搜集到的重大纪念日的名称、日期、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共同制作一本“纪念日资料集”。
     (学生可分工进行资料集的制作,然后全班合订成一本,学生共同编写目录,撰写前言并设计封面和插图。)
     2、师:摘录积累表示回忆、纪念的词句,理解由纪念一词派生出来的新词,并自己设计一枚某项活动的纪念章。(教材第58页)
     3、师:有些纪念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比如5月12日的护士节、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1日的儿童节……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节日来开展一次纪念活动,好吗?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师:既然是一次活动,我们就要精心准备,语文书的59页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按教材提示,可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其中主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可在课内完成,收集资料、排练节目可在课外完成,教师应给予指导。)
     4、节目当天选好地点举行纪念活动。
     5、师: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
     (学生以日记、作文等形式记下这次活动。)
     6、学习“金钥匙“的修改方法。
     7、把优秀习作装订成册,作为本单元实践活动的资料保存。
   

     第八单元   舟 船

  跳    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科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引导学生看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调试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         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 孩子爬上桅杆。 孩子走到横木上 遇到危险。船长开枪 孩子跳水 孩子得救。
四、    巩固延伸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    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         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         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         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         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夺回帽子?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做?
三、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         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   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   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   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    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沙 漠 之 舟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写作方法。
3、         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清楚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合作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    齐读课题,设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请大家齐读课题。你知道“沙漠之舟”是指谁?(骆驼)对!那你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吗?(请知道的同学简单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
2、         同位齐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按照内容的不同,把课文分成两段。
4、         说说两段段意。
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4:00 | 只看该作者
合作学习,解决重点
1、         教师出示思考题:骆驼为什么适应沙漠气候?它被称作“沙漠之舟”的原因是什么?
2、         依照思考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3、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回答问题)
(1)   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身体高,脖子长,所以能忘到很远的地方,也就能认路;嗅觉灵敏,能帮人们找到水源;刮风时鼻孔回闭起来;腿上有平病,不会被热的沙子烫伤;脚掌又宽又厚,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沙子里;驼峰里能储藏脂肪。
(2)   因为骆驼能给人带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读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四、    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五、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合理修改课文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学习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    完成课后练习二:修改资料,插入课文
1、         熟练朗读课文第一段内容。
(1)   了解写作特点:本段以“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   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思考,明白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2、         了解本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后,放手让学生修改课后的资料,加入课文第一段。
3、         交流。(只要学生修改的合理,就要肯定)
三、作业: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练笔。

语 文 天 地
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中的六项内容——摘录笔记、读一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课文分析、金钥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四项内容——摘录笔记、读一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
教学过程:
一、    我的摘录笔记
1、         读词语和句子。
2、         引导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         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词语的用法。
4、         说出自己还想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    读一读
抓住题目想象诗的内容。
带着阅读期待自读故事,了解诗意。
引导学生分组给古诗配置插图,巩固诗意,体会意境。
三、    畅所欲言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船的资料。
紧紧围绕所选的话题向大家介绍:介绍见过的船,要突出亲眼看到的;介绍设计的,要突出亲手设计、亲手制作;介绍知道的船,可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谈。
四、    初显身手
小组为单位,每人叠一只小船。
根据船的特点给船起个好听的名字。
如果愿意,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者祝福的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完成后三项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同位齐读,讨论每节讲了什么?
3、边看图边读诗,借助图画理解诗意:初航前、初航时、初航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4、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词句中的丰富内涵,体会“我”对纸船无限的希望与祝福。
二:金钥匙
1、         读文中丁丁和冬冬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         交流:我知道了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步骤。
3、         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独立阅读。
三:课文分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         自由朗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根据课后提示浏览课文,画出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合课题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         交流,引导体会新闻构成的三个要素;体会新闻迅速及时、知识可靠的文体特点。
4、         体会宇宙飞船以“神舟”命名的巧妙。
教师强调新闻的特点和要素,为新闻稿的写作做好准备。

第九单元《太阳》
太阳的话
学习目标:
1、阅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2、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学生听谜语,猜太阳.
2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个太阳,说说心理想对太阳说的话.
3 、你们对太阳说了这么多,她也有话想对同学们说, 她的话都写在一首诗中,你们想读吗?
4、 出示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师读课文.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 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你体会到了什
3、 指名分节读课文 .
   此次以读准字音为标准.
   学生互评.
   边读边评边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小组自学生字,
2、练习带拼音组词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诗意,体会太阳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 检查学生读生字卡片。
2 、 全班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读音以及长句子的断句。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
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生互评,师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太阳要来到我们周围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师可适当范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
1 学生自主读文,边读边想象.
2 启发学生想象太阳带来了色彩缤纷的花朵,带来了树林中泥土与树叶的方向,深深地吸一口气,好舒服呀!看,太阳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阳光,我们可以在草地上踢球,唱歌,跳舞……多么快乐啊! 请大家再试试读这节诗.
自由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3  太阳还会带着什么向我们走来? 激发学生想象,用 “我带着(      ),快乐地向你走来。” 的句式续说句子,由此体会到太阳把一个五彩的世界带给了我们。
4 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五 学习课文第三节
回忆课文第一节,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按照同样的方法读好第三节。
六 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打开门窗,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师升合作读课文。
2配上音乐,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诵读。
七 拓展延伸
想想自己会对太阳说什么。

海上日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内涵。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授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一、导入课题:《海上日出》
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吗?海上的日出就更美了,咱们今天一块去看看。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昂热号”四船去法国留学时,把旅途中的见闻随时记下,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日出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你们读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2)画。画出生字词,拼拼读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口头完成下列练习。
①范。扩词:范围、模范、范例、示范、典范等。
②一刹那。近义词有:转眼间、一转眼、一眨眼、瞬间等。
③镶。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a.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上一个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b.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小红的裙边上镶了一条粉红的花边,显得更漂亮了。
(3)交流思考情况。
①课文中哪几个小节描绘了海上日出的景象?(2~5节)
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一般情况下的天气——晴朗和特殊情况下的天气——多云)
四、再读课文质疑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 为什么作者看到“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就“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2. 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为什么“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3. 太阳向上升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
解决的办法:
问题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自求解答。
问题2: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红得很,是因为早晨海面上有大量水蒸气蒸腾,太阳光透过水蒸气发生折射显出七色,而红光穿透力强,人们只看到红色,看不到别的颜色.可为什么没有“亮光”呢?因为太阳出现小半边脸时光亮不大,透过浓密饱含水蒸气的空气层时,太阳光被反射、折射,能量消耗多了,光线透不过来,所以“没有亮光”。
问题3:太阳升起来时,为什么是“一纵一纵地”?因为早晨海面上大量水蒸气上升。太阳光透过水蒸气才能射到地面上。水蒸气不断向上涌动,使阳光产生波动现象。这种不断波动的光射人的眼里,就造成“一纵一纵”的感觉。
五、作业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日出的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
2.体会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品读词句,体会日出时景象的伟大奇观。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有序描写,巧妙用词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情况。
板书:天气晴朗
    多云
2.分男女生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蓝天、红霞慢慢升起的太阳 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
3.再现海上日出的景象。
4.说一说,要是你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太神奇了、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5.过渡: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海上日出这一奇观的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2、3小节,想想作者在观察或用词造句方面那些独到之处
二、品读词句
1.学生自读,思考以上的问题并在文中作上记号。
2.同桌或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归纳如下)。
a观察方面:不仅观察了太阳的形状,还观察了太阳的色彩亮光及其动态(太阳慢慢升起的情景),即能从多角度进行观察。
b写作方面:有序,能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用词造句方面更妙,具体表现如下:
(1) 作者所用的词语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2: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