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6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电视》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午第二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册第五课《看电视》。整篇课文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不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主动放弃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但授课中发生的事情却使我的心异常沉重。

  课堂上,讲到文中情深之处,我问学生:“球迷爸爸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赛,而换成了奶奶爱看的京剧?”有的同学抢着回答说:“可能比赛输了,爸爸不愿看了。”有的说:“可能爸爸困了。”当我问到“奶奶为什么又把京戏换成了球赛”时,有的同学说:“奶奶累了,不愿看了呗!”……总之,没有一个孩子涉及到“爱”的内容,哪怕一个字眼!孩子们的表情是天真的,这确实是孩子们真实心灵的再现,没有掺杂任何伪装的成分。在他们的小小心眼里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意志,幼小心灵的概念里还没有渗透进给予他人爱的意识。可见,平时“爱”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多么贫乏!

  课后,我陷入沉思。可以说现在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太多太多,千般呵护,万般疼爱,岂不知父母只是机械地单向地去爱孩子,而从不曾教孩子如何爱他人;孩子们则一味地接受、索取爱的甘露,而从不曾从心底培植“爱”,这谈何爱的回馈?善良的为人父母者,可曾想过爱的简单累积岂能等于爱的质量?长期下去,一个连父母、家人都不爱的人,长大以后如何谈得上爱社会呢?

  虽然现在社会上下都在提倡给孩子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我认为,在提倡这些的同时,更应注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对家人、同学、师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围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秘密,到底是啥?”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上改变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尤其是课活课,确确实实看见学生当了课堂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
  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这里好像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说:“我们家里除了星期六星期天才看电视,平时我都不看电视。”这一下子学生的劲头一下子足了起来。我想:其实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虽然看似与课文没有关系,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倒是很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把这个意外的话题重新引导到正题上来呢?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认为每天可以看一点电视,有的学生认为爸爸妈妈就是不给他看电视,还有的学生则认为看电视一定得做好作业,而且时间不宜过长,听到这里我马上抓住了契机,对呀,课文中的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每天都自觉及时完成作业的好孩子,所以他的爸爸妈妈才会奖励他每天都看电视,那么他在看电视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个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听到我抛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他们已经忘记了刚才在争论的一个与课文无关的问题,重新回到了课文中去。

  经过了这次的课堂小插曲,我不由得想到:虽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不过由此我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待我们一起探讨:到底应不应该每天都看电视?能还是不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6: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