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本教学设计下载(第六册)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五、教学生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
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附:板书

教学后记:








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九
教学要求:
(1)区别同音字、正确书写,积累词语、区别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能够用多
音字组词。
(2 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3)阅读短文
(4)收集资料了解谚语。
(5)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重难点:
1会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2懂得按照方法到图书馆里查找资料,并进行分类。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语文天地的“月积月累”部分。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同音字组词
1 出示几组同音字,让学生认读。
2 学生用这些字组词练习。
3 集体评讲。
二、抄一抄
1 出示几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 大家读一读。
3 学生抄写词语。
4 摘抄课文中的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 学生读句子
2 找出加点的词语
3 引导学生再读句子,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递进、条件)
4 学生练习造句。
四、总结
五、课外作业。1 写词语。2 用“只有……才”,不但……而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阅读短文,体会魏格纳善于观察、发现坚持不懈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地图,导入阅读。
1 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
2 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读文,整体感知
1 通过读文,不懂的字查字典解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
3 指名说说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三 、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 老师提要求:
(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
(2)文中列举了哪些材料证明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是正确的。
2 集体交流老师点拨。
四、总结
1 从人类提供出并证实“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2 学生自由反馈老师引导。(善于观察,大胆设想,努力探索、实践)
五、总结:是啊,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证明,希望你们能够养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勤于探索实践的科学的态度。
六 、课外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并收集气象的谚语,并试着自己写。
2、懂得澳门、按照方法到图书室里查找资料,并能够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籍进行分类写目录。
教学过程:
学习谚语:
1、        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
2、        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谚语都与什么有关系?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3、        小结、简单介绍谚语。
4、        学生再读文中的谚语。
5、        指名反馈收集的谚语。(板书)
6、        学生读一读这些谚语
笔下生花:
1、        引导学生观察今天的天气,说说可以用刚才学过的哪一条谚语来形容今天的天气。
2、        引导学生积累谚语,懂得用谚语形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天气变化。
3、        自己试写谚语。
4、        集体评议
金钥匙:
1、        启发谈话
2、        指名读课文中小姑娘说的话。
3、        指名反馈、查目录。
4、        教给学生方法。
自检,学会编目录:
1、        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课外都读了什么书籍。
2、        小结
3、        反馈自检情况。
课时总结
作业: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
教学后记:








第十单元奉献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                         原因:洪水肆虐  人们四处逃荒
                                     接受嘱咐
                    大禹治水   经过
                                     一心一意治水  “才 仅仅 就  却”
                               结果:红水退了  禹成了治水英雄
教学后记:

炮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 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5、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
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你还发现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老师相信只要聪明的你用心去读课文,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翻到99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给每段标出序号。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不认识)。
3、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连读,齐读。(重点提示:黎、瞄、垮、煞、颤)
4、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三、合作交流,具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问题。
2、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3、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5、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6、教师点拨,深入理解。问题:课文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苍白——煞白——惨白),用心品味一下炮手神态的变化。
7、联系上下理解词语:凛冽、喝彩、仅有。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1、师: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可以吗?
①为什么裹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②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干得好!”炮手的脸颊上却流下了悲伤的热泪。
2、读一读:找出这两处多读几遍,再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为什么炮手的神态截然相反?假如你是炮手,当时会怎么样呢?
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写,你读了之后印象如何?
5、议一议(交流刚才的问题)。
6、读一读:有感情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开炮把他击毁?
7、分角色朗读全文。
8、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五、续写课文,拓展延伸。
战争带来的总是不幸和灾难,所以我们拥护和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愿我们的世界远离战争;愿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家园;愿我们永远享有宁静温馨的和平生活!请同学们想象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续写。
板书:     将军(等)   炮手(顾全大局)
                        苍白  煞白  惨白
            打颤        滚下泪珠
            喝彩        流下热泪
教学后记:







小河的歌
]一、导课
师:现在老师想带领大家看一幅美丽的画面。
师画外音:一条蜿蜒的小河向前流淌着,瞧,他穿越高山、平原;它浇灌田野、森林。花开了,草绿了,庄稼丰收了,树木更加茂盛了。
师:小河哗哗的流淌,他在唱着自己的歌。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小河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师:现在请你们小声自由朗读诗歌,在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多读几遍,老师会走到你的身边,听一听你读得是否准确。另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2、师:谁相当校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指名读)
3、师:这个小老师当的怎样?(读的准确,声音响亮)
4、师:现在,我们开火车读生词,“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这儿来”
5、师:“寂寞”是什么意思?“寂寞---孤单”
师评:用同义词解词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6、“干涩---干燥”“崇高---高尚”(指名答)
7、师评:你真聪明,会及时运用。
8、师:谁想来读诗歌?其余同学仔细倾听,认真听就等于自己读了一遍。(4人读)
9、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明亮、快乐、绿色、奔跑)
10、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是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句话就是每一小节的总起句。这是一种概括意思的好方法。
导:刚才,我们大体的了解诗的意思,让我们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更美的意境。
三、精读
1、师:请看大屏幕(指读题目要求)
要求:读读每一小节,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边读边想:你喜欢的原因。
2、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老师会走到你们身边,成为你们的参与者。
3、师:现在我们全班进行交流。谁想来谈。
4、生谈第一小节:
(1)师:是呀,小河长年累月的奔腾不息,真是不知疲倦。
(2)师:一条蜿蜒、明亮的小河永远又走不完的路,唱不完歌的歌,听,他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流水的轻音乐声,填空它唱着。唱着。身边伴着它山谷里在,不管不管)
(3)师:让我们再自由读一读,感受小河优美、动听的声音。(学生听着音乐朗读)
(4)、师:谁想来读?
师:(生互评)你觉得他哪里读的好?
(5)、让我们一起唱歌(齐读)
导:再谈谈你喜欢的内容
5、生谈第二小节
(1)师评:你的词汇非常的丰富,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你的理解非常深刻,使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不要紧张,想好了再说。
(2)师:现在让我们看看画面,听一听小河诉说着怎样的故事:
画外音:我是一条小河,我会独自经过险峻的大山,荒芜的沙漠,时常感到寂寞难忍。有时我要忍受着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炙烤,常常感到干渴。
但是,令我惊喜的是我会使黄土重新滋润,草儿因我的到来绿了,花儿因我的到来开了,因而我又感到无比的快乐。
(3)师:看完画面,你想对小河说些什么?
(4)、师:一条小河,宁愿自己忍受着寂寞,忍耐着干渴,却给黄屠沙石送上清水,给他们带来绿色的生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5)、师: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跨跨小河吧。
(6)、师:你觉得她朗读的怎样?(我从它的朗读中听出了这是一条快乐的小河)
(7)师:让我们一起夸夸小河。
导:小河听了同学们的夸奖,高兴极了。他说呀,同学们赶快读读后面诗歌,我还想听听你们的夸奖呢。
6、生谈第三小节:
(1)师:小河流入大海,小河浇灌禾苗,小河分享丰收,这是的小河心情怎样?(快乐、愉快、)
(2)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3)师:同桌读。
(4)“寂寞”“干涩”“崇高”师什么意思?师: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
导:小河是明亮的,不知疲倦的;小河是快乐、幸福的,它给大自然披上五彩衣,个个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因此,小河要对同学们说,“我师一条奔跑的小河”
7、师:让我们齐诵最后一段。
四、拓展
1、师:那么小河还会诉说哪些故事呢?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进行背诵。(基础性)
2、仿照《小河的歌》自编一首。(选择性)
板书:
            明亮的       不停奔跑
            快乐的       忍受寂寞
小河的歌   绿色的       浇灌田野
            奔跑的       播种希望
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十
教学要求:
1        区别同音字、形音字,抄写词语,搭配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语。
2        读背中外名言警句,了解大概意思。
3        阅读短文。
4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各种行业缺一不可。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展开想像,续编《炮手》。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开卷有益”。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 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指名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 抄一抄。
1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 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 学生抄写词语。
4 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词语
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
五、阅读《邮箱里的花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
(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 偏僻 婶婶 大街 郊外 皱纹
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娜塔娅经常帮助邮递员分发邮件。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
5、教师小结:是呀,只是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六、课时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新词,还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希望同学们能像她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的词语以及名言警句。
2、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邮箱里的花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采访了解各种行业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知道各行业缺一不可,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奉献的志向。
教具准备
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设计采访提纲
1、教师:同学们,你们对爸爸、妈妈以及身边人的工作了解有多少呢?
2、学生自由反映情况。
3、教师揭示本次活动的目的: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以及多社会的贡献。
4、出示课文中的调查表,引导学生设计好采访提纲。
二、指导采访,引导学生组织好采访语言
三、学生课后完成采访内容,填写调查表
四、反馈调查情况
五、自由说说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写一份调查后感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续读《炮手》,开展爱心小组行动。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苍白”等词语。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教学过程:
一、知道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
(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爱心小组行动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低年级的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3、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怎样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
4、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计划。
5、教师动员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并从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后记:









第十一单元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通过自主读书、相互讨论,了解巴金爷爷信中的内容,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等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寄予的希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字里行间、从课外书以及网络中了解巴金爷爷,受到巴金爷爷为人之道的感染,从而珍惜时间,学会做人,让生命更有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希望。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要句子的体会。
教学难点:
1、理解“生命开花”。
2、理解巴金爷爷是“杰出人物”同时又是“普通人”。
教学准备: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简介巴金。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谁给家乡孩子写的信?信中写了些什么?他的家乡在哪里?巴金是个什么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他曾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应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
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1、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2、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争先恐后”、“辜负”的含义。
3、在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
4、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理清信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互动交流。
1、检查生字读音。注意:“闹”是鼻音。
2、交流信中的主要内容。
(1)感谢家乡孩子的来信;
(2)克服困难回信;
(3)原谅不能回乡;
(4)写作是为了表达感情;
(5)珍惜有限的时间;
(6)对孩子们的羡慕与祝福。
3、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或班级交流与解答。
四、回归课文,练习正确、流利朗读。
五、导析字形,练习书写。
“添”右上为“天”,“福”左边不要加点,
六、巡视指导,评价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领“标”。
“信”,是由单人旁和“言”字组成。实际上就是指的人在说话。这封信是巴金爷爷对他的家乡的孩子所说的话。我们读来也很受教益。你对哪些话感受很深呢?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巴金爷爷是个什么人呢?字里行间又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呢?
二、细读课文,感悟“话”。
同学们,自由小声朗读或默读全文,细读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补充完善批注。
小组交流自己对有关句子的所感所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全班交流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不能得到。”
共三句话,三层意思:一是我们的爱、同情、精力、时间,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外,还有更多的可以奉献别人;二是为别人奉献了它们,生命才会有意义;三是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举例。
三、品读话语,认识“人”。
1、品读:“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在矛盾处激发学生思维:“杰出”与“普通”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为什么都用在巴金爷爷身上?他杰出在哪里?普通又在哪里?
2、结合文本与课外资料,解读巴金爷爷的“杰出”。
(1)受爱戴;(2)作品多;(3)求奉献;(4)惜时间。
相机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和“生命开花”。
相机补充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3、结合文本与课外资料,解读巴金爷爷的“普通”。
相机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和别人一样”等。
四、回读全文,体会“情”。
1、再读全文,体会巴金爷爷的情感:爱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爱同胞、爱生命。
2、重点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的喜爱和希望。
五、总结全文,激发“行”。
1、师:巴金爷爷用真诚、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更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正如巴金爷爷所说,同学们的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心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请大家好好学习吧!
2、请同学们把下面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再读读吧!
——“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六、课堂作业,检测“标”。
1、听写词语:
热闹 无论 如何 原谅 无限 添彩 维持 羡慕 祝福
2、文中三次提到“生命开花”,每次是在说什么?你如何理解“生命开花”?
3、选做题:读了这封信后,请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寄往天堂的信。
板书:          巴金
            ↓
            教育
            ↓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平 乐 开 珍
         平 于 花 惜
         凡 奉 结 时
         凡 献 果 间
教学后记:









送往小木屋的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新课
1、出示古诗,读古诗谈理解
春望
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
(1)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2、由古诗引入新课:
在身处和平年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中的词语)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第二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25 06: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